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10)
章一大家当一致同意,少年的教育为立法家最应关心的事业。[这种论断具有两项理由:一,]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②同某些目的相符的
[全邦公众的政治]性(15)格(情操)原来为当初建立政体的动因,亦即为随后维护这个政体的实力。平民主义的性格创立了平民政体并维护着平民政体;寡头主义的性格创立了寡头政体并维护着寡头政体;政体随人民性格的高下而有异,必须其性格较高而后可以缔造较高的政治制度。[二,]又, 人要运用每一种机能或每一种技术,必须先行训练并经过相当的复习,使备各为之适应。那么,他们在作(20)为一个城邦的分子以前,也必须先行驯练和适应而后才能从事公民所应实践的善业。
既然一城邦就[所有的公民]全体而言,共同趋向于一个目的,那么,全体公民显然也应该遵循同一教育体系,而规划这种体系当然是公众的职责③。[一,]按照当今的情况,教育作为各(25)家的私事,父亲各自照顾其子女, 各授以自己认为有益的教诲,这样在实际上是不适宜的④。教育(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既然为全邦所共同,则大家就该采取一致的教育(训练)方案。
[二]①又,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部应为城邦所公有②。每一公民各成为城邦的一个部分;因此,任何对于个别部分的照顾必须符合于全体所受的照顾。这里,有如其它某些事情,拉栖第蒙人是应该受到表扬的;他们对(30)于儿童(少年)的训练特别具有深心,把教育作为公共的要务,安排了集体的措施。
章二现在,教育应该订有规程(法制)以及教育应该由城邦办理这两点已经明白论定。我们接着就该考虑这种公办的教育要具有怎样的性质和怎样实施的问题。关于教育的内容,当今(35)各家的意见是有分歧的。或从普通的善德或从最优良的生活方面③着想,大家对于儿童(少年)所应学习的题材, 都各有不同的观念;教育究竟应偏重于理智还是偏重于道德性格(情操), 大家也往往含糊其词。我们试审察一下现世的实况,[那些当师保(40)的人]
② 柏拉图:《法律篇》vii791E 一—2A,依照斯巴达育儿规范,看护应使婴孩不哭不闹(参看普鲁塔克:《莱喀古士传》16)。依柏拉图本文,此事当指婴孩期,所以苏斯密尔和韦尔屯把此节(34—39 行)移接上文20 行后有关婴孩期那一节。
③ 柏拉图《法律篇》794,三岁至六岁儿童专事游戏,不教以功课。斯巴达儿童足七岁而集教于”学校”(“集合处”)(普鲁塔克:《莱喀古士传》16)。雅典儿童是七岁而学书算,受儿童操。波斯儿童足七岁而从骑师习骑术(柏拉图:《亚尔甚拜德篇》[Alclb.] i i2 121E)。
④ 《苏校》二版第 966 注,说希腊青年十七岁以上参加专为青年设置的公共食堂,至二十一岁而后可以参加公民会餐。公民会餐有坐位,就餐者各据一席,这里所分两类犯禁的人录即二十一岁以上和二十一岁以下之别。
① 狄欧尼修(酒神)节、地母(农神)节及其女儿柯丽(Kσρη,冥后)节日都盛行酣歌狂舞、有失体态的游艺节目,酒神节中并有代表生殖的雕像举示于祀神的仪仗行列。此节亚氏越出了本章儿童教育的范围而谈及了青年期教育。
② 本书此后未见重行祥述。
③ 色奥多罗为亚里上多德前一代的雅典悲剧名角,共歌喉自然动人,一时无 双。《修辞》,卷三章二 1404b22, 说色奥多罗的声调总是适如其所演人物的神情, 其它演员则不然。
各行其是,迷离恍忽,无可折衷:谁知道[他们]设教的方针是注意人生实用的业务,抑或专心于善德的操修,又或志在促进(1337b)一切卓越的智能①。人们对于备类学术各有所崇向[而对于学术的分类却并无明确的观念上];我们倘使询问究竟哪些功课有盆于培养善德,大家就绝不会作出一致的答复。即使同样是尊重善德的人门,对于善德的意义就备有不同的理解;既然如此, 则对于培养善德的门径,自然也就互有歧异了。(5)
儿童教育当然包括那些有用而确属必需的课目。但这里无须把一切实用的课目全都收纳②。业务应该分为适宜于和不适宜于自由人操作的两类;授给儿童的实用知识就应该以这个分类为依据,勿使形成“工匠(卑陋)的”习性。任何职业,工技或学(10)课,凡可影响一个自由人的身体、灵魂或心理, 使之降格而不复适合于善德的操修者,都属“卑陋”;所以那些有害于人们身体的工艺或技术,以及一切受人雇佣、赚取金钱、劳悴并堕坏意志的活计, 我们就称为“卑陋的”行当③。在适合自由入学习的各种课目(学术)中,有些也应该作某种程度的限制;这些课目要是过(15)度的着意用力,以求擅精, 也会像上述的工技那样妨碍身心。人或有所实践或有所学习,我们当凭其功用(目的)而论其高卑。人们所行或所学如果是为了自身的需要,或是为了朋友,或是为了助成善德的培养,这不能说是非自由人的作业;但相同的作(20)业,要是依从他人的要求而一再操作,这就未免鄙贱而近乎奴性了①。
章三现行教育规程的各门课目,如上所说②,一般都包含两种观念。基础课目常常是四门,即读写、体操和音乐,有些人便加上了绘画③。读写和绘画,大家都认为在人生许多实务上可(25)以得到效用;而体操别通常都借以培养勇毅的品德。至于音乐训练的目的何在,那就颇为迷惑而多所争执。现在,人们研习音乐,目的大都在于娱乐,但是在从前,音乐所以列为教育的一门(30)是基于比较高尚的意义的。我们曾经屡次申述①,人类天赋具有求取勤劳服务同时又原获得安闲的优良本性;这里我们当再一次重复确认我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应是操持闲暇。勤劳和闲暇的确都是必需的;但这也是确实的, 闲暇比勤劳为高尚,而人生所以不惜繁忙,其目的正是在获致闲暇。那么, 试问,在闲暇的(35)时刻,我们将何所作为?总不宜以游嬉消遣我们的闲暇。
① 人类七岁易齿(《动物志》卷二 501b2),十四岁(男童〕发情(同上书卷七章二);二十一岁男子始能生殖(同上书卷七章一 582a16—33)。亚氏重视这种“七”数分期,以为教育分期的准绳。
② 亚氏认为数学家尽可在世事及万物演变中寻绎其同普通通用的数理,作为推算的凭据;但自然间万物演变未必绝对遵守这类数学规律:例如同为人类,女儿发情期早于男童的十四岁(希腊习俗以十二周岁为女儿发情开始);同为动物,人在七岁易齿,群兽各有其或迟或早的易齿年龄。所以一切实际工作应该细察各别情况而各别为之措施,不可轻信简易的数理规律(参看《形上》卷十四章六 1093a12—30)。
③ 参看《物理》卷二章八 199a15;《尼伦》卷一章四 1097a5。
① 参看卷五 1310a12—36。
② 卷七末尾提出教育三题。本章 1337a11—21 答复了第一题并申述两理由。21—33 答复了第二题并申述两理由。第二题为教育方案的内容(章二 1337a35 重提此题),以下应作详细的叙述,但本卷此后数章于这一论题实未周详。
③ 参看柏拉图:《法律篇》卷七 804C—D。
① 亚氏回答教育第二题的立论为他常用的(一)“手段服从目的”论和(二)“部分服从全体”论。教育既为达到城邦政治和人类生活目的的手段而每一公民又各为城邦的一个部分,所以各家子女的教育(训练) 应该都由城邦公办。
