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在西方历史上,十七、十八世纪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随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日趋高涨。在这一阶段,西方先后爆发了四次资产阶级革命:

1565——1609 年,尼德兰革命;

1688,英国“光荣革命”;

1775 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 年,法国大革命。

法国进入十八世纪以后,仍然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同时,资本主义工商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当时的欧洲仅次于英国。

十八世纪,法国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其中最著名的有采矿业、冶金业、奢侈品工业和纺织业。在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如里昂、奥尔良、阿尔萨斯和洛林等地,出现了很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到十八世纪中叶, 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金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机器。

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也迅速开展起来,从 1720 年到 1789 年,出口商品总额从一亿七千万法郎增长到四亿六千万法郎,卢昂、爱克斯、亚眠、波尔多等城市成了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当时,出口货物主要有酒类和各种奢侈品,进口货物主要有棉花、香料、皮革、咖啡等。法国还参与贩卖奴隶的活动,奴隶贩子先将枪枝、酒、日用工业品等运往非洲出售,然后低价“买” 进黑人,运到西印度群岛,卖给当地种植园主,同时在当地购买大量咖啡、糖、蓝靛等产品,销往欧洲市场。奴隶贩子通过这种“三角贸易”,获取了巨额的利润。

封建生产关系使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遇到了严重阻碍。封建行会的存在,使大批手工业作坊无法完成向手工工场的过渡。行会制度对工匠和学徒的数目、生产规模以及技术都有严格的限制,对先进技术起了扼杀的作用。封建割据残余的存在,关税壁垒重重,妨碍自由贸易的开展。占全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处于赤贫状态,购买力非常有限,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不到足够的市场。农业的落后,无法满足发展工业所需的大量原料。封建贵族把工商业当作聚财的重要来源,一味巧取豪夺,使资本积累受到很大限制。

随着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他们迫切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封建等级制度被保留下来。这一制度把全国所有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则包括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和手工工场的雇工。

天主教是法国的国教,在当时拥有很多特权,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精神支柱。

天主教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封建制度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宣扬封建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树立封建王权的绝对权威。

天主教宣扬封建迷信思想,愚弄和欺骗广大人民群众。天主教极力鼓吹“上帝创世”、“原罪”、“灵魂不死”等学说,认为人生下来就有罪,要

求人们忍受现世的苦难,从而使灵魂得救,以求来世的幸福,目的无非是使人们乐天知命,放弃反抗。

为了保持绝对的思想垄断,天主教会不断制造宗教狂热,对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异端”,实行残酷的迫害。天主教设立了宗教裁判所,疯狂地实行宗教迫害。耶稣会是天主教中一个反动的特务机构,它以卑劣的手段,对广大人民实行严密的监视,控制着官方的舆论工具。

天主教同时也是法国最大的封建主。教会占有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年收入达三亿五千万法郎。教会通过收取地租,对雇农进行残酷的剥削。高级教士大都出身于贵族,他们主要集中在城市,过着和世俗贵族一样奢侈豪华的生活。一些高级教士还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与宫庭贵族相互勾结,共同维持封建秩序。普通教士大都出身贫寒,由于收入菲薄,生活拮据,他们对高级教士非常不满,同情第三等级。

第二等级的贵族又分为两部分:“佩剑贵族”和“穿袍贵族”。佩剑贵族指的是世袭的封建贵族,他们当中的大贵族,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远离自己的领地,迁居凡尔赛,成为宫庭贵族。他们从国王那里领取年金,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他们当中的中小贵族,由于家道中落,收入已经相当微薄。

“穿袍贵族”不是世袭贵族,他们出身于资产阶级,用钱买到贵族头衔。穿袍贵族主要担任各级法院的法官,可以父子相传。他们通过包揽诉讼,聚敛财富,过着豪华的生活。同时,由于受到佩剑贵族的歧视,他们对后者心怀不满。

第三等级的成份比较复杂。他们当中的资产阶级又可以分为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主要由包税商、军火商人、专卖商和银行家等组成,他们同封建专制政府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可以用钱购买贵族头衔,成为穿袍贵族。因此,他们并不主张推翻封建制度,只是希望进行一定的改良,以此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中产阶级主要包括手工工场主和商人,他们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经济上深受专制政府的勒索,因此迫切要求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小资产阶级主要由城市居民组成,他们受到专制制度和大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要求。

