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名胜探成因屈曲秦淮育莫愁
到南京旅游,莫愁湖似乎是必到之处,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名字讨人喜欢, 而且它的湖上风光也够迷人的。莫愁湖的景色并不比西湖逊色,而独具的“江帆天外白云飞”之意境,西湖犹望尘莫及呢!当你读到这首信手写来的莫愁湖赞美诗时,肯定会勾起你欲作莫愁湖之游的念头。
莫愁湖的来历跟名闻遐迩的秦淮河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呢!
秦淮河的上游发源地有两处,一在句容县境内的宝华山;一在溧水县境内的东庐山的溧水河。两处源头的河流到江宁县境内的方山西北村汇合之后,聚流而成为秦淮河,绕过南京市区的西南角,沿水西门、清凉山、草场门之侧,再向西北、流至三汉河,穿过惠民桥,注入长江,即所称的外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城内的内秦淮河以示区别。
就目前的地势看,秦淮河自水西门以下的下游地段属于冲积平原,而这段冲积平原形成的历史,尚不足 2000 年呢!这是因为古代的长江江岸直逼清凉山下,水西门外尚为江流所经,未见平原。诸如三国时代蜀相诸葛亮到金陵时,就在今汉中门外舍舟登陆,骑马来到清凉山,站在“驻马坡”上,遥望前面的钟山与足下的石头山(即清凉山),构成对峙的形势,扼守着秣陵
(即南京)门户,不禁脱口赞叹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 后来,孙权果然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把东吴的首都从镇江搬迁到南京来。直到唐代,江流仍依傍着清凉山而过,请看当时的著名诗人刘禹锡(公元 772
—842 年)写的《石头城》一诗有云: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由此可见,唐代以前,汉中门一带是秦淮河的入江处,这里形成一个暂时的“三角洲”。但是,由于秦淮河上游带来的泥沙逐渐在注江入口处淤积, 主航道与江岸也就逐渐向西移去,于是秦淮河下游的冲积平原日益扩大,推移到下关附近,如明代早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已从今三汊河一带出发了。秦淮河下游的河水在这块新涨成的平原上纡回曲折,滞流淤积,江渚港叉, 纵横交错。使得江水或河水停留在此泛滥平原之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池塘或湖泊,好像镶嵌在这绿野之上的明镜。也许其中有一个最大的湖泊,又紧挨城门之侧。文人雅士乘兴郊游,被这一派江南水乡的绮丽风光看迷了,再引来古代有关美女的诗词和民间故事的线索,想了个锦上添花的点子,把这个眼下在秦淮河下游新出现的水泊湖荡称为莫愁湖了。旧社会的失意文人,又欢喜托景抒情,或寻幽消愁,于是借莫愁之名而浮想联翩,吟诗填词,连篇累牍,于是莫愁湖之名就远扬四海了。
如今的莫愁湖,位于南京城的侧水西门之外,跨过秦淮河上的“觅渡桥”, 再往西行约一里便到。湖区面积 700 余亩,湖岸周长十余里,水深约 2~3 米。湖岸的建筑有楼、堂、亭、榭,巍峨错落,林木葱郁,百花争艳。构成胜棋楼、郁金堂、莫愁女雕像、抱月楼等诸景点;如纵目湖上,碧波粼粼, 虎踞倒影,垂柳成行,芦花绕岸,一派自然景色,映入眼帘。所以清代时, 被誉为金陵第一名湖。
从古代文献考查,莫愁湖的出现约在宋代。也就是说,濒临清凉山下的
长江自宋代开始向西侧移动,随着出现泛滥平原,莫愁湖因而形成。湖何以名为莫愁?据朱偰的《金陵图考》,有三种说法。
第一个说法,始于梁武帝萧衍(公元 464—549 年)所作的《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梁武帝在写这首诗时,说有个由来,相传南齐时(公元 479—502 年), 洛阳有个少女名唤莫愁,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不幸年少丧父,由于家庭困难,无力办理丧事。只好在街头“卖身葬父”,适逢建康(即南京)有位姓卢的商人途经洛阳,见此情景,顿生恻隐之心,便帮助她埋葬父亲,带莫愁南归。年轻的姑娘只好告别了“青梅竹马”的意中人,随卢员外来到建康, 住在水西门附近。后来,与卢员外儿子成亲,生下一子。不久,因为边疆战争骤起,丈夫被征召戌边,一去数载,杳无音讯。但莫愁能设法消愁,以助人为乐,扶危济难,作为精神寄托,受到穷苦的邻里们的爱戴。但卢员外却诬陷她有偷窃行为,莫愁不堪无端凌辱,投湖自尽。后人为了怀念这位可歌可泣的弱女子的不幸遭遇,随将它投身的石城湖改称莫愁湖,让后人永远缅怀她。