如果这样,则“游嬉”将成为人生的目的(宗旨)。这是不可能的。游嬉, 在人生中的作用实际上都同勤劳相关联。——人们从事工作,在紧张而又辛苦以后,就需要(弛懈)憩息;游嬉恰正使勤劳(40)的人们获得了憩息。所以在我们的城邦中,游嬉和娱乐应规定在适当的季节和时间举行,作为药剂, 用以消除大家的疲劳。游嬉使紧张的(生命)身心得到弛懈之感;由此引起轻舒愉悦的情(1338a)绪,这就导致了憩息。[闲暇却是另一回事:]闲暇自有其内在的愉悦与快乐和人生的幸福境界;这些内在的快乐只有闲暇的人才能体会;如果一生勤劳,他就永远不能领会这样的快乐。人当繁忙时,老在追逐某些尚未完成的事业。但幸福实为人生的止(5)境(终极);惟有安闲的快乐[出于自得,不靠外求,]才是完全没有痛苦的快乐。对于与幸福相谐和的快乐的本质,各人的认识各不相同。人们各以自己的品格(习性)估量快乐的本质,只有善德最大的人,感应最高尚的本源,才能有最高尚的快乐。
于是,显然,这里须有某些课目专以教授和学习操持闲暇的(10)理性活动;凡有关闲暇的课目都出于自主[而切合人生的目的,]这就实际上适合于教学的宗旨,至于那些使人从事勤劳(业务)的实用课目固然事属必需,而被外物所役,只可视为遂生达命的手段。所以,我们的祖先把音乐作为教育的一门,其用意并不是说音乐为生活所必需——音乐绝不是一种必需品。他们也不以(15)此拟于其它可供实用的课目,例如“读写”。读写(书算)可应用到许多方面;赚钱、管家、研究学术以及许多政治业务,元不有赖于这一门功课。绘画也可作为实用课目的实例是练习了这种课目的人们较擅于鉴别备种工艺制品[在购买器物时可作较精明的选择]。音乐对于这些实务既全无效用,也不像体操那样有助于健康并能增进战斗力量——对这两者,音乐的影响是不明显(20)的②。音乐的价值就只在操持闲暇的理性活动③。当初音乐的被列入教育课目,显然由于这个原因:这确实是自由人所以操修于安闲的一种本事。荷焉诗篇的一叶①就见到这样的含义,其首句是:
“侑此欢宴兮会我嘉宾,”
(25)接着在叙述了济济的良朋后,续句是: “怡我群从兮独爱诗人。”②
② 公民必须“以身许国”的主张常常见于实际政治家的言论(例如普鲁塔克:《莱喀古士传》24、25,德谟叙尼:《勋资金冠议》[de Corona]205,《修昔底德》170.6〕,亦见于政治理论家的著作(例如柏拉图:
《法律篇》923A)。柏位图说:“作为你们的立法者,我对你们的人身和资产皆不视为你们各人所自有: 而在过去和未来,都当属于你们的家庭;至于你们的家庭刚又驾属于全邦。”亚氏:《尼伦》卷五章十一, 认为“自杀”使城邦丧失一公民,所以自杀者损害城邦,应受惩处;其义与此节公民不自有其本身语相通。
③ 这里普通的“善德”和“最优良生活”所区别或相对的意义不明,揣其用意似以普通善德为仅属于灵魂的理性部分的“实践”品德,而以最优良生活包含”玄想”品德。参看卷七章十四 1333a21—30。
① 相似于中国古代以“礼乐财御书算”六艺教儿童,古希腊小学四门功课(1337b25)为:(一)“读写”
(包括初极算术),(二)“体操”(以养成将来的士兵为目的,其内容多模拟军事课程),(三)“音乐”,(四)“绘画”。四门中,读写和纶画都属人生“实用业务”;音乐和体操都属“培养善德”的课程,而偏重战斗训练的体操则专修“勇”德。“特异的事物”,这里或解释为高极课程,如几何、天文、辩难、哲学等,或解释为“卓越的智能”,如克里奥芳托(qleophantus)能干骑术作“惊人表演”(柏拉图:《曼诺篇》93D),伯利克里接受“卓越的知识”于阿那克萨哥拉(普鲁塔克:《苏格拉应的天才》
[deGen,soor,]3),也以“卓越的智能”应用这词。这些卓越的智能或有神实用,或有益品德。
② 例如“烹饪”亦为有用之学,但自由人不必学习烹饪。参看章五 1339a 39。
又,在另一叶中③,奥德修也说到,当英贤相聚,欣逢良辰,共同乐生励志的, 莫如音乐,
华堂开绮筵,共听诗人吟,(30) 列坐静无喧,清音自雅存。
我们认为上述各节,足以证明父辈对于诸子应该乐意他们受到一种既非必需亦元实用而毋宁是性属自由、本身内含美善的教育。这种教育或限于一门或兼备几门课目;如果有几门则应该是哪些课目,以及这些课目应该怎样研习——所有这些问题(35)都要在以后另述①。这里,我们所己达到的结论没有违背昔贤的传统;音乐这样一门[不切实用亦非必需的]课目总是很早已被古人列入教育规程之内了。我们还尽可以这么说,某些为了实用而授与少年的课目,例如读写,也并不完全因为这只是切合实(40)用的缘故:[无关实用的]其它许多知识也可凭所习的读写能力,从事进修。相似地,教授绘画的用意也未必完全为了要使人购 338b 置器物不致有误,或在各种交易中免得受骗;这毋宁是目的在养成他们对于物体和形象的审美观念和鉴别能力。事事必求实用是不合于豁达的胸襟和自由的精神的②。
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然后再及于理性方面,我们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5)其理智。所以,我们开始要让少年就学于体育教师和竞技教师;体育教师将培养他们身体所应有的正常习惯,竞技教师将授以各项角赛的技能③。
章四在那些素以重视少年(儿童)训练著称的诸城邦中,有些专门培养少年们的运动员习性和本领①,完成这种训练实际(10)上常常对他们身体的发育和姿态多所损害。拉栖第蒙人并不采取这种错误的体育方针;可是,他们对少年进行严酷的锻炼,认为养成勇毅的品德莫善于这样的野蛮(兽性)措
③ Bavalaos 通义为“工匠”,古义为“熔炉”,因此用以指“炉边的人”即“铁匠”。希腊工匠或为奴隶或为佣人,或来自外邦,于是常俗以工匠作形容词,便成为“卑陋的”。《传道书》(Ecclcsiastieus)三十八 28,说”守在砧边,肌体日受炉焰消蚀的铁匠们”总缺少智慧,这些观念实际得之于希腊社会。古希腊人以工匠们日作夜息,长年在“作息”不已的循环之中,从无一朝的闲暇,因而视为”贱民”。又以染工之手入干黄缸则黄,入千青缸则青,以自己身体顺从他的所业,失去自主,所以又视工艺为有碍身心。
① 依这一节的用意,音乐、绘画、文艺等自由人学习的艺术都只应作为各人闲暇的修养和欣赏,不能用以自炫,亦不可依为生计。中国古人薄诸艺为“玩物丧志”,或谓“雕虫小枝,壮夫不为”,其义略同。英国十八世纪犹以诸艺为“神士”业余所习而轻伶工画匠之专精一艺者。意大利十五六世纪间也有关似的流风;卡斯底里昂(B.Castiglione 1478—1529〕所著《宫廷人物》(ILCortigiano),说艺文侍从之士率以“弘博”见称,对百家无不议其要领,而辄夷不屑之态,讳言技艺。
② 参看上章 1337a39—42 及注所说实用的业务和善德的操修。
③ 希腊各家说到儿童(少年)教育时往往不提“绘画”这一门功课;例如柏拉图:《普罗塔戈拉篇》325I)
—326C。 说儿童光从文学教师学读写,次从琴师治乐,再从体育导师学习体操,没有说到绘画。又,《法律篇》810A—B,儿童十岁学读写,使通文理;十三岁始学弹琴,使能辨律听声。但柏拉图自己曾习绘画。 这一门技艺也颇流行于希腊社会。这里没有提到算术,依《苏棱》四版注,说算术包括在“读写”课程之内。勃鲁姆纳尔:《古希腊人的家庭生活》(BliimnerHome LifeoftheAncient Greeks)英译本 111 页,说雅典儿童在家庭中习算术,所以学校中不必有此课目。《普罗塔戈拉篇》,325E,说儿童在“读写”课内诵习古史诗,在琴课中,如果所奏者为旧所诵习的篇章,则歌以和之。这样,读写实际是包括甚广的一门课程。
