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沉着冷静不冲动
无数事实都说明,冲动是要受到惩罚的。当我们遇事慌慌张张、冒冒失失,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能沉着冷静地应对时,就意味着我们必将吞下失败的苦果。因此,我们只有具备了沉着冷静的性格,我们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加强大。
从容面对:冷静处理情绪变化
进入青春期,有时候,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激素刺激,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像月圆月缺、花开花谢一样,会产生潮水般的情绪波动,这些情绪波动的变化会使我们的心情有起伏,脾气有阴有晴。
看看下面的故事,试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珠珠养的一条金鱼死了,她心里非常难过。这时候,爸爸过来安慰她:“别哭了,不就是一条金鱼吗?爸爸再给你买一条吧。”
珠珠哭得更伤心了:“谁要你给我买一条?我就要原来那一条!”
爸爸觉得很生气,吼道:“你怎么这么不可理喻!”这下子珠珠哭得更厉害了。
爸爸更生气了,他气呼呼地把珠珠关在卧室,一边关门,一边说:“哼!哭吧,哭吧!看谁理你!”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但感情的表现并不是体现在感情用事上,如果那样的话,许多事情我们将后悔莫及。所以,我们不管遇到怎样的事情,一定要冷静,切记不可感情用事。
要知道,性格上的沉着冷静,可以使我们在危急关头静下心来,对事件进行冷静分析,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好。因此,培养自己冷静的好性格,是我们青少年的必修功课。
其实,当事情发生以后,如果我们肯冷静地考虑一下,也许会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当朋友因为某个问题与我们争吵起来,也许我们很有理由,而朋友不讲理,且对我们步步相逼,这时我们很可能压不住自己,想动手。
但冷静地想一想,如果这时我们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强制自己冷静一下或是暂时避开一会儿,等对方平静下来,再与他讲道理,那么我们既不会失去这个朋友,相反还可以表现出我们的大度。可是,假如我们控制不住自己,对朋友大打出手,失去朋友不说,还可能酿成恶果,得不偿失。
在生活当中,冷静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变化,才能使我们和周围的人愉快相处。那么,当我们想要生气发火时,应该怎么使自己冷静下来呢?
一是运用自控能力。性格培养是一个与自己斗争、较劲的艰苦的、长期的工程,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则无从谈起。因此,如果我们是一个容易发怒的人,那么在自己要发火的时候,一定要强行压制怒火,一旦自己不能控制,即使花费再长的时间也培养不了良好性格。
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性格其实与人的生理、习惯、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方法不科学,往往适得其反,严重的还会引发心理或生理疾病。实际生活中要认识到性格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一定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方法上要从易到难,步步为营,先从容易的做起,扎实打好基础,切忌反复。
三是客观的自我认识。面对事件时,我们要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这样我们在确定目标和方法时就会有很强的针对性,简单地移花接木式地照搬别人的经验往往会失败。
俗话说,“世界上最难的往往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只要我们凡事多冷静地想想,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就能做情绪的主人,拥有遇事冷静的态度。
自我克制:沉着应对突发状况
人生是复杂多变的,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的状况,有的人,在面对这些突发状况时,会急得抓耳挠腮、狂躁发怒,有的人则会临危不惧,理智应对突发状况。这就是冷静与不冷静人的性格界限。我们青少年,只有具备了沉稳的性格,才能遇事不乱、稳中取胜,而狂躁的性格则常常使事情变糟。
放暑假了,即将上高中的黄平带妹妹坐火车去北京和爸爸妈妈团聚。在火车上,黄平刚走进列车上的厕所,一个黑衣男子跟着他一起挤进厕所,并反手将门锁上。
黑衣男子对黄平说:“快点,把你的手机和钱包给我!否则,我对你不客气!”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场面,黄平清楚地知道,厕所没有其他人,抵抗是毫无意义的,稍有迟疑,他就可能遭到杀身之祸。黄平冷静下来,把包里仅有的10块钱递给黑衣男子。
黑衣男子生气地说:“怎么这么少?你别给我耍花招。”
黄平急中生智地对黑衣男子说:“叔叔,我身上真没带钱,不信你可以搜。不过,我的手机和钱包都在我的座位上,要不,我去拿给你吧?”
黑衣男子觉得这孩子不会骗他,就把厕所门打开,放黄平出门,他在后面说:“那你赶紧去给我拿!”
