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摄影艺术欣赏第一节 摄影艺术欣赏知识

一、摄影艺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

摄影是一门新兴的纪实性的造型艺术。从 1839 年 9 月 18 日法国的达盖

尔公布他发明“银版摄影术”到现在,还不到 150 年的历史。它作为一门独

立的艺术,则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摄影艺术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以物理光学、光化学、机械学、电子学的综合应用为手段来摄取实际存在于相机镜头前的物体影像的。离开了科学技术条件, 如光的应用、亮度、胶片、镜头及洗印等条件,物体的影像就无法再现。摄影艺术中某些独特形式的出现,也总是和科学技术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和人们对这些可能性的开拓和驾驭有关。在没有高速感光片时,很难想象有抓拍的手法;彩色胶片没有研制成功之前,很难想象有彩色摄影;没有长焦距镜头,很难想象像今天这样花样翻新的特写镜头。而色彩转化、色调分离、中途曝光、多次曝光、摄影浮雕、网纹照片、粗颗粒制作、反影效果等摄影技法的运用,也都和科学技术本身有关。摄影艺术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小型、精密相机和快速感光技术有直接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赋予了摄影艺术以“科学艺术”这一具有鲜明特征的美名。

摄影艺术有各种不同的分类。可以根据拍摄目的,分为实用摄影和艺术摄影;可以根据拍摄的手段和胶片,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还可根据摄影所需器材、技法和条件分为普通摄影、航空摄影、近接摄影、显微摄影、立体摄影、红外摄影、全息摄影等。从摄影的内容上分,又可分为:新闻摄影、人像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生活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时装摄影、建筑艺术摄影、艺术广告摄影等。

二、摄影艺术的基本要素

摄影艺术是造型的艺术,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构图,即“画面”安排。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又比现实生活更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造型手段。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中找出秩序和重点,将对象有机地组织安排到画面里,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完满的表现, 从而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完美艺术形式的摄影作品。摄影构图一般要考虑主体、陪体、前景、背景四个方面的关系和占据画面的位置。主体是画面的中心,是画面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对象,因而要注意突出主体。突出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方法:(1)运用特写形式,使主体在画面中占据较大的篇幅,突出主体的主要特征,吸引观赏者的视线,使主体一目了然。比如世界著名摄影《当国旗降下的时候⋯⋯》就是运用特写手法,突出主体人物的面部表情,抓住最有表现力的瞬间,给人以醒目、深刻的印象。(2)运用衬托对比的表现手法,使主体形象鲜明地突出出来。比如把深色调的主题安排在明亮的背景上或将浅色调的主题安置在深色背景中,由于背景色调的衬托,使主体形象突出出来。(3)运用景深使主体清晰、陪体或背景模糊。因为清晰的影像总是吸引人的视线,而在周围景物都模糊的情况下,清晰的主体会显得非常突出。

陪体是指在画面上处于次要地位,帮助表达主体特征和内涵,与主体紧

密相关的部分。它在画面中起衬托和加强主体的作用。

前景是指置于主体前面的景物。其作用是增加画面的美感和纵深感,还能起到均衡画面的作用。有时候用一些富有地方特征和季节性的建筑物、花草树木等为前景,可以渲染地方色彩和季节气氛,增加画面的生活气息。比如台湾摄影家江树雄的《夕阳》,前景是一棵充满画面的老树,老树的下面是放牧的羊群,这个前景的设计,使得整幅照片沉浸于夕阳西下的浑然气氛之中,同时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那置于画面左边的夕阳,与置于画面右边的弧形古树,恰好构成遥相呼应之势,使画面得到了均衡。

背景是置于主体后面的景物。其作用是强调主体环境,丰富主体内涵、深化主题、美化画面。比如意大利摄影家韦朗哥·科伦博拍摄的《捕鱼》, 背景是低垂的浓云,那拉网的绳索融于浓云之中,交待了渔人劳动的环境和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只有经过笃深的思考之后,才可能领略隐逸在画面深处的本质意蕴,造成极强的心理冲击。

二是用光。用光是摄影艺术造型的主要手段之一。没有光,就没有物体的形象特征和形态,镜头就无法聚焦,底片也就无法感光。有人把光比喻为摄影艺术的“画笔”是不无道理的。正确用光要懂得光源的情况。摄影光源分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类。摄影用光从发光的情况来说有直射光和反射光;从发光的角度来说有顺光、逆光、顶光、脚光等。只有正确选择用光,才能摄出令人满意的照片。

三是拍摄角度,即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般有正面拍摄、侧面拍摄、斜侧面拍摄、俯拍、仰拍等。

四是影调和色调。所谓影调是指照片的黑白对比度。影调在彩色照片上就表现为色调。对于影调的选择,要根据照片的内容、被摄物的特征来确定。影调又分高调、低调、中间调三种。高调以明为主,以暗为辅,因而又称高自调,给人以鲜明、洁净之感。低调以暗为主,以明为辅,给人以深沉之感。中间调介于高调与低调之间,给人以沉稳平和之感。

三、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摄影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它独特的空间性和时间性,独特的纪实性和逼真性。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创作虽然也必须面对生活中的实体对象进行观察、临摹,也需要特定的视角来描绘、造型,但在具体创作时,是可以离开形象存在的同一空间的,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室、休息地或者离开描绘对象很远的地方进行,无须一定与被表现的对象呆在某一特定的空间角度上,创作艺术形象有较大的空间自由。摄影艺术则不同,它的镜头必须对准所摄的对象,它依赖于现实生活提供的真实空间。要表现五岳独尊的泰山, 摄影者必须亲临泰山;要表现风光旖旎的滇池,必须到昆明的滇池。我国摄影艺术史上那些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的优秀之作,都是作者直接到战斗的火热现场,长城脚下、太行山上、微山湖畔、江河两岸、延安窑洞⋯⋯创作出来的。

摄影艺术特定的空间性,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摄影画面的形象,是现实生活中实际空间里存在过的实在的对象,它是真实可信的。

摄影艺术独特的时间性,更好理解。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只能同时在事物运动的一瞬间记录下来。绘画和雕塑表现的虽然也是对象运动的某一瞬间形象,但它们的创作过程却不是瞬间的。一幅画可以画上几天、几个月; 一座雕塑可以刻上一年半载。而摄影艺术的瞬间性,不但体现在画面上,而

且体现在创作中。错过了时机,抓不住瞬间,形象就会改变,甚至一去不复返,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有些重大的富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历史长河中犹如闪电一般,如果不立即在现场拍摄,将永远难以填补这一空白。如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如占领蒋介石总统府。又如发生在 1976 年清明的“四·五” 天安门事件,四月四日还是花圈的山峰,挽联的海洋,可是到四月五日早晨, 在“四人帮”残酷扫荡下,广场上只有一片萧索。其它艺术可以在这之后追述,画“丙辰清明”,写“十里长街”,塑“英雄演讲”,唯独摄影艺术, 事件过后再也无能为力,无论怎样高明的摄影家也只能遗憾了。

据说,17 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次在宫廷中讲学,谈到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凡物莫不相异”。宫女们听说后都不相信, 于是纷纷来到御花园,寻找相同的树叶,结果事与愿违。即使外形最相似的两片树叶,细细一看,二者的脉络,叶子的边缘的齿形也不尽相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不同时间里完全相同的事件,只有真正的摄影艺术家才懂得时间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意义。摄影艺术特定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使得它的艺术价值常常和史料价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它独特的纪实性与逼真性的特征。

四、摄影艺术的主要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