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谦虚获得好人缘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这是前人传承下来的精神。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青少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谦虚的美德,这样才能包容万物,才能不断地用知识填充自己,丰富自己。
不骄不傲:谦虚是人生第一美德
谦虚是一种美德,自大为一种罪恶,人生在世一定要谦虚而不谦卑,自信而不自大。“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广为流传的话只怕连三岁的小孩子都能够倒背如流。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仁人志士、文人墨客,都是由于谦虚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们的名字载入史册,被后人永远留念。
著名的大发明家诺贝尔,可以说是功德无数,他一生给人们留下了数百项重大发明,他把自己的所有遗产都捐献了出来。后人用这笔钱创立诺贝尔奖,这不仅让他名垂青史,更成为惠及全人类的伟大义举。
按理说,像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是应该给自己写一部像样的传记传世的。世界上很多人都热衷于给自己树碑立传,诺贝尔给人们留下了这么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他完全有理由让后人来歌颂他的丰功伟绩。
诺贝尔的哥哥认为,弟弟一辈子为了发明创造,也没有成家,没有享受过一天轻松的生活,应该写一部传记留给后人,让人们记住他。他强迫弟弟停下手头的工作给自己写传记。诺贝尔拗不过哥哥,只好给自己写传记。
在自己的传记中,诺贝尔写道:“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主要美德:保护指甲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过失:没有家室,脾气坏,消化弱。仅仅有一个愿望:不要被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精神。生平主要事迹:无。”
这就是伟大的诺贝尔给我们留下的传记。
令我们难以想象的是,为我们留下众多发明的诺贝尔竟然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事迹,他认为自己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不一样。相比诺贝尔,那些热衷于给自己树碑立传的人,该是多么汗颜和无地自容啊!
谦虚是一种美德,它有巨大的感召力,能够吸引人,提升自己的品格。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人际交往中愿意和态度谦虚的人沟通,而疏远骄傲自大、盛气凌人的人。所以,作为青少年,我们一定要向谦虚的人学习,正确地看待和审视自己,这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谦虚做人,就是不招摇,不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凡事都做到心中有数,自己有本事也是在最恰当的时候拿出来,即使成功也不骄傲。谦虚的人,会被人们认同和喜爱。作为青少年,我们该怎么做一个谦虚的人呢?
首先,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力量,不要骄傲自大;另一方面,要善于把自己放到大环境中去评价,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所以要保持谦虚的心态。
其次,要保持一颗坦荡的心,既不因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因自身的短处而气馁,也不因别人的优点而忌妒,不因别人的不足而嘲笑。有些人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就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做事很专横,总是轻视别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是很不好的,因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最后,要培养自己永不满足的精神。轻狂自大的人往往满足于眼前的成绩,没有更高的追求,所以很容易失去自我。要知道,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即使穷尽毕生精力也只能掬起一朵浪花,但在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人生会变得更加充实,自身价值会得到不断提升。
谦虚的人,因为看得透,所以不躁;因为想得远,所以不妄;因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为行得正,所以不惧。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去做一个谦虚的人,并让谦虚成为自己性格中优秀的部分。
恶果剖析:自负是自己挖的陷阱
我们都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随时保持自信,但如果过分地自信,就是自负了。
自负是过于自信或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是一种不切实际、自高自大的心理表现,这种现象往往会使人言谈举止狂傲自私,瞧不起人。自负,对于还不是很成熟的我们来说,是很常见的状况。虽然,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但是,过于自负,也容易造成骄傲自满,目光短浅。这种不正常的性格表现将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就像下面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
钟晴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人长得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能歌善舞,素质发展非常全面。在学校她是个受欢迎的学生,回到家里,父母也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
有这样能干的学生,班主任十分高兴,一直都很重用她,凡事都让她管,渐渐地她越来越自命不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新学期要重新成立班委会,班主任征求她的意见,她说这个“太笨”,那个“不会说话”,不是摇头就是撇嘴,意思十分露骨:全班除了她没人能当班干部!也许正是她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班干部竞选时,她以11票之差落选了。钟晴急得哭了,以拒绝吃饭表示对竞选结果的不满。
上面故事中的钟晴就是因为受到老师和家人的表扬,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飘飘然,感觉天下唯独自己行,这样的后果只能让身边的同学越来越讨厌她,并最终落得被大家孤立的结果。
美国一位哲学家曾说过:“自负是一个人要除掉的恶习。”可见,自负对人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般说来,有自负心理的青少年大多数表现在独生子女或是家庭条件较好的青少年身上。这些青少年,总会在自我陶醉中度过每一天,他们一般看不到他人的优点,总会看重自己的利益,不会顾及他人,更不会关心他人,对人不够热情,好像每个人都该为他服务,结果落得形单影只,不但会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
