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绿光通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 年 3 月 7 日至 17 日,希特勒指使他三个最得意的“屠手艇长”,驾驶三艘代号为 U-47、U-99 和 U-100 号的潜艇潜海航行。当这三艘潜艇上浮到浅海与海岸沟通无线电联络时,迅即被英国海军用无线电测向技术侦察,并随之遭到火力摧毁。它们破摧毁的消息,大大打击了希特勒的嚣张气焰,挫伤了其“海中之狼”的锐气。

潜艇被毁的现实使科学家们积极开始寻找能使潜艇安全通信的新招,被誉为潜艇“千里眼、顺风耳”的“蓝绿光通信”应运而生。

蓝绿光通信是激光通信的一种,它采用的光波波长为 0.45~0.57 微米, 介于蓝光和绿光之间(见图 8-1),称作“蓝绿光”。

图 8-1 蓝绿光波长

长期以来,水下(尤其是茫茫深海)一直是被视为无线电通信的“禁区”。这是因为普通无线电波要被海水吸收,能量很快会损耗掉。除非是用甚低频(频率为 3~30 千赫)和较低频(频卒为数十赫至数百赫),但它们穿透海水的能力,充其量只有 30 来米。何况当频率愈低,要求大线的尺寸愈大(约需 200

来公里长)·通信速率极低(据统计,发送一组三个字母的信号约需 15 分钟), 因此,实际上很难实现。核潜艇同地面进行通信联络,只好上浮到接近海面时进行,但这又要冒遭敌侦察、干扰和摧毁之险。如果用蓝绿光进行通信, 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科学家们在试验中发现,蓝绿波段的激光具有极强的穿透力,能穿透海水直至海洋深处。海水对它的吸收损耗很小,甚至可以说是“透明”的。尤其当蓝绿光的波长选用适当时,在 2 公里多深的海域里,透光程度可达 95%, 似光线可顺利透过玻璃商户那样,这种现象称作海水的“蓝绿窗口”,加上激光束能量集中,方向性极强,相干性好,让它充当深海通信的传输媒介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图 8-2 蓝绿光通信示意

用蓝绿光传输信息,与一般大气激光通信的原理相似。以打电话为例, 在发话端,先将声能变成电能,通过光调制器将话音调制到蓝绿光激光束上, 然后经一种特制的光学发射无线发射出去。到了接收端,通过光解调器,将光信号变回电信号,再把电信号还原成话音。

为了摸索蓝绿光的穿透威力,和用蓝绿光进行通信的可能性,本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通用电话电子公司在加利福尼亚的圣迭戈附近海域,进行了一次“空——海”一体化的蓝绿光通信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通信系统的一端设于在 4 万多英尺高空飞行的飞机上,另一端设于在近似“实战”深度中巡

航的潜水艇上。波长为 0.532 微米的激光束,输出功率峰值为 1 瓦的光脉冲从飞机上发出,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和海水,作用到潜艇上,顺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用蓝绿光传输数据的实践。蓝绿光通信试验成功,为实现深海

通信打开了方便的大门,今后,导弹核潜艇可游戈海底、就可与地面、高空进行通信联络。不怕敌方侦察、干扰和摧毁,在电子对抗领域中,前景十分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