① 见卷七章十四 1334a 2—10、章十五 1334a 1—25。
施①。但是教导少年们专练这么一种品德,或特别重视这么一种品德,我们己屡(15)次说过②,这也是一个错误;而且即使就专门训练勇德而言,他们的这种方法也是乖谬的。在动物界中,以及在野蛮民族中,我们如果加以细察, 就可以显见,凡属最凶猛的往往未必真正勇毅,凡真是勇族和猛兽,其性情毋宁是比较温和(驯顺)或比较近似雄狮的脾气③。世上确有好多野蛮民族习于杀戮,甚至宰食生(20)人,滂都海(黑海)沿岸各族中,阿卡亚部落和亨尼沃契部落就都是那样的凶猛①,另有些内陆的部落也一样,甚至更为残暴—
—但这些常常以掳掠为事的盗匪部落并无真正的勇德。从史实看来,即以拉根尼(斯巴达)本族而论,在从前他们是惟一勤于严格(23)训练而烙守纪律的城邦,只有在那时期,他们才较他肤为强;现在他们对于运动竞赛和战场决斗两都失败了②。他们过去的优胜并不在他们训练的方法有什么特长,仅仅因为他们的对手当初对于少年完全没有驯练,所以他们得独擅于往昔。凶猛总是低了一着,得胜的应该是高尚雄强的心怀,只有真正勇毅的人(30)们才能正视危难而毫不畏缩③,狼或其它凶猛的野兽绝不会面对威胁而慷慨赴斗。驱策少年从事野蛮的活动,而不给予确属必要的教练,他们就一定趋于鄙陋。只要他们培养成一种仅有的品德,以便将来给政治家的措施或决策服役,史实已经证明,他们随后所能发挥的本领实际上远不及曾经受过多方面训练的(35)青年。我们现在无须称道斯巴达人过去的伟业,应该以当前的情况衡量他们的训练工作。过去,他们没有敌手。如今斯巴达式训练就得和其它教育规程较量短长了。
目前,大家已普遍认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关于实施的方式也都有所领会了。在发情年龄以前的儿童应教以经便的体操(40)(竞技);凡有碍生理发育的剧烈运动④和严格的饮食限制都不适宜。早期的过度锻炼所遗留的恶劣影响是很深刻的。在《奥林匹亚赛会历年优胜选手题名录》中①,先在儿童竞
① 普鲁塔克:《莱喀古土传》21、《音乐》(doMusica)26.以及雅典那俄:《硕学燕语》626f,都说音乐能鼓舞勇气,有助于战斗。《硕学燕语》624a ,又记色鸟茀拉靳托语,说某些疾病,可使息者静听音乐来治疗。普鲁塔克:《音乐》42,竭力称许音乐的实效,记斯巴达正遭逢瘟疫,克里特名乐师萨勒泰(Thaletas) 亲自到来演奏,疫癘一时遽息。这里,亚氏偏重音乐的理性活动,所以低估了它的实效。
② 下文章五,说明音乐的教育效用校此节为广,除培养理性外,亦有助于制约情感,训练道德,并性人娱乐,资以休息。
③ 这里所举荷焉诗,续句见于现行《奥德赛》Xyii385,稍异;首句,依此节文义,应该是 383 行,但与现行本文句不相同。
① 如克尔得族(高卢)的 bard,或欧洲中古时代的 minstrel,为“弦吟诗人”,其人游行列邑,弹琴诵诗, 颇似中国的曲艺或弹词家。古希腊先有口传的“史诗”,而后有著录的诗文、戏剧台词、讲演论说、历出杂俎以及各种学术著作。“史诗”为希腊远古历史及先人一切知识的总汇,行风韵语,谱于弦诵。“诗人” 熟悉了这些篇章后,聘访四方,传播民间,实为西方文化的前导,学艺的渊源。依亚氏这里的用意,弦吟诗人重琴音过于诗句,则可以“乐工”或“琴师”论其才艺。
② 见《奥德赛》ix7。
③ 在后未见重论。
④ 参看柏位图:《理想国》vii525。
① 亚氏要使七岁儿童先就学于体育教师和竞技教师,十四岁后学习“读写”和“乐歌”(参看上文卷七章十六 1336b39、本卷下章 13399),其教育程序同斯巴达所行者相近。斯巴达儿童自七至十七岁受体育和竞技训练。但对于教育内容,亚氏不采取斯巴达式过度剧烈的锻炼。雅典儿童通常在七至十一岁习读写,十
赛得奖,随(1539a)后这个同一选手又在成人竞赛时得奖者,总共只有二三例而已②;理由是明显的:早期教练中的剧烈运动实际上损耗了儿童选手们的体魄。[所以,在发情年龄以前的体育规程只能是一些轻便的操练。]发情后的三年可授以其它功课[例如读写、音乐和(5)绘画];到了十八岁的青年才适宜于从事剧烈运动并接受严格的饮食规则。要求人们同时进行心理活动和体力活动是不合适的。这两类不同的工作对人身自然会产生相异、而且实际上是相反的效果:肢体在工作时,停歇了心理活动,心理在思索时,肢(10)体也就呆滞了。
章五我们在先前的叙述中③,业已涉及有关音乐的若干问题;现在我们正好再拾前绪,重加论述;那些叙述可以作为对于这个论题作任何充分说明的楔子。因释音乐的效力实在并不容(15)易,企图论究为什么应该学习音乐的理由也一样困难。有些人认为音乐的作用,有如睡眠和酣饮,只是娱乐和憩息(弛懈)。睡眠和酣饮本身并不是高尚的事情;但两者无论如何都属可喜,所以欧里庇得税,“遣愁赖有此。”①音乐有时同两者并列,正是(20) 由于这样的缘由,人们把睡眠、酣饮和音乐——舞蹈②也尽可一样列入——看作都是可凭以消释劳累、解脱烦虑的事情。另一可能的看法是认为,有如体育训练可以培养我们的身体那样,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伸对于人生的欢愉能够有正确的感应,(25)因此把音乐当作某种培养善德的功课。还有第三种可能的看法是认为音乐有益于心灵的操修并足以助长理智③。
显然,教育少年的目的不是为了使他们娱乐。学习必须努力,而且免不了疲劳,实在不是娱乐。另一方面,企图使人在幼年时操修心灵,的确也并不适宜。人生的目的固然在于心灵的(30)造诣,但他还只在人世的初期,还谈不到终极。也许可以这样说,儿童们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例如音乐,当初虽有所疲劳,]迨日后长成,他们就可资以娱乐。这样,我们又可追问;那么, 又何必教儿童自己演奏④?为什么不仿照波斯和米第亚诸王那样,让那些专精
一岁前后学琴于乐师,体育教育于何年开始,今未能确悉(勃鲁姆钠尔:《古希腊人的家庭生活》英译本111—115 页〕。雅典青年十八岁起,登记于“坊社注册处”为“预备公民”,受军事训练,担负卫戍任务和野外差遣;二十一岁成正式“公民”(参看《雅典政制》42)。依亚氏教育程序,青年二十一岁始服军役。竞技技师教青年(士兵)以战斗技术,应用甲胄,掌握兵器等各门武艺,以及运用掷石器(炮〕、攻城槌等方法。就少年(儿童)而言,军事竞技当为弓箭、弹丸等轻巧武艺。
② 以培养少年为运动员作为体育教育的目的者,是指忒拜人(普鲁塔克:《会语集录》[symposiaca]ii5.2) 和阿尔咯斯人(阿里斯多丰:《医师》[Aristophon, 1atros] ,迈恩纳克编:《希腊喜剧残篇汇编》iii357)。犬儒学派狄欧根尼也说运动不利于身体的发育和姿态(狄欧根尼拉尔修:《学者列传》vi30)。
③ 《修昔庇德》ii39 载伯利克里:《国殇葬礼致词》,说斯巴达人以严酷训练(纪律)培养公民的勇毅精神;雅典一任自由,而我们的公民临难奔赴,都绝不后人。
① 卷二 1271a41—b10;卷七 1333b5、1334a40。
