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历代之大成的清代玉器

玉器在清代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清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时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地,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

乾隆、嘉庆年间是清玉的昌盛期。这时宫廷玉器充斥各个殿堂,各主要大城市玉肆十分兴旺。民间观玉赏玉之风兴盛,玉器的用途更加广泛,陈设、器皿、佩饰、祭器、偶像、文玩、用具、镶嵌等,品类齐全。

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陈设品有仿青铜器的仿古器皿,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子、浮雕图画式的玉屏风等;玉佩饰的种类更是非常的丰富。此外,还有各种玉质的实用器皿、文房用品。

清代宫廷用玉直接受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有的碾琢细致,如雕似画,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

翡翠自清代传入我国后便一统玉器天下,并被称之为“帝王玉”,其地位凌驾于各种宝玉之上。

翠玉材质与白菜造型始风行于清代,在1775年的一首名为《题和阗玉镂霜松花插》的御制诗中,从以包心叶菜为造型的花插,联想到以杜甫诗中园吏不识嘉蔬之隐喻为艺谏的传统,诗道:

和阗产玉来既伙,吴匠相材制器妥。

仿古熟乃出新奇,风气增华若何可。

菜叶离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

插花雅合是菜花,绯桃雪梨羞婀娜。

民无此色庶云佳,艺谏或斯默喻我。

宫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制作翠玉白菜的玉匠,发挥创意、巧艺,为顺应皇帝的喜好而创作了传世不朽的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高5.07厘米,是一块难得的翡翠美玉。这棵翠玉白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一整块半白半绿的翠玉、运用玉料自然的色泽颁布雕刻而成。绿处雕琢菜叶,白处雕琢菜帮。

在绿色最浓之处,还有两只两只昆虫,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菜叶自然翻卷,筋脉分明。螽斯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这种昆虫善于鸣叫,繁殖力很强,也是祝福他人多子多孙的意思。

白菜寓意清清白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能子孙众多。自然色泽、人为形制、象征意念,三者搭配和谐,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爱重,民间用玉以两江产量最多也最精。

清代玉器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清代玉产地主要有宫廷、苏州、扬州,呈三足鼎立趋势,各具特色。造办处玉作,体现皇帝旨意;苏州玉器,以精巧见长,赫赫有名的陆子刚、姚宗仁、郭志通,均出身于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苏州专诸巷玉工世家。

苏州玉器精致秀媚,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专诸巷玉器娇嫩细腻,平面镂刻是专诸玉作的一大特色,而其薄胎玉器,技艺更胜一筹。

苏州玉雕以小巧玲珑见长,扬州则以大取胜,玉如意、玉山子是扬州玉雕业的著名产品。扬州玉山子艺术特色明显,玉匠善把绘画技法与玉雕技法融会贯通,注意形象的准确刻画和内容情节的描述,讲究构图透视效果。

扬州玉作发展很快,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玉作豪放劲健,特别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玉山即其代表作。

“大禹治水”玉山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件重要的玉器,是我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清朝乾隆年间,新疆和田地区的密勒塔山中发现了一块重达6吨多的特大玉石。这块大玉石色泽青绿,光洁滋润,石质细腻,柔和如脂,是一块天赐的奇石。

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乾隆皇帝闻听之后大喜,他决定将这块稀世宝玉雕琢成奇绝之珍。乾隆喜爱书法绘画。

他对宋人所画的《大禹治水图》更是爱不释手,但由于年代久远,这幅画已经破损褪色了,而年过六旬的乾隆,产生了把自己比作大禹的想法,于是下旨把这块天赐的特大玉石雕刻成大禹治水图,一方面为了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显示自己效法先王,功绩卓著,以求千古留名。

“大禹治水”玉山工程浩大,费时费工。玉样从新疆运到北京历时3年多,在宫内先按玉山的前后左右位置,画了四张图样,随后又制成蜡样,送乾隆阅示批准,随即发送扬州,因担心扬州天热,恐日久蜡样熔化,又照蜡样再刻成木样,由苏扬匠师历6年时间琢成。

