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边界战役

虽说飞蝗踢大象,大象终被踢断肠; 全民协力齐奋起,坚持抗战敌必亡。

话说日本投降后,法军乘机卷土重来,首先占领西贡。接着,法国当局又派出远征军相继在越南南部、中部和北部沿海登陆,占领了许多城镇和战略要地,并不断挑衅,扩大侵略,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法战争随即展开了。

为了揭露法国政府的侵略阴谋,为了动员全民抗战,1945 年 11 月,胡志明向全国国民发表了讲话。他说:“在世界大战的几年中,法国殖民主义者,已经把我国两次出卖给日本。这样,他们已经背叛了同盟国,协助日本, 使同盟国遭受很大损失。同时,他们也背叛了我国人民,使我国人民陷于遭受炮火摧残的战争境地,这样,法国已经自行退出了同盟国的队伍,自行撕毁了过去强迫我国同他们签订的条约。”

“虽然法国殖民者是这样,但是我们全国同胞仍然坚决和同盟国一起反抗侵略者。到日本投降时,我国人民就同心一致把我国变为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选出了临时政府,以便准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起草自己的宪法。” 胡志明说,“我们这样做,不仅符合同盟国曾郑重公布的大西洋宪章①、联合国宪章等等,同时还完全符合为法国人民所尊崇的光辉的宗旨,即自由、平等、博爱。”

“可是,过去曾经背叛同盟国,背叛我国和向日本投降的殖民主义者, 现在竞躲在英国、印度军队的旗帜下,跟在日本士兵的背后进攻我国南部。” 胡志明指出,“他们违反了同盟各国已经宣布的有关民主、自由的诺言。他们自行推翻了他们祖先的自由、平等的宗旨。因此,为了世界的正义、公理, 为了越南民族和国土,我们全国同胞才起来斗争,坚决捍卫我们的独立。”

胡志明最后警告说:“法国殖民者应该知道:越南人民并不想流血,越南人民爱好和平,但是,如果需要牺牲几百万战士,如果需要多少年抗战以便维护越南的独立,使越南的子孙免做奴隶的话,那么,我们是会坚决牺牲的。因为,越南人确信,不管怎样,抗战是一定会胜利的。”

为了进一步表示抗战的决心和信心,胡志明在 1946 年元旦给战士和同胞的贺年信中,又吟咏了如下的诗句:

何时抗战告成功,共饮桃酒一大盅。此日新春暂远别,来春欢聚指望中。

胡志明说:“新年,我们同胞将为一个新的生活而奋斗,为长期抗战献出力量,以使我们国家完全自由独立。新年,我们同胞更紧密团结,更加强斗争,更增加生产。”

抗战初期,越南政府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制止法国侵略,采取了以和求进的策略,与法国进行谈判。

1946 年 3 月 6 日,越法双方签订了“初步协定”;9 月 14 日,又签订了“临时协定”,从而出现了近一年的缓和局面。但是,法国政府只是利用谈判作为缓兵之计。

①“大西洋宪章”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于 1941 年 8 月

14 日,在大西洋的一艘英国战舰上签署的共同宣言。这个宪章规定了美英两国政策中的苦干共同原则,提出了消灭希特勒法西斯制度的必要性;承认民

族的自决权,首先是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解除侵略者的武装等等, 可是后来美英政府违反了这个宪章的规定。

1946 年 12 月 19 日,法军在完成了全部准备之后,便公然撕毁协定,发动了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全面侵略战争。

英雄的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领导下,奋起抵抗。战争开始时,越南人民军只有两万人,而且缺乏武器,缺乏干部和作战经验。法军是由现代化装备武装起来的 10 万陆海空军,又有美帝国主义的帮助,越南人民只能用竹棒锄镐来抵抗法国的飞机大炮。法国将军们自恃兵力和武器的优势,采取速战速决的闪电战术。他们叫嚷说:“快则几旬,慢则 3 个月,就要灭亡越南。”一些动摇分子也认为抗战是“飞蝗踢大象”。对那些动摇分子,越南人民则坚决回答:“今天虽是飞蝗踢大象,明日大象将被飞蝗踢断肠。”