那么,我们的自负心理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首先,对自己有片面的认识。有自负心理的青少年往往掩盖自己的缺点,夸大自己的优点。事实证明,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往往容易产生自负的个性。
其次,生活过于顺利。有关研究表明,在生活中遭受过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会产生自负的心理。但是,我们青少年从小就生活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老师、父母的宠爱、夸赞和表扬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真了不起”、“我就是最棒的”,这样就很容易形成自傲、自负的性格。
自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弱点。心理学认为,自负大多是由于我们对自己认知的过分膨胀。目空一切、心高气傲、自以为是的人,常常会被自己过分膨胀的自信冲昏头脑。“虚胖的自信”就是自高自大,它不但欺骗了自己,还常常会伤害别人。因此,克服自负心理,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事。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自负心理,让自己谦虚一些呢?
第一,要提高自我认识。我们青少年要全面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千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应该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别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也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不能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第二,要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有人曾这样说:“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虚心接受批评,尤其是成长中的年轻人。”
一般来说,有自负心理的青少年是最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意见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为了改变我们的自负心理,我们可以在做事时征求一下其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这样通过别人的友好提醒,很快就会改变我们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心理。
第三,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有自负心理的青少年一般都目空一切,总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这是自恋的表现,对身心健康极不利。要想彻底地克服这种不好的心理,我们必须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处处为别人着想,尊老爱幼,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还要取他人所长补自己之短,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努力克服自负,让自己变得谦虚。
第四,要保持谦虚的传统美德。有自负心理的我们要凭一颗谦虚的心与别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个人自觉成长的开始。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我们可以有豪气万丈,但绝不能过分自负,就算自己有超人的才识,也要虚怀若谷。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我们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俗话说,“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所以,自负有时会表现为狂妄自大。因此,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明白,自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只有克服自负的弱点,让自己保持谦虚的性格,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
那么,从现在起,青少年朋友,让我们一起做个谦虚的人吧!
不越雷池:别把骄傲当成习惯
骄傲心理是指高估自己、低估别人而引发的一种傲慢自负的心理。这样的青少年往往虚荣心较强,只爱听表扬、夸奖的话,不能挨批评,不爱接受别人的意见。在竞赛活动中,只能赢,不能输,稍有挫折,就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的人始终认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他们总是喜欢教训他人,从不考虑自己,容易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固执己见,最终会面临失败的结局。
作为青少年,最让我们骄傲的事情无疑是考试成绩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小丽同学的故事吧!
小丽是某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在新学期开学时,她以数学100分、语文88分、英语90的好成绩取得了全班第一名。
小丽认为数学考了满分,所以,她就开始骄傲并开始过于放纵自己。到了期末考试时,她迅速地把数学卷子做完,又马虎地检查了一遍,就坐在那里等待着考试结束的铃声。
去领成绩单时,小丽没想到的是,在她那数学卷子上竟然打了一个鲜红的88分,她不敢去直视那张卷子,脑子里一片空白。
后来想起当时考试时的样子,小丽后悔莫及……那么,是什么让小丽考试失败的呢?是卷子太难吗?不对。其实应该是她的骄傲和自满。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明白,盲目骄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自以为是,会严重阻碍自己继续前进的步伐。科学家巴夫给青年人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切勿让骄傲支配了你们。由于骄傲,你们会在应该统一的场合固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
在学习上,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如果一时一事领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自己知识不够、眼界不宽的表现。“满招损,谦受益”,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骄傲心理,多向那些能在取得成绩后仍能保持谦虚奋进的人学习,让自己也成为一个能够处处谦虚的人!