“大禹治水”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重达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玉山置于嵌金丝的褐色铜铸座上,以名贵的青白二色和田玉精心雕造而成。青白玉的晶莹光泽与雕琢古朴的青褐色铜座相搭配,更显得雍容华贵,互映生辉。

整块玉石被通体雕刻成山峰状,好像是矗立在黄河中的一座大山。玉山上雕刻有山峰、小溪、瀑布以及人物等多种题材,匠师以写实的剔地起突工艺技法,将这些题材与材料的原有形状巧妙地结合起来。

只见大山间重峦叠嶂,峭壁峥嵘,流水飞瀑,漫山遍野密布着苍松翠柏,在悬崖峭壁间,聚集着成群结队的治水大军,他们或是开山凿石,或是抬土运石。

在开岩者当中,可以看到治水大军的指挥者大禹的身影。作品生动传神,完美地再现了当年大禹率领民众开山引水的壮观场面。

在山巅浮云处,还雕成一个金神带着几个雷公模样的鬼怪,仿佛在开山爆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玉山运达北京后,择地安放,刻字钤印,又用两年功夫,颇费周折,才大功告成。它的正面钤刻乾隆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宝”方印,下方还有长篇御制诗及注文,可见乾隆对此作品何等骄傲,何等珍视,把它当做自己一生的总结。

清代玉器中有很多大型的观赏性“玉山”,以山水画为蓝本,就地取材,加以设计制作。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

如“桐荫仕女图”,作者利用玉的白色和红色,巧妙地琢制成茂密的树木、假山和石桌石凳,很有江南庭院的诗意。

在圆明园也发现有玉山子,宽31厘米,高26厘米,青玉质,青绿色间夹有黄色皮绺。以浮雕、透雕双勾技法琢刻出穿行于陡峭山崖间的仙翁,手持藤杖,宽衣大袖,长须齐胸,神采飘逸,一童子手攀枝条在前引路,一童子身背小筐,紧随仙人,山岭重叠,松枝茂密,小桥流水,整器系子玉整雕,借用我国传统绘画中的远山近景技法巧妙地融合在玉雕创作中。

乾隆时所称的痕都斯坦玉器是具有阿拉伯风格的莫卧儿王朝玉器,乾隆中晚期时已大量进入内廷,得到乾隆的喜爱,其风格波及北京、苏州、扬州等玉肆。

新疆维吾尔族玉器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宫廷玉器和痕都斯坦玉器有所不同,虽属阿拉伯风格,但器形、纹饰均较单纯,光素器较多,不重磨工,稍显粗糙。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并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

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

此外兼有实用功能的各种玉器皿、文房用品数量和品种也较历代多有增加。

清代玉器在制作上以乾隆时代为分界线,前期治玉重视选料,由于开采条件改善,采集到的优质白玉、羊脂玉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材质的精美,为这一时期能产生许多珍宝性艺术品,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工艺加工方面,琢工精巧,光工细腻。

乾隆时代的玉器皿的轮廓线都极规则,横平竖直外缘及子口转折严整挺拔。棱角多呈劲挺锋锐状。起凸的浮雕图案边缘,也处理成锋利边线,观之剔透,触之扎手。在抛光工艺上也很讲究,一般细光处看不见琢镞的痕迹,细光能达到玻璃光亮度。

如一件清代玉带扣,通长12.25厘米,高3.95厘米、厚2.07厘米,白色,长方形板状体,正面浮雕龙纹,龙头居中,身部卷曲。带钩扣鼻为一龙头,带扣孔呈半圆形,背面为方槽形穿孔。

还有河北省南皮县张之洞旧宅发现的玉盒,通高6.3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9厘米,青玉,盒为扁圆形,子母口,矮圈足。盒盖四壁浮雕菊瓣纹,正中圆形开光内,剔地浮雕一朵盛开的牡丹,盒身外壁同样浮雕菊瓣纹,与盖扣合后严丝合缝,周壁的菊瓣纹也一一相对,线条流畅,柔和。

