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国之盛——宋元明清玉文化
宋代玉器承前启后,玉器画面构图复杂,多层次,形神兼备,有浓厚绘画趣味,完成了唐玉由工艺性、雕塑性向宋玉的绘画性、艺术性的转变。
元代玉器继承了宋玉的造诣和风格,但没有将其推向新的高峰,元代除碾琢礼制用玉之外,还广泛地用于建筑和家具,玉器应用范围扩大,数量有所增加。
明、清玉器渐趋脱离五代、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同时,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
形神兼备的宋辽金玉器
960年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我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我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
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
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
宋代是一个手工业和工商业空前发展兴盛的时代,国富民强,文化发达,雕版活字印刷普遍,理学、书法、制银、瓷器等都得到很大发展。
此时期的玉器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两宋玉器承袭两宋画风,通常画面构图复杂,多层次,形神兼备,有浓厚绘画趣味,完成了由唐玉偏重工艺性、雕塑性向宋玉偏重绘画性、艺术性的转变。
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爱玉如命,他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爱好艺术,所以此时的皇家用玉品种丰富多样,佩饰类有玉束带、玉佩,用具有玉辂、玉磬,礼器有玉圭、玉册等。内廷专设有玉作,玉料由西域诸国进贡。
民间用玉也较前朝为盛,大量出现各种玉佩饰、玉用器。同时,宋代出土前代古玉增多,滋长了仿制古玉之风,周汉间的古物大量出土,朝廷及士大夫热衷于收集、整理研究古物,形成一个新的学门,即金石学。
金石学的形成,兴起了集古玉的热潮,为满足社会需要,宋代访古玉大量涌现。皇家、官僚及民间均风行收藏古玉,古董行开始出现伪造或仿造古玉之风气。因此,宋玉又可分为古玉、时作玉、伪古玉和仿古玉。
宋代仿古玉器兴起,仿战国、两汉的玉璧开始出现,但在雕刻刀法上又有所不同。宋代的雕刻工具多是用砣子制作的,因此有砣制的痕迹出现。
此时期玉璧虽仿于古型,但同时也体现了许多当时琢玉的做法。玉璧形体浑圆,边沿呈圆形转角,不见锋棱,所仿谷钉稠密模糊,动物纹饰和造型在细部常有明显不同。
有一件黄玉龙纹璧,直径7.6厘米,多褐色沁,阴刻龙纹,刻工遒劲粗犷,曲线跌宕起伏。
两宋及其同期或稍后的辽金玉文化去除了隋唐五代繁杂的外来文化因素,又继承和发展了隋唐玉文化的市俗化、艺术化特色,特别是融会了两宋绘画的特点和技巧。而且,玉器作为特殊商品,逐渐进入了流通市场,更促进了这一时期玉器向市俗化方向发展。
宋代肖生玉在崇尚写实主义的影响下追求形体及运动的准确表现,以显示其内心世界。花鸟玉佩多做隐起、镂空的对称处理,富有生活气息,双勾的经文诗词等铭刻玉器盛极一时。
宋代玉器市俗化的倾向与民间琢玉的勃兴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民间琢玉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宫廷高官贵族,也不是文人雅士,而是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因此,宋代出现了能满足平民需要的市俗化题材玉器。
宋代实用玉器皿不仅比唐代品种多,数量也多。文房玉具,已不再仅仅是文人把玩的玉件、而是有可供文人书写的实用具。
宋代传世古玉较多,如白玉夔龙把花式碗、白玉云带环、白玉镂空松鹿环饰、青玉镂空龟鹤寿字环形饰、白玉镂空双鹤佩、白玉孔雀衔花佩、青玉镂空松下仙女饰、青玉卧鹿、黄玉异兽和白玉婴等,都是宋代玉器的佼佼者。
宋代传世宫廷铭刻玉器中最重要的一件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玉子,系八角管状,高仅5.9厘,宽1.5厘米,中穿孔,便于系佩,阴勒双钩经名、经文、译者、纪年、作坊等16行,292字,每字比芝麻粒还小,笔道比丝还细,篆工纯熟,书法遒丽,末二行落款为“皇宋宣和元年冬十月修内司玉作所虔制”,可知系内廷玉作碾治,供皇族佩带。
再如白玉双立人耳礼乐杯,高7.5厘米,外口径11至11.4厘米,足径4.5厘米。杯白玉制,圆形,口微外撇,壁较厚。内壁凸雕32朵云纹,外壁饰礼乐图,凸雕10人,或持笙、笛、排箫、琵琶等乐器演奏,或歌唱。杯两侧各雕一立人为耳,其人手扶杯口,足踏云朵。
还有玉环托花叶带饰,直径6.5厘米,白玉制作,表面有褐色斑。圆形,多层次,下层为一圆环,上层镂雕花卉,似为百合,中部两朵花交错,周围饰叶、花,叶上用深、浅两种阴线表现出花叶的筋、脉,图案简练紧凑。左侧近环处露一孔,以备穿带。
