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和旋律美

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悦耳的音响,是美的声波。这声波是流动的,它既没有语言的语文性,也不具备颜料、色彩等材料的造型性,不能够形成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再现客观实物的具体的艺术形象和抽象的概念。它只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变动性,而不具有空间性。

音乐,有着动人心魄的音响美:清脆美,声如裂帛;高亢美,响遏行云; 纤弱美,莺语蝶舞;浑厚美,黄钟大吕;流利美,溪水潺潺;连腔美,珠圆玉润;婉转美,余音绕梁。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刀进行曲》,音调高昂, 气势豪壮,犹如火山爆发;而《长城谣》则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

旋律是不同乐音按照一定高低、长短和强弱所进行的运动。旋律表现乐曲的内容、风格、体裁以及民族特征等,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最主要手段,有人称之为音乐的“灵魂”,有人称之为“流动的诗”。它的一个显著特点, 便是时间的连贯性,美学家常常称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因此,音乐美的完整性,是包含在乐曲进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它,在动态中展示自己的美。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就由十个乐段组成。先是琵琶奏出引子,把你带进一种“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静谧、清澈的月夜境界中。然后分八个乐章逐步展示,加深音乐形象,让你充分领略其美,似听“淙淙流水”之声,似见“蓬蓬远春”之色,似闻“悠悠花香”之气。而尾声,由近而远,若断若续,余味无穷。整个乐曲,就像一轴逐步展开的淡墨长卷。微

妙的情绪,深藏的意境,贯穿在运动着的无形旋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