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地区的反攻作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李运昌到冀东,与中共京东特委负责人胡锡奎等配合,开办游击战训练班,培养军事干部,组建抗日游击队,在迁安、遵化等地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初,晋察冀军区按照中央要求派出邓华支队向北平以西地区发展,活动在晋西北的宋时轮支队也转调平西,同邓华支队合并,组成八路军第四纵队,并从平西向冀东挺进。

1938年7月“七七”事变一周年之际,在中共冀热边特委领导下,包括开滦煤矿工人在内的冀东人民举行抗日武装大起义,里应外合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冀热辽子弟兵诞生了。

此后,冀热辽子弟兵在中共领导下,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走过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付出了重大的代价,终于建成了摧不垮的以冀东为基础的冀热辽抗日根据地,配合了全国抗战。

1939年6月,北方分局、晋察冀军区召开的军城会议决定,不再派主力进军冀东。冀东游击战争,主要靠现有队伍坚持,先建立多块小片根据地,逐步形成大片。事后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同时,晋察冀军区决定,冀东部队统编为八路军第十三支队,后改称冀东军分区,李运昌任司令,李楚离任政委,包森任副司令员,曾克林任参谋长,刘诚光任政治部主任。辖两个团,陈群任第十二团团长,刘诚光兼政委,包森兼第十三团团长。

一年后,冀东部队完成统编。这时,冀东党的领导机构称冀热察区党委冀东分委,李楚离任书记,李运昌、周文彬为委员。

1940年元旦,冀东分委在遵化阁老湾召开会议。由李运昌主持,决定巩固和扩大冀东根据地。加强党政军建设和发动群众工作等。

会后,冀东部队整编为8个总队。晋察冀边区政府的冀东办事处也建立了。从此,冀东党政军都有了统一领导,并有计划地开展工作。1940年秋冬,第十二、十三团先后完成建团。在战斗中,冀热辽子弟兵迅速成长起来,主力团和游击队发展到4000余人,军政素质显著提高。

1941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发动太平洋战争。大本营要求华北方面军“确保华北治安”。华北方面军制定出“治安强化运动”计划,其中包括把冀东建成“治安模范区”,由治安军独自“确保冀东治安”,调走日军。

第一次“治强”先从冀东开始,日军大肆宣传以“十万精兵扫荡冀东”。从1941年6月开始,冀热辽子弟兵英勇地开展了反“治强”之战。

1941年10月,日本华北方面军以为冀东八路军所剩无几,就决定在第三次“治强”中实现以治安军代替日军控制冀东的计划,把治安军主力20个团3万多人部署在丰、玉、遵、滦、迁5个县,同时把日军二十七师团继续调走。治安军野心勃勃,企图在布防结束后,以所谓“猛打穷追”战术击败八路军主力,一举把冀东中心地带占领。

冀东分委和军分区认为,日军的阴谋倘若得逞,冀东必将陷入困境,于是决定开展打治安军战役。12月15日首战于遵化四十里铺,歼第三集团第六团1个营。

12月26日至1942年1月6日,先后在遵化东双城、刘备寨、旧寨、东亮子河各歼1个营。治安军接连失利后,迅速改变战术,收缩据点集中出击,并由日军参战。但八路军越战越勇。1月13日,遵化果河沿之战,全歼治安军第二集团第四团,击溃治安军集团司令部及第三团。1月20日迁安杨店子之战,给治安军第二十团以歼灭性打击。这两战之后,治安军放弃了原定目标,只求稳住阵脚。日军也迅速调回。

2月5日遵化南贾庄之战,又击毙日军中佐大队长田口以下官兵70人。此战之后,日伪和八路军都认为已告一段落,于是战役结束。

此次战役历时53天,冀东子弟兵直接参战的有第二十团、十三团各1000余人,游击队先后参战的近1000人,在冀东人民的配合下,充分发挥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因时因地制宜打击日伪军,主要作战20余次。战果远远超过八路军预计,更大出日伪军之意料。

打治安军战役的胜利,宣告了日军在冀东第三次“治强”的彻底失败。从此冀热辽子弟兵的装备更新,军政素质大有提高,成为敌后战场上一支坚强的抗日队伍。

1942年4月起,日伪军七八万人,对冀东实行第四次“治强”,冀东子弟兵英勇反击。

1942年秋冬,全区日伪军已增至10万人。在基本区,日伪军不仅以强大兵力“扫荡”、“剔抉”,而且强拉民伕10万挖封锁沟,筑封锁墙,总长度1000公里以上,把基本区细碎分割,并且沿沟建立数百碉堡严加封锁。

冀东子弟兵无法在基本区活动,地方干部也纷纷撤出,以至玉、蓟、遵、丰等县大部分基本区变质,少数地区游击队和地方干部只能极隐蔽地活动,而且随时有被挤出的危险。人民群众也惶恐不安。

1942年7月,十三地委和军分区认真贯彻北方分局和晋察冀军区的一系列指示,实行“精兵简政”和主力团地方化。这时大团改为小团,新建第十一团,赵文进任团长,并在此后一年里先后建立了8个地区队。

1942年9月,在北宁路南建立第一区队,随后又在西部成立第二区队。在战略上进一步贯彻“敌进我进”的方针,“向敌后之敌后挺进”。冀东子弟兵在长城外开辟出热中光头山区和热东、辽西一些地区,在长城内开辟了滦河以东和铁路以南及通三香游击区,全区不仅未缩小反而扩大了。

在第四、五两次“治强”期间,冀热辽子弟兵在极艰难的条件下苦战,人员未减少,在逆境中锻炼得更加坚强。

冀热辽部队采取“敌进我进”方针虽有成效,但处于中心的基本区大部变质,使子弟兵的处境十分困难;关东军正在热南制造“无人区”,八路军也将在那里处于险境。所以,只有恢复了基本区,才能巩固和发展“敌进我进”的成果。

1943年2月,军分区发动了第一次恢复基本区战役。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以主力三分之一留在热河省南部山区。以主力三分之二发动恢复基本区战役,分东、中、西三路向基本区挺进。

至19日,八路军以坚决迅速动作分别突出重围,转至滦河东和长城以北地区。此役,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400多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7支。

这次战役取得了政治上的巨大胜利,它增强了八路军必能恢复基本区的信心,大大鼓舞了基本区人民和干部的斗志,为完全恢复基本区打下基础。

1943年6月,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主力由滦河以东、长城以北进入冀东抗日根据地基本区,7月份三路进行第二次恢复基本区的攻势作战。

此次作战历经3个月,八路军作战80多次,攻克点碉40处,毙伤日伪军1000多人,缴获追击炮两门,轻重机枪24挺、步枪1600多支,冀东抗日根据地除蓟县外,基本区大体上恢复原状。同时,新开辟的地区也有所巩固,与1941年比,冀热辽全区县治、面积、人口、军队都增加一倍左右。

从1941年夏季到1943年秋季,冀东子弟兵经过几个回合,终于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治安强化运动”,挫败了其战略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