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战斗的法国人要团结一致
与达尔朗的这笔肮脏的交易所引起的政治风波是美国政府始料不及的。它使戴高乐义愤填膺。他向舆论界大声疾呼:“如果盟军在解放一个国家的同时,又与那些投敌的官员们签订协议,那么抵抗还有什么意义?”他断然命令法兰西全国委员会发表公报,声明与盟国在阿尔及尔的安排断绝关系。接着,他又于 11 月 16 日拜会丘吉尔和艾登,告诉他们,与达尔朗作交易的决定并不像他们所辩解的那样在战略上是站得住脚的,“使自己与这场战争的正义性背道而驰是战略上的错误!”
戴高乐把来自法国各地的谴责电报拿给丘吉尔与艾登看,警告他们“要想一想这种冒险所带来的后果”,同时,英国国内舆论界也支持戴高乐,对此事进行了强烈谴责,认为“这是一桩卑鄙龌龊的勾当”。因为这笔交易, 在北非登陆的胜利,甚至阿拉曼战役的胜利,都已经黯然失色。
然而,戴高乐的这些举措并没收到多大的实效。在华盛顿,被激怒了的罗斯福总统对戴高乐的特使大声叫道:“我当然要和达尔朗打交道,因为达尔朗给我阿尔及尔!如果赖伐尔明天给我巴黎,我也要和赖伐尔打交道!” 不过,最后他还是做了愿意邀请戴高乐访问美国的表示。
在莫斯科,斯大林元帅却对戴高乐渴求支持的指望报以惯常的冷眼旁观的态度。他甚至还对丘吉尔和罗斯福说,他认为将达尔朗拉进盟国抗击希特勒的主流中来,“乃是一大成就”。
这样,戴高乐又陷入了政治上被孤立的危机之中。面对新的挑战,他及时调整了战略,依靠法国内外抵抗运动的全力支持,采取了打击达尔朗,争取吉罗的正确方针。这当然会激起达尔朗的殊死反扑。达尔朗不仅不听劝告, 继续任用维希官员,甚至包括那些同纳粹德国密切合作而声名狼藉的人,而且竟公然把在阿尔及尔的战斗法国人逮捕入狱,封禁了他们的《战斗报》。
1942 年 12 月 23 日,一名年仅 20 岁的年轻人毅然负起“为法国人民铲除一个声名狼藉的领导人”的责任,于达尔朗的公馆台阶上枪杀了这位倒行逆施的海军上将,为戴高乐除掉了奋斗道路上一个主要障碍,也为尴尬不已的美国人解除一个政治上的大包袱。美国人急急忙忙地于 26 日宣布成立“军政长官部”,让吉罗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权。同时,第二天,正当戴高乐已经收拾行装准备访问华盛顿的时候,美国人又突然以丘吉尔和罗斯福的名义,通知取消他的这次旅行。
戴高乐这位政治上的新手,这时已学会了审时度势。他嗅出了这个临时决定的气味不对,马上做出了联合吉罗的决定。从机场一返回,他马上电告吉罗:“达尔朗被刺是一个警告,现在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权。”接着,戴高乐提出了一个富于想象力的建议:“将军,我建议您尽快在法国的领土上和我会谈,无论在阿尔及尔或在乍得都可以。我们要研究一些办法,在一个临时中央政权下把国内外和法国领地的一切可以为解放法国和拯救法国而战斗的法国军队统一起来。”
第二天,戴高乐再次向吉罗发出呼吁:战斗的法国人要团结一致!
新居高位得意忘形的吉罗根本无意理睬他昔日的部下,只是出于不得已才勉强给了个答复:“鉴于达尔朗被刺所引起的情绪,我认为当前时机不利于我们之间举行会谈。”
自小就认为“法国是我的”的戴高乐当然不会就此让满脑子陈腐观念、
有政治野心而无政治头脑的吉罗在这民族危亡之秋窃居国家军政首脑高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秉性驱使他在吉罗处碰了壁之后立即改变方针,展开了新的攻势。1943 年元旦,他发表广播讲话,转而向全社会公众呼吁: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建立临时中央政府。他说:“法属北非和西非内部的混乱局势日益严重。这是由于在维希政权垮台后,法国政权在这里并没有基础。战斗法国组织起来的富有热情和久经考验的强大民族力量,虽然使法兰西帝国大部分领地投入战斗,重新回到共和国的怀抱,但这个力量在法国这块属地上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12 月 25 日,我得到民族委员会和帝国防务委员会的同意,向吉罗将军建议从速在法国领土上与我会晤,共商大计,争取实现这个目标。事实上,我认为法国的形势以及战争总形势,都不允许我们再有任何迟延了!”
