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课味”艺术

学生最厌烦枯燥乏味的课,教师要掌握和应用小学生心理学,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千万百计地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

  1. 诱趣

首先要认清诱趣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领悟和掌握知识,防止思维桎梏,激起思维涟漪。因此,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诱趣, 防止哗众取宠。其次要注意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的转化过程,通过竞赛、游

戏、质疑等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特别要注意调度学生的质疑兴趣,每节课结束前应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使学生从小养成敢疑、善疑的良好习惯。再次要注意寓兴趣于教学过程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1. 应激

应激是教学艺术中特有的教学机智,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随机应变,灵活地运用发散、换元、转向、择优等手段,及时巧妙地处置突发的偶然事件,或化险为夷,或化拙为优,转化成一种灵魂的感化力量,引爆出始料不及的教学效果。应激高明的偶然性往往寓于必然性之中,应激机智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具体问题上。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应激能力。

  1. 激进

学生都有上进心和虚荣心,教师应当正确地运用这些心理特征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要注意奖励的层次性,通过表扬、加分、报喜、命名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充满信心地攀登思维高峰。尤其是用学生的姓名命名某种解法或想法,对学生的激进作用特别强。许多后进生其实不一定需要多少知识补缺,而是特别需要更多的精神鼓励。激进的根本目的就是训练学生敢想、善思,强化思想教育。在激进过程中,要遵循思维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加强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