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教学法

三环教学法,实质上是一项以“局部探索方式”学习课时新教材的普通教学法,所说“局部探索方式”,即部分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索,部分由教师去讲授。其基本结构是:自学发现—选讲充实—练习转化。其适用范围,主要适于中等学校多学科初步进行教学法改革之用,最适宜在教材难度较小、篇幅较短的课堂里运用,小学高年级与其它类型的学校,均可参照使用。

三环教学法由赵德良老师从 1983 年下学期开始实验,采取等组对照新旧教法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比较、探究、印证,中经大量的修正和补充, 三环教学法的基型终于确立下来,所获初步成果 1984 年曾在东北三省中师教研会大会做过介绍。之后,三环教学逐步改进。

近年来,经过实践,三环教学法的基本形式尽管仍然保存下来,但具体做法几乎完全更新,较之原来,更为灵活而具实效,内容也大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此外的特征还有,观点更加明确而肯定,结构更加合理而严谨,说明更为具体而详尽,作为一种新教学法,愈趋完善,愈加实用。赵德良老师曾对三环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和最新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细致的介绍,其主要内容如下:

  1. 设计原理
  1. 三环教学法是以科学的教学观为指导,吸取多种新教学法之所长, 继承传统的合理做法,基于当前教学实际,特别是通过实验研究而建立的, 它适应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符合教学规律,在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上开辟了一条新的蹊径,为实现新的教学目的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措施。

  2. “双发展”(“双基”与智能)相互促进,协同提高。三环教学法把“双基”教学与发展智能的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水乳交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使学生既具有丰富的知识与扎实的基本功,又有活跃的思维和强劲的能力,以及创造精神。

  3. “两主”(主导、主体)作用,协调一致,三环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双边”关系,那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要求之下,促使教师去启发, 师生紧密配合,“教学相长”,从而使得两个最重要教学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

  4. “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的结构关系合理化。不论哪种教学观点,教学都离不开“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基本要素,及其组成的某种结构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旧公式是“教师—学生—教材”,三环教学法的公式则是“学生—教材—教师”。新公式是使学生与教材直接打交道,教师则在其中起架桥摆渡作用,从而改变了学生与教材严重脱节的不正常现象。这也体现了知识的掌握是学生自己智慧活动产物的这一基本教学原理。

  5. 三环教学法致力于学生通过“五动”进行学习,即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当然“五动”一般是系列进行、结合运用、相互配合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生理官能与大脑思维器官,参与学习的部位越多,活动越积极(止于合理限度),对吸收知识、强化技能、增大能力越有利。

  1. 基本程式

第一环:自学发现。

自学发现即在教师指导下,提供有效的助学条件,由学生自学新教材, 通过独立探索,去“再发现”已知的真理,达到对课时教材的主要概念和原理有个初步的了解,弄懂能够自通的部分(课本中学生真正不懂的知识常常是一小部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索精神。

教学步骤:

①布置提纲。自学提纲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课时教材的基

本知识似定;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把表面分散的知识组成有内在联系的系统知识。提出的方式,可适当采取“目标问题”的做法,即把教学的目的问题化;要善于设置疑问和创造“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文字尽量简练。要求尽可能具体,使发现的目标集中,这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有利于突破。提纲应起到统领整个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作用。

布置提纲,可采用板书、口说、印制,利用书后教学建议的有关条款等办法。布置要切实,务使学生印象明晰深刻,不可轻描淡写。布置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三五分钟。

引领学生沿着合理的导向和规则去进行探索发现,其效率比自发的要高得多。

提供助学条件。诸如“温故知新”,以利唤起记忆,向新知识过渡,或提供有关数据、实物、范例、图表、模型、资料、演示实验,以及其它助学条件,还可以指明自学教材的方法,考虑问题的思路,以及如何支配自学的时间等,提供的条件要与提纲的布置紧密配合。

