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
老A和老B是两对门,十多年的邻居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两家的小孩都在外头工作,四个老的啥事就相互照应照应,所以两家的关系处得可真叫好。老A家里有点好吃的,总忘不了老B家的,老B家要有啥稀罕东西,也总落不下老A家。两家的门对开着,虽然相隔着二十多米,却总像是一家人似的。
坏就坏在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过得红火,滋润了,心眼也坏了不少。这不——老A家的儿子小A在县卫生局工作,前阵子承包了家餐厅,成了A老板,很是挣几个钱,家里的东西一件件换,鸟枪换大炮,大大地羡慕坏了一些人,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事情。某一个晚上,老A到老B家串门,老哥儿俩在棋盘上杀得难分难解,回去时已经十一点半过了,到家一看,门被撬了,老伴儿被捆作五花粽子,藏在衣柜里的几十张“伟人头”也没了影。损失大了。A老板决定给装个铁门,防盗。铁门很快就装好了,厚厚的钢板,铮亮,半人高的地方还有个小小的装着玻璃的孔,叫“猫眼”,跟城里儿子家的一样,总之,气派。装铁门是为了防盗,那自然要紧锁了。被吓得心惊肉跳的老A老伴每当有人敲门时,就从这个“猫眼”往外看,断准了是熟人才敢开门。
经那件事以后,老A老伴儿不让老A多出门。一个老婆子在家,怕了。往常总是老A去老B家多,这下,可就要老B往老A家跑了。老B去了几回,每回都要在铁门前站一会儿,被瞄上几秒钟,老A老伴儿眼神不好,耳朵也背,手脚已很不麻利。有时还真让老B在外头叫唤半天,难受。
这一天,老B的山里亲戚给带了稀罕东西来,老B老伴儿弄了几个菜叫老B端上一大碗给老A家送去。老B端着那碗东西站在老A家门前,盯着门上那个“猫眼”,一阵别扭劲儿又涌了上来,他敲了敲门,又吆喝了几嗓子,谁知这会儿老A老伴儿正在厨房里非常投入地奏着那节奏日渐缓慢了的锅碗瓢盆交响曲,而老A则正在厕所里痛痛快快地忙活着。老A从那份淋漓尽致的快感中回过神来,偶尔听得外面有动静,忙叫老伴儿去看看,老伴儿走出去,往那“猫眼”里一瞅,是老B,想开门,又忘了钥匙放哪了。
老B在外面又敲了两下门,吆喝了一嗓子,见没反应,心里犯了嘀咕:“人家现在有钱了,吃的啥喝的啥,咱这么些东西还不知对不对味儿了呢……”他踌躇了一下,又想,“不会的,十几年邻居了。”他摇摇头,又吆喝了一嗓子“老A!”听得里面啊了几下,应了一声,门还是没开,不禁又嘀咕上了。他看着铁门上的那个“猫眼”,更加浑身不自在起来,老脸一阵发烧,端起碗快步走回了家。
老A很惬意地从厕所里出来,忙跑着去开门手忙脚乱打开铁门时,却发现老B已回了自家门,想叫他一声,心里却冒出一个念头来:“吓,他就不能多等一会儿。”
老B老伴儿见老B将那碗东西又好好地端了回来,很是奇怪,就问:“啥,不在家吗?”
老B摇摇头,又想起那个“猫眼”,“人家铁门锁得死死的,防盗呢,也不知在不在家。”
“你咋不吆喝呢?”
“吆喝了,响了几下,没开门。”
从此,老B老两口就有了想法。
老A老伴儿见老A回到客厅里坐着发呆就问:“咋了?”
“老B送东西来了。”
“哪呢?”
“又拿回去了。”
“这咋的?你不问问他。”
“不好问。”
从此,老A俩口也有了想法。有了这一层两家的来往少了。
第二年,老B的儿子小B承包了一个工程队,成了B老板,家里的东西也一件件地换,也失过一次窃,也损失了几十张“伟人头”,于是也装上了很气派的大铁门,也是整天紧锁着,老B也奉命在家戴着“老花眼镜”看电视,不准再出家门,也不准从铁门上那个“猫眼”往外面看,断准了是熟人才手忙脚乱地给打开铁门……
两家的来往更少了。过了一段时间,老A老伴儿病了,老A更是脱不开身,老A老B连打照面都少了,偶尔碰了面,竟觉陌生了许多,不知说啥好。又过了一段时间,两人碰了面,只是客气地点个头了。
半年后老B躺着被从那铁门抬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老A听着那边的哭声,摇摇头,第二天,也躺着被抬了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老A老伴儿身体更加不济,城里的儿子把她接了去,不久,老B老伴儿也被城里的儿子接了去。两家都人去房空,只有两只“猫眼”在默默地对视。
又不久,两家房子都有了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