河内军民经过两个月的英勇固守并给法军以重大杀伤之后,实行战略退却,撤到在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来的越北根据地。这里驻有越南党政军首脑机关和大部分主力部队,成为全国抗战的主要根据地和指导中心,北部战场成为越法双方的主战场。不久,法军大举进攻越南北部平原和东北、西北地区以及中部地区,控制了上述地区的城镇和重要交通线,形成从沿海东北地区经红河三角洲到西北山区对越北根据地的包围态势。

在这之后,法军又集中优势兵力,向抗战根据地多次进行大规模突袭和合围,企图消灭越军主力,尽快结束战争,在敌重兵进攻面前,越军采取游击战和小规模的运动战相结合的战略,打击敌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 人民军歼敌近 6 万名,而自己在战斗中发展成一支 10 多万人的游击队伍。特

别在 1947 年 10 月的反击战中,人民军收复了大施、宣光,直逼河内近郊。法军速战速决的闪电战宣告破产。

法军连遭失败后,便改变战略,在军事上实行重点进攻,疯狂封锁解放区,还玩弄了“以越制越,以战养战”的新阴谋,妄图用越南人打越南人, 并在经济上实行残酷掠夺政策。英雄的越南人民,同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政治路线上不断加强扩大统一战线,紧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彻底孤立一小撮卖国贼。在经济战线上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方针,厉行节约,努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在军事战线上.坚持“以游击战为主,以运动战为辅”的方针,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法军占领的城市。

从 1949 年 4 月到 1950 年 5 月,法军在加紧对南部、中部各游击区扫荡

的同时,对越南北部平原和丘陵地区的游击根据地发动了 8 次大规模的扫荡。在一些地区,恢复伪政权,建立保安屯,强化对占领区的控制。越军则在南部,中部和北部平原各敌后游击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并在北部战场多次发动 3 至 5 个营规模的战斗。经过这些战斗,积小胜为大胜,给敌人以很大打击,根据地和游击区有所恢复和发展,但依然没有扭转被封锁。被分割的局面。

法军依然控制着城镇、战略要地和交通线,保持着军事上的优势和主动, 但也日益暴露出兵员不足、乓力分散的弱点,1950 年初,虽说整个印度支那的法、伪军增至 23 万人,但由于越军日益壮大,游击战争遍及全国各地,迫使法军分兵驻守,机动兵力有限。法国殖民者面对中国革命武装力量直追中越边境的威胁,进一步与美帝国主义勾结,以求稳住阵脚。在继续对北部增兵的同时,收缩一些据点,集中更多的机动力量,巩固从沿海先安北至高平的四号公路一线的防务,建立起一系列比较坚固的据点群,以加强对北部边

界的封锁,“阻挡共产主义势力南下”;同时,建立一条自海防经过河内、山西、和平,直伸到老挝边界的东西走廊,形成南北包围夹击越北中央根据地的形势。他们对人口众多,盛产粮食的北部平原地区进行残酷“扫荡”, 夺粮抢牛,毁坏庄稼,妄图在经济上困死中央根据地的革命军民。

这时,越南武装力量已经分为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主力部队虽说有师、团、营、连的编制,但除在中国整训和装备的一个师和二个独立团外,其余仍以连和营为单位,分散在全国各地活动,基本上还是一些游击队,因此,就军事力量来说,法军还占优势,许多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还在敌人的控制下,解放区被分割成互不相连的若干片;南部平原有几块小解放区。中部山区有两块狭长的根据地。越北山区是面积最大的中央根据地, 和中国边境相邻,但被敌人严密封锁着,法军不断对它进攻。这块中央根据地只有 100 多万人口,要养活 20 多万军队和干部。每年二三月间青黄不接的时候,群众要上山采集木薯、野菜、野果维持生活,加上疟疾流行”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健康。越南民主共和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949 年 9 月,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时候,胡志明主席派人来中国同中共中央直接联系,并请求援助。后来,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南下的胜利进军,中越边境的交通线终于建立起来了。胡志明和印支共中央曾先后派黄文欢、李班、阮山等来中国,负责越、中两党的联络事宜。其后,黄文欢为印支共中央驻华代表。