黄平出了厕所,就往前跑,并大声呼救,列车上的人一起制服了黑衣男子。
在纷乱危险的环境中,我们唯有保持冷静,尽量采取合适的解决办法,才能化险为夷。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身处险境,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下面这几个小技巧可以帮我们保持头脑冷静,沉着从容地去面对现实。
一是避免情绪化和过激的言辞。不论什么事情,只要发生,就会有结束,即使夜夜不能入睡,也不要说“我要垮了”、“我要死了”之类的话。我们不妨静下来,闭目养神。同样,在我们必须与别人交谈时,也要尽量保持着一种平静的、乐观的态度。
二是不要放纵自己的情绪。要记住,当面对意外状况时,自负只会使我们走向傲慢无礼,怨恨和责备别人只会激怒自己,让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因此,不要遇事就着急以致做出过激行为,而应该冷静下来,勇敢地面对!
三是要保持理智和清醒。每个人对突发状况的反应方式,既与个体特征有关,也与训练有关,作为青少年,平时加强自己对突发事件应付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益的。但我们很多人对此方面的训练不够重视,许多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类似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我们应掌握一些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做好类似的承受压力训练,在真正面对危急时才能保持冷静,进行积极的自救。
四是要正确判断,果断决策。突发状况发生后可先进行几秒钟思考,对危险的来源、性质和正确应对方式迅速做出判断。
五是要坚持忍痛自救。如果在突发状况中不幸受伤,一定不要放弃活下去的勇气,要告诉自己,活着是最重要的事。
最后,面对突发状况,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礼有节地说话、做事,不论别人说话、做事对与错,我们都不能说错话、做错事,也不能因为对方不冷静,自己也不理智,这样只会发生更大的冲突。我们要始终记住:面对突发状况时,沉着、冷静地处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敞开心扉:冷静地面对各种挫折
谁都愿意享受成功的喜悦,但是,当我们考试落榜的时候,当我们竞选班干部失利的时候,当我们某一精神支柱被摧毁的时候,我们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看看下面玲玲的故事吧!
玲玲就读于一所普通中学,成绩总在前三名,本有希望考入区重点学校,但父母为了让她能有把握上重点大学,不遗余力地找遍所有熟人,花了一万元让她进了重点高中。
可这使玲玲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说:“这件事的结局是我被一万元贴进了××××中学,成了一万元的附带品,如同满大街的商品被‘买一送一’了,高一的生活是黯淡的、灰色的,我始终不能忘记我是57号,是附带品,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我没有了自信……”
后来,玲玲上了大学,在回忆三年高中生活时说:“由没有自信,到一点点找回自信,对我而言,有几个可作为经验之谈的重要因素:一是朋友;二是减少过强的竞争意识;三是不能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朋友可以给我关心和帮助。过强的竞争意识只会物极必反,使人心情烦躁,而发展兴趣爱好,可以在无形之中填补思想空白,心情放松了,找到了支撑点,也就有了自信心。”
正是这样一点点的自信心的积累,玲玲终于摆脱了自己是“附带品”的阴影,重新找回了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相信我们很多青少年朋友都经历过挫折。当我们不得不在各种各样的抉择、矛盾、取舍中反复踌躇,一筹莫展时,应该怎样正视自己的处境,正确对待各种矛盾和挫折呢?