② 《动物志》卷九章四十四 629b8,说动物性情有勇怯驯暴之别;狮子饥时凶暴,饱后颇为和顺。又,卷一章一 488b16,说狮高傲而勇敢。其它动物以和顺与勇猛兼称者,柏拉图在《智者篇》231A,举及犬,在
《理想国》589B ,举及狮。
③ 黑海边吃人的野蛮民族亦见于《尼伦》卷七 1146b21。《斯特累波》496 页,说亨尼沃契人本来为拉根尼人的别支远裔。
④ 斯巴达人工公元前第四世纪初,竞技和战斗能力两都不及忒拜的青年和士兵,参看普鲁塔克:《贝洛璧达传》(Pelopidas)7 和狄奥多洛:《史丛》Xv87.1。
音乐的乐工演奏而自己倾听以取娱悦并饭受其教益(35)呢?他俩既以演奏为业而擅于此技,必然较仅能习知门径的少年为佳。又,倘使竟因演奏而认为必须从小练习音乐,那么凭同样的理由,少年们也该先学习烹饪⑤——但,这是荒谬的。
我们倘使认为音乐具有陶冶性情的功能,这里也有儿童是(40)否应该自己学习演奏的问题。试问:“儿童何必自己演奏,让他们多听音乐,不是终究可以养咸欣赏音乐抖颁会其真趣的能力(1339b)么?”据说,拉栖第蒙人就是这样的:他们不习管弦,而熟谙音律,能明辨曲碉的雅俗①。照第三种看法把音乐作为助长我们自由的操修并促进人生幸福的功课,问题仍然相同:我们如果意在闲适,为什么不去顾曲听歌,而要自累于鼓吹?这里,我们正(5) 可举示我们有关群神的知识:诗人们②所咏的宙斯既不引吭,也不弹琴[他仅仅是静听而已]。我们往往说某人喝醉了或习于(10)诙谐,所以载歌载舞;若不是喝醉,又不在逗人噱笑,这样的活动将彼鄙薄为乐工舞伎的能事。
可是,这个问题姑且留到以后再说③。让我们先考察音乐究竟应否列为教育的一个课目;更由此而查询:在前面已经分析的三端——教育[即陶冶性情]或娱乐,或操修心灵——音乐究在哪一端显见其作用?音乐合有三者所共通的要素,那么就尽(16)可说它能为三者各尽其效应。[请以诸要素之一、即恰悦作用为例:]娱乐所以求憩息(弛懈);憩息既用以解除由于紧张而引起的疲乏,就必需具有怡悦的作用。又,相似地,一般认为培养心灵应兼备恰悦和高尚的要素;幸福的心灵是这两种要素合成的心(20)灵。现在我们大家一致同意,音乐,无论发于管弦或谐以歌喉①,总是世间最大的怡悦。我们可引诗人缪色奥②的诗为证:
“令人怡悦,莫如歌咏。”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对于社会交际以及闲居遣兴,世人往往以音乐取乐——音乐确能激动人心,使之欢快。这里,我们可(25)以把音乐的怡悦作用作为一个理由,从而主张儿童应该学习音乐这门功课了。一切没有后患的欢乐③不仅有补于人生的终极[即幸福]也可惜以为日常的憩息。人生固然不易证受成果,但大家即使不深求终身的幸福,其乐于憩息,抒情自娱,总是日
⑤ 参看《尼伦》卷二 1115a29。
① 例如体育竞赛的“重极运动”中,“角斗”和“五项竞赛”当非儿童所宜(《鲍桑尼亚斯》vi24.1)。泛雅典娜节赛会中,起初曾列有儿童五项竞赛节目,其后删滁(勃鲁姆钠尔:《古希腊人的家庭生活》373 页)。
② 奥林匹克竞赛塌中原有题名碑石,这里所说《奥林匹亚赛会[历年]优胜选手题名录》当为书卷形式的名单。亚历山大城编年学家所引用的优胜选手题名录始于公元前 776 年。第五世纪末,埃利斯城智者希庇亚
(Hippias)首先把这类题名录编成卷册行世,其后亚里士多德曾作续编。参看布佐耳特:《希腊史》卷一
585;蔡勒:《希腊哲学》ii2.109。
③ 共一例为克洛顿的米洛,米洛在童年赢得儿童级角斗首奖,此后(公元前 532—512)二十一年间连得六次首奖,为古希腊著名的运动员。参看贺尔姆:《希腊史》卷—439。
① 见章三 1337b27—1338a30。
② 这句话见欧里庇得:《狂欢者》(Bacchae)337 行(丁杜尔夫[Dindorf]编 校本)。睡眠、饮酒和音乐并列,见上述剧本 377—381 行,亦见 19—21 行。又,荷马:《伊利亚特》xiii636,亦三事并列。
③ 这里所说音乐和舞蹈,实际是听乐和观舞。参看卢季安:《论舞蹈》(Lu—cian,de Saltat.)79、81,说舞蹈影响观众的心理和道德。
常可有的暂欢;所以,让年幼的人们安静起未,由音乐激发娱乐,使有片刻的弛懈,自是有盆的④。(30)
的确,人们有时游戏世间,完全以娱乐为他们一生的目的。人生的终极应该有某些怡悦的作用;可是,这种怡悦并非偶尔的欢娱;但他们在追求终身的幸福时却误以寻常的欢娱当作心灵的怡悦①。人类寻常的种种活动都但求达到一时的目的,并不(35)计及人生人远的成果②。寻常偶尔的欢娱与之相似,且尽今朝的快乐,无须考虑明大的后事,实际上毋宁是在回顾过去,这恰正弛懈了由于先前的勤奋所遣留的疲乏。这就是迷惑了追求幸福的人使他们追逐寻常欢娱的原因。(40)
但音乐对于人们不仅可资怡悦,就解除疲乏而言,也属有益③,音乐的效用似乎正在这里。可是,我们还得研究,在这些属(1340a)性[那怡悦和解倦效用]上,音乐是否另有比先前所说的更为高尚的本性④。无论年龄差别多大, 性格差别多远,人们的确都能对音乐自然地威受到恰悦,也许在这种共同的怡悦上,还另外(5)有所威受——也许我们正应考虑到音乐是否对我们的性格和灵魂有所影响的问题。倘使音乐影响情操,则显然可见,其效应亦将及于性格。若干不同的曲调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奥林帕斯①(10)的歌曲尤甚:这可证见音乐对于性格的影响。世人成知奥林帕斯所作歌曲能鼓舞灵魂使它兴起热忱;热忱②的兴起足以显见灵魂在情操上受到了影响③。又,所有的人当他们听到一些仅仅是模拟的声音,其中虽无韵律或曲意,也不能不有所动心而表现同情④。(15)
音乐既然令人怡悦而善德原在养成快乐的感觉和确当的爱惜,我们可以由此推论:大家所急需学习的功课和培养的心境,莫如对于善性和卓行,造就正确的判断和快乐的咸应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反映了性格的真相——愤怒
④ 此节叙述音乐的三种作用,符合于卷七章四 1333a26—32 的心理分析:(一)作为娱乐和憩息,其效应在于灵魂的非理性部分,(二)作为操修善德,其效应在于理性部分的实践理性,(三)作为操修理智, 其效应在于玄想理性。
① 波斯宫廷设置“乐队”,见色诺芬:《居鲁大的幼年教育》1Y6.11。
② 菜肴精美为成人的享乐;但希腊人不因此而教其儿童从小学习烹饪,俾长大后能够调羹治馔。反而风为这是奴隶的事务(参看本书卷一章七 1255023—27)。
③ 《雅典那俄》628b,说斯巴达人善赏音而不习乐,大概本于此节。普鲁塔 克:《莱喀古士传》21,说斯巴达人都习歌咏。本书本卷章六 1341a33,也讲到斯巴 达人有能管乐者。《雅典那俄》184d 记亚氏及门弟子嘉迈里翁(Chamaeleon)言, 斯巴达人多能吹萧。在亚氏以后,公元前第三世纪,斯巴达音乐教育比前世纪为普遍。
④ “诗人们”当指荷焉等。欧里庇得:《伊昂》905,称日神阿波罗弹琴高歌。但希西沃图:《赫拉克利之盾》(Seut.Herc.201.则说阿波罗挥弦,群艺神(缪斯)和歌。参看普雷勒:《希腊神话》(Preller,Griech, Mythologic)卷一 215。
① 参看下文章六。
