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人的军事素质,着眼人机结合,优化编制、体制,才能 适应高技术战争
海湾战争进一步证实,人的作用在现代战争中依然具有决定性。高技术兵器需要人来使用,真正强大战斗力出自人机最佳结合上。
- 提高人的素质,在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
人的素质包括人的经验。从海湾战争交战双方的官兵素质来看,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大大超过伊军。多国部队高级将领,大多在各种战争中立过功、受过勋,指挥水平较高。率领美军参加地面作战的 13 名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将军,都具有参加越南战争的实战经验。参战部队基本上是参战国军队
的精锐,官兵士气高昂,训练有素。美军认为,他们在海湾战争获胜的经验之一,是高质量的部队和指挥员。赢得战争靠勇士,灵巧武器需要由灵巧的人按照正确的理论操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效能。美国人认为他们参加“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的部队是一支训练有素、目的明确的全志愿兵部队,是美国迄今为止拥有的素质最好的战斗部队。许多参加“沙漠风暴” 战斗的士兵都在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堡的国家训练中心接受过装甲战训练。据说,训练中心的训练课目比在伊拉克的实战还要艰苦。而伊军的高级将领, 虽然参加过两伊战争,但缺乏指挥高技术战争的经验,加上萨达姆的专断, 决策失误多。伊军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来源于战前强行征补,官兵士气低落, 怯战厌战,缺乏良好的战术训练,甚至有很多士兵不会熟练使用手中武器。因此,伊军在多国部队的攻势面前,斗志涣散,大量逃亡或投降。由此可见, 人的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人的素质还包括人的智能。海湾战争使用了大量高技术兵器,而这些兵器,最终还是要通过人的操作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人能否正确操作,操作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技术武器装备性能的正常发挥。可以看出,高技术兵器的广泛使用,对人的智能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机器取代于人的领域逐步扩展。但这些技术,只不过是人的长期智能活动能力的再现,或者说,是先进的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里替代了人的脑力和智能,使人的脑力和智能从一些繁琐的活动中解放了出来,从事创造性的活动。这样,人的智能作用将因此变得更加重要,更为突出了。可以说,在高技术兵器广泛运用的现代战争,军事人员具有较高的智能素质,是时代的要求。
有关资料介绍了世界一些国家提高军事人员素质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1)强调人才开发的计划性。例如,美国军官的定额,在总兵力中有严格的限制,每年三军所需补充或晋升的军官数量,必须经国会审批,不能任意变更。长期以来,其官兵比例一直保持在 l:6.7 左右。
- 广开人才渠道。例如,原苏军军官有
85%来源于军事院校,一部分从地方大专院校和预备役中征召。美军军官来源,主要是设在地方 300 多
所大专院校中的 500 多个后备役训练团。日本则采取“委托教育”的办法, 利用地方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
重视“通才”培养。许多国家要求指挥军官具有较多的科学技术知识,而科学技术军官也要有战略、战役和战术学方面的知识。美国高级军事院校的课程就包括国家的大战略、国防工业、国防预算等方面的知识。
-
严格人才的筛选和优化。例如,美国西点军校的新生考取率大约为10%,而毕业生又仅占入校生的
70%左右。法国的圣西尔军校,实行训练与实习的双重考核淘汰制。(5)重视人才知识结构的优化。许多国家强调军官的知识、技能、年龄必须与其职务相称,并运用晋升、退役和离休退休等制度来加以调节。美军目前约有 31%的军官获得高级学位,有大约 57%的军官获学士学位。参加海湾战争的美军大部分高级指挥官,都毕业于西点军校。在海湾的美军总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就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曾获得导弹工程硕士学位。
从我国军队情况来看,官兵素质的高质量,历来是我军的优势。但由于官兵来源及成长条件的变化,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我军人员成份构成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在素质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因此,我国力求在今