这个声明以及声明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和得到的群众的热烈支持,都击中了美国政府的痛处,使罗斯福和他所支持的吉罗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困境。1 月中旬,罗斯福飞到摩洛哥的海滨城市卡萨布兰卡,并于 17 日召见了吉罗。不料这次召见,却让罗斯福深感失望。
那天,美国外交官把吉罗径直带到下榻于达累斯沙达别墅的总统面前。只见这位老将军僵直地挺坐在沙发上,面带傲气,声势逼人,而且自始至终总是重复一句话:“给我们武器!给我们坦克、飞机、大炮⋯⋯其他一概不要!”
在他到达之前,罗斯福刚从墨菲和艾森豪威尔那里得知,吉罗任性而傲慢,一心想当盟军总司令。如今见他那样子,罗斯福心里一沉:“这个外表浮华、行动粗鲁的老军人,肯定对政治一窍不通,没有任何一点灵活性。” 但他还想试探一下:“那么,您从哪里动员军队呢?”
吉罗大马金刀地说:“大量招募殖民地的雇佣军,兵源不成问题,只要给我们武器就成!”
罗斯福惊讶地问:“您打算借用摩洛哥的军队来解放法国?” “那有什么关系!”吉罗忍不住大叫起来,“最重要的是实力。我认为
和摩洛哥人打交道,总比和共产党人搞联合要好上十倍⋯⋯给我们武器!几星期之后,我们手中将集中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那么‘自由法国阵线’⋯⋯” “戴高乐对军事一窍不通!”吉罗突然做了个恶毒的怪相。“如果我手
中拥有武器,我就会轻而易举地跟他达成一项协议。其余问题我一概不感兴趣。”
他的除了神气活现和耀武扬威之外一无所知的粗劣言行,深深刺伤了美国总统。他根本没资格代表美国利益与戴高乐抗衡!当他离开时,总统只能耸耸肩膀来自我解嘲:“他在圣西尔到底学了些什么?要知道,我对法国军事科学院的评价一直是很高的⋯⋯”
然而,再去物色人选却不是一时能办到的事。加之丘吉尔这段时间天天到罗斯福跟前来游说:主持法国新政府只有戴高乐最合适!思来想去,竟使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罗斯福生出了一个荒诞不经的念头:把他们两个强行撮合到一起平分秋色!甚至连他自己也把这种作法戏谑地称为“结婚闹剧”。
于是,美英两国官员为这场“强迫婚姻”密锣紧鼓地忙乎起来。压服吉罗当然容易,但要把戴高乐叫来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接到丘吉尔接连发
来的两个电报,戴高乐马上本能地回电拒绝。在回电中他提醒丘吉尔:他曾一直找机会与吉罗会晤,但都未成功。这种关于法国内政的事,最好在法国人之间举行,他不喜欢“盟国高级法庭”的气氛。同时他又打电报给吉罗: “请您记住,我仍旧随时准备与你会谈,但必须在法国领土上,在法国人当中进行,地点和时间,完全由你选择。”
到头来,这场奇怪的“婚礼”还是举行了。经过法兰西全国委员会讨论, 大家认为即使仅为与罗斯福会晤,戴高乐也应该去一趟,况且大战的形势和法国目前的处境,也不容许戴高乐拒绝跟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和英王陛下的首相举行会谈。
为了执行委员会的决议,戴高乐于 1943 年 1 月 22 日乘丘吉尔派来的专机飞往卡萨布兰卡,去会见心存偏见的美国总统。会晤之前,他先依次与丘吉尔与墨菲见面。丘吉尔向他和盘端出了商定的“解决方案”:成立法兰西执行委员会,由吉罗与戴高乐共同担任主席,但吉罗还兼任最高军事长官。乔治将军担任副主席,委员包括现任北非高级官员的诺盖、佩卢东、布瓦松和贝尔热雷。戴高乐不愿接受这个方案。因为它是别人强加给法国的,侵犯了法国固有的主权,又无视战斗法国的合法地位。墨菲接下来劝告他见罗斯福时不要提合法地位问题。对此,戴高乐答以淡淡的一笑。
这天晚上,在达累斯沙达别墅,戴高乐与罗斯福举行了两位巨人之间的首次会晤。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尽管对戴高乐此前的表现十分恼火,但他一再压制自己的愤怒,以他通常的那种迷人的风度,用法语向戴高乐问候,并很得体地邀请戴高乐将军在自己的身旁就座,然后问长问短,表现了少有的客气。戴高乐当然也客气地一一作答。但当谈话进入实质性的问题时,两人立即针锋相对。
罗斯福表示:法国的主权当然属于法国人民,但由于德国侵占而暂不能行使。要恢复这一主权,只有当人民能重新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意志时才有可能。由于这个原因,他不愿承认任何临时政府,不管它是由戴高乐还是其他任何人领导的。他也不可能承认戴高乐的组织,因为戴高乐不是选举出来的。
戴高乐则以悲壮的法国历史事实来反驳罗斯福:
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法兰西依靠某位以前不为人知的领袖死而复生。圣女贞德也不是选举出来的,她只是个农民,一位没有文化的平民的女儿,但正是她在法国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因而拯救了法兰西!