第三等级中人数最多的是农民,他们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当时,法国全国的人口约为二千五百万人,其中,教会十三万人,占有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一,贵族十四万人,占有全国土地的三分之一,农民两千三百万人,占有全国土地的三分之一。封建领主通过地租的形式,对农民实行残酷的盘剥。农民除了向封建领主缴纳地租,还要交纳各种苛捐杂税,再加上国王征收的所得税、人头税、土地税,教会征收的什一税,经过层层盘剥,广大农民所剩无几,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农业经济受到了严重摧残,引发了封建生产的巨大危机,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由于第一等级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种种特权,第三等级则处于无权地位,第三等级与以国王为首的僧侣和贵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紧张、激烈的阶级矛盾终于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解决。

十八世纪,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面临深刻危机,开始迅速走向衰落。 路易十四在位期间,由于一连串的对外战争,对新教徒的宗教迫害以及

宫庭生活的奢侈浪费,国家财政异常困难。1715 年,路易十四去世,留下了

二十四亿法郎的国债。

五岁的路易十五即位,由奥尔良公爵摄政。

当时,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政府开始实行一定的改良措施, 起用苏格兰银行家约翰·劳,着手进行财政改革。

约翰·劳改革的主要方式,是兴办银行,发行纸币,通过刺激资金流转和信贷发展,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效果。约翰·劳的改革措施初见成效,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滥发纸币,引起纸币贬值,造成了银行纷纷倒闭,许多家庭破产的严重后果,国家财政重新拮据起来。

1723 年,路易十五亲政。由于他生活腐化,挥霍无度,国家财政状况非但没有好转,而且很快陷入困境。

从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路易十五还发动了一连串的对外战争: 1733 年——1735 年,波兰国位继承战争;

1740 年——1748 年,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

1756 年——1763 年,七年战争。

这些对外战争,均以法国失败告终。在战争中,法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损失惊人,进一步加重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1774 年,路易十六即位。路易十六整日耽于淫乐,不事朝政,王后玛丽·安东尼穷奢极侈,挥霍无度,王室的开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为了尽快摆脱财政危机,1774 年,路易十六任命杜尔果为财政总督。杜尔果是重农学派经济学家,他担任财政总督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

施,比如限制宫庭的开支,减少给宠臣的赏赐,允许粮食自由贸易等。这些政策,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触犯了特权等级的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1776 年,杜尔果被免职,他的改革措施全部被取消。

杜尔果的继任者是瑞典银行家内克。内克尝试着实行了一些温和的改革措施,其中的主要内容是缩减国家开支。1781 年,内克在国家财政预算中, 部分地公布了宫庭宠大的开支,引起了宫庭贵族的不满。不久,内克被解除了职务。

卡隆接替内克担任财政总督。卡隆的运气并不比内克好多少,他绞尽脑汁,采取一些措施,企图改善财政状况,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有使国家摆脱财政困境,他本人也被免除职务。

布里埃纳接任以后,同样一筹莫展,他不得不宣布国家财政破产,然后匆匆提出辞职。

路易十六即位以后,法国卷入了北美独立战争。虽然法国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且收回了一部分海外殖民地,但是耗费了大量的军费,进一步加重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1786 年,法国同英国签定了贸易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法国大幅度降低对英国商品征收的进口税。从此,价廉物美的英国商品大量涌入,充斥法国市场,使法国的棉织品、皮革、制帽等传统工业减产,造成了许多手工工场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的严重后果。

祸不单行。就在这时法国农业开始出现危机。1788 年和 1789 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严重欠收,粮价空前上涨。广大下层人民饥寒交迫, 纷纷揭竿而起,在全国各地,人民起义和暴动此起彼伏。

封建专制制度危机四伏,摇摇欲坠,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终于导致了 1789 年的资产阶级大革命。

任何一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都需要一个思想准备、思想发动的阶段, 启蒙运动就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导,出现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上的。

启蒙运动的兴起,有着自身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同时,启蒙运动作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它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启蒙思想家继承了各国历史上思想革命的成果,并且对它们加以创造性的转化。

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就是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艺复兴运动。

当时,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它的思想核心是: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人文主义者极力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对神学政治和神学权威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在人文主义者看来,人的本性在于追求尘世欢乐的生活,基督教关于原罪说、禁欲主义和来世永生的说教,违背了人的自然本性,应当彻底加以批判。

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当时,许多启蒙思想家对生活在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者,如伽利略、布鲁诺、拉伯雷等人推崇备至,从人文主义者身上吸取有益的思想养料。正如恩格斯所提出的那样,在十六文艺复兴运动中,“一种从阿拉伯人那里吸收过来的并从新发现的希腊哲学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的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十七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是启蒙运动在哲学上的先导。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这样说:“法国唯物主义者有两个派别,一派起源于笛卡尔,一派起源于洛克。”