首先,我们要多看到自己的不足。许多青少年由于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做某件事成功了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比别人强。常言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我们能经常发现身边的强人,并且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与强人的差距,这样就会变得谦虚了,自然骄傲也就远离自己了。
其次,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和目标。胸无大志的人,很容易为一点小成功便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这是不可取的。而胸怀大志的人,无论何时他都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绝不会为一点小胜利而停止不前,反而会为更大的成功努力前进。因此,我们要克服骄傲,应该先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辩证比较。骄傲的人总是多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不善于与人进行比较,但是却对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沾沾自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掌握辩证比较方法,既要用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长处进行比较,又要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进行对比。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看见自己的不足,让自己随时保持谦虚。
松弛有度:保持空杯心态去学习
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
后来老禅师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
这人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
老禅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要倒呢?”
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吗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故事哲理。它最直接的含义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接纳新东西,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清空,只有将心倒空了,有新东西才能放进来,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
每一个人要想应对时代和环境的变化,须随需应变、以变应变,要求我们具有空杯心态。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提升能力,就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
空杯就是要把自己“当笨人看”。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也许我们的数学成绩已经十分优秀,但却并不能保证自己的语文、英语和数学一样优秀,因此,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在学习中随时保持这种“空杯心态”,去吸收现在的、别人的、正确的、优秀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领悟,不去感受,不去学习,仍然高枕无忧地躺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之上,那将是很可怕的结局。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则寓言:
相传在古代,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它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知了怕吃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东窜西,学得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大雁让它多试着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
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
这时候,知了望着大雁在万里长空飞翔,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可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
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知了”,就有多少这样的“迟了”。有这样一句充满智慧的哲言:“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很重要,认清自己是非常困难的,否定自己更是难上加难。否定自我需要胸襟、需要坦诚、需要胆魄,还需要真正的空杯心态,只有否定自我才能超越自我。因此,我们青少年要真正做到“空杯”,必须做好以下事项。
一是得意之时最易忘形,但我们不能忘形。一般说来,我们在得意时最容易自大和骄傲,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甚至会以自我为中心。但这样的话轻则让人厌恶,重则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一定要警惕。
二是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总结经验教训事实上就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反省。如果我们青少年学会了经常总结经验和教训,就已经学会了自觉地进行反省,这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是要处理好“听”和“说”的关系。学会倾听,多听少说。倾听有利于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交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我每次讲话什么都学不到,只有在聆听时才能学到很多东西。”作为在学校的青少年,我们先不要急着去表现自己,要多听少说,低调、谦虚、好学,才会有利于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四是要处理好“说”和“做”的关系,少说多做。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君子,就要积极行动,而不是信口开河。事实上,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懂得的知识本来就不多,因此我们就更应该抛弃天下事我“无所不知”的心理,放下“以我为主”的架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学习、做事。
五是要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可以使得自己增强责任心,更使得自己认识到错误,并反省自己的错误,从而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最后,要磨炼出“空杯”心态,“归零”心态,要勇于将过去的荣誉、成就“清零”处理,陶醉在过往的功劳簿上必将作茧自缚。作为一名在校学习的青少年,我们要懂得辩证地思维,在取得成绩之时,考虑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失败时,总结教训、感悟成长;对待自己,要发扬“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不断自我修炼和完善;对待他人,要敬畏、宽容,用宽大的胸襟去包容身边的人。
青少年朋友,请记住,“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随时保持好问好学的态度,虚心向周围人请教,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并让自己的性格更完美!
独特妙招:做一个聪明的谦虚者
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父母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谦虚的孩子,我们牢记那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了能在谦虚中进步,我们怀着一颗谦逊的心,不断地告诉别人:“我不行……这不算什么……离老师的要求还差得远呢……”渐渐地,谦虚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甚至成了一种自我贬低,那么,这样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宋成是某所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暑假里,他想找一份暑期工挣钱为父母分忧。经朋友推荐,他去参加了一家网络公司的招聘。在最初的笔试中,宋成凭着自己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专业知识,远远领先于其他竞争者。
大家都认为这份工作非宋成莫属,但事情最后却出人意料。在最后的面试中,宋成表现得一如既往地谦虚,哪知正因因此,他痛失良机。
在面试时,宋成被问道:“你觉得你的英文水平怎么样?”