1950 年 1 月 14 日,胡志明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庄严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是越南全体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越南民主共和国准备与任何愿意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及领土的基础上与之合作的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以谋共同保卫世界的和平与民主。” 1 月 15 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黄明鉴致函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宣布“承认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交换大使”。周恩来总理于 1 月 18 日复函越南外长黄明鉴,表示欢迎中越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于是,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1 月 18 日就成为中越两国正式建交的日子。在中越两国正式建交不久,1950 年 1 月底,胡志明主席就动身来中国进行秘密访问。

在北京期间,胡志明又以印支共产党中央的名义,再次向中共中央提出了援越的要求,其中包括给予军事物资援助和派军事顾问帮助越南抗法战争,并同中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具体商谈,当时,越南抗法战争已进入第四年,法国侵略者凭借军事技术优势和美帝国主义的帮助,占领了越南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和交通要冲,封锁中越边界,分割包围抗战根据地。越南抗战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支持越南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包围,中国共产党不顾刚刚取得全国胜利,战争创伤有待医治,国家经济尚未恢复,正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毅然作出决定,接受印支共的要求, 对越南承担国际主义义务,在物资上和军事上给予无偿援助。并立即派遣罗贵波为中共中央联络代表赴越,与印支共中央协商援越抗法的重大事宜;派遣以韦国清为团长,梅嘉生、邓逸凡为助手的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南人民军进行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鉴于当时中越边境的主要交通线仍在法国侵略军的控制之下,要大量援助越南,就首先必须扫清边界的敌军,打开一条由越南通往中国广西的交通线。经商定,中共中央决定派当时在云南工作的陈赓

将军到越南,帮助组织打开中越通道的边界战役。

就当时的情况而论,向兄弟党和友好邻邦派遣军事顾问团,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亦无成熟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虽然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但要把这些经验成功地运用到另一个国家和军队中去,则是一件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而军事顾问团能否正确地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胜利地完成所担负的重大任务,将直接影响到越南抗法战争和中越两党、两国的关系。

对此,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军事顾问团出国前,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在北京接见,对军事顾问团赴越工作的意义、任务作了明确的指示。根据越方的要求和越南革命斗争形势,中共中央赋予军事顾问团两项任务: 一是帮助越南打胜仗,驱逐法国侵略者;二是帮助越南建设正规军队。毛泽东说,越南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你们此次去执行任务,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要把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

“同志们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搞好同越南同志的团结,特别要搞好与越南领导人的团结。”毛泽东说,“越南民族是一个好民族。近几年来, 越南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成绩很好,不要看不起人家。在越南群众面前, 不能表现出我们是胜利者的骄做情绪。”

刘少奇说:“大家要小心谨慎,不要有看不起人家的表示,不能摆大国架子。你们去后,除帮助越南建军、打仗外,要少发表意见。因为说多了容易引起误会。至于军事上,应当积极提意见,但要注意少批评,多做示范。可以多提办法,让人家作决定。”

“我们帮助人家,还要帮助得好。这只凭主观愿望好不行,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得恰当。”毛泽东说:“遇事要同人家好好商量,要有老实、谨慎的态度。对待人家的缺点错误,可以告诉他们,我订也有过失败。多向他们介绍经验教训,少讲‘过五关斩六将’。”

“你们还要帮助越南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我们的帮助不是唯一的办法, 中国的革命战争主要是靠夺取敌人的武器打击敌人·同时也靠自己生产武器。自力更生是我国革命胜利之本。”朱德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说,“同志们要帮助越南打胜仗,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不能照搬我们原有的办法,因为条件不同了。必须学会取胜法军的办法,必须会打既勇敢又巧妙的仗。最重要的是巧妙,因为敌人的武器装备比越南强。还要帮助他们把敌军工作做好。优待俘虏,这是取胜的宝贵经验。”

“同志们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毛泽东最后强调说。“我知道,派你们去的地方很艰苦,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要打摆子,有牺牲的危险,要多准备克服困难,不要多作如意打算。我们共产党人要能够吃苦,要作长期艰苦奋斗的打算,尽你们最大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中央交给你们的任务。”在军事顾问团入越前,中共中央派驻印支共中央联络代表罗贵波,于 1950 年 3 月中旬抵达越北印支共中央所在地,首先与越方商讨如何帮助人民军在边界发动一次战役,打破法军对越北的攻势和对边界的封锁,开辟越南通往中国的交通线,以利于取得中国的直接援助,罗贵波就边界战役的作战方向和战役的准备工作, 反复同越方进行磋商,并亲自勘察了交通线。为实现这一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军委责成中南军区和西南军区,于 4 月初开始按计划完成对人民军所需武器弹药的调集、运输和支付;同时由广西省军区抽