②自学探求。按自学提纲及要求,利用提供的条件,由学生自学新教材, 独立地去探索新知。必须备好自学笔记、草稿纸、学习用具、工具书,或可能找到的参考资料,以便随手应用。自学从阅读新教材开始,边读(根据各自的情况和需要,采取速读、略读、细读、深读等方法)边圈点、勾划、标记、批注(教科书“干干净净”绝不可取!),或摘录、练算、编写提纲、写小结、绘制图表,还可配合以观察、实验等等,阅读活动就个人方便行事, 可以参差不齐。围绕学习提纲,同学之间可随时开展议论,以发挥群体智力相互启迪共同探究的作用,开拓教学多向传递的路子,但不准喧哗妨碍他人静思学习,前后左右座之间自动结合。经常提示学生不要忘记掌握准确严密的科学概念,是获得知识的基础与关键。总之,尽量让学生亲自了解感知教材,通过自己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寻求答案、得出结论、找出规律。对自学笔记初期教师要全收全阅,进行检查,养成习惯后则可抽查以了解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教者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及时发现学生在自学探索中碰到的问题,或是力所不及、思路不对、方法不当,抑或出现了差错, 教者要具有敏捷教育机智。通过分别指导和集体提示,把事实性与浅显的理论性知识争取在可能的限度内得到解决,把较艰深多数学生难以自通的问题筛选出来,作为下步选讲之用。在指导中既要积极启发引导,又要防止以多余的插话,烦琐的解释占用自学的时间,教师应成为学生探索发现的优秀指导员。

第二环,选讲充实。

先讲充实即在学生自学发现的基础上,由教师做应答式的有选择的讲授,以补发现之不足,充实自学之所得,达到弄懂弄通教材,并加快学习进程之目的。讲授须是开发型的,而不是传统式封闭型的。

教学步骤:

①教师选讲。讲授内容。按课前的预测和准备,及课上的随机调整(即参照自学中筛选出来的问题,这往往也是难点,是学生普遍渴求弄明白的)进行选讲,至于通过自学,学生已经领悟和无师自通之处,就无须重复了。讲授方法。讲授知识与发展智能须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对发展智能的

要求,应和知识同样明确具体,不可笼统又抽象,实际上得不到落实。善于

弄清关键所在,通过解开知识中的纽结,来带动理解一般性的东西。把知识讲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以一收万、以少胜多的作用,注重启发性,善于促动学生的听课心理保持积极状态。讲课中间允许学生插话。充分发挥教学设备及教具的作用,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当然这类条件需要逐步建设。

总之,选讲要真正做到精选讲活,要起到充实(正误、释疑、排难、补充、扩展、深化)与教育的作用。

②知识整理。在自学和选讲的基础上,对学习内容做简要的概括整理, 可归纳为几条基本原理,或形成简明的提纲、图表,或用几句话把它精练而准确地说清楚,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后再予以画龙点睛,明确重点所在,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然后由学生简要地重新整理一下自学笔记,也可让学生质疑,从中了解学生理解教材及智力发展的状况。接着布署练习转入第三环。

第三环:练习转化。

练习转化即在弄懂弄通教材的基础上,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由教师做辅导,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即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把学得的理论知识初步转化为能力(包括学科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勤动笔好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教学步骤:

①学生练习。练习内容是按提纲的学习要点进行练习,或拟定一两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做答案。就当前教学实况,按练习的类别,书面练习该是量大而面广的;利用和创造条件,尽量拓宽操作(包括实验)一类练习的路子;适当进行其它种类的练习(如口头表达的、思考性的等)。充分利用书后的习题,根据民体情况,可以增删调节。新增之习题须精心编选。要提出明确的练习任务与要求,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对优差生可做适度的区别对待。

练习方法。首先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练习的任务,然后按一定的途径、步骤及方法进行练习,难度大的教师要做示范。对显示出独创精神的学生和做法,应给以表扬与鼓励。