后一段时间内,使我军官兵素质有一个新的提高。其措施包括:普及国防教育,尤其加强现代科技知识教育;把好青年入伍关和战士提干关,择优选用, 保证军队成份的“精纯”;办好院校,落实军事训练的中心地位,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不断完善竞争机制,创造有利于提高官兵素质的环境和条件。
- 优化军队的编制、体制,从结构组合上解决人机结合的问题
从海湾战争看,军队的编制趋向精干化,具有多功能的合成部队的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作用。在海湾战争期间,精干的突击部队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美国和英国从其精锐部队中选出了一些突击队员,到伊拉克执行秘密侦察。大约有 2000 名美国突击队员和 200 名英国特种部队人员,参加了探查和袭击伊拉克的军事目标的行动,在配合正面部队作战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战争一开始,盟军的突击队员占领了巴格达附近的一个空军基地。会讲阿拉伯语的英国特种部队士兵赴打入了巴格达和其他主要城市。
他们在那里寻找军事目标,并且设立激光目标装置,以便指导盟军的轰炸机进行轰炸。一些突击队员驾驶着直升机低空飞入伊拉克,或者使用一种特殊的降落伞降到伊拉克防线以内。一些突击队员在沙漠上搜索伊拉克的流动“飞毛腿”导弹发射架。
目前,许多国家的常备军,趋向精干化。其基本作法是撤并司令部机构, 重点精简机关;成建制地撤并部队;削减后勤部门和人员,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精干化”绝不仅就数量而言,主要还在于指挥机构的精干,军队人员素质的优化,武器装备的精良和组织编制的合成化。
重视各军兵种的合成性,是优化军队的编制、体制,从总体上解决人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海湾战争是一场大规模的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多国部队部署在海湾的坦克 3700 余辆,装甲输送车 2200 余辆,作战飞机 1800 余架,
直升机 1700 余架,各种军舰 200 艘左右。其中美军部署了 800 架作战飞机和
100 多艘舰只,其中包括 6 艘航空母舰。地面部队包括空降师、机械化步兵师、空中炮兵旅、装甲步兵师和海军陆战队等等。这些部队密切协同:地面部队正面进攻;两栖登陆作战部队实施佯攻,空中力量猛烈轰炸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并给予地面部队强有力的空中支援;海军部队则执行给地面作战火力支援和海上扫雷任务。
再从伊拉克方面看,伊军虽有百万之众,但陆军的比例过大,占其总兵力的 95%以上,空军不足 3.5%,海军仅为 1%;而 70 余万多国部队中,空军占其总员额的 14%左右,海军(含海军陆战队)约为 27%。各军种内部, 多国部队的兵种比例也优于伊军。因伊军的空、海军比例偏小,尤其缺少夺取制空权的能力,故在多国部队较强的海、空优势面前,百万之众的陆军难以施展。经多国部队 37 天的狂轰滥炸和战舰轰击,伊陆军损失了约 40%的坦克、33%的装甲车、 50%的火炮和大量人员,海军基本全军覆没,通讯设施陷入瘫痪,交通线中断。上述事实充分说明,靠单一军种,尤其是仅靠陆军,已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从海湾战争多国部队的编制的合成性上看,美军作战部队,一个师级单位就拥有火力支援、情报与电子战、航空、防空、工兵、通信和战斗勤务支援等多种分队。原苏联 80 年代的陆军编制,较之过去,炮兵火力有很大提高, 增加了战役战术核武器和装甲单位,提高了坦克部队的突击力、机动力,特别是空中机动力。原苏联改建的集团军体制,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也有明显增加。目前国内外的陆军体制的主要特征是:连以下分队日益专业化,营
以上单位逐渐合成化;空军体制的发展趋势,是在自身的进一步合成化的同时,分别转隶陆、海军,加强诸军兵种合成;海军本身是一个三军合成的军种,具有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
我军经过 60 多年的建设,已从陆军单一军种发展成为诸军兵种的合成军队,但用军队结构优化组合的标准来衡量,尚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我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还是一个海洋大国,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和领空,从我国的战略环境、国家安全利益的要求来看,应本着有重点、按比例、均衡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现各种作战力量的功能合成化,以适应大纵深立体作战的客观要求。增强诸军种战时以进攻方式争取与保持主动的能力,重点抓好快速反应部队等“拳头”力量的建设和训练,提高应付局部战争与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