要战胜挫折,就要从“别人会怎么看我”这种心态中挣脱出来,树立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价值观念,提高自信心和创造力,不因成功而自满,趾高气扬,忘乎所以,也不因挫折而愁眉苦脸、恐惧社交、郁郁寡欢。要战胜挫折,就要敢于肯定自我。培根说:“一个人的幸运的造就主要还是在他自己的手里,所以诗人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幸运的建筑师。”
是的,我们除了自己掌握命运之舵外,还会有什么恰当的选择呢?一个人的成功得失主要在于自己,不管别人怎么贬低我们,怎么不理解我们,怎么看不起我们,我们自己首先要肯定自己,这样才能产生战胜挫折的动力。要战胜挫折,就不要畏惧失败,保持冷静,理智地分析导致挫折的原因和过程,从而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并用笑脸迎接各种挑战。
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自我补偿。最初遭到一点小挫折时,为了我们的心理能够保持冷静,我们可通过其他途径达到目标,或用别的目标代替原来的目标,以其他成功来补偿。如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努力学习,等下一次考出好成绩来补偿,文化课成绩不好,可以在技能科学方面发展。
第二,合理宣泄。如果因挫折而产生情绪时,不要将痛苦埋在心中,而要积极地向家长、老师或朋友倾诉,求得理解或帮助;还可以把心中的不满或委屈写在日记中或到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让心情逐渐冷静。
第三,转移、升华。遇到挫折后,我们还可以将不良的情绪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使情绪稳定下来,并努力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导向其他方向,将挫折变成动力。
第四,正视、期望。要培养自己坦率地正视现实的态度,把挫折当作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要知道,挫折和失败往往是成才者的摇篮。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将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些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挫折将时刻伴我们左右,只有敢于和善于直面人生的挫折,冷静地对待这些困难,才能在挫折中奋飞,在拼搏中成功。
克制自己:用冷处理挑战坏脾气
我们青少年处于多梦的年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的情绪往往变化无常,有时候,常常会因为各种事脾气暴躁,特别是对一些不顺心或自己看不惯的事,常常容易生气或怄气,有时还会和别人争吵,说出一些使人难堪的话,这样不仅会影响与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关系,也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坏脾气女孩的故事吧。
小杰是某中学初一一班的学生,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还不错,爷爷奶奶、父母对她视若掌上明珠,几乎对她百依百顺,加之,她从小体弱多病,稍有不顺从就会抽搐,所以家人都尽量满足她的要求。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她说一不二的坏脾气。
在学校里,由于老师和同学都知道她有抽搐的毛病,所以也都让着她,不和她一般见识,这就更助长了她的坏脾气。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小杰发起脾气来可以说是地动山摇,特别是升入中学之后,只要稍有不顺心的事,她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总会拿哪个人或哪件东西出出气。
比如,在上课时,她频频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提问她时,她就眉飞色舞;老师把机会给了别的同学,她就瞪眼睛,责怪老师偏心;就连同学无意中朝她笑了笑,也会惹得她的白眼和斥责:“笑什么笑?有病啊?”
总之,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小杰就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招惹,也惹不起的女孩……心理学上认为:乱发脾气的人通常是缺乏自控能力、意志力薄弱。这样的青少年做事喜欢随自己的性子来,不考虑后果,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要怎样就怎样,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向周围的人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此下去,对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很不利的。
要想改掉坏脾气,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认识坏脾气的危害。生活中,总要同其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希望得到他人的好感、友情、赞赏、合作;否则,就会感到寂寞、孤独,生活缺乏生气,做事寸步难行。认识了坏脾气的危害,就会从内心产生改掉坏脾气的要求。
其次,我们要加强思想修养,只有自己心中经常想到别人,尊重别人的需要、利益、个性和人格,才会对别人宽容、体贴和友爱。只有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才不至于意气用事,才能遇事心平气和,三思而行。
最后,要有改掉坏脾气的决心和毅力,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做到以上三点,坏脾气是一定可以改掉的。
另外,我们还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做愤怒的奴隶,学着冷静处理生活中的不如意。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学着冷处理自己的坏脾气呢?