② 柏拉图:《法律篇》669D,说琴笛(管弦)必须和风歌喉;歌咏必须合于韵律。亚氏此语与之相异,说乐器可以清奏,人声亦可独唱。
③ 缪色奥,古代诗人,传为色雷基英雄,希腊乐祖奥尔菲俄之子。
④ “没有后患的欢乐”,或“无邪的怡悦”,先见于柏位图:《法律篇》ii667E、670D,说音乐令人欢悦, 而别无损害。
① 德谟克里特认为音乐非古初世间必需的事物,而为后世社会余裕的创作(见非洛德谟:《音乐》
与和顺的形象,勇毅与(20)节制的形象以及一切和这些相反的形象,其它种种性格或情操② 的形象——这些形象在音乐中表现得最为逼真③ 。凭备自Ⅷ.(5).的经验,显知这些形象渗入我们的听觉时,实际激蔼着我们的灵魂而使它演变。这里,由音乐的形象所培养起来的悲欢的心境实际上符合于由原物所引致的悲欢的心境④。例如人如果因谛(25)祖某物的雕像而感到欢喜—— 倘使他所欢喜的确实出于形象[而不是出于雕塑材料的优美或高贵]——那么当他见到原物时也一定欢喜。其它的感官如触觉和味觉,不能造就人物的性格(品德)的形象⑤。视觉所涉的形象也可能表现人物的性格;有些(30) 图形实际上是在临摹事物的情态,但图形所能反映的性格是狭小而肤浅的①。而且我们还须知道一切人们的视觉略同②。又,凭图形和颜色所形成的视觉印象实际上不是性格的表现,而只是性格的示意。它们描绘了处于某种情咸中的人物,由是显示那个物体的情操③。但就以视觉方面的备种作品而言,对于鉴(35)别这些微薄的表现或示意,就不宜教儿童观看鲍桑④的手笔,而应该引导他们研究波吕葛诺托⑤的图画以及其它善于摹拟情操(道德性格)的画家或雕塑家的成精。
可是,在乐歌(作曲)方面,情况就不同了,这在基本上原是(40)情操
(道德性格)的表现。这是明显的:乐调的本性备异,听乐者聆受不同的乐调被激发不同的感应。有些曲调使人情惨志郁,例 (1340b)如所调吕第亚混合稠,就以沉郁著称。另些,流于柔靡的曲调,听者往往因此心舒意援。另一种曲调能个人神凝气和,这就是杜里调所特有的魅力;至于茀里季调则不同; 听者未及终阕,就威到热忱奋发,鼓舞兴起了⑥,这里[关于乐调的辨识和选择]我们尽可遵循那些于音乐教育研究有素的人们⑦的先进意见,他(5)们已经详征事实,综合了他们的乐理。
方才所说有关乐调的原理,对于备种韵律(节奏)说来,亦属适宜。有
[PhilodemLlsdeAlusica]iv36)。犬儒学派认为音乐研究既非必需,亦属无益(狄欧根尼拉尔修:《学者列传》vl73、104)。亚氏此处说音乐虽非“必需”,实属”有益”。
② 柏拉图:《法津篇》658,说音乐可以凭它所以娱人的程度论共高下。小儿喜傀儡戏,少年爱喜剧,壮年愿听悲剧.而老人宁聆史诗弦诵。其为评判宁取决于有德的善人,不取决于偶尔为娱的俗人。
③ 参看《尼伦》卷七 115b33。
④ 上文分别音乐的作用三端:娱乐、陶冶性情和操修心灵。就娱乐而言,上文混说欢娱和憩息(解倦)。这里分别欢娱为音乐的通常作用,解倦为疲乏之后的特殊作用。
⑤ 属性和本性之别,参看《形上》卷四章四 1007a22—b2,卷五章八章三十。
① 奥林帕斯,传说为茀吕季的古音乐家。
② ■“热忱”(enthusiansm),或译“灵感”(inspiration)。
③ “灵魂中相应于性情的部分”同它相应子身体部分及理智部分相对而并比。音乐的感人或谓其影响在于理各部分(柏拉图:《伊昂篇》534B),亚氏在这里说音乐能鼓动情感使人不知不觉之间手舞足蹈,所以说它的影响在性情部分。《尼伦》卷十章二 1173b8,又说它的影响在身体(生理)部分。
④ 未成曲调或不合韵律的模拟声音也能感动人心,例如悲号使人闻而生哀, 喜笑使人闻而轻快,则成调合律的音乐,在令人怡悦和消释劳倦而外必更有影响于人们的性格。
⑤ 参看柏拉图:《理想国》iii401—2、《法律篇》ii659C—E。
⑥ “其它性格”(情操或品德)盖指“正义”等;亚氏对儿童音乐教育注重培养 “节制”和“正义”两种品德。参看本书 1334a24;又,柏拉图:《理想国》iii399。
⑦ 参看柏拉图:《法律篇》654E、655B、798D;亚氏《尼伦》卷二 1104b11。
些韵律,性质比较安静;另一些则颇为动荡;动荡的韵律,又有适于俚俗和适于自由人举止之分,也就是鄙贱和高尚之分①。由以上这些论证,我们阐明了音乐确实有陶冶性情的功(10)能②。它既然具备这样的功能,就显然应该列入教育课目而教授抬少年们。而且音乐教育的确适合于少年们的真趣:当年龄幼小时,儿童们都不顾③ 接受辛酸而引不起快乐的事物,至于音乐则(15) 在基本上就内合甜蜜而怡悦的性质④。又⑤,音乐的曲调和韵律令人怡悦,而且渗透灵魂;所以许多思想家把灵魂结合于乐调:有些人就直说灵魂本是一支乐调,另些人则认为灵魂内含有乐调的质素⑥。(20)
章六现在,我们还须答复先前曾经慎重提到的问题①:教授音乐应否使儿童确实能够自行歌唱和演奏。曾否实际登场演奏,这对于人们才艺的造诣当然是一个重大的分别。从未登场的人们,虽然也有可能,毕竟很难成为那一门才艺的良好评判(鉴(25)赏)家②。又,应该使儿童常常有事可做;父母
① 柏拉图;《理想国》iii395。
② 参看《集题》卷十九章十七 919b26、章二十九 920a9,说音乐(声感)能表现视觉、触觉、味觉都不能表现其性格的事物。
③ 色诺芬:《回忆录》iiil0,记画家巴尔拉修(Parrhasius)说绘画不能表现“灵魂中相应于性情的部分”, 苏格拉底为之说明绘画亦可传神。柏拉图:《理想国》400D—401D,说除音乐之外,绘画、织绣、建筑和 其它艺术也能摹拟人物的性格(情操)。亚氏此节待重声感,与之稍异。内脱耳歇伯:《希腊志》(R. L. Nettleshlp ,Hellenica)117 页说亚里士多德估量雕塑家和建筑家对于民族性格所遗留的影响不及诗人和音乐家;综合柏拉图对话有关各章节而推求其要义,柏拉图亦偏重声感。但施密特:《古希腊的伦理》卷一 207, 说希腊人心理受觎觉的感应特重。
④ “一切人们”,包括奴隶、儿童及其它智德不足称道的人们(参看下章 1341a15)。这一句的涵义是说图
形和颜色所成画像,虽可稍有性格的反映,但为大众所容易了解,无待于高深的鉴赏。
⑤ 例如雕像或绘画只能塑造或描绘一个面临危难的“勇敢人物”,借以显示“勇敢”的意态;视象不能如音乐那样直接表现勇敢的性格。
⑥ 鲍桑,为阿里斯多芳同时人,见他的剧本《阿卡奈人》(Acharn.)854(布吕恩:《希腊艺术家史》[Bruuu,
Geschichte der Gr.Kuntler]卷二 49)。
① 公元前第五世纪雅典画家波吕葛诺托,同鲍桑的艺术相异趣,另见《诗学》章二 1448a1:善恶为圣人类的分界线;演员以其动作和表情扮演常人,或扮演较常人为善或较为恶的典型人物,适如画家之取其题材: 波吕葛诺托的主题都是超常的善人,鲍桑所绘则为邪僻放侈之辈,而伙欧尼修辄取材于常俗之众。《诗学》章六 1450a26,又言及波吕葛诺托和磋克雪杜较量艺术高低;亚氏盛称波氏作品富于情操。亚里士多德时雅典画廊保存有波氏“马拉松大战图”,阿拿启神庙等处的壁画亦波氏所作(赫尔曼:《希腊掌故》卷三 41)。普鲁塔克:《季蒙传》4,说波氏为雅典坛庙作画,素不取酬。参看布吕恩同上书卷二 40。
② ■的意义为“结合”或“谐和”,用来说明世事,可以有多方面的专用意义。在音乐方面,这又有几个