他回答:“还行。”
主考官又问:“你能胜任这份工作吗?”
宋成回答:“应该可以吧!”
几个回合的问答,宋成都是如此谦虚,结果主考官对宋成产生了缺乏实力和自信的不良印象。这样一来,宋成的应聘就失败了。
故事中,宋成的失败让人感到惋惜,但是这又能怪谁呢?要怪只能怪他自己太过谦虚,让人觉得他没有自信、没有实力,即使他再有才华,别人也不知晓,又怎么能看重他呢,即使他的能量有人知晓,但是他畏畏缩缩,显得不自信,别人也难以认可他,他又怎么能在竞争中获胜呢?
由此可见,谦虚是美德,但不要过分,否则将事与愿违,悔之晚矣!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谦虚的美德,但是不必过谦。
不必过谦,就是在进行自我评价时,要实事求是地对自己进行正面的评价和肯定,尤其在国际交往中,不必表现得过于谦虚,甚至自我贬低,而应表现出足够的自信,但也不要自吹自擂,自我标榜。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要实事求是。
聪明的谦虚者,在谦虚时会把握住一个“度”,一是没有表演性质;二是不矮化自己,三是没有贬损第三方的含意。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与同学和朋友相处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要落落大方地回答说“是”,这样才不会失礼。那么,我们应该在哪些场合中做到谦虚有“度”呢?
第一,当朋友赞美自己时,一定要记住落落大方地道上一声“谢谢”。这么做,既表现了自己的自信和见过世面,也是为了接纳对方。在此刻,我们没有必要羞羞答答,也不必假客气,说什么“哪里,哪里”。
第二,当有人夸奖我们学习好时,同样要大大方方予以认可。千万不要小里小气,极力对此进行不必要的否认。
第三,当需要进行自我介绍,或者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介绍时,要敢于并且善于实话实说。对于自己确实存在的长处,要正面说明,并勇于认可,不可坐等对方主动找上门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敢肯定自己,不会宣传自己,往往会造成自己交往的困难。
第四,当自己同朋友交往时,一旦涉及自己正在忙什么、干什么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要脱口而出,说什么自己“瞎忙”、“混日子”。那样的话,倒真是有可能被对方看作不务正业之人。
第五,请朋友吃饭时,应当在介绍席上菜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说明:“这是这里最有特色的菜”,“这是这家菜馆烧得最拿手的菜”。只有如此,才会令对方感到备受我们的重视。千万不要一面准备了丰盛菜肴,一面却又过度地对其加以贬低,说什么“没准备什么好菜”,“这些菜都烧得不好”。朋友听了这类话后,往往会不领主人的情,甚至还会误以为主人对自己很不够意思。
第六,向朋友赠送礼品时,既要说明其寓意、特点与用途,也要说明它是为对方精心选择的。务必不要画蛇添足地说什么:“这件礼品不像样子”,“实在拿不出手”,“没来得及认真挑选”,“这是自家用不了的”。此类“过谦”的说法,必会大大地降低礼品的分量。
在前面的故事中,如果宋成的回答能充满自信——“我想我很适合这份工作”,那他一定能得到这份工作,但是就因为说话过于谦虚,他错过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因此,我们青少年应该想想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否也有过于谦虚的时候,如果有,一定要改正,因为我们的过谦行为会直接影响自己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要继续发扬,从而使自己身边的人也做一名谦虚有度的完美之人。
扬长补短:虚心地向他人求教
我们有些青少年会有一个通病——心高气盛,恃才傲物,总以为自己是鸿鹄,别人都是燕雀,眼光总是高高在上,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放在眼里,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门框撞了头,才发现门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要想进入一扇门,必须将自己的头低得比门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弯起腰做好攀登的准备,即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求教。
放眼望去,凡是能够登上顶峰的人们,不论是在舞台上发表演说还是乘机出访,总是微微低着头俯视脚下的人群,因为他们站在高处。而他们脚下成千上万的人们,总是高高抬起头向上仰望,因为他们站在低处。
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完全是靠自学成才的,他学习知识和创造发明的重要法宝就是“问”。他在一生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从没有停止过发问,提出“为什么”已成为他做事时的一种习惯。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朋友,看见他的手指关节肿了,便问道:“你的指关节为什么会肿呢?”
