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学舌”话鹦鹉

鹦鹉学舌——“鹦鹉学舌”是人们熟知的成语,比喻人家怎么说,它就怎么说,毫无主见,不动脑筋,一味跟着别人学话传话。

“鹦鹉能言”,早在 3000 多年前的《礼记》一书中就已有记载,古时候还有“鹦鹉前头不敢言”的说法,怕它听了学舌,泄露机密。其实,鹦鹉并非特别聪明,只不过善于模仿而已。

鹦鹉的发音器官(即鸣管)比其它鸟的发音器官要发达得多,鸣肌(发音器官周围附生的特殊肌肉)尤为发达,能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或松驰, 调节鸣音。但它只能机械模仿,不能与人“对话”,因它模仿人说活是无意识的,也不懂是什么意思。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林黛玉在潇湘馆廊下养的鹦哥,每逢黛玉回来便叫道:“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有时鹦哥长叹一声,竟似黛玉素日吁嗟音韵,并学道:“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我们在动物园内也常会见到在鹦鹉等会学舌的鸟类笼旁,有孩子们在戏逗学话。此外,还有一些动物也有“表演口技”的艺术天才。不过这些动物发声不是通过口,而是通过身体的其他部位发声。例如蝇子、黄蜂就是通过翅膀的振动发出声音的,严格说来,这种“口技”,应该称之为“拟声”。

一只非洲灰色鹦鹉,是由英国伦敦一位妇女养的。在 1965 年至 1976 年

间每年都获得“最会说话的鸟”的光荣称号。这只鹦鹉掌握了 1000 个单字。盲人的向导——狗能为盲人引路,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用鸟来

作向导,这还是一件新奇的事。

美国鸟类学会专家试验证明,鹦鹉完全可以为盲人引路,而且比狗引路更为可靠更为方便。首先因为鹦鹉能学人语,它学会运用一些话。当盲人有事外出时,鹦鹉就站在盲人的肩膀上,“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根据当时的交通情况,灵敏地向盲人发出“前进”、“后退”、“停步”、“左转弯”、“右转弯”、“车来了”、“注意”、“红灯”、“绿灯”等等指令。因此, 盲人便可在人多拥挤的大街上行走自如。许多盲人都夸奖它比“向导”犬或“电子盲人手杖”更为优越。

近几年来,有的国家已经开设专门供应“向导”鹦鹉的商店。鹦鹉的售价则根据它所掌握的语言数量来决定。用匙喝水的鹦鹉——马来西亚柔佛州的动物保护区内,有一只名叫卡西姆的鹦鹉,它能用英语对每一个来参观的人说:您好!但更有趣的是,卡西姆还会用一只小汤勺,把杯子里的水一勺一勺地送到嘴里。

靠脑支配说话的鹦鹉——在一些人的眼里,鹦鹉只不过是没有头脑的“应声虫”;它的学舌有口无心,完全是机械地模仿发音,人云亦云。最近,美国珀杜大学的生态学家艾琳·佩珀伯格训练的一只非洲红尾灰鹦鹉,却推翻了这种说法。这只名叫“亚历克斯”的灰鹦鹉聪明伶俐,能言善辨,在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它能分辨出一系列物品并逐一说出其名称。由于这只鹦鹉说话是受脑支配的,因而引起了一些生物学家们的兴趣。

鹦鹉说话的技能并非一般。有人认为,鹦鹉是仅次于猩猩、海豚能与人类进行意味深长交谈的一类动物。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莫勒早在 50 年代就曾做过类似的训练,结果失败了。而艾琳·佩珀伯格的实验却成功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艾琳·佩珀

伯格宣称,她在教育训练时使用的东西和玩物是鸟类熟悉、感兴趣的物品, 所以辨认学习得较快。再则,艾琳·佩珀伯格并不象莫勒那样在教鹦鹉辨认非食物性的东西时,采取奖赏食物的方法来刺激它学习的兴趣,而是因势利导,从本质上让鹦鹉对所要辨认的东西发生兴趣,有兴趣才有记忆,这就是成功的奥秘。

鹦鹉“雷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队经常遭受德国飞机的轰炸。当时雷达还没有问世。为了提前发现空袭的德军,英军专门训练了一批鹦鹉,让它们担当防空警戒任务。鹦鹉具有灵敏的听觉,能准确地分辨出飞机的马达声。每当德军飞机刚一临近,鹦鹉就用叫声报警。

被判刑的鹦鹉——秘鲁首都利马法院最近受理了一起奇特的案件。被告是六只鹦鹉,因为它们经常污言秽语羞辱一位邻居女郎。女郎不堪其苦,便向法院起诉。法院以“破坏公共秩序”及“挑起社会冲突”罪,判处六只鹦鹉死刑。

鹦鹉警官——在美国洛杉矾的警官部队中,有一位奇特的警官,不是人而是鹦鹉,名叫皮尔特。这只 3 岁的美洲鹦鹉,持有当地警察首脑签署的军官证书,它的职责是在路口提醒孩子们在穿越公路时要注意安全,在家庭中安份守己。这只体长 45 厘米的鸟,已经给 4 至 12 岁的 3500 个儿童上过这方面的安全课。它还会骄傲地出示它胸前佩戴的警察军官证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