莫愁之名的第二个说法,可能来自《唐书·乐志》:“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这里说的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南京姑娘,名莫愁,是莫愁湖命名的由来。后来演变成为《太平寰宇记》中所说的卢莫愁是一名妓。第三种说法,见洪迈的《容斋的随笔》,说莫愁是湖北竟陵(今钟祥)
的石城人,而非金陵人氏。钟祥莫愁是楚国民间的歌舞艺术家,《阳春白雪》的作者。她本来是随父摆渡,后来被楚王看中,强行征入宫中。老百姓纪念她,将她住过的地方命名为莫愁村。莫愁村在汉水之西,地多桃花。每逢盛开,红如簇云,春暮花落,流水皆香。与村毗连,有一大湖,因之称为莫愁湖。当地又称为北湖。时届夏日,万荷挺拔,清香飘逸,十分宜人。骚人墨客,挥毫吟咏,留连忘返。李白、杜甫皆有遗篇。明代王世贞写有《莫愁三曲》,其一云:
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
把钟祥与南京的莫愁移花接木,真假莫辨。不过这个钟祥莫愁恐怕是最早出世的莫愁。
近人黄裳认为莫愁之名能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唐代诗人沈佺期
(约公元 656—713 年)作《乐府·独不见》的影响。其诗云: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在这首七律中,塑造了令人同情,受人尊敬的莫愁形象。
到底南京莫愁湖命名的由来,与哪种说法较为符合,似乎没有考证的必
要,共同的认识,古代有一位可爱的莫愁女就是了。
从南京城的历史记载中还能得到一点信息,宋代出现莫愁湖时,玄武湖因为排水变成耕田而暂时消失,推想此处应是游乐之处,有无园林建筑,却无可考。
到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当时称应天府)时,在莫愁湖畔营造了十幢华丽的楼阁,作为国宾馆。朱元璋还和徐达在此下棋,结果皇帝输了,遂将楼阁赠送给徐达,即今“胜棋楼”遗址。当时的莫愁湖只供官宦们游乐,但景点建设已有相当规模,当时顾起元有诗云:
艇子谁为载莫愁,湖光潋滟坐销忧。天垂菡萏千霞入,地隐波塘六月秋。树杪楼台开罨画,镜中鱼鸟对沉浮。翳然林木关幽意,好看荷衣买钓舟。
明亡后,莫愁湖日渐荒芜,楼台也倒坍无存,直到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江宁知府李尧栋主持重修莫愁湖,营造郁金堂、苏合厢、赏荷厅、光华亭。湖中种植大量荷花,湖岸布置林木花卉,湖光焕然一新,号称金陵第一名湖。诗人袁枚还兴致勃勃写下 20 首绝句,其一云:
清凉山色全当面,四百楼台半隔城。一幅李将军设色,画成风景压南京。
道光时,又建六宜亭、长廊,并配以曲榭,使莫愁湖更为胜色,号称“金陵第一名胜”。《儒林外史》中记载了当时的盛况。
咸丰时,建筑物毁于兵燹。同治时重修,成为目前莫愁湖格局的基础。到 1929 年,辟为公园,但几十年间,无多修茸,显得十分荒凉。如庞树柏所作《鹧鸪天·秋游莫愁湖》可为佐证:
漫向青溪向旧游,残荷零落满湖头。余香剩粉无人管,菱芡分外一派秋。惊节落,叹沉浮。西风王粲独登楼,数行烟柳斜阳外,如此江山怎莫愁?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解放后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断修整,莫愁湖正以雅丽的容姿迎接五洲游客。画家钱松嵒在他创作的莫愁湖画卷上题诗表达了新时代的意景:
莫愁何事却多愁?愁逐春潮不尽流。斩断愁根湖胜昔,看花女伴笑扬舟。
1984 年,由南京《周末》报发起的“金陵新四十景”征联评选时,已将莫愁湖列入其中,景名曰“怡然莫愁”,其楹联云:
欲挽春光,两岸柳条青袅袅; 能消夏暑,一湖莲叶绿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