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战争的几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冷兵器阶段

冷兵器,是石块、木棍、青铜器、钢铁、弓箭等不使用火药的武器的统称。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说:“最古的工具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呢?是打猎和捕鱼的工具,而同时又是武器。”在原始社会,劳动工具同斗争武器是分不开的。开始是人与野兽斗争,然后再将与野兽斗争的武器转向与人斗争的武器。劳动工具一物两用,用于生产则为工具,用于斗争则成为武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出现了劳动的剩余产品,逐渐地在部落之间,国家之间发生了战争,产生了专用于战争的武器。如用石器制成的石戈、石刀、石矛等,竹木制的棍棒、标枪等。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青铜器和铁器制的刀、剑等越来越精,品种越来越多。鲁迅先生在《铸剑》中描述的眉间尺复仇的故事,就说明了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就能铸造出像“干将”、“莫邪”那样的宝剑了。所谓十八般兵器,只是大体上的区分,细分要多得多。此外还有抛射武器,兵车,攻守城器械等等。

冷兵器阶段,在我国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从远古黄帝时代到清朝未年,延续了几千年。虽然我国很早就发明了火药,北宋以后开始使用火器, 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冷兵器。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曾规定了冷兵器和鸟枪在军队中的比例,此时火器约占 60%左右。但几千年冷兵器的余威犹在,人们对旧物得心应手的习惯还不能一下子改变。另外,受着时代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火器发展的步子迈得不大。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时,清朝的僧格林沁骑兵还是挥舞着马刀去迎击洋枪。民国初年,有的军阀部队还操练大刀。西

① 《列宁军事文集》,第 105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 1 卷第 184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206 页。

方的火器发展较快,但也出现过军队留恋旧物的现象。如奥斯陆的骑兵部队, 不很愿意放弃熟悉的弓箭而去操纵不很习惯的火炮,土耳其的骑兵则干脆拒绝用火炮来代替弓箭。这也是冷兵器所以延续了几千年的原因之一。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这个时期的生产技术,仅仅是依靠劳动者本身的力量来制造简单的工具,科学的发展水平还很低。有些火器操纵不便,命中精度很差,使军队不能很快接受。所以火药发明以后,火器虽然很早问世,但几百年来发展缓慢,还不能取代冷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