一是情境转移法。遇到使自己产生愤怒情绪的事,可以选择暂时躲一躲,也可以出去走走,登山、听音乐或者找好朋友聊天,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二是理智制怒法。在自己坏脾气要发作时,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为什么生气?值不值得生气?生气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我们可以反复地默念一句话: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三是情感宣泄法。我们可以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那样会发现自己心情会爽快一些;也可以转移目标,出去运动一下,如跳绳、打沙袋等;还可以找个空旷地方唱支歌或喊几声。
我们应该明白,坏脾气不是一天形成的,改掉坏脾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们一定要有改掉坏脾气的决心和毅力,当我们能冷静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时,我们的坏脾气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变。
把握自己:告别冲动,三思而后行
亲爱的朋友,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进入青春期后,情绪特点常常表现为以激情为主,易冲动、易爆发,并难以控制自己。当取得好成绩时,自己会感到喜悦、兴奋;当失去最珍贵的东西时,自己又会感到惋惜、悲伤;当愿望没有达到时,自己会愤怒、失望;当和陌生人接触时,自己又会感到局促不安等。
研究证实,我们在青春期容易出现多种情绪特征,是因为进入青春期后,我们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发育迅速,日益成熟,激活了皮下中枢神经活动的强度。如果皮下中枢神经活动过于兴奋,就会把兴奋扩散到整个大脑皮层,以致使大脑皮层的调节功发生一时的不平衡。这时,我们就容易失去理智,失去意志的控制,表现出情绪的冲动和爆发,就像下面故事的主人公一样。
天津市某中学初二学生王小波,今年16岁,他在家中是独生子,长这么大以来他一直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最近,小波突然发现自己脾气变得暴躁起来,有时因冲动还与其他同学吵架,事后仔细想想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没必要小题大做。
在家里他也经常与父母怄气,有时父母批评他几句,他就暴跳如雷、大动肝火,把父母气得直跺脚,但是也无可奈何。小波为自己的脾气感到很苦恼,他知道自己不对,可是事情一旦发生了,他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有一天,同桌借了小波的笔记本抄写笔记,但是因不小心把笔记本弄皱了,小波很生气,虽然同桌诚恳地向他道歉了,但是小波还是当众把同桌骂了一顿,这一举动严重影响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而且,小波的形象在其他同学眼中也大打折扣。小波因此事内疚了好久,他真的搞不懂自己现在怎么会这么冲动。
在我们多彩的情绪世界里,冲动是最无力的情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上面故事中的小波就是因为情绪冲动,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
通常来说,我们青少年的冲动具体表现为: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悲恸万分,痛不欲生;眉飞色舞,絮絮不休;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气急败坏,昏厥欲死;大动干戈,拳脚相加……青少年率性而为,爱冲动是必然的现象。但是,由于我们正处在青春期,自己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平衡,人格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容易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我们要严加防范,告别冲动,三思而后行。
实践证明,调节自己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先把自己认为恼火的事搁在一边。等自己冷静下来后,再去处理它们。其实,一个人的情商高低,是体现在自身情绪控制的成败上。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不只是简单的抑制,而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调节。
第一,离开使自己冲动的现场,直到自己可以冷却下来为止。在我们想要冲动时,应该立刻强迫自己和被挑起战火的对方保持距离。可以委婉地说“现在的感觉真是奇妙,我想我还是静一静,我离开一下待会儿再回来”,或者说,“恕我失陪一下,等我专心一点时再跟你谈”。
同样,当我们和他人意见不合时,也可以这么做。当自己的朋友心情不佳、口出恶言时,我们可以说“我现在不能跟你谈,明天再说吧”或“我得仔细想一想再回答你”。其实,世上的事情并没有急迫到连一两个钟头都不能等,离开那个环境出去散个步,做些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冷静下来思考一下,都可以有效地平静自己的情绪。
第二,对自己说些有建设性的话。当自己想要冲动时,我们可以在心里默数到10,这招相当有效。因为从心理层面分析,实际上一个人愤怒的情绪最多维持10分钟左右,除非是有人再次把我们激怒,一般来说,10分钟后,我们可能已经平静下来了。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妨听听舒缓心情的音乐,或在纸上不停地写“别打电话给他”。总之,找些可以让我们转移注意力的事来做,这对调整不良心理很有益。
第三,先问自己要怎么做,并预测结果会如何。做个结果一览表,详细列出冲动行事可能招致的后果,例如“可能会伤了友谊”或“可能会被辞退”等,预想这些结果,就不会冲动妄为。
第四,用安全的方式宣泄愤怒。把愤怒与冲动诉诸文字,写封信给自己,把所有的感觉写下来,不必在意修辞或文句优美通顺与否,而只是把造成不良心理的事件和环境描述出来,以宣泄情绪。
第五,训练自己将眼光放远。面对火冒三丈的情绪,我们可以训练自己先将愤怒隐藏起来,再学着如何给对方建设性的批评。
总之,在自己想要冲动时,我们应该先保持冷静,分析事情的轻重,真正做到三思而后行,久而久之,就能让自己的性格保持冷静。
坦然相对:沉着应对流言蜚语
在校园里,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武器是什么?是谣言。
