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沟杨口战役胜利结束

1944年,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希特勒德国面临总崩溃,日军的侵华战争开始转入守势:从华北、华中抽调部分主力师团和老兵南下,以挽救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的局面。这样,苏北抗日军民也赢得了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时机。

黄克诚身处苏北、眼观全局,他敏锐地把握住这个机会,新年元旦,他即在为《盐阜报》题词时指出:

动员与组织根据地一切力量,粉碎敌伪“扫荡”蚕食,准备反攻敌人,是今年党政军民的光荣任务。

为此,黄克诚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组织指挥新四军第三师,向苏北的日伪军占领区发动了反攻。

继3月上旬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在淮安东南发动车桥战役,率先揭开华中局部反攻序幕,黄克诚亦即组织淮海区三师部队与地方武装发起了高沟、杨口战役。

高沟、杨口位于涟水县西北部,是日伪军插入淮海根据地的中心据点。自日军西撤后,高沟、杨口由伪军第三十六师的两个团和地方保安团、保安大队共2500余人驻守。

在这两个据点的周围,还设有相互呼应的15个据点,驻守的伪军虽然战斗力不及日军,但各个据点修筑的地堡、炮楼、外壕、铁丝网等工事却十分坚固。

黄克诚与师部领导研究决定,集中淮海军分区第一、第四支队各3个团,第二支队第六团,涟水、沭阳、灌云3县县总队共10个团的兵力拔除高、杨据点。此役由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刘震指挥。

根据黄克诚的部署,刘震果断下令先打高沟。1944年4月19日,战斗打响,第十旅第一部在旅长刘震直接指挥下首先向高沟发起攻击,连续攻克大小炮楼10余座,于21日突入高沟南门。

4月22日至24日,新安镇、大伊山、杨口等地的日伪军1300余人,先后分三批增援高沟,均被击退。4月25日第十旅全歼高沟守敌。

经过连续5个昼夜的激战,高沟战斗胜利结束。黄克诚闻讯,电令各部队继续扩大战果,一举攻克杨口。

遵照黄克诚的命令,参战各部迅速于4月24日发起攻打杨口的战斗。

杨口是敌人的重要据点。外壕沟深,暗堡林立,围内有坚固的围墙和碉堡,内外、上下、左右形成火力交叉掩护,易守难攻。

战斗开始后,伪军在日军的飞机大炮掩护下,多次出援,均被我军击退,但我军对杨口据点的攻击即遭到顽强的抵抗,战斗进入胶着状态。

此时,第七旅旅长彭明治接到师长黄克诚的命令,决定调第二十团投入战斗,接替兄弟部队担任主攻。

第七旅是陈毅亲自掌握的战略预备队。第二十团更是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军团,参加平型关战役的主力部队。陈毅曾评价这支队伍说:这是一支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的钢铁部队。

接到命令后,第二十团团长王东保,政委宋维栻立刻召集营、连干部紧急开会,进行战前动员。经研究决定:第一营从西边、北边,三营从东边、南边同时向杨口发动攻击,第二营打援。

4月末的苏北,春风和煦,麦浪荡漾。总攻前的进攻出发地一片寂静,战士们似乎都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

突然,空中升起三颗红色的信号弹,四面八方同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随即,嘹亮的冲锋号声此起彼伏。

战士们跃出工事,冲向敌人。第三营第十连在连长许子毫,指导员周澄涛,副指导员郭全寿的带领下,不到7分钟首先冲进敌军围内。

第一营打得非常英勇,爬云梯的战士前仆后继。有一个战士7次负伤,仍不下火线。敌人在我军强大火力的突然打击下,惊慌失措,连头都抬不起来。接着手榴弹雨点般投入敌堡内,仅10余分钟即攻克杨口,全歼杨口、大圩之敌。

28日上午10时左右,日军100余人和伪军400余人,由新安镇方向乘汽车前来增援。新四军顽强阻击,将敌击溃。

30日上午,日伪军300余人,在3架飞机配合下,由丁头庄前来反扑,又被击退。

5月1日,又有日军300余人,日伪军500余人,沿六塘河北岸分三路向新四军进攻。经激战,将援敌全部击溃。

5月3日上午,日伪军近千人又沿六塘河南岸前来进犯,冲锋三次未逞,午后撤走。

5月4日黄昏,新四军对新宅伪军据点发起攻势,经炮击和步兵冲锋,很快将该敌歼灭。高沟杨口战役胜利结束。

高沟杨口战役,攻克大小据点14处,共歼灭伪军2500余人,击退增援日伪军的8次进攻,毙伤日军140余人,打死打伤伪军760余人,收复土地150余平方公里,解放了10多万人民群众,进一步改善了苏北抗日战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