不同含义!(一)作为“乐神”,或说是诸艺神之女 (欧里庇得:《梅第娅》[Medea]834),或说是战神和爱神夫妇之女(希西沃图:《神 谱》937):乐神和代表“青春”的神女希白为伴侣,主“洽和”。(二) “乐律”,如 毕达哥检斯的“八度音程”。(三)“乐调”,如下述各乐调。(四)“曲谱”,可按乐章而歌 唱的词曲。参看门罗:《古希腊乐调》(Mollro,TheModesofAneient Gr.Music)56 页。“吕第亚混合调”,依普鲁塔克:《论音乐》16,引阿里斯托克色菇 语,说此调出于古女诗人萨芙(Sappho)。其声苍凉抑郁,犹中国的“蒿里”、”薤 露”,用于哀丧追挽。参看公元前第六至五世纪间抒情诗人普拉底那
(Ptatinas): 《残篇》5(见尔克编校本)。“柔靡曲调”指“伊昂调”中的低调和”吕第亚调”。参看普拉 底那:《残篇》5(该《残篇》出于《雅典那俄》524F)。本书本卷章七 1342b29,说吕第 亚调虽幽徐,相宜于儿童教育,儿童游唱时可导以此调。“杜里调”,另见于普鲁塔克:《论音乐》16,称此调“雄
们为了维系儿童的心志和身手,免得他们任意毁捐室内的什物,往往给他们玩阿奇大的响器季,这种玩具真是一项可喜的创作。孩子们都是整天不会安静的;当他们幼年时,一个响器恰就可以引动他们的注意;等到岁月既增,音乐教育便适于用作少年们的响器了。(30)
考虑到这些情况,显然在音乐教练中,应该让少年们登场演奏。至于在发育期间各段年龄,怎样安排才为合适,怎样安排便属失当,自然不难抉择; 还有,世人往往认为研习音乐而竟然实际登场,就未免类似乐工的专业而趋向下流①,这也是容易(35)解释的。我们先承认使少年们参加演奏的目的只是在培养他们[对于别人演奏]的评判能力:虽然在早期应使熟习手艺,迨年岁已长,他们既能欣赏音乐,判别雅俗,就不必再行登场。然后对若干方面加以考察,让我们来答复这里所谓弄笛操琴近于玩物(40)丧志、使人鄙俗的谴责:(一)凡希望成为良好公民而具备自由品德的少年,他们在受训时期的参加演奏应该限于怎样的程度②?(1341a)(二)他们所须熟习的应该是哪些歌词和韵律③?(三)教他们演奏时应该授以哪些乐器④——因为乐器也是有高卑之分的?我们如能辨明这些问题,也就可以解除那些谴责。某些种类的乐艺可能是工匠性的薄技[但我们必须先分别各个种类的不同效应,然后才能评论这样的问题]。
我们尽可假定少年音乐教育的安排绝对不能有碍他们成人期的事业,也不可让他们养成匠工的习性;这些习性起初既不利于体育活动,久后也无益于学术研求,到了他们应该受战士(军(10)事)和公民(政治)训练的时候就将显见其为害①。音乐课程的进度要遵守这样的现则:[其一,]不要教学生们学习在职业性竞赛中所演奏的那些节目;[其二,]更不要教学生尝试近世竞赛中以怪异相炫耀的种种表演,这类表演竟被引入现行的教育课程,实
伟而庄严”。伪亚氏书《集题》卷十九“论音乐”,其中第四十八章“乐调”922b14,说拟杜里调“雄壮安定”。普拉底那:《残篇》5,说“爱奥里调”为伊昂乐高调和低调间的中调。此中调即亚氏书中的“拟杜里调”。希腊古哲以人生欢乐则心胸宽放,悲伤则心胸压抑,乐调悲欢即所以压放心胸。亚氏主张中道, 认为世人心胸不宽不紧,习于安和,始能达成智德,所以专取杜里调。
季 调”为柏拉图所称赏的乐调(《理想国》399A)。亚氏认为此调过于兴奋,或人狂欢,不宜用于教育。
① 对音乐教育紊有研究的人们,参看下文章七 1341b27、1342a30,有些是指 音乐家,如达蒙(Damon)(见柏拉图:《理想国》400B、424C)等,有些是指哲学家, 如柏拉图(《理想国》398D—399A 以及共它篇章已先亚氏论述各种乐调),柏拉图 的及门弟子黑海岸边人赫拉克里特(普鲁塔克:《论音乐》3)。伊顿(Eaton)说也 可能兼指毕达哥拉斯数论学派。参看《苏校》四版 I596 页;《纽校》III544 页。
② 关于韵律(节奏)高卑之分,见《修辞》卷三章八 1408b32:“在各 种韵律中咏史韵律(英雄格)庄严而稍欠亲切;抑扬格亲切如大 众日常的平话,扬抑格则趋于佻薄轻狂,四步句多用此的律。”又,《诗 学》章二十四 1450b34:“咏史诗体取最稳重庄严的格律。至于抑扬体和四步扬抑 体则以流利胜,其一表达人生日常情趣,另一则使人兴奋,有闻歌起舞的节拍。”(英 雄格作扬抑节奏,为六步体,古诗人用以作“史诗”。继史诗之后,伊昂作家盛行抑 扬格三步体,用以作”讽刺诗”。)
③ 1339a14—25 举示音乐三种功能,行文至此,只详述了恰悦解倦和陶冶情 性的前两种效用。音乐对于培养理智的功能迄未阐明。
④ 学习须出自顾,方易收功,此旨先见于毕达哥拉斯学派(《阿里斯托克色诺 残篇》22,缪勒编:《希腊历史残篇》卷二 279)。柏拉图:《理想国》536E 和伊索格 拉底:《元老院辩》43,所言相似。
① 参看《诗学》章六 1449b28、1450b15。
属失当②。遵循这些规则,我们所订的课程固然不该仅仅使(15)少年组织某些动物③和几乎所有奴隶以及小儿都能领会的普通乐音为限,却也只须达到对高尚的歌词和韵律能够欣赏的程度为止。
由上述那些论点,我们也可以推断,对乐器应该选取怎样的(20)种类。笛不该引用到儿童音乐教育中;我们还得避免那些需要高度技巧的其它乐器,例如吉柴拉琴等④。凡授与学生们的乐器应当是对音乐方面以及其它学术方面能够助长聪明、增进理解的乐器。又,笛声仅能激越精神而不能表现道德的品质;所以这只可吹奏于祭仪之中,借以引发从祀者的宗教感情⑤;在教育方(25)面这是不适宜的。反对儿童吹笛的另一理由是当他们使用这种乐器时就不能歌唱或言语。古代虽曾盛行吹笛、但我们的祖辈不久就禁阻少年和自由人们从事此艺⑥。古初,家家富足,饶有用暇,人们往往要擅长多方面的才艺;波斯战争时期及战事结束以(30)后,大家因为胜利而趾高气扬,于是力求通及一切新鲜的学术,遂至不加选择,遽将笛管列入了音乐教育的课程。在拉栖第蒙,一位合唱队长在他的队员舞蹈时竟然亲自为他吹奏笛管①;而且在雅典,这曾经成为一时风尚,自由人几乎个个都能操弄这种乐器——试观认真经营而组成了一个乐队的司拉西浦所建立(35)的那个碑志,其中便特地称誉[队内的笛师]埃克芳底特②。嗣后吹笛的技艺日见进步,对于乐声的审听渐精,终久能够明辨乐器的有益或无益于德性,于是大家就不再重视此艺了。好些较(40)古的制作,有如琵克底筝、琶琵多瑟和类此仅以取悦于听众的乐器,以及七角琴、三角琴、撒琵基琴和其它各种专重手法的乐器,(1341b) 也从此为世所轻视③。古代所传关于笛管的神话,其中颇见智慧。据说,雅典妮首先创制了一支笛管,随后她又抛弃了④。照这个故事所说,她是因为吹笛时面颊鼓胀,失了她的雅致,所以(5)不要这种乐器。但雅典妮原是主持智慧
② 依《苏校》,17—19 这句移上,承接 10 行说明韵律高卑之分。
③ 灵魂就是一支乐曲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说法,见《灵魂》卷一章四 407b27。亚氏门弟子中,阿里斯托克色诺和迪凯亚沽(Dicaearehus)从毕说(参看蔡勒:《亚里士多德和早期漫步学派》[A. andEarlierPeripatetios] 卷二 436 页)。灵魂内含有乐曲为柏拉图之说,见《斐多篇》93。两说并论可参看《论天》卷一章一 268a4。
④ 上章 1339a33—b10。
