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战役攻坚获成功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接近胜利,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占领菲律宾后正向日本本土推进。

日军为防止美军在华中沿海登陆,加强长江下游的防务,将阜宁等地区的日军南撤至长江沿岸地区,以从河南开封调来的汪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接替各据点的守备。

阜宁位于江苏盐阜区东部,射阳河从它东面出海,串场河与通榆公路从其南面穿过,是水陆交通要道。它南接盐城、西邻两淮,北与连云港接壤,为盐阜区经济、军事要津,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日伪军长期盘踞此地,成为盐阜抗日根据地的一颗钉子和敌南京外围的前哨之一。

驻阜宁及其外围据点之敌为伪第二方面军王清翰的第五军军部和军特务团、暂编第三十三师、第四十一师一个团,计7个团,加上地方军警共3400多人。

该军增防阜宁后,筑有护城河、外壕、铁丝网和巷战掩体工事,在城内外设有大小据点21个。

据点筑有围墙、水圩和多处炮楼,设有地下室和秘密枪眼。各据点间步枪都可以打到,可以相互支援、策应封锁,构成南北约45公里、东西15公里的狭长坚固的设防地带,易守难攻。

对敌人重兵屯驻、号称“固若金汤”的阜宁,黄克诚一直在等待有利的时机,没有轻易采取军事行动。

到1945年春,日军发动的侵华战争已面临穷途末路,苏北日伪军又刚经过一次大规模调防。阜宁城敌人设防虽然坚固,且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它的弱点是兵力分散,又失去日军的支撑,且处在防务交接之际。加之内部矛盾重重,城内粮草缺乏,士气低落,难以久守。

有鉴于此,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决心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起阜宁战役。

黄克诚强调这次战役是苏北地区第一次攻城战,意义不凡,不可轻敌,一定要集中优势兵力。

黄克诚与张爱萍、洪学智等师领导、参谋人员详细研究了作战方案,一致决定以第八旅、十旅、师特务团及阜宁、阜东、建阳、射阳、盐东5个独立团共11个团的兵力,投入攻打阜宁的战役。

同时,要集结盐阜地区各县的独立团参战;动员大量民兵、民工和人民群众全力支持。整个战役由司令员黄克诚亲自指挥,师参谋长洪学智担任前线指挥。

针对伪军兵力分散、设防坚固等特点,黄克诚确定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法,将整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以第八旅全部、第十旅主力攻取城北的头灶、七灶、掌庄和大小顾庄等外围据点,并派主力一部于小顾庄以南担任警戒;以师特务团和阜宁、射阳、阜东、建阳、盐东5个独立团,分别置于城南和城西,阻敌增援或南逃。第二阶段,待扫清外围据点后,再相机攻取阜宁城。

战前,黄克诚身披一件破旧的军大衣,一个团一个团地检查备战工作。

黄克诚还亲自导演了瓦解伪军的政治宣传攻势。各部队频繁到伪军据点喊话,劝伪军放下武器,不要当日军的炮灰。

不几天,射阳河上游出现了许多小木架,上面贴着各种宣传标语:“日军必败,我军必胜!”“中国人不要为日军卖命!”“欢迎弃暗投明!”顺流而下,漂向阜宁城。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许多伪军纷纷向新四军投诚。

与此同时,三师敌工人员摸清了伪军兵力分布情况,绘制出了伪军城防工事及轻重武器阵地详图,并查勘了敌人的防御工事。阜宁、阜东、射阳和建阳4县组织了数万民工,担负当向导,运送粮草、弹药和伤员的任务。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担任前线指挥的洪学智参谋长将作战命令送交黄克诚审批。

黄克诚仔细看完后,在“攻占阜宁”四字前面慎重地加上了“相机”二字。他深知,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应赋予作战部门以相机决断的自主权。

1945年4月24日晚,在明亮的月色中,各攻击部队迅速向城北外围各据点实施分割包围。第八旅包围了头灶、七灶、掌庄三个据点,第十旅包围了大小顾庄。

第八旅特务营迅速构筑工事和炮兵阵地。随着迫击炮的轰隆一声响,炮弹在头灶据点2丈多高的炮楼半腰炸开,部队猛然发起冲锋,激战不到10分钟,就攻克头灶据点,歼灭伪第三十三师一个中队,首战告捷。

第二十四团第三营进攻七灶,炮火轰击后,第二十四团第三营和特务连冒着弹雨向敌发起冲击,不料敌据点圩子下有一条很深的水沟,攻击部队涉水过沟,受到敌人猛烈阻击。

旅长张天云命令集中全旅的7门火炮分别对据点三个方向抵近平射。随即,四个连队同时发起第二次冲击。至黎明,全歼守敌230余人。

第十旅第四支队于25日零时时包围大、小顾庄。可是,面对火力强、工事坚固的大小顾庄据点,第十旅四支队久攻不下。洪学智骑马赶到那里,与旅长刘震、支队长钟伟共同商定破敌之策。

拂晓时,突然实施猛烈炮击,连续摧毁敌人7座炮楼和许多火力点,并击毙了伪军大队长朱涛。战士们冲进圩子,200多名失去指挥的敌人,被迫放下武器。

25日15时,掌庄之敌200多人,在第八旅第二十四团的攻击下,突围无望,于是由营长率领缴械投降。至此,阜城城北外围据点全部扫清,城里的敌人已成瓮中之鳖。

25日,正当第三师主力攻击外围据点之时,伪第五军军长王清翰率两个团从阜宁城出动,分三路驰援大、小顾庄。

当其进到小顾庄以南地区时,遭到第十旅预伏部队的迎头痛击,第八旅第二十二团和盐阜独立团也像剑一样插了进去。出援之敌恐后路被切断,扭头就往回跑,连伪督战队鸣枪也阻止不住。

