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晶体管制造计算机

在 50 年代之前制造的计算机,都采用电子管作元件。在计算机中使用电

子管,有许多明显的缺点。例如,电子管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而且使计算机占用的场地大,运算速度不快,价格昂贵,这就使它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为了改进计算机的性能,人们开始采用晶体管来作计算机的元件。

晶体管不仅能整流,还能放大电流,总之能实现电子管的大部分功能, 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坚固耐用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凡是电子管能胜任的,晶体管大都能胜任,而且晶体管的性能更好。在电子设备中使用晶体管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复杂电路,更容易实现了。

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是在 1954 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

功的,取名为“TRADIC”,在其中装了 800 个晶体管。

1955 年是第二代计算机崛起的一年,这一年美国在阿塔拉斯洲际导弹上,装备了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的小型计算机。10 年以后的 1965 年,在美国生产的同一型号的导弹中,其中的计算机由于改用集成电路元件,重量只有原来的 1/100,体积与功耗减少到原来的 1/300。

1958 年,美国的 IBM 公司等制成了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 “RCA501”等从而宣告计算机进入了第二代的发展阶段。

由于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逻辑元件,及快速磁芯存贮器,计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一下子提高到几十万次,主存贮器的存贮量,从几干提高到十万以上。

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的是“定点运算制”,参与运算数的绝对值必须小于1,而第二代计算机增加了浮点运算,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 2 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计算机的科学计算能力实现了一次飞跃。

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使得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大大减少、功率消耗大大降低。寿命延长,价格降低,这就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有人把第二代计算机的研制成功,称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为了能使计算机有条不紊地工作,就要预先编制出让计算机执行的操作

步骤即程序。为了使程序能在不同的机器上应用,人们制定出各种通用的高级程序语言。

在 50 年代中期后,各种高级语言陆续问世:FORTRANI(1954 年);ALGOL

(1958 年),COBOL(1961 年)、BASIC(1963 年)等等。

COBOL 语言(通用商业语言)的开创者是美国一位女应用数学家霍珀, 她是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开拓者之一。

霍珀在 1906 年生于纽约。她在 1934 年获博士学位后,长期在瓦沙学院

任教。后来她在海军担任军官;从 1943 年起先后为马克一号、二号、三号计

算机编制应用程序,她曾为各种计算机编制过许多程序,还发表了 50 多篇程序语言方面的论文。1992 年,85 岁的霍珀与世长辞。

高级语言的使用,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