⑤ “献艺”或“登场演奏”,异于“业余演奏”:登场者多是专业艺人。希腊习俗轻视卖艺之辈,所以卷三章十一 1282a17,说艺人(作家)未必是最好的评判者而业外人士可以成为优良的鉴赏家。此处与前说相异。参看本卷章五 1339a42—b10。
⑥ ■,“阿奇太的响器”:阿奇太,公元前第五世纪末塔兰顿哲学家,阿里安:《杂史》xii15,记述他欢喜同儿童游唱。这一玩具可能是阿奇太所制作。但响器这名称,先已见于第五世纪上半叶史家,希拉尼可
(Hillanicus):《残篇》61 和费勒居特:(Pherecydes)《残篇》32(缪勒:《希腊历史残篇》卷一 53、78)。又赖、希合编:《希腊古谚》卷一 213,说创制儿童玩具响器的阿奇太是一个木匠。
① 参看上文 1339b5—10 下文 1341b14。
② 此题先已在章二:1337a15 有所涉及,其答复见下文 1341a5—17。
③ ■(一)本义为歌曲,或歌曲中的一什(strain)。柏拉图:《理想国》398D,说歌曲是“文词、乐调、韵律三者的结合”。(二)在乐器而言为“音色”(tone)。在乐音而言为数音所组成的“基本音节”和“陪衬音节”。这词在本书中除译歌词外,有时作“节拍”(time)解,有时作“旋津”(melody〕解。这里所举歌词论题的答复见章七 1341a19—1342a34;但那些韵律的问题,下文未见答复。依上文章五1340a7,亚氏对儿童教育所选取的韵律是那些“性质较安静的韵律”。
④ 乐器问题的答复见 1341a17—b8。
的女神,我们曾把一切学艺都归属于她:也许她所以掷笛的原因,是在笛声无补于心理操修的原因。
这样,我们就乐器及其所需的技巧而言,实在应该摒弃任何(10)专业的训练方式。所谓职业驯练,其本意就在使学徒们可以参加演奏竞赛。在公开演奏中,乐人的操作并不着意在自己身心的修养,而专心取悦于他们面前庸俗的听众①,这些听众实际上追逐着一些鄙薄的欢娱。所以我们认为登场演奏,总是佣工(乐工)的能事,不是自由人的本分②。而且演奏者自身也会在剧场(15)中渐渐趋于俚俗。他们[为取悦听众而]从事乐艺的宗旨原来已经卑下,而听众的俚俗又往往使乐艺降格;于是艺人们为投听众的所好,就不仅淹没了自己的心志,连自己的身体也不得不按照时尚的兴趣而忸怩作态了。章七关于各种乐调和韵律(节奏)还有待于我们的研究;是(20)否一切
乐调和韵律都可采用抑或应该分别取舍,是否旨在教育的音乐课程可以遵循一般[乐艺的]规则,还是应该另外为之安排,这些问题都得加以论定。还有一个需要研究的论题是:我们见到歌词和韵律两者合起来成为音乐,那么我们就应该辨明(25)两者在教育上备别的效应,而考察音乐的优胜处在于歌词还是在于韵律③。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相信当代好些音乐家己经有良好的论述,还有些精于音乐教育的思想家并已在乐理方面有所阐明。学者如有志深究,他们可以阅读那些著作,我们在这里只是提纲挈领,有如立法定制者对于万事总是仅仅举其大要(30)而已。
我们依照某些哲学家的分析,把旋律区别为培养品德、鼓励行动和激发热忱的三种基本音节④;这些思想家还讲到乐调的(35)性质本于这样的音节分类,每一种乐调各相符合于各别的旋律拉。另一方面,如前已说到的①,我们仍然主张音乐应该兼顾几种利益,不该偏重任何单独的利益。音乐的三种利益为:其一,教育;其二,祓除情感——现在姑先引用“祓除”这一名词,
① 参看本卷章二 1337b8—11。
② “赛会”行干节庆,这里当指赛会中的戏剧和音乐演奏竞赛。亚氏所拟两条规则,其一,“竞赛节目”虽非儿童所宜习,犹为竞赛中艺人和乐工所应演奏;其二,“怪诞和奇异节目”就是职业演员也不应演奏。柏拉图:《法律篇》8121)—E,论儿童期三年间的音乐教育不能要求他们练习复杂的韵律和艰深的曲调。又,610A—B,说:当国者(立法家)常常要勉励诗人著作韵律、音调、词藻都属高尚庄严的诗歌,以咏叹勇敢的战士和勤于为善的人们。但当世只有斯巴达和雅典对于戏剧和音乐订有成规,以防杜淫邪。它国既无所试,艺人乐工往往炫其新异,表演荒诞的舞蹈、变态的乐曲,使听众放肆失态。
③ 宾达尔:《残篇》220,和柏拉图:《政治家篇》268B,都说到鸟兽亦能听乐。柏拉图:《理想国》620A
说到“鸿雁”为音乐性动物。亚氏:《动物志》卷九章五 611b27,鹿喜听歌听笛。普鲁塔克:《会语集录》vi15.2(702F),说鹿、马、海豚都爱好音乐。
④ ■为吹气发音的管乐器的通称,常译作“笛”(flute),实际上地可以是“箫”(oboe)或“笙簧”(clarlonot)或“喇叭”(ciarlon)。希腊的管乐器多用荤梗、铜以及木材、骨、象牙等制成。
拉 ”,为拉丁文 cithara 和英文 guitar(琵琶)酌本词,和■(“吕拉”)及■(“福敏葛斯”)同见于荷马史诗中。欧里庇得:《伊昂》881,说公元前第七世纪名乐师忒尔朋德(Terpander)时,吉柴拉为三角式的七弦琴。其后增至九弦或十一弦。古代各种竖琴制作当不甚相异。柏拉图:《理想国》339D,还就吕拉和吉柴拉都可为少年音乐教育之用。亚里士多德时吉柴拉已大异于古式,所以说不宜选取。
① 祭祀多用管乐及锣钹,见《斯特累波》466、468 页;柏拉图:《克里托篇》 (Crito)54D):普鲁塔克:
《会语集录》iii7.2 等。
等(40)到我们讲授《诗学》的时候再行详解②;——其三,操修心灵,操(1342a)修心灵又与憩息和消释疲倦相关联③。所以各种乐调显然都可采用,但为了备尽其利,在不同情况中当然应该各择所宜。如果目的在于教育便当选取最优良的培养品德诸乐调④;如果听取他人的演奏,就可列入行动乐调和热忱乐调这类节目。怜悯、恐惧、热忱这类情感对有些人的心灵咸应特别敏锐的,对一般人也(5)必有同感,只是或强或弱,程度不等而已。其中某些人尤其易于激起宗教灵感。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每每被祭颂音节所激动,当他们倾听兴奋神魂的歌咏时,就如醉似狂,不能自己①,儿而苏醒,回复安静,好像服了一帖药剂,顿然消除了他的病患②[用(10)相应的乐调]也可以在另一些特别容易感受恐惧和怜悯情储或其它任何情储的人们,引致同样的效果:而对其余的人,依各人感应程度的强弱,实际上也一定发生相符的影响:于是,所有的人们全都由音乐激发情感,各备在某种程度上祓除了沉郁而继(15)以普遍的怡悦。所以这些意在消释积悃的祭颂音节实际上经与我们大家以纯正无邪的快乐。
因此,这些乐调和音节在音乐竞赛中可以为一切登场艺人所采取。但听众有两类:一类为自由而夙有教化的人们,另一类(30)为工匠、佣[等普通的俚俗听众。竞赛和观摩演奏不但应该让第一类听众人场,对于第二类听众也应该一律开放,他们正需要借以息劳解倦。这类听众的灵魂因困于劳作而丧失自然,他们就欢喜倾听偏异的乐调和缓急失常而着色过度的音节①。人(25) 们凡是趣味相投,便觉兴致洋溢,以为无上欢乐;所以当艺人献技于低级听众之前,就应当允许他们演奏性质较低而合于俚俗的词曲。
就教育而论,则如刚才所说②,选择歌词和乐调应当以培养(30)品德为
② 希腊习俗,于儿童崇尚歌咏。《动物志》卷二章十六 659b30 论人类唇舌独 异于其它动物而擅言语,亚氏特以此为重。笛器异于弦乐,须用唇舌,所以不利于 言语和歌咏。笛声高吭,亦不宜和歌。
③ 通常,希腊乐队中“笛师”(auletes)由身分较低的乐工担任;这里“领队” (choregus)亲自为笛师, 故举为特例。