“我也不知道确切的原因是什么。”
爱迪生追问道:“为什么你自己都不知道呢?医生也不知道原因吗?”
“有啊,不过每个医生的说法都不尽相同,但是有多半医生认为是痛风症。”朋友说。
“为什么他们会认为是痛风症呢?什么才是痛风症啊?”
“他们告诉我说这是尿酸积液在骨节里。”
“既然他们知道病因,为什么不从你骨节中取出尿酸来呢?”
“他们不知道如何取。”他的朋友回答。
“他们是医生,为什么会不知道如何取呢?”爱迪生生气地问着。
“因为尿酸是不能溶解的。”
“为什么?我不相信。”爱迪生非常肯定地回答着。
爱迪生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立刻跟朋友告别,回到实验室进行试验。他排好一列试管,每只管内灌入不同的化学液体,每种液体中都放入数颗尿酸结晶。
两天之后,他看见有两种液体中的尿酸结晶已经溶化了。
其实,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所以,作为青少年,我们不应把问“为什么”当作一件羞耻的事。要像爱迪生一样,做个敢于虚心向他人提问的人,这是一种博采众长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提高自身的学习方法,它还体现了一个求学者应有的度量。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即使你是一个天才,你也不可能一通百通。”一个聪明的人,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不耻下问,虚心地向他人求教。
在我国有这样的俗话:“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所以,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我们应该记住:不论什么时候,都要虚心向他人求教,做到学无止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汲取到各种有益身心的营养,并在它们的滋养下最终成为栋梁之材。
要知道,问,没什么大不了。很多人会觉得把面子丢掉了。其实,面子是别人给自己的限定和束缚,我们完全可以不去理会,记住一句话,面子是这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相信只要我们在提问之前把自己完全倒空,虚心地、真诚地去向他人请教,别人都是会愿意告诉我们的,而此刻我们的虚心就会成就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好!
心理测试:你是一个谦虚的人吗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便被反复告知要做一个谦虚的人,那么,请问问你是一个谦虚的人吗?请跟着我一起来回答下面的这些问题吧!
1.一旦你下了决心,即使没有人赞同,你仍然会坚持做到底吗?
2.你认为你是个绝佳的朋友吗?
3.你去超市购买物品时,如果店员的服务态度不好,你会告诉他们的经理吗?
4.你对自己的外表满意吗?
5.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差吗?
6.你是个受欢迎的人吗?
7.你认为自己很有魅力吗?
8.你有幽默感吗?
9.你喜欢自己的学习环境吗?
10.你懂得搭配衣服吗?
11.你能顺利地与人合作吗?
12.危急时,你很冷静吗?
13.你不常欣赏自己的照片吗?
14.别人批评你,你会觉得难过吗?
15.对别人的赞美,你持怀疑态度吗?
16.你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吗?
17.你认为自己只是个寻常人吗?
18.你经常羡慕别人的成就吗?
19.你为了不使他人难过,会放弃自己喜欢做的事吗?
20.你会为了讨好别人而打扮自己吗?
21.你勉强自己做许多不愿意做的事情吗?
22.你喜欢任由他人来支配自己的生活吗?
23.你认为你的优点比缺点多吗?
24.在聚会上,只有你一个人穿得不正式,你会感到不自在吗?
25.你经常希望自己长得像某某人吗?
评分标准:
1题~12题,答“是”1分,“否”0分。
13题~25题,答“否”1分,“是”0分。
解析:
15~25分:说明你对自己信心十足,明白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清楚自己的缺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得分将近25分的话,别人可能会认为你很自大、狂傲,你不妨在别人面前谦虚一点,这样人缘会更好。
9~14分:说明你对自己颇有自信,但是你或多或少会缺乏安全感,对自己产生怀疑。你不妨提醒自己,在优点和长处各方面你并不输人,要看重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8分以下:说明你对自己显然不太有信心。你过于谦虚和自我压抑,因此经常受人支配。从现在起,尽量不要去想自己的弱点,多向好的一面去考虑;先学会看重自己,别人才会真正看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