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巧妙地表述

会说话是健全人的一种基本机能。但把话说好、说巧需要费一番心思。说好、说巧的人,在我国古代叫“说客”。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说

客”的作用举足轻重。“说客”能使诸侯各国由乱到治,由治到乱,没仇的有仇,停战的出兵,出兵的收兵。文学记载中的名篇,如中学课本的《触詟说赵太后》。

如今,说好、说巧的人,被称为社会活动家,或者公关、演说家。

我们平常人,也倒没有必要成为说话的什么家,但会说话在日常生活中的确会有助于你成功。

我曾经听说过一则古老的苏非寓言:

大师的两个信徒在大师家的花园散步。大师让他们每天早上或晚上散步。散步是一种静心方式,同时也是为了让久坐的双腿增加一点血液循环。他们俩都是吸烟的,都想求大师允许他们吸烟。于是,他们决定明天向

大师说明。

第二天,他们俩在花园里碰面,其中一个非常气愤,因为另外一个人在抽烟。于是,他对抽烟者说,怎么回事?我已经问过了,但大师很直率地拒绝了,说不行。你为什么还在抽?难道你不遵守大师的命令?

抽烟的一位回答说,我问过大师了,大师对我说可以。

这看起来很不公平。不抽烟者说,我要马上去问问大师,为什么他对我说不可以,而对你却说可以。

抽烟的那一位说,请等一下,告诉我你是如何问大师的。

不抽烟的回答,我只是简单地问,当我在静心的时候能抽烟吗?大师说不行,看上去还非常生气。

抽烟的开始笑起来。他说,现在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是问,在我抽烟的时候能不能静心?大师说,当然可以。

同一件事,由于表达方式不同,而有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一个流浪汉在敲一家旅馆的门,这个旅馆的名字叫“乔治与龙”。他问来开门的女人:能不能分一口饭给我这个可怜的人吃? “不!”女人大叫着,用力将门一关。

几秒钟之后,那个流浪汉再次敲门。那个女人又来开门。流浪汉说:我能不能要一口饭吃?

那女人大声喊道:滚开,你这没用的东西!你不要再来了! 过了几分钟,那流浪汉再一次敲门,女人来到门前。

流浪汉说:请原谅,这次我能不能跟乔治说几句话。女人于是礼貌地将流浪汉让进去,款待了一顿热饭。

当然了,技巧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心怀不满,或者说心怀不轨,就会使我们这种表现技巧成为骗局。你也会被人指为手段高明的害人者、整人者、坑人者,反倒没有直来直去光明磊落些。而我们需要的是由里到外的统一。

在强调语言技巧的同时,我也承认人的语言是有天分的。有些人天生能说会道,尽管他们想的不一定是嘴上说的。有些人则心肠很热,嘴很笨,像茶壶里煮饺子,或者是刀子嘴,豆腐心。

修炼打磨原本就是为改变天生的东西。即使不能鼓舌如簧,也应该有话好好说,而且尽量态度平和。古人曾讲,与人善言,暖子布帛。

学生时代正离我越来越远,发生在那时候的一些事却日久弥新。高中有一次做数学题,老师问大家有没有与标准答案不同的解法,一位男生自告奋勇地将自己的答案写在了黑板上。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比别人又多绕了几个不必要的步骤。大部分同学都善意地笑了,孰料老师出了一句:“真是脱裤子放屁。”片刻的哑然之后,大家哄堂大笑。

我依然记得自己的哑然,也一直后悔自己随后的大笑。这位男生后来没有考上大学,我固执地认为,很大成分是老师的这句话将他搁浅在沙滩上, 使他失去了远航的机会。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不再想长大后做一名老师了。在后来有机会可以留校当一名老师时,我拒绝了。除了怕因知识的欠缺而误人子弟外,我最怕的就是自己的一张嘴,如果不小心没有遮拦,吐出什么不雅之辞,伤害到某一位同学的心灵。

今天,我不只一次看到大街上人们吵架,打架,只因为一点点小事便大动肝火,污言秽语不堪人耳。有一次,陪同事去买衣服,她看中了一件,很想一试,老板娘脱口一句“不想买就别试”。被她一激,同事真的要试衣服了,不料穿上后没有想像的好,很抱歉地脱了下来。老板娘又一句:“像你这样的,恐怕穿什么也好看不了。”这话能把人噎得三天吃不下饭去。我忍不住想说:“我们穿再难看的衣服,也比嘴巴不干净的人好看。”但终于没有脱口。

回来后我又退一步地去想,也许有人连善言也不肯给予别人,那我就恳

求他们不要兵戈伤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