一般来说,流言蜚语总是令人厌恶。虽然某些类型的流言可能会提高某个人的知名度,但多数“爆料”的人都会给人带来伤害。更糟的是,流言通常都是在受害人的背后传播。我们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场景——甲将关于乙的谣言传播给所有可能对此感兴趣的人,其实谣言与真相大相径庭,就像下面的这个故事一样。
宋菲菲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不仅如此,多才多艺的她经常在大小比赛上获奖。最近,她却在为一件事气愤不已。班里的一个女生总在制造她的流言,连老师都相信了。因为,老师将她和班长张强的座位调开了。
宋菲菲生气地对同桌说:“要不是我是学习委员,那天她那么说我,我一定抽她的嘴巴。这个大嘴巴女生,到处捕风捉影,唯恐天下不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宋菲菲的父母和班长张强的父母是老同学。前不久,父母老同学聚会,就在张强家举行。菲菲的父母给她发短信,让她下晚自习后和张强一起回去,一家人可以在张强家聚齐。菲菲和张强都是班委,关系不错。她没多想,就和张强回家了。
就是这件事,给她惹来了一堆麻烦:班里的大嘴巴说他俩在谈恋爱。
菲菲和自己的同学刚刚进入青春期,班里的同学现在最热衷谈论谁和谁恋爱之类的话题。这一次,事情摊到了菲菲的身上,菲菲还真受不了。一来,自己和张强都是班委,这样传下去影响不好;二来,这事一闹,张强都不敢和自己说话了;三来,老师似乎也在怀疑……菲菲越想越委屈。
前天,她无意间听到那个女生和别人议论自己和张强的事。当时,菲菲气得腿都在发抖,她真想给那个女生来个下马威,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她假装什么也没听见,从那个女生旁边冷静地走了过去,但她的心都要被气炸了……以后的几天里,面对流言,菲菲都采取了不理不睬的冷处理方法,久而久之,这些流言蜚语终于不攻自破了。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搬弄是非的流言蜚语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谣言有的是用来报复或要挟他人的,但是在更多情况下,谣言大多只不过是聊天瞎扯,一种引起别人注意或者让别人觉得自己了不起的谈资而已。因此,作为青少年,面对流言蜚语,我们要清醒冷静,一方面要不断自省,洁身自好;另一方面要及时辟谣,减少谣言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陷入流言蜚语的困境之中。
要知道,当我们发现自己是某谣言里的主角时,怯懦的人会因此而方寸大乱,而一个稳重成熟的人是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谣言自乱阵脚的。不过,对我们青少年来说,辟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治标又治本的方法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因此,在谣言面前,我们需要这样来做。
一是要彻底了解谣言本身。在听到流言蜚语之后,尽管我们会对此感到愤慨,但我们必须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头脑的冷静。因为谣言本身就是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东西,全面地了解它需要我们的细心和耐心,一旦我们完全做到这一点,会对我们后面的进程提供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是寻找流言的漏洞。寻找流言的漏洞很重要,也是彻底驳倒谣言的关键所在。同时,搜集有关的证据,包括人证和物证,为彻底打败谣言作一些必要的准备,也是使别人相信我们的基础。
三是找出流言的制造者。首先要弄清楚对方传这种流言的真实企图。如果罪魁祸首已经明确,如何处理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如果对方是个一贯的谣言制造者,那么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同他谈话,避免和他结下私人恩怨。
四是注意用事实击败流言。爱挑拨关系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造谣生事,态度恶劣而卑鄙。他们往往利用人们的轻信和多疑达到他们的企图。攻破这些人的谣言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相关事实来证明。这就需要我们注意了解谣言的起因,迅速掌握事实,进行强有力的反击。
五是自重和互相尊重。有时,我们身边会流传一些“非刻意编造”的谣言。这些谣言的产生完全是偶然的,可能是教室里的某人随口说了一句什么,而另一位不知情者断章取义,并一再误传,最后完全扭曲了说话人的本意。
我们有时候无意说的话能令自己的同学回味许久、深入分析,包括正式的讲话、非正式的交流等,自己也稀里糊涂地变成了谣言的制造者。因此,我们要学会自重,才会让这种“非刻意编造”的谣言得以避免。
除了自重外,互相尊重也是很重要的。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明白,背后议论别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帮助别人改正这种毛病是应该的。我们帮助他人改变这种恶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尊重对方,以朋友式的态度善意地规劝对方;想办法巧妙地引导对方获得正确的认识。
六是冷淡低调处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点,不要以为把是非告诉我们的人便是自己的朋友,真正的结果其实是他们很可能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谈话材料,从我们的反应中再编造故事。所以,聪明的人不会与这种人推心置腹。令这种人远离自己的办法,是处理任何有关自己的传闻的最佳办法。具体的做法是冷淡反应,无须作答。
总之,在谣言面前,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冷静的态度,沉着面对流言蜚语,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心理测试:看看你处理事情的态度
当事情发生后,你能很快地使头脑冷静下来吗?下面就来做个这方面的测试吧!
如果你是一个魔法师,你可以把自己最恨的人变成一样东西,你会把他变成什么?
A.乌龟
B.长得很难看的王子或公主
C.蚂蚁
解析:
选A的人有点不沉着,在被逼无奈时会做出令所有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选B的人遇事不沉着,有报复心理,小心和别人相处时令人害怕。
选C的人遇事沉着冷静,可以很适当地处理烦恼,但有时有点令人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