教师同步进行辅导,个别的问题分别指点就可以了,要善于抓住共同性的及关键的问题,以便随时调整练习的进程。辅导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养成多面向、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开拓诸如采取一题多解,寻求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探求多种设想或方案等练习的路子,提倡“攻关”精神,激励学生身体力行。

总之,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既善于动脑,又善于动手的能力。

②检验练习凭借辅导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由教师做小结,也可通过几名学生复述、答题或演练,其他学生补充、评议,和老师鉴定的方法; 还可运用典型剖析全班“会诊”的办法;或采取某种程度的答辩式;或采用学生互检教师抽查的做法,对练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在学生答题或演练中,都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为他们揭示某种新东西的机会,这对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大有裨益。

上列三个教学环节,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经过科学的排列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形成了三环教学法的基本程式。

  1. 应用说明
  1. 灵活掌握。三环教学法的应用,须与实际相结合,灵活地加以掌握, 诸如应斟酌教学任务、学科性质、教材特点、班级水准、教学设备、每节课的各种不同情况,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探索,便于体现教师个人的独特教学风格等等。

三环时间的分配,其常态比例以一环长、二环短、三环中为宜,但可以适当地变通。如果教材份量较重,课时偏紧,当前一般学校课外学习条件又较差,也可将练习一环中的某些活动内容放到课外去做。

基本程式中的每个教学步骤,大都提出多种教法与建议,意在结合具体情况择优而用,千万不要和盘托出,教学法贵在简捷而具实效,切忌烦琐哲学和搞花架子。

根据学科和教材的特点,还可以采取某种变式,不过变式须符合三环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例如就文选课中长文章的特点便可以一篇课文为单位。跨课节统筹安排运用三环教学法。实验表明,这种做法既便当,效果也很好。

  1. 调整教材。就三环教学法的特点和要求,仍以原来的课时教材为基本单位,特殊情况除外;要突出教材的基本内容,要使三环教学法与教材的特点尽可能相协调;对原编教材的体例、逻辑结构、教法要求,保留其适用的部分,改变其不相适应的部分,不拘泥于原来的教材顺序。就目前师资的实况来看,调整教材的工作,只能量力而行,不可求之过急过高。

  2. 努力适应。刚一试行三环教学法,师生会感到蹩脚不顺手,费时也多,这表明师生还不尽适应。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新教学法对师生的要求高了,对教师来说,运用新教学法是一种再创造性的劳动,对学生来说, 智力活动的强度和密度增大了,所以初试时显得吃力。再就是在新旧教学法交替中,旧的教学习惯得手,新的习惯又未形成,因而出现了“空挡”的现象。为改变这种不适应的状况,需要师生从多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素养,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此外要加强教学法的试验,通过实践强化对新教法的适应性,如此就能尽快熟练地掌握三环教学法的要领,从而提高运用新教学法的效率。

  3. 教会自学。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掌握自学的本领,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走出一条“自求得之”的路子,这是实行三环教学法的必要条件。自学能力一般要达到:会使用工具书、会读书、会记笔记、会整理知识、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等。当然,自学能力的大小,只能是相对而言。

  4. 消除障碍。运用三环教学法,需要师生协同动作,配合默契。可是开始实行,特别是在高年级的学生身上,常常会碰到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那就是不管你老师怎样启发引导,学生就是。或是站起来,“吱吱唔唔”“慢声细气”勉强挤出几个“断断续续”的字眼。产生这种板滞状态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习思想上的僵化,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愿轻易显露的一种心理反映。为使三环教学法运行的渠道畅通无阻,必须消除这个障碍,其办法可从两方面入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相处、情感交融、教学民主、生动活泼的良好课堂气氛,对学生则要加强教育,提高其认识,同时着重实际的训练,培养学生乐思好问喜答的习惯,这样就能逐步解冻僵化了的学习思想,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从而改旧习为新的学习风气。这方面的情况,年龄小的学生要好得多,但往往思之过简过浅, 或动口不动脑,机械重复,应避免这类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