笛卡尔(1596——1605)是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

笛卡尔是一个唯物论者。他认为我们已经拥有的观念和论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值得怀疑。笛卡尔主张把“普遍怀疑”的方法论原则,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在他看来,为了追求真理,我们应当对外界的一切尽可能地怀疑,只有通过怀疑,我们才能够破旧立新,最终发现真理。笛卡尔相信理性的权威,他要求把一切都放在理性的尺度上加以校正。笛卡尔认为,理性是“人人天然地匀等的”,任何人都拥有一份,不多也不少,因此,权威并不掌握在上帝和教会手中,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笛卡尔把理性视为最高权威和衡量一切的标准,这对经院哲学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笛卡尔同时肯定了灵魂和形体两个实体,这是典型的二元论。笛卡尔承认“天赋观念”,认为那些与感官经验无关的不证自明的真理必然是心灵天生固有的,表现出了他的妥协性。

笛卡尔的“物理学”是唯物主义的。笛卡尔认为,在自然界,物质是唯一的实体。他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大机器,一切都可以用“广延”和“运动” 来解释。

笛卡尔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启蒙思想家吸收了笛卡尔“物理学” 的机械唯物主义,克服了他的“形而上学”中的唯心主义,从而使笛卡尔的学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洛克(1632——1704)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家,他在《人类理智论》和《政府论》两部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和资产阶

级社会政治思想。

洛克批判了天赋观念说,他认为,无论在思辨领域还是在道德实践领域, 都不存在作为知识源泉和基础的天赋观念。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这一学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人的全部观念和知识都是从感觉经验中得来的。

《政府论》是洛克主要的政治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洛克强调保护公民的自然权利,同时论述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合理性。洛克批判了君权神授的理论,认为国家起源于人民和君主订立社会契约,保护人民根据自然法而享有的自然权利,这是人们建立政府的全部目的。为了防止专制暴政的产生,洛克主张把立法权、执法权和对外权分属不同部门掌握,这就是三权分立说。洛克认为,在政府与人民发生争执时,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如果政府任意侵犯人民的自然权利,人民有权起来推翻政府。

洛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和卢梭,对洛克的政治学说加以继承和发展,使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理论基础,对启蒙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十五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形成,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近代意义的自然科学产生了。

在巨人的名字的背后,是一系列令人骄傲的成就:

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奠基人。1545 年, 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创立了日心说,推翻了统治西方长达一千多年之久的地心说。

布鲁诺(1548——1600),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布鲁诺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在被宗教裁判所关押了八年之后,1660 年在罗马百花广场被活活烧死。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到太阳黑子、月球山岭、木星和卫星的周相,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十七、十八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确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自然科学取得了迅猛发展。

这时,欧洲出现了一位科学巨人,他就是牛顿。

牛顿(1642——1727),英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相信物质、运动、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存在,试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同时运用数学定量的方法描绘自然现象。由于时代的局限,牛顿的唯物主义观点具有机械论的特征,他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提出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的观念,认为外力是运动的源泉,从而得出了关于神的第一推动力的错误结论。

严格说来,牛顿并不是一位哲学家,但他的学说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牛顿光辉的思想,在于他用精确的机械观点解释整个自然界。根据这一原则,人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遵循普遍规律, 人们能够通过科学的引导,发现这些规律。

自然科学的巨大进展,直接推动了理性力量的增长。启蒙思想家相信, 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人们能够凭借理性的力量,发现自然界和

社会的法则,推动社会进步。

自然科学为启蒙思想家彻底批判宗教神学,提供了有力武器。在科学看来,宇宙是一架由规律所支配的机器,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规律之上。启蒙思想家运用自然科学这一武器,对宗教神学展开了猛烈的批判。

十七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法国和英国隔海相望,同英国相比,法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落后了整整一个世纪。英国革命的胜利,使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深受鼓舞,英国的政体形式、宗教生活、文化教育,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范型。伏尔泰曾经在英国度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在那里出版了《哲学通信》一书,介绍牛顿的自然科学和洛克的唯物主义哲学。孟德斯鸠、卢梭等都在英国居留过,受到的英国的影响非常明显。狄德罗非常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和理查生的新型小说, 他着手编纂法国《百科全书》,曾经受到英国张伯斯主编的《科学与艺术百科全书》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