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二阶段——热兵器阶段
热兵器,是使用火药爆炸性武器的统称。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就是火药的发明。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火药最早的国家,也是在军事上使用火器最早的国家。约在公元 10 世纪之初,唐哀帝天佑
初(公元 904 年),郑璠攻豫章(今南昌),就“发机飞火”,把龙沙门烧了。当时人们在战斗中使用了飞火、火炮、火箭之类的东西,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火药应用于军事的记载,也是世界上热兵器第一次问世的记载。到了北宋,火器有较快的发展,宋太祖赵匡胤的军队与南唐作战就使用火箭、火炮。以后又使用了火球、火蒺藜、火鹞、霹雳火球等火器。公元 1126 年, 当金人围攻汴京时,李纲守城,曾发射霹雳火球。约在南宋时期,我国就发明了管形火器——火枪。它用巨竹做枪筒,内装火药,临阵点放喷出火焰来烧人。这种原始的火炮当是管形火器的鼻祖。蒙古族成吉思汗的崛起,吸取了先进民族的工业和火器技术,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这是热火器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从此它逐渐向现代枪炮方向发展。我国使用火器是很早的,要比西欧约早三四百年。13 世纪,我国的火药、火器制造技术传入阿拉伯国家。
13 世纪末,才由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当欧洲人发现火药燃烧后瞬间的爆炸所产生的杀伤力,超过以往任何兵器的时候,立即在铁器与炸药结合的枪炮技术方面赶上并超过了中国。14 世纪中叶,大口径枪已在欧洲广泛地被使用了。但早期枪的威力并不大,而且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据美国梯·恩·杜普伊提供的兵器杀伤力的理论指数(TLI)17 世纪的滑膛枪的杀伤效能只等于标枪,19 世纪的来复枪的杀伤效能仅与长弓相当。采用了圆锥形子弹和后膛技术的来复枪,其杀伤威力才大大地超过了冷兵器,从而决定了冷兵器被淘汰的命运。
火器的发展与当时的冶金技术、蒸汽技术、机械技术以及化学、物理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蒸汽的出现,导致蒸汽船能在水上游弋。弹道学的发展, 提高了枪炮的射程和命中率。机械技术大大改进了武器的结构,尤其是内燃机和喷气发动机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车辆、舰船、飞机的研制。在 20 世纪初期的日俄战争中(公元 1904 年—1905 年),第一次使用了苦味酸炸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使用了 TNT 炸药,原始的黑色炸药由主角转变为配角。
兵器杀伤力的理论指数(TLI)* 兵器名称 |
TLI |
---|---|
白刃战兵器(剑、长矛等) |
23 |
标枪 |
19 |
普通弓 |
21 |
长弓 |
36 |
十字弓 |
33 |
---|---|
火绳枪 |
10 |
17 世纪的滑膛枪 |
19 |
18 世纪的燧发枪 |
43 |
19 世纪的来复枪 |
36 |
19 世纪中叶的来复枪(采用圆锥形子弹) |
102 |
19 世纪末叶的后膛来复枪 |
153 |
斯普林菲尔德 1903 型来复枪(连发式) |
495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机关枪 |
3,463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机关枪 |
4,973 |
16 世纪的 12 磅炮弹加农炮 |
43 |
17 世纪的 12 磅炮弹加农炮 |
224 |
18 世纪格里比尤伏尔 12 磅炮弹加农炮 |
940 |
法国 75 毫米火炮 |
386,530 |
155 毫米通用引信火炮 |
912,428 |
105 毫米榴弹炮(M—1 型) |
657,215 |
155 毫米舰载中央主炮 |
1,180,681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坦克 |
6,926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中型坦克 |
575,000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斗轰炸机 |
6,926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战斗轰炸机(p—47) |
135,000 |
V—2 型弹道导弹 |
3,338,370 |
二万吨级高空爆炸核弹 |
49,086,000 |
一百万吨级高空爆炸核弹 |
695,385,000 |
* 兵器杀伤力的理论指数指的是各种兵器的相对杀伤效能,系根据兵器的射程、发射速率、精确度、可靠性及杀伤半径等性能计算所得之结果。
热兵器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及此后的朝鲜战争、中东战争、越南战争中,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大规模坦克战、空战、海战。出现了质地优良的新式喷气式飞机、坦克、火箭炮、武装直升机、航空母舰、潜艇等新式武器。由此战争的面貌焕然一新,冷兵器除了保留极少量匕首、刺刀外,大多成了博物馆的陈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