第八旅第二十二团立即以一个连化装成伪军,混入撤退的队伍之中,向阜宁城北门大炮楼冲去。该团副团长黄经维随即又令2个连紧跟其后,先敌抢占了城北门大炮楼制高点,将敌坚固的城防打开了一个缺口。敌逐次增兵,拼命反扑,妄图夺回失去阵地,均被击退。第二十二团又不断扩大缺口,准备乘机往城里进攻。

突然,一个战士惊叫起来:“师长来了!”大家一看,果然黄克诚师长在团长的陪同下来到前沿阵地。黄克诚仔细观察了敌情,决定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立即发起攻城战斗。

下午3时,第八旅、第十旅主力和盐阜独立团潮水般地由北门冲进了阜宁城,“一”字形由北向南推进,步炮配合,逐个炮楼、逐条街巷与敌展开激战,在小南门伪军构筑工事的城墙头上、屋顶上展开肉搏。整个阜宁城淹没在炮声、枪声和战士们的冲杀声中。

小南门、龙王庙、大圩里的敌人把几座民房连接起来,筑起2丈高的砖圩子,用手榴弹阻击进攻,二十二团投弹组冲进圩边同敌人对掷手榴弹,炸起的烟雾弥漫一片,战士们随即架梯冲上围墙,杀入敌阵。

在南北大街,盐阜独立团用手榴弹开路,掏墙洞前进,使大街两边的房屋互相贯通,并首先抢了屋顶制高点。经2小时激战,敌人的阵地和据点逐一被摧毁,大片城区被攻占,伤亡惨重。

25日深夜,四支队在城东向水龙局据点的守敌发起了猛烈进攻。按照参谋长洪学智的指示,将从一师借来的山炮实施抵近射击,打塌了炮楼,战士们发起冲击,一边把集束手榴弹抛进敌群,一边端着刺刀冲上圩墙,与伪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战斗一直延续到26日拂晓,陷于绝望中的残敌全部缴械投降。

伪第五军军长王清翰及三十三师师长孙建言见大势已去,趁大雾茫茫,率残部南逃,在施庄与沟墩间遭三师特务团和阜宁、射阳独立团截击。浓雾中激战三小时,三师特务团等部毙敌150余人,俘敌近千,仅王清瀚和孙建言等几十人逃往盐城。

在解放阜宁的战斗中,阜宁等县的民兵积极配合主力作战:担任警戒,向敌喊话,整理战场,押运俘虏。

阜宁县1万多民夫担架队,冒着炮火送茶、送饭、送子弹。有的群众在冲锋部队后面四五十米之内跟进,把负伤的战士几分钟内送下火线,离火线稍远的妇女,抬着米糕送到战壕里。

整个阜宁战役,历时36小时,战线长50华里。此役全歼伪五军军部和两个师部、七个整团,并歼灭伪阜宁县政府、保安团等反动组织和反动武装,生俘伪三十三师副师长以下官兵及伪地方军、政、警人员2400余人;毙伤伪军官兵3400余人。

缴获迫击炮7门,掷弹筒27具,轻重机枪47挺,步枪1602支,手枪65支,各种子弹、炮弹4万余发,手榴弹3000余个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除解放阜宁城外,攻克大、小据点21个,摧毁碉堡143个,解放村镇580多个,解放受难同胞10万人,收复土地1000平方公里。此役三师及地方武装牺牲指战员62名,负伤374名。

阜宁是新四军在苏北敌后战场从日伪军手中解放的第一座城市,阜宁战役则是新四军第三师以攻坚战取得的首次攻城大捷,也是华中新四军对敌展开局部反攻的一个胜利。

阜宁战役像春雷一样震撼了苏北大地,它标志着苏北战场三师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从长期的游击战转向规模较大的运动战和攻坚战,从单一步兵作战,开始进入大兵团的步炮协同作战。

延安新华社和《解放日报》专门报道了苏北新四军收复阜宁的消息,新四军首长亦发来嘉奖电。

5月11日,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苏北区党委和三师在阜宁东沟镇召开了有5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隆重庆祝苏联红军解放柏林及新四军三师收复阜宁城。

在响彻云霄的欢呼声中,黄克诚等苏北党政军领导人登上了临时搭建的主席台。黄克诚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响彻会场上空:“苏联红军占领了柏林,欧洲法西斯垮台了。我们要学习苏联红军的英勇战斗精神,加紧准备,迎接反攻,将来还要解放南京、上海、东三省!”

8月26日,黄克诚指挥新四军三师兼苏北军区又发起淮阴战役。27日至31日夺取了淮阴外围全部据点,严密包围了淮阴城。

9月6日下午2时,攻城战斗开始,经过反复冲锋,最终突破了城垣,展开激烈巷战,翌日凌晨5时30分攻占全城。解放淮阴成为黄克诚与三师指战员在苏北的最后一仗。

9月17日,黄克诚接到中央进军东北的命令,即着手进军的行前部署和各项准备工作。

9月28日晚,秋高气爽,皓月当空。苏北大地上,黄克诚骑着一匹枣红马,率领着第三师威武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一直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