此带饰的图案为典型的宋代花卉图案,主要特点为花叶简练紧密,花及叶的数量不多,用大花、大叶填满空间,图案表面少起伏,叶脉以细长的阴线表现,在透雕的表现方法上注重图案的深浅变化而无明显的层次区分。
西周以后鱼类玉器数量锐减,唐代又有回复,宋代佩鱼之风又盛,出现了较多的玉鱼,样式、种类不一,或与荷莲、茨菇相伴,或仅单条鱼,或无鳞,或饰横向水线,或饰网格纹。荷花与鱼相并含有连年有余之意,是吉祥图案的一种。
如宋代玉鱼莲坠,长6.2厘米,宽4厘米,厚0.6厘米,玉色白,表面有赭黄色斑。鱼小头,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细阴线。鱼身旁伴一荷叶,长梗弯曲,盘而成环,可供穿系绳。
花鸟类玉器在宋、辽、金时期较多,其中不乏鸟翅一只伸开、另一只下折的造型,这种鸟衔花玉饰是宋代较流行的样式。
如玉孔雀衔花饰,长7.6厘米,宽3.8厘米,花饰玉色青白,有赭色斑,为半圆形玉片,其上透雕孔雀衔花图案。图案主体为孔雀,孔雀回首,拖尾,展翅,口衔花枝,枝上有花两朵,品种不同。此件作品较一般宋代花鸟玉佩更为精致,据其形状,可能是一种嵌饰。
北京房山石棺墓也发现有孔雀形玉发饰,孔雀之尾端带有半月状透空孔洞,同此件作品孔雀尾部的表现相同。
唐代时,器物中已有荷莲童子图案,宋以后,这类玉雕童子日多,作品有“连生贵子”的含义,寓意吉祥。
如玉举莲花童子,高7.2厘米,宽2.8厘米,厚1.1厘米,玉呈暗白色,雕一童子,著细袖衫、肥裤,外罩一长马甲,马甲上刻方格“米”字纹。童子头向左侧,露右耳,双手举莲花一枝,花朵置于头顶。
作品为宋代玉童子的典型形象,五官表现简单,以少量的短弧线表示衣纹,衣、裤、马甲等装束在同类作品中多有出现。
表现绘画艺术的精品如宋代玉松阴听泉图山子,长10.5厘米,高9厘米,厚4.5厘米,玉质青白色,含有较重的赭、褐色斑。随玉料外形雕山林景色,正面山林中,松树下,一老人坐于石上,衣带似解,左手扶膝,右侧置一葫芦,一侍童立于身旁,双手捧杯。一小溪顺势而下,上游一鹿俯首而立。山子背面雕大叶柞树。
作品中山石用孔洞透空之法雕出,小溪则以集束折线表示,人物衣纹简单,为宋、元时期玉器风格。观松下之人,非农非儒,闲散洒脱,作品表现的是一种富裕的山林生活。
荷叶、水草、水鸟、龟等图案在宋、金玉器中非常流行。此类作品的使用地域广泛,流行时间长,对后世玉器有很大影响。
如宋代玉荷鹭纹炉顶,高5厘米,底径4.3至4.7厘米,炉顶玉质白色而局部为黑色,整体近似圆柱形,顶部略细,镂雕荷叶、芦草缠绕状,荷叶巨大而张开。一张荷叶上有黑色乌龟爬行,口吐烟云,其旁有荷花,荷、芦中可见5只鹭鸶隐现其间。器底部有一平板以示水面,其上有孔,可穿绳结系。
宋代道教影响的扩大同帝王崇尚道教有关。史书记载宋徽宗好道教,并把鹤作为祥瑞之物。
宋代的一件青玉双鹤佩,长6.8厘米,宽4.3厘米,质似白玉,微带青色,鹤头相对,双鹤翅爪相接,做展翅欲飞状。上部有孔备穿系,知是佩饰。
这件寓意祥瑞的双鹤佩的制作,受道教影响,并反映出宋代道教的发展。玉雕中对称动物布局渊自唐代,但这种双鹤题材却是自宋代逐渐增多的。
辽金玉器也是由汉族玉工碾成,但其题材却富有边疆民族特色和游牧生活气息,以契丹、女真两族生活为主题的春水佩和玉秋山为其杰出代表,均有着形神兼备的艺术造诣。
辽是我国东北辽河流域由契丹族建立的地方政权,916年由耶律阿保机创建,其疆域控制整个东北及西北部分地区。
虽然辽是由一个较为落后的边疆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政治、文化较为低落,但长期与汉族比邻,并受先进中原文化的影响,故在文化及用玉制度上,均受宋唐文化的影响,朝廷用玉甚至更广于唐宋,规定皇帝系玉束带,五品以上官吏服金玉带。
辽的玉器制度,除脱始于唐风外,也有其自身特点,比如用玉上,崇尚白玉,尤其推崇和田白玉。同时契丹贵族金银玉互用,契丹贵族把这些价值连城的佳材融为一体,制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既反映契丹族的工艺水准,同时又折射出契丹贵族奢侈的生活。
玉带板是辽代重要的朝廷用玉,其特色是定数不一,厚薄略有出入,多光束无纹,四角常以铜钉铆在革带上。辽代肖生玉器以动物造型为主,植物和几何造型很少,这可能与契丹以游牧经济为主,长期与动物为伍有关。
金所处的年代是和南宋相对峙的特殊年代,同时又是北方少数民族所为,因此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与民族风格。
金代玉器之所以繁荣,一是由于女真族在契丹辽及北宋地区大量掠夺珍宝,刺激了金代玉器的发展;二是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促进了玉器的发展;三是金代有较为充足的玉料、玉匠,加速了玉器的发展。
金代玉以回鹘贡进或通过西夏转手得到新疆玉。为了确保玉材的使用,金规定朝廷愈多用和田玉琢制,祀天地之玉皆以次玉代之。金在扩张过程中,俘虏的大批玉匠,有的原在辽境内,有的直接从北宋境内掳掠而来。
“春水玉”、“秋山玉”是金的代表作。契丹、女真均是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经济占主导地位,春水、秋山原为契丹族春、秋两季的渔猎捺钵活动。所谓捺钵,即契丹族本无定所,一年之中依牧草生长及水源供给情况而迁居,所迁之地设有行营。