调一个汽车团,开辟从柳州经南宁入越的运输线,运送援越物资,为边界战役提供后勤支援。

与此同时,根据越方提出的要求,经中共中央同意,人民军新建的第三

○八师和二○九、一七四两个团开到中国境内,由中国给予更新装备和帮助训练。云南、广西两省军区奉命在云南砚山和广西靖西分别设立训练基地, 并于 5 月中旬开始实施装备和训练任务。为解决在中国境内越军部队的后勤

保障和加强援越物资的运送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于 1950 年 8 月 6 日在南宁设立办事处。

1950 年 7 月 7 日,陈赓离昆明赴越,途经砚山训练基地,在了解对人民军装备、训练情况和听取人民军师、团干部介绍敌情后,认为把战役的主要方向放在东北边界的高平地区是适当的。陈赓在入越途中,继续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法军的兵力部署、作战特点、工事构筑及人民军的战斗力和干部思想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形成了边界战役的作战方案。

7 月 27 日,陈赓抵达越北太原市附近印支共所在地,会见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一见陈赓,立即迎上前去,同他热烈拥抱。早在中国大革命时期,胡志明就在广州结识了陈赓;如今,这两位老战友又在越北战场上重逢了,当然是分外高兴。陈赓在太原住了 5 天。每天,胡志明都和陈赓在一起,大家促膝谈心,商量组织边界战役的有关问题。

当时,对于如何进行边界战役,众说不一。有人极力主张乘法军不备, 先攻占四号公路最北端的重要据点高平。胡志明就此征求陈赓的意见,陈赓当即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越南人民军在越北战场作战的指导方针, 主要应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以便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争取自己的主动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军还缺乏攻坚作战的经验。而高平法军兵力集中,工事坚固,一开始就打高平,不容易取胜。最好是先打位于高平、谅山之间、敌人兵力较少的据点东溪,将四号公路拦腰切断,痛打敌人。然后南下围攻七溪,迫使高平、谅山法军出援,人民军可在中途包围他们,消灭他们。这样最后拿下高平就比较有把握了。

胡志明觉得陈赓意见很有道理,立即主持召开中央常委会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采纳陈赓的作战方案。在作战方案确定之后,陈赓离开太原奔赴边界前线之前,胡志明邀请陈赓到自己的住处。共进午餐。两位老朋友边吃边谈。他们共同回忆起大革命时期在广州、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的一些往事。交谈中,胡志明对陈赓在制定边界战役作战方案时表现出来的谋略十分赞赏,他顺口吟咏出这样两句诗:“乱石山中高士卧,茂密林中英雄来。”以此来比喻他和陈赓的会见,把陈赓称作运筹帷幄的英雄。

战役方针确定后,7 月 31 日陈赓离开太原市,前往高平附近的广渊,同越军总部和韦国清率领的中国军事顾问团会合,一起制定战役的具体作战计划。当时,越南东北边界地区,敌军共有 13 个营约 11000 余人,部署在第四

号公路北至高平南至谅山的一条线上。越军集中兵力 2 万多,其中包括中央根据他的大部分战略机动部队和边界各省的地方游击队。8 月 16 日,胡志明在高平前线召开高级干部军事会议。陈赓应邀在会上作了关于边界战役作战计划的说明和报告。

“边界战役的作战计划,是根据越北战场总的态势和高平、东溪、七溪、谅山、亭立一线的具体敌情以及人民军的实际情况,并考虑了敌方可能的反应和变化而制定的。”陈赓说,“高平地势险要,三面环江,背靠大山,工

事坚固,守敌较多(1000 余人),易守难攻,是块硬骨头。进攻高平要渡水作战,而且只能从一面进攻,既要打纵深,还要打增援的伞乓。这对缺乏攻坚作战经验的人民军,困难尤多,容易打成得不偿失的消耗战。”