④ 埃克芳底特,依《纽校》III555 页,为雅典早期的喜剧作 家,其著作见于迈恩纳克编,《希腊喜剧残篇汇编》;这里依巴克尔英译本解释为队内的笛师。这一节掌故可能出于吕克昂学院所编:《雅典历年节日戏剧竞赛优胜乐 师及其剧本目录(Didascaliai)。
① “琵克底”或译“四角八弦等”,初通行于吕第亚,相传为由萨芙引人希腊的乐器、《雅典那俄》635E), 其制同八角十二弦的“麦加第”筝相 似,都属外邦乐器,犹中国称“胡琴”。中国秦筝十二弦,汉瑟(箜篌)二十三或二十 五弦!古瑟五十或二十五弦;希腊用筝或瑟传至中古亦增至三十或四十弦。“琶琵多” 为一种“多弦琴”,亦自亚洲西传至希腊。这种乐器名初见 于公元前第六世纪抒情诗人阿那克里翁
(Anacreon)诗中(贝尔克编:《残篇》113)。“撒琵基”出于叙里亚,为三角形四弦琴,原名“撒琵卡”
(sabka)(《雅 典那俄》115D、633F,《斯特累波》471 页)。撒琵卡音响高锐,弹者甚少(中国四弦琴 用胡名,称“琵琶”)。七角琴、三角琴,都是多弦古琴。三角琴另见《集题》卷 十九章二十三 919b13, 弦索长短相差甚多。柏拉图:《理想国》iii399C 说琵克底 筝和三角琴多弦多调,非教育所宜。亚氏在这里批评这些古乐器和外邦乐器手法 难于娴刁而为益于心智者不多,所以只能由专业艺人修习,一般少年和自由公民就 无须教练这类才艺。亚氏对乐器盖独重七弦竖琴(吕拉)。希腊古传,吕拉创自日 神阿波罗, 为乐器正宗,其声弘顺,表现中和性情,不用于哀伤狂欢的演奏。
② 参看公元前第五世纪抒情诗人梅拉尼庇得(Melanippides):《残篇》2(贝尔克编校)。
① 参看柏拉图:《高尔吉亚篇》501B—502A。
② 《形上》卷一章 982D25:自由人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能把自己的身心取悦他人。《修辞》卷一章九
主。我们曾经说明③,杜里调为培养品德的乐调之一种,但我们也该兼收那些于哲学和音乐教育都有研究的思想家所论迹的其他乐调。在《理想国》中①, 苏格拉底在杜里调外只选取(1342b)茀里季调是错误的;他在先既反对笛声, 后来又存录茀里季调,则他的谬误尤为可异。茀里季调之于其它乐调恰恰犹如笛管之于其它乐器;两者都以凄楚激越、动人情感著称。这可以诗体为征。巴契亚(酒神热狂)以及类此的情感冲动[人于持(5)篇而藉于乐章者,]只有和以笛管最为谐合,如果用其它乐器,便觉失其自然。就乐调说,也与此相似,茀里季调中的音节最能表达这类热狂心境。第茜朗布(热狂诗体”)②, 通常都知道它同弗里季调的音节相适应,可举以作为一个实例。精于乐艺的名家可以引证辞多掌故和篇章来说明热狂诗体的性质。在这些掌(10)故中, 有如菲洛克色诺就会拟以杜里稠为谱,填制一篇题名《米苏人们》的热狂诗章③,他终究没有成功;后来他不得不仍旧沿用茀里季调来编写。一般公认杜里调最为庄重,特别适于表现勇毅的性情。又,我们都认为万事都是过犹不及,我们应该遵循两个极端之问的“中庸之道”。杜里稠正是藉稠间的中调④。(15)所以,在少年们的音乐教育中应用杜里调的音节和歌同⑤最为相宜。
人们如欲有所作为,必须注意两项标的——可能标的和适当标的;人们努力以赴各自的标的,尤应注意这些标的的可能性(20)和适当性确实与本人的情况用符合⑥。就音乐而言,这些情况随人的年龄而相异。年老气衰便难再吧高音乐调,他就只能低吟较轻柔的词曲。苏格拉底认为轻舒柔靡的软调使人如人醉乡①,不宜用作教育;但饮洒陶醉,其始兴奋,而随后则使人不胜(26)
1367a31,用意略同。
③ 这一论题,下文未见再详。柏拉图:《法律篇》655A,曾说乐调(和声)使人性情善良,和洽相处,韵律使人举止从容,行动有序。《朴吕波》iv20.4,说优良的韵律(节奏)有助于军事训练。
① 《诗学》章一 1447a28 举乐章的“音节”(旋律)三类为“品德、行动和情成”。《诗学》章十八 1455b32, 把悲剧分四种,其中亦有“品德之剧”和“情感之剧”两目。《斯特累波》15 页,说旋律三分之说出于“古哲”。以上各书所说“情感音节”即此处所说“热忱音节”。品德音节和“热忱音节”可参看章五 1340a11—30 关于图画和雕刻表现性格和情感的说明。1340a39—b4 等节所说杜里调的乐章着重在品德音节;茀里季调则着重在热忱音节(但《集题》卷十九 922b12,曾说及“拟茀里季调”合于“行动音节”)。农夫田间的劳歌,桡手划船的呼应,都以行动音节为基调(菲洛德谟:《音乐》iv8.6)。号角之声鼓励行进及战斗(阿里安:《杂史》ii44)。斯巴达尚武,其曲谱和诗歌多取行动音节(普鲁塔克:《拉根尼制度》14)。
② 原文为■,“部分”,从吐力脱(Tyrwhitt,1730—1786)等校改为■,“音节(旋律)”。
③ 见章五 1339b11—20。
④ ■或译“引发情感”(releaseofemotion),或译“祓除情感”(puy- gation):如引泻之药,可清除腹中积食,宗教音乐可引发情感而祓除心中沉郁,以上两种琴法似异而相通。参看 1341a24 及下文 1342a15。我们现有的《诗学》未见这词的详解。蔡勒:《希腊哲学》卷二 2.107 说,《诗学》的现存抄本,不仅残缺, 并经窜改;许多应有的论题,都已佚失。
⑤ 此节所举音乐三利益,(甲)教育,(乙)祓除情感,(丙)操修心灵,和章五所举三种效用:(一) 怡悦,(二)陶情,(三)培养理智有异。(甲)教育同于(二)陶情,即训练品德。(一)怡悦和(三) 培养理智并于(丙),两者在章三 1337b36—1338a3,亦联带叙述。这里增加了有关宗教感情的(乙)目, 此目仍同品德或情操相关。
⑥ “培德诸乐调”是(一)本卷屡经列举的杜里调、(二)拟杜里调(《集题》卷十九 922b14)和(三) 精于音乐教育者所论述的乐调(本章下文 31 行)。
① 1342a9 行“当 似江”分句,《苏校》四版 1640,揣为边注,加括弧。《纽校》ITT563—565 页,说
困疲,所以有些音乐家批评他的比拟为不伦,认为苏格拉底立说有误。我们应该想到年华荏苒,人生终必衰老,那时就顾有低柔的乐调和音节了;而且这类乐调和旋律也正须应用于少年时代(30)的音乐教育。对于儿童们,凡内含有益的教训并可培养秩序②的曲调就应该一律教授;而吕第亚调则两者兼胜,尤为相宜。这样,音乐教育显然应该要求符合三项标准——中庸标准、可能标准和适当标准③①。
“祭颂音节”不尽是“兴奋神魂的音节”,这一分句当属正文,不是”祭颂音节”的注释。
② 参看柏拉图《理想国》560D《斯特累波》418 页;普鲁塔克:《会语集录》vi7.2。关于诗歌的激发和祓除作用,详见布彻尔:《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美术理 论》Buteher,A’Theory of Poetryand FlneArts )。
③ “偏异的乐稠”或“变调”(会见卷四 1290 24)是急管哀弦,过高过低的乐调,当指吕第亚混合调、吕第亚急调和慢调、伊昂低调等,“着色”音乐,是全音程的变异;“过度着色”是个音阶(chromatic)和四分之一音程(enharmonic)的变异。
① 1342a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