第十章 播种善良的种子
善良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播种善良,才能收获希望。我们青少年,可以没有让人惊喜、羡慕的身姿,也可以过“缺金少银”的日子,但离开了善良,我们的人生就会搁浅和褪色,因为善良是生命的黄金。
做人之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人有一颗心容易,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却是非常不容易的。
善良的心如同花一样,需园丁精心栽培,不然就会因营养不良干枯而死。善良的心或许是一朵花园里开得娇艳欲滴的硕大的花,让人欣赏,也可能是一朵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茉莉般的清香的路边小花。无论怎样的姿态,善良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我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希望。
那么,亲爱的朋友,你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吴宇上初一的时候,有一次不小心把腿摔伤了,虽然伤得不重,但是走路有一点跛。在学校里,她走路的时候特别小心,总是拖着走,而且总是走在最后,就是希望不被人发现她的问题。
有一天,她的同桌和另外两个人发现了吴宇走路不对劲,就嘲笑她说:“你走路真难看!”边说还边学她走路,吴宇被气哭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还不断地嘲讽吴宇,吴宇只好忍着。终于有一次,在被同桌羞辱后,吴宇无法忍受,打了同桌一巴掌,就此发生了冲突……如果我们也和故事中吴宇的同桌一样,喜欢嘲笑别人,那么我们就是缺少爱心的人。
可是,是什么让我们缺少爱心呢?是因为我们从小接受了过多的爱,却不懂得付出爱,不懂得关爱他人。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我们未来的人际交往,而且还会直接影响我们能否在社会上生活得更好。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再来看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孩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女孩给他一口水喝。
这位女孩看到小男孩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你多少钱呢?”
女孩微笑着说:“不用。妈妈教导我,做人要有爱心。”
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他感到自己浑身都是劲儿。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但他喝了牛奶,有了力气,便顺利地卖出了一些商品,这样,他的学费也有了着落。
数年之后,那位女孩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订。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他立即知道了该怎么报答自己的恩人。
凯利用尽全力治好了自己的恩人。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病人的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小字这样写着:“医药费——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善待,看似一个很简单的字眼,但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善待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根本。如果我们能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因此善待我们,我们还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人们不是常说“帮助他人,惠及自我;关爱他人,心生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吗?任何一个人的存在,都是以别人的存在为前提、为条件的。
我们只有善待他人,自己才能存在,才能做真正的人,才具有人的尊严和神圣。所以,善待他人实际上是在善待自己,是在为自己创造和争得人的尊严、资格、神圣和权利。同时,我们在善待他人时,自己的内心也会获得幸福和快乐。
所以,亲爱的朋友,从现在起,善待身边的人吧!
善待他人首先要学会理解他人。假如我们真诚地理解别人,就得到别人更多的理解。只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而不去理解别人的人,永远不会如愿以偿。因为理解是爱,而爱是真诚和相互的。
孩子们理解父母真心的爱,能给家庭带来无限的温馨和快乐;师生之间若相互理解,就会情智共生,共同发展;人与人之间能相互理解,整个社会便能和谐美好。理解是一座连接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是填平人与人之间鸿沟的沙石。因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相互理解。
其次,我们要学会宽容。在我们生活中,待人处世,如果没有宽容,就没有理解,就没有友情,就会失去善良。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也是衡量一个人品格高低的标准。
善待他人还要学会帮助。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如果我们帮助的人越多,自己反过来得到的帮助也就会越多。
事实证明,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的爱。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实,幸福感就越强。所以,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别人得到了温暖,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快乐,所以人们常说“助人为乐”。
青少年朋友,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善待父母、长辈、老师、兄弟姐妹、同学和那些不相识的人吧!这样,我们的人生定会因自己的善心而更加美丽。
乐于奉献:做个有爱心的天使
朋友,扪心自问,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吗?当你出门看见路边的小乞丐,你会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吗?当你看见由于寒冷其他同学冻得直哆嗦,你有多余的衣服时,你愿意把自己的衣服借给同学吗?如果你的回答是“我愿意”,那么,非常好,这说明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但如果你的回答是“不一定”,那么,遗憾地告诉你,你正在丧失爱心。
爱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一个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爱护他人的人,也一定会是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这样的人长大后才能热爱祖国,关心爱护周围的一切。只有一个有爱心的人,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才会有更多与人合作的机会,才更有机会成功。
孔子曾说过“泛爱众而亲仁”,就是让我们不仅要“爱人”,还要做到“博爱”。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爱心,他才会拥有善良、美丽、真诚,甚至会拥有全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萱的故事吧!
