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摧毁有术

对敌方电子设备(系统)实施硬摧毁通常有两种状态:一是即时性摧毁, 二是潜伏性摧毁。

“即时性摧毁”是指摧毁武器作用到电子设备(系统)后,会立即使电子设备(系统)受损乃至摧毁;“隐伏性摧毁”是指摧毁武器作用到电子设备(系统)后,并不立即使食摧毁,而是潜伏在电子设备(系统)中,伺机发生摧毁效能。如下所示。

2 摧毁有术 - 图1即时性摧毁

摧毁

反辐射导弹 反辐射无人机

2 摧毁有术 - 图2微波或射频定向能武器武力摧毁

隐伏性摧毁──电子计算机病毒

对敌电子设备(系统)实施硬摧毁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有:

引弹入室这里的“弹”主要是