女真族建立新政权后,承袭了契丹的旧俗,狩猎于春秋的娱乐活动,并将捺钵渔猎活动改称为“春水”“秋山”。
常见的“春水玉”表现为残忍场面,通常是海东青捉天鹅图。海东青是一种神鸟,又名鹰鹘、吐鹰鹘,主要生长于黑龙江流域。它体小机敏,疾飞如电,勇猛非凡,自古以来深得我国东北各民族的喜爱,有专人进行驯养,用以捕杀大雁及天鹅。
有件玉海东青啄雁饰,直径7厘米,厚2.1厘米,玉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形,上部雕海东青啄雁及荷叶图案。海东青体小而敏捷,腾空回首,雁于海东青身下,回首与其对视,欲逃不能,身傍荷叶,一荷叶束而未张,一荷叶张而卷边,表明大雁已被迫降至荷塘,难寻生路。
此玉饰两侧各有一椭圆形隧孔,可穿带或套入钩头,表明此物是一种用于人身的带饰。
秋山玉是表现女真族秋季狩猎时射杀鹿的情景。在金代,秋捺钵也称伏虎林。在雕琢技法上,常留色玉皮作秋色。
在表现手法上,秋山玉有繁、简、粗、细之分,场面不像春水域残酷无情,而是兽畜共处山林,相安无事,一幅世外桃源的北国秋景。
嘎拉哈玉玩具,也是一种充满女真民族情趣的玉具。玉嘎哈拉是女真贵族儿童的玩具,中间有穿孔,可随身佩带。玉形似羊或狗子的髌骨,类似汉族童子玉坠,似有希冀少年福祉不断之意。因是羊或狗子之骨,是北方主要供食用动物之骨,长年佩带,具瑞祥之兆。
金人常服玉带为上,庶人禁用玉。金代女真族佩带玉较为发达,其时称作“列”,多作腰佩。金代佩饰玉以花鸟纹为主。金代花鸟形玉佩,多作绶带鸟衔花卉纹。
因“绶”与“寿”字谐音,故寿带鸟是福寿的象征,绶带鸟衔花卉纹,寓意春光长寿,勃勃生机。
而龟巢荷叶也是金代另一重要玉佩,是寿意类。
金代玉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艺术不是孤零零的表现一个物体或一件动物;而是花与鸟、龟与荷叶、鱼与水草相辅相成,动静结合,表现出周围的环境特点,富有生活气息。
[旁注]
金石学 我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五代 即五代十国。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5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因此五代并不是一个指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连年有余 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许多民间艺术的表现主题,民间年画、剪纸、玉器中都有这类题材,采用谐音寓意,属于吉祥寓意的表现形式。主要以鲶鱼作成装饰纹样,“莲”是“连”的谐音,年是“鲶”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
道教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起源于上古鬼神崇拜,发端于黄帝和老子,创教于张道陵,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我国人的性格心理和精神生活。
契丹 中古出现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在辽河上游一带活动,唐末建立了强大的地方政权,907年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我国北方,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长期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辽末,女真族起事,1125年为金所灭,余部建立了西辽王国,延续了93年。
女真 又名女贞、女直,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的前身。6世纪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统治我国北方一百多年之久。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
嘎拉哈 小女孩的玩具,是羊的膝盖骨,共有4个面,以4个为一副,能提高人们的敏捷力。以小羊拐为上品。此外,人们还常常将羊拐涂成红色。这种骨头不仅羊身上有,猪牛身上也有。
[阅读链接]
宋、辽、金都出现了前所未见的有情节、有背景的景观式构图,以镂空起突等法碾琢的悬塑性或立体的肖生玉器。
它是这一时代玉器的新兴形式,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还出现了受道教影响的神仙题材和“龟游”一类祥瑞玉器。
总之,此时期玉器的特点是:玉如凝脂、构图繁复、情节曲折、砣碾遒劲、空灵剔透、形神兼备,是我国玉文化的第二个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