公共汽车进站后,上来一位老人,他双手提了很多东西,步履蹒跚。这时,妈妈轻声对女儿小萱说:“爷爷需要帮助,你把座位让给爷爷,好吗?”
小萱很听话地站了起来,对爷爷说:“爷爷,您坐我的位子吧!”
老爷爷被眼前的小女孩感动了,激动地说:“嗯,谢谢你,真是个好孩子。”
车上其他乘客纷纷向小萱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小萱心里美滋滋的。从那以后,小萱有了主动关心他人的意识。在学校里,同学忘了带课本,她会主动让同学和自己共用一本书;天下雨了,同学忘了带雨伞,她会主动送同学回家后自己再回家。小萱因为有爱心、乐于助人,在班里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到了学期结束时,同学们都纷纷选她当“三好学生”。
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可以是给人实实在在的帮助,也可以是一句发自肺腑的关切话语,还可以是一个充满友爱和鼓励的眼神。我们的爱心行动,可以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友好和善良,给人以勇气和力量,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暖意,看到生活的希望。
那么,亲爱的朋友,你也愿意和小萱一样,做个有爱心的小天使吗?只要你明白自己做什么事对他人有帮助,知道什么是爱,懂得怎样去爱,多在身边的事情上关心别人,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就能真正成为一个拥有爱心的人。
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一是,让自己学会爱人。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他还怎么会去爱别人?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爱心,首先要学会爱家人,孝敬父母、关爱长辈。比如,吃饭时,要等长辈先挑菜;长辈生病时,要悉心照顾;平时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
二是,与人交往时,要先人后己。遇到事情时,我们要先想到别人,再考虑自己。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与别人交往。但必须知道的是,人际的交往是有互酬性的,如果我们想别人尊敬自己,自己就要先尊敬别人,付出多少,才会得到多少。如果在交往中我们是一个“小心眼”,事事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亏或者想从交往中捞点好处的话,不管是谁都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不屑与我们交往。
因此,要想做个有爱心的人,我们心里要先想想别人,看看别人需要自己帮助些什么,自己能为集体做点什么,而不要总想着自己能从别人身上、从集体当中首先捞到些什么。只有坚持这样做,我们才能渐渐让自己保持无私,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是,多接触大自然。我们青少年要多与大自然接触,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爱心迁移的能力。要学会爱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因为爱心无处不在。
四是,学会关心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青少年要学会帮助和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同学生病了,我们可以去看望他并给予他安慰,必要时还可以为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另外,我们还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爱心公众活动。学校或社会上有很多献爱心的公益活动,青少年朋友可以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献上一份属于自己的爱心,这样,爱就会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总之,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必须对需要帮助的人多多伸出援助之手,尽最大努力帮助别人,同时还要宽容待人,多为别人着想等。虽然这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我们每一次都坚持这么做了,我们就会很容易成为一个爱父母、爱亲人、爱朋友、爱同学、爱动植物的善良天使了!
爱心提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作为青少年,我们都应该明白,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不管他是怎样的英雄豪杰,有着多大本事,一旦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就会感到力量单薄。相反,如果他有着身边人的支持和帮助,那么他便能够振作精神,从而更加努力地奔向成功。所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别人也同样需要我们的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助人。助人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尊重。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能否保持他人的尊严,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其实,也在无形中帮助了自己,因为自己能够从中获得到更多的快乐。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一个故事。
张朋和王新是两个钓鱼高手,一次,他们相约一起到鱼塘钓鱼。
他们两人各凭自己的本事,一展身手,没过多久,各自都大有收获。在鱼池附近忽然来了10多名游客。这些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了上来,不免有几分羡慕,于是有人去附近买了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怎样。但他们不管怎么钓都没有钓上来一条鱼。
张朋是一个比较孤僻的人,他不爱搭理别人,喜欢独自享受钓鱼的乐趣;而另一位高手王新,却是个热心、豪放、爱帮助别人的人。
当王新看到游客钓不到鱼时,就说:“别着急,我来教你们钓鱼。”游客很高兴,纷纷表示要付学费,王新说:“这样吧,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并钓到一大堆鱼时,每10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10尾就不必给我。”游客表示同意。
王新教完这一群人,又到另一群人中传授钓鱼术。一天下来,王新把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不仅获得了满满一大箩筐的鱼,而且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而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张朋,却没享受到这种服务人们的乐趣。当大家围着王新学钓鱼时,他就更显得孤单落寞了。他闷钓了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却远没有王新的多。
事实上,当我们帮助别人获得成功时,自然也会得到一定的回馈。帮助别人,就会快乐自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一种美德,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一个处于困境的人如果有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那他就会重新振作。
如果每个人都去帮助别人,那么就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就会变得安宁和谐,富有凝聚力。只有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的人,才会有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帮助别人,既能使自己感到一种兴奋,也能使人树立起高尚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和同学、朋友、老师等相处时,难免会遇到别人需要我们帮忙的时候,但怎样做才是恰当的呢?