“诚然,乘敌不备,突然进攻,在开始的时候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解决战术和技术上的全部困难。”陈赓进一步指出,“首战不胜,对整个战役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最好先不攻打高平,而打高平与七溪之间的东溪据点。东溪守敌只有一个营,设防不甚坚固,而且孤立突出,有利于从南北两面相向合击,取胜把握较大。打下东溪,便把四号公路拦腰斩断,使高平孤立起来。这样就迫使七溪、谅山的敌人可能出援,将为运动中歼灭更多敌人创造有利机会。”

“如果七溪之敌不出援,就在解决东溪后乘胜攻取七溪,最后集中全部主力进攻高平,并力争在运动中将敌聚歼。”陈赓强调说,“进攻东溪,胜利比较有把握,而首战胜利,对整个战役影响很大。便于一口口把敌人吃掉。”

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完成,陈赓提出如下的战役指导原则:即打歼灭战, 不打击溃战;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的,后打强的;围点打援,争取运动中歼灭敌人;不打无把握无准备之仗,争取首战必胜。

具体作战部署是:用两个主力团首先进攻第四号公路上的东溪据点(东溪北离高平 40 公里,南距七溪 20 公里),从中间突破;3 个主力团准备打援;派两个营到七溪以南阻击谅山方面的援兵,留少量地方部队围困和监视高平的敌人。如果七溪之敌出援,就在有利地形歼灭之,然后进占七溪;如果七溪守敌不出援,就在东溪战斗解决后,乘胜全力聚歼之。最后以全部主力进攻高平,也力求诱敌出援,在野战中歼灭之。整个战役预计 30 到 40 天完成。

经过讨论,人民军总部领导一致同意了陈赓的意见,胡志明批准了作战计划,并指示:“此次战役只能打胜,不能打败。”他要求陈赓“包下这个战役的胜利”。陈赓表示,一定尽力帮助打好这一仗,但打胜仗主要还靠越南部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

边界战役的头一仗按原定计划进行。9 月 16 日,越南人民军向东溪法军据点发起进攻。至 18 日上午,全歼东溪法军 300 多,活捉敌指挥官。越南人民军初战告捷,进一步鼓起了全军决战决胜的勇气。这天下午,正当陈赓思索着下一仗的打法时,胡志明主席来了。他兴致勃勃地把自己新作的一首汉文侍,抄赠给陈赓将军:

携杖登高观阵地,万重山拥万重云。义兵壮气吞牛斗,誓灭豺狼侵略军。

陈赓读着胡志明的诗作,十分高兴地说:”好!胡主席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法国侵略军一个也跑不了!”

人民军攻克东溪,使法军在东北边界的防线被拦腰斩断,高平完全陷于孤立,成了既难固守又难撤退的包袱。河内法军指挥部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很快在七溪集结了 4 个营,组成机动兵团,由勒巴热中校指挥,伺机向

北进犯,以接应高平之敌撤逃。同时,调集 5 个机动营进犯太原,威胁居于太原、宣光两省交界地区的越南党政军首脑机关,以吸引东溪地区的人民军主力,为高平之敌撤退创造条件。

按照原定计划,人民军在东溪战斗结束后,如援敌不来,便攻歼七溪之敌。但据侦察获悉,七溪守敌已增强 4 个机动营。在此情况下,乃继续掌握

情况,伺机歼敌。为了迷惑和调动敌人,陈赓于 9 月 28 日建议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派出第一七四团向七溪以南实施佯动。此举果然奏效。敌人误以为人民军主力南下保卫太原,乃将其预定出援计划付诸实行,遂入圈套。9 月 30 日夜,法军勒巴热兵团从七溪北犯,企图重占东溪,接应将由高平南撤的萨克东兵团。10 月 3 日,高平萨克东兵团弃城南逃,企图在勒巴热兵团接应下摆脱困境。陈赓和军事顾问团领导人研究了战役发展情况,认为当前敌我态势对我十分有利,是非常难得的歼敌良机,必须坚决、彻底、迅速歼灭勒巴热兵团,然后再集中全部主力歼灭萨克东兵团。

这个决心不能有任何动摇,也决不能再出任何差错。为此,陈赓于 10

月 5 日致信胡志明,建议鼓励前方指战员,坚持连续作战,要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坚决把勒巴热兵团歼灭在谷社山地区,得手后转移兵力歼灭萨克东兵团,绝不能让这两个兵团会合逃走。