这样,罗斯福也未能说服戴高乐,最后,只好由吉罗出来直接和戴高乐交锋。但吉罗根本没想到一见到这位昔日麾下的坦克团长,就挨了劈头盖脸一顿申斥:
“喂,怎么回事!我几次向你建议会谈,而你怎么要我在这铁丝网里,在外国人中间来跟你会谈呢!你从国家观念上说,不感到有些难为情吗?”吉罗被窘得半天说不出话,只好解释自己也是不得已的。接着,两人便
就成立执委会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吉罗在理屈词穷的情况下,只有炫耀实力:“我刚刚跟罗斯福总统达成一项协议,我能组织多少个师,美国就负责装备多少个师。我准备在半年内建立 12 个师。至于您,能在同样的时间内组织起一半吗?”
戴高乐义正词严地反驳道:“我们现在谈的不是你我在军队名额上的竞
赛。北非的军队是属于法国的,这些军队不是你的产业!这一点,如果我们不能达成协议,你很快就可以看到!问题是法兰西帝国及法国本土内的统一。这就要求建立一个适应这种形势的中央政权。这个中央权力机关和法兰西共和国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对于全世界来说,更要成为法国独立的化身!”
吉罗无言可答,只得横蛮地依仗美国的势力固执己见。美国人一看不行, 便又另派几位军政要员来轮番向戴高乐施加压力。戴高乐则以他固有的战斗精神寸步不让。最后,美国外交官麦克米伦只好先与墨菲起草了一个协议文本,把计划降低到仅仅责成两位将军去贯彻一个意图,即成立一个联合委员会以便在战争中管理法兰西帝国。然后送交戴高乐审阅。
但戴高乐仍不接受。因为一、它是盟国提出的;二、它将使戴高乐不得不放弃他现有的政权;三、它将给人造成达成了协议的印象。而实际上却没有达成任何一项协议。这个文本,即使丘吉尔以“公开谴责”相威胁,戴高乐也不肯答应。
这简直使罗斯福下不了台。罗斯福面临着下半年的总统换届选举,如果在北非事务中连这么个协议都拿不到,他在选民中的信誉将可悲地大为下降!他只好耐着性子“开导”戴高乐:“在人类事务中,应当演剧给公众看。您和吉罗将军在有我和丘吉尔参加的会议中举行会谈的消息,即使只在理论上获致协议,也会产生令人注目的可贵的效果。”
戴高乐也理解罗斯福的苦衷,于是爽快地回答道:“这事我可以办到。会有一个公报的,尽管这个公报不可能是你们所需要的。”他还满足了罗斯福另一个急切的要求,与他和丘吉尔、吉罗照了一张握手的相。然后,他草拟了一份与盟国口径完全不同的简短的公报,仅给吉罗看了一下。公报最后的定稿是这样的:
我们会见了,我们会谈了。我们注意到了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这个目标就是彻底打败敌人,从而赢得法国的解放和人类自由的胜利。与所有盟国并肩作战的全体法国人在战争中团结一致,将会达到这个目标。
这份公报以它的本身价值向历史宣告:在与美国总统正面交锋的这个回合里,戴高乐夺得了“未宣告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