首先,看重朋友之间的情谊,忽视自己一时的得失。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喜欢主动吃亏,但是在朋友关系中,我们要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要学会舍弃眼前小利,不能以“争”的姿态界定双方的关系。
古往今来,许多英雄人物都是善于吃亏的人,他们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是把目光瞄准未来的目标,比如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就是有名的例子。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对一些细小的得失要善于难得糊涂。
其次,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发自内心地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一个拥抱,一个笑容,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让对方体会到我们的温情和关爱。
当周围的人遇到困难时,要在财务和情感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在时,要用沟通表达关爱,通常一条问候的短信可以沟通彼此的感情,一句关心的话语可以使感情更为融洽;在节日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份小小的礼物来表达自己的友情与珍惜。
同时,在帮助他人时,要表达自己的真诚和关切。对别人的帮助要真诚,不要给人以“有目的”的感觉。我们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这样才能使别人愉快地接受,我们才会得到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最后,还要学会为别人设想。帮助别人必须以不危及别人的自尊为前提,不然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再提供帮助,我们才能恰到好处地帮助别人,而不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总之,喜欢帮助他人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养成爱帮助人的习惯时,我们就会和善良的性格结缘。
走出困惑:让青春期暴力无处可遁
现在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朋友的暴力倾向很严重,他们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同学间爱打闹,偶尔用拳脚击打同学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某中学初三学生夏伟,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因学习刻苦,受过学校表彰。可是,这个1.78米的优秀学生,也有自己的难处,就是同桌刘洋总是和他过不去,经常干扰他的学习。
期中考试过后,夏伟在周记中向老师提出换座位的要求。一周后,夏伟换离座位,不再和刘洋同桌。可仅过了一天,血案就发生了。第二天下午放学后,刘洋和两个同学一起在校门口殴打夏伟。刘洋还拿出尖刀,对着夏伟的左胸部猛刺一刀,致使夏伟心脏被刺穿而身亡。
检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刘洋提起公诉,庭审后,受害者的父亲说,疑犯没有对犯罪事实提出异议。但令他愤怒的是,他从刘洋脸上看不到一丝忏悔。
看完这个案例,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青少年是怎么了?为什么都喜欢用一些不可思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刘洋的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性格扭曲的暴力现象。相关调查显示,具有这类行为的孩子,男多于女,独生子女多于非独生子女,并且以年龄小的孩子居多。
研究认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如果不及早教育,其行为可能愈演愈烈,如果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会对其以后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那么,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么让自己远离这种不正当的行为呢?
第一,正确地选择朋友。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告诉我们要交志同道合、真诚、正直、有理想、有抱负的朋友,交这样的朋友能使我们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得到提高。
第二,正确地选择书籍。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困惑和挫折,要成功势必要跨越很多障碍。我们可以选择阅读一些思想阳光、上进的书籍,如世界名著、各种励志书籍等,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保持平静,打开我们的视野。
第三,远离一切不良的影视和书籍。现代生活中,有很多影视和书籍的内容都不利于我们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我们应该远离这些不良因素。多看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书籍和影视作品。
第四,当我们自己遇到威胁或者暴力时,首先要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在面对于自己有危害行为的人时,要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会因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喊求救。
第五,如果自己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家长、老师、警察申诉报案。不要给不法分子留下“这个小孩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总之,我们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和睦相处,不伤害他人利益,不以大欺小,不以众欺寡,不没事闹事,要与人为善,养成举止文明、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好品德和好习惯。
点滴做起:时刻保持一颗孝心
朋友,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白头发呢?当你在为自己庆贺生日时,你是否想到过让你降生的母亲呢?你是否想要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也许你从来就没有想起过,是吗?
