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怎样提出的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追溯 150 余年前的历史。普鲁士伟大的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中,多次重申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观点。他说:“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如果说,战争有特殊的地方,那只是它的手段特殊而已。”“既然我们认为战争是政治目的引起的,那么很自然,这个引起战争的最初的动机在指导战争时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但是政治目的也不是因此就可以任意决定一切,它必须适应手段的性质,因此,政治目的本身往往也会有很大的改变。”①克劳塞维茨这些观点不是凭空产生的。他研究了 130 多个战例,并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总结出了这些理论。

克劳塞维茨所经历的时代,正是法国革命转变为对外侵略战争的时代, 也是拿破仑转向败落的时代。战争风云陶冶着克劳塞维茨的军事素养,使他通过对历史战例学习并主要是通过自己参加战争的直观,深刻地认识了战争的本质。这个 12 岁就踏上征途的将军,有着 40 年的戎马生涯。他第一次参

加战争,是在美因兹城下,作为普军的士官生举着战旗向法军冲击。当时 13 岁的克劳塞维茨不可能理解这场战争的性质,但战争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 即武装的民众积极地参加了战争。在这以前的战争,一向是君王用雇佣兵去作战。而在这次战争中,克劳塞维茨所在的普鲁士军队的作战对象,除了法国军队之外。还有在战争中奋不顾身的穷困的“长裤党”人。①这一景象,在少年克劳塞维茨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克劳塞维茨以后确立以下观点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战争的政治目的对动员群众发生作用,意志力的强弱是抵抗力的重要因素,精神要素是战争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13 年以后,1806 年,他作为奥古斯特王子的副官,随王子一同参加了耶

拿——奥尔施塔特会战。这次普法战争,实际是 1805 俄奥法战争的继续,普鲁士参战完全是为了将法军从被其侵占的地方逐出去,并抵制法国革命的影响,恢复封建君主制度。这次战争以普军的失败而告终,奥古斯特王子和克劳塞维茨都被俘了。战争的失败给克劳塞维茨上了深刻的一课,他写道:“法国人用革命手段象用王水一样攻击了旧的战争工具。⋯⋯把庞大无比的部队一古脑吞噬掉。”②这次失败使他对普鲁士军队制度的腐败深恶痛绝。他在《关于普鲁士在巨大灾难中的消息》一文中对普军领导阶层的老朽、昏庸、私欲和野心作了淋漓酣畅的揭露。他主张改革,但在普鲁士腐败的制度下,改革不可能实现。他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他从小受的教育是效忠王室,另一方面他感到不改革现行的政治对民族安全和发展不利。当普鲁士国王弗里德

①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① 长裤党人:不象贵族那样穿外套裤,而穿长裤,是当时对革命最坚决的人的一种称呼。

② 克劳塞维茨:《沙恩霍斯特生平和性格》。

里希·威廉三 世与拿破仑缔结屈辱的同盟时,炽烈的爱国热忱驱使着克劳塞维茨在国王和民族利益之间作出抉择,他终于下决心脱离普鲁士国王到俄国去参加对法战争。在俄国,他参加了著名的斯摩棱斯克争夺战和博罗迪诺会战。以后他随维持根施泰因军团追击拿破仑。在陶罗根①他作为俄军的联络官,与担当掩护拿破仑残部退却的普鲁士军队指挥官约克谈判,劝说他采取中立态度,并获得成功。他认识到,经过法军马蹄蹂躏的俄国已是十分疲惫, 俄军追击至此,已成强弩之末,如果与普军开战,拿破仑就将赢得时间,把分散在欧洲的军队集中起来,或组建新军,对尾追的俄军发动新的攻势,这对俄军很不利。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认为俄国人的最大利益“无非是摧毁普鲁士与法国的那种强制的结合,并与普鲁士结成亲密同盟开辟道路”。

②这后一点,也是克劳塞维茨本人所追求的政治目的。他在谈判中肩担重任而

不负众望,达到了普军保持中立的既定目的。政治又一次在战争中起了作用, 并通过克劳塞维茨亲自实践起了作用,这个经验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俄法战争以后,拿破仑从此一蹶不振,其间虽然也有几次回光反照式的胜利,但终究在滑铁卢被彻底打败。但是,拿破仑在战争艺术方面的成就, 对克劳塞维茨以后的著作影响很深。1818 年,克劳塞维茨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校长这一职务并不使他感兴趣,但对他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工作却是一个天赐良机。他在学校几年间,致力于《战争论》的著述工作,得出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著名论断。

这一反映客观事实的表述,一经克劳塞维茨明确提出,立刻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理论。

150 多年过去了,在现今核战争和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有人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怀疑和否定。可惜,克劳塞维茨不能站出来为自己辩护,但是维护和肯定克劳塞维茨观点的大有人在,而且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