与此同时,陈赓把这一作战计划电报中共中央军委。10 月 6 日,毛泽东主席在给陈赓的复电中明确指出:

先集中主力歼灭东溪西南被我包围之敌,然后再看情形围歼高平南逃之敌,此种计划是正确的。如果东溪西南之敌能在几天内就歼,高平之敌又被抓佐,谅山之敌又不出援,或虽出援而我军能分出一部分予以阻隔,使之不能妨碍我军对东溪、高平两地之作战。则你们可以取得两个胜仗。因此, 除对东溪西南之敌必须迅速、坚决、彻底加以歼灭,即使伤亡较大也不要顾惜,不要动摇(要估计到干部中可能发生此种情况)以外,并要对高平逃敌确实抓注,不使逃脱。并要对谅山等处可能出援之敌有所布置。只要上述三点处理恰当,胜利就是你们的。

当胡志明看过毛泽东给陈赓的复电后,断然下决心,亲自命令前线指挥部,以三○八师和二○九团对包围在谷社山地区的勒巴热兵团发动总攻击。他号召全军指战员“忍受疲劳、饥饿,不借任何牺牲,坚决歼灭敌人”;并告诉他们,“我每时每刻都在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指战员们受到很大鼓舞,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紧紧咬住敌人,不让他们逃跑。

在越人民军猛烈的打击和围歼下,勒巴热兵团龟缩在山洞里,弹尽粮绝, 用无线电报话机向河内法军指挥部喊话:“伤亡惨重,今晚看来是个悲剧!” 河内叫他们逃跑。他们说:“到处是越盟军队,逃不了。你们派几架飞机来, 把我们吊走。”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10 月 7 日早晨,越军越过他们背后的“猫耳朵”山头,突然从上面向下猛攻。8 日下午,全歼勒巴热兵团, 生俘勒巴热及其参谋人员。

且说高平法军司令萨克东上校,10 月 3 日炸毁高平发电厂,率部南撤。闻勒巴热兵团被困在谷社,就烧毁全部汽车和大炮,离开公路,钻进山区, 想同勒巴热会合逃命,一路上被越南地方部队截击,每天只能蠕动几公里。7 日,萨克东兵团离勒巴热所在地只有 1 公里时,胡志明给部队写信说:“抗战以来,我军第一次在运动战中连续战斗几天,这是一次大考验。你们不顾疲劳、饥饿、寒冷,努力歼敌,你们已经勇敢地完成了这次考验的十分之七, 你们要努力消灭萨克东兵团。”当日,越军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展开总攻。至下午 2 时,全歼 477 高地之敌,生俘萨克东及其参谋人员,高平省伪省长也

同时被俘。此次对勒巴热兵团和萨克东兵团作战,共歼俘法军 3000 多人。这是抗战以来越南人民军打的一次规模最大的运动战和歼灭战。

对此,印度支那法军总指挥部十分震惊,慌慌张张地下令撤出一系列据

点。

  1. 月 10 日,进攻太原之敌在损伤 600 余人之后,被迫撤离太原。人民

军在西北前线进行配合行动,也歼敌两个营,并迫使老街、沙巴之敌于 11

月 4 日撤离。在平原敌后地区,人民军三○四师西配合地方部队,歼敌 700

余,收复 44 个据点。和平之敌也仓皇撤退。至此,法军在中越边界的防御体系完全崩溃,意义重大的边界战役宣告胜利结束。中越两党中央共同制定的战略决策得到了圆满的实现。战役结束之后,胡志明主席派人将缴获的几瓶法国香摈酒和一封信送给陈赓将军。陈赓将信拆开,原来是胡志明写的一首汉文诗。诗文如下:

香摈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敌人休放一人回。

边界战役是人民军首次大规模的运动战,也是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和歼灭战,战果辉煌,共歼敌 8 个整营,毙俘敌 8000 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收复了 5 个市,13 个县镇,拥有 35 万人口,长达 750 公里的边界地区获得解放,越北根据地得到扩大和巩固。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北部战场敌我态势, 而且使越南军民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为今后军队建设和进一步夺取战争主动权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边界战役之后,越军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乘胜向法军发起规模更大的攻击。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