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尊敬老人、孝敬长辈,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的种种“不孝之举”令人吃惊。
一名初一年级的男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己的床铺都要由母亲来整理。某日,母亲生病卧床,要他独自去楼下的快餐店解决吃饭问题,一听母亲这样说,该男生竟对着病床上的母亲大发脾气。
一名初三年级的男生,明知下岗的父亲仅仅依靠修理自行车获得微薄的收入,花钱仍然大手大脚,他经常向父亲索取零花钱,除了出入游戏机房,他每天放学后还在校门口买上五串羊肉串,吃得满嘴流油。而当疲惫的父亲要他打一盆洗脸水、取一条毛巾时,他要么以“正在做作业”为由懒得动手,要么嘟嘟囔囔,对父亲没有好脸色。
一名高一年级的女生曾在日记中透露,自从年迈的奶奶住进她家之后,她从未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给奶奶吃;而疼爱她的奶奶几次为她买了零食,反被她讥之为“太次”、“老土”,并把零食扔进了垃圾桶……上述这些“不孝之举”屡见不鲜,但还有更让人震惊、让人难以接受的“不孝之举”不时见诸报端,如辱骂父母、虐待老人……父母坐在一起,聊起各自孩子的日常表现,最感失望的往往不是成绩不理想,而是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不尊重、不孝顺,这成为不少父母的最大忧虑。
一位15岁男孩的母亲说:“我简直难以想象,孩子长大了,对父母的态度竟会变得如此恶劣!好像读了初中之后,他再也没有客客气气地跟我们说过话。我们那时候,哪敢这样对待父母啊!”
另一位16岁女孩的母亲说:“我已不指望年老的时候把她当作我生活的依靠了,我只担心她的未来。因为不懂尊重父母的人,必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是的,正如这个母亲说的:一个不懂尊重父母的人,必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一个连养育自己的长辈都不爱、不敬的人,怎么可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对长辈没有尊敬之情,又怎么去关爱、孝敬长辈呢?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形成善良的性格。
因此,青少年朋友,我们应该明白,尊敬老人、孝敬长辈,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对亲人一种感恩的表现,我们应该从现在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孝敬长辈、尊重长辈。
第一,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表达出自己对长辈的孝心。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琐碎、繁杂的,但正是这些小事,才更容易培养我们的孝顺习惯。因此,我们不应该错过生活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比如,每天要向长辈问好,礼让长辈,吃饭的时候帮长辈盛饭等。只有长期这样做,日积月累,我们孝顺的习惯才会养成。
第二,我们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由于身心还处在发育期,所以有时做事容易受情绪支配,比如易冲动、自制力差等,这些都是不良情绪的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这些行为时,应该尽力克制,不能对父母长辈大发脾气。
第三,我们要主动和父母多交流。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父母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第四,善于体谅父母。如果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当父母批评自己时,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动道歉,才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如果错不在自己,自己很委屈时,可以先不去争辩,等到父母心情平和下来时,再换个时间和地点,与父母重新进行沟通,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与父母发生矛盾时,我们不要随意发脾气、顶嘴,应该尽力避免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或离开一会儿。
第五,勇敢承担责任。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干些农活等,趁这样的机会还可以跟父母聊聊天,交流一下思想沟通一下感情。
第六,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电脑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电脑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与父母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
总之,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该多与父母沟通、交流,从而缩短和他们的心理距离,感情有了,尊敬、孝顺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心存感激:做个知恩图报的人
我们每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小到大,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父母的养育、呵护、关爱,老师的启蒙、教育,社会各方面为我们提供的衣、食、住、行等,可以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别人给予我们的恩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许多人的帮助、关怀、爱护下长大成人的。
那么,既然我们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怀和帮助,我们应该怎么来回报他们呢?
我们青少年,如果随时做到心存感激,对人同情,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情绪,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存有一份真与善,我们的内心也就能变得富足和善良,我们也就更容易形成善良的性格。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马同学是怎么做的吧!