与玉盒同时发现的佛手形玉佩,高12厘米,宽8厘米,厚4.4厘米,白色,玉质细腻,抛光凝润光亮,圆雕一大两小3个佛手,正面在茂盛的枝叶中长出一个大佛手,宛如双手相向半握,大佛手的一侧和背面枝叶下还各生长着一小佛手。

河北省献县陈瓒墓的玉璜,长10.7厘米,宽3.2厘米,厚0.5厘米,青白色,局部受沁呈深浅不一的褐色。体扁平,图案对称,呈双龙合体的侧面形。

龙口大张,巨齿外露,上唇凸起,下唇内卷,水滴形眼,尖耳贴于脑后,身躯饰排列规整的谷纹,上下缘各阴刻一道轮廓线,中部上方有一穿孔,以便于系佩,此璜为仿战国式样琢制。

还有陈瓒墓玉杯,高2.2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4.3厘米,玉青白色,局部有淡黄褐色瑕,玉质温润,明亮鉴影,杯壁极薄,花式口,单耳,小圈足。

杯作盛开的四瓣花形,一侧琢莨苕叶相叠,内叶叶尖于口缘处向下卷折,垂以花苞,触及外叶的叶尖,形成器耳,外底部琢一朵平展的四瓣花,与上面雕饰相映成趣。此杯具有浓厚的痕都斯坦玉器风格。

乾隆皇子墓发现的玉如意,长34.5厘米,如意头宽7.2厘米,青玉质,绿色闪黄,夹有绺纹,整雕过枝灵芝纹及宝瓶,蝙蝠,谐“福、寿、平安”吉祥意。

皇子墓具有同样寓意的还有“平安如意”玉摆件,通长18.5厘米,高13厘米,碧玉质,局部泛灰色并夹有褐色瑕斑。造型仿古,立体透雕。工匠巧用一柄灵芝将壶、卣、凤相连,凤高冠、细眼、尖喙、拢翅、长尾后迤,立在灵芝一侧,壶为子母口,活环,盖顶雕灵芝为纽,壶侧为提梁卣。

另外还有秋叶葡萄形玉佩,长6.7厘米,宽3.2厘米,白玉质,温润细腻,扁片,镂雕的葡萄珠呈圆凹形,肥大的叶面也内凹,对称的阴刻叶脉清晰自然,背面平素,保持极好的光泽。

明末清初,鼻烟传入我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因此清代有大量的玉制鼻烟壶佳作,比如白玉梨形鼻烟壶、白玉茄形鼻烟壶、白玉铺首纹鼻烟壶、白玉扁圆形鼻烟壶、白玉饕餮纹鼻烟壶、白玉双龙铭文鼻烟壶等。

[旁注]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60年,退位后当了3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63年,是我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并与李白合称“李杜”。

造办处 早期的宫廷规模不大,没有也不可能设置专门的造办机构,皇室用度以各地进贡为主,日常用品多为宫廷采办,重要的礼仪用度,往往指派专门的大臣督办。随着国家及皇室规模的不断扩大,皇家用度需求也成几何数倍增,逐渐催生了皇家用度由“采办”向“造办”的过渡。

雷公 又称雷神或雷师。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雷之神,道教奉之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传说雷公和电母是一对夫妻。雷公状若力士,袒胸露腹,背插双翅,额生三目,脸赤色猴状,足如鹰鹯,左手执楔,右手持锥,呈欲击状,神旁悬挂数鼓,足下亦盘蹑有鼓。击鼓即为轰雷。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

张之洞 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他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武汉自强学堂、湖北武昌幼稚园等,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鼻烟壶 简而言之,就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

[阅读链接]

清朝中期以后,玉器生产渐入衰落,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规格越粗糙。如所琢树木花草枝梗,不再精到的琢出圆润的,符合生态的形象,仅以两面削琢的角形凸起代替。花卉图案也不再细致地琢出枝叶穿插、花叶翻卷的形态,太多取平面的浅浮雕处理。

尤其是器皿轮廓线大多拖泥带水,转折含混。许多该作圆雕处理的玉陈设品、玉人、玉山,甚至小件玉佩、玉附的背面,也采取用工极少的粗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