小马上小学时,有一次玩耍,不小心从双杠上摔了下来,把胳膊摔伤了。老师、同学都很关心他,他很感动。父母教育他,要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帮助同学,表达感激之情。从此,他懂得了感恩的含义。
后来,小马变得非常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希望工程”开启那年,小马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50元零花钱拿出来,寄给了“希望工程”慈善机构。不久,小马收到了“希望工程”的精美明信片,他高兴地说:“我的钱可以让贫困的小朋友买书包和文具了!”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它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那么,他就会将感恩化为一种充满爱的行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从小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可以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在父母的眼中,是“心肝宝贝”;在家族成员中,是享有特殊待遇的“小皇帝”。这在青少年的幼小心灵上,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自己就应该受到宠爱,整个世界都应该围着自己转。
有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长大的,更不懂得感激、感恩和回报。其实,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这些诗句,讲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我们国家绵延多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要是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学会感恩,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对父母要常怀感恩之心。是他们让我们来到了这个充满色彩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真善美。从早上起来的一碗热腾腾的牛奶,到一年四季被子床单的换洗,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应该感谢上天给了自己这么好的父母,感谢父母给了自己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完整的家。
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我们对老师要常怀感恩之心。是老师帮我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是老师让我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如何对别人的帮助说一声“谢谢”,是老师让我们明白了受到别人的恩惠当涌泉相报,是老师从青丝到白头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学生个个有出息。学生能常怀感恩之心就有用不尽的学习动力。
朋友给了我们友谊,我们对朋友要常怀感恩之心。朋友能与我们患难与共,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朋友能千方百计帮我们,给我们“打气”,给我们信心,助我们跨过学习上各种各样的障碍物,让我们刻骨铭心地觉得,朋友的情谊终生难忘。
只有知道了感恩,内心才会更充实,头脑才会更理智,眼界才会更开阔,人生才会赢得更多的幸福。懂得感恩的人,是勤奋而有良知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聪明而有作为的人。
当然,感恩之情不仅要记在心里,很多时候还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比如捐献学习用品、零花钱给贫困的孩子,送一些食品给路边可怜的乞讨者,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都能够不断深化我们的感恩之心,使我们善良的性格得到更好的展现。
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要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就要培养谦虚的品德,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弯腰伸出援助之手;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生育、养育之恩,才会懂得珍视学校老师启蒙、教育之恩,才会懂得珍惜社会和大自然供养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更体会到自己的责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虚伪与欺骗。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生活吧!感谢亲爱的父母、感谢敬爱的老师、感谢伟大的祖国、感谢这个时代;常怀感激之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报答老师、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当我们真正地学会了感恩,才能让自己拥有善良、美好的性格。
心理测试:你的善良指数是多少
青少年朋友,你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呢?一起来做一做以下这个测试,看看自己的善良指数是多少吧!
有一天,你出去买东西,结果在商场里遇见了几年不见的小学同学,这个同学以前在班里成绩不太好,却是个很喜欢和大家打成一片的活泼女孩,后来她搬家了,你们好多年没见面了。你却还是一眼认出了她,并主动和她打招呼,她愣了一下,你报出名字后她也记起了你,你为多年后的意外相聚感到很开心。于是你们一起出去喝茶、吃饭叙旧,她的话却一直很少。到了晚上,准备各自回家。她突然说其实自己很需要一笔钱,并向你借,你会做出什么反应?
A.这么多年没见,就算是老同学也不了解底细,婉言拒绝。
B.回去考虑一下再说,至少想想。
C.先应付过去,回去向其他同学打听她的底细。
D.马上应允并拿出钱来。
E.突然很伤心。
F.觉得自己可能受骗了,这个人根本就不是当年的同学。
解析:
A型:你的善良很珍贵,很少人看见,你需要对方是非常亲密无间的人之后,才会体现出你最善良、最本质的一面,而在外人面前,你往往都是以精明或是果断的形象示人的,因此,你是一个有选择性的好人。
B型:你是个善良的人,但有时候会怯懦或是啰唆,因为你本身是个很本分很安生的人,所以你不喜欢惹事,更难得去应付事,因此你更愿意当个鸵鸟,而本性的善良会让你在关键时刻勇敢地站出来助人。
C型:你是个聪明的善良人,善良是你的本性,但别人休想用此来利用你或是欺骗你,你是个有原则的好人,即使是自己的亲人犯错也不会包庇。而且你明察秋毫,别有用心的人在你面前可谓无所遁形。
D型:你是个没脑子的好人,经常有人说你爱吃亏,弄得你很郁闷。其实你不需要那么郁闷,你只要记住做什么事之前动动脑子,多个心眼就好。不要怀疑自己的善良,你只需要升级一下自己的善良就可以了。
E型:你是个悲观主义者,谈不上什么善良不善良,你偶尔善良的原因是因为你悲观地觉得世界上只有你如此善良。你冷血的原因是因为你觉得这个世界上都是不善良的人,因此你总是过得很压抑。
F型:你是个非常有脑子的人,基本上自己什么事都会先打打算盘,可以说,你绝少使用自己的善良和好心,但在关键的时刻,你会是这个世界上最慷慨、最善良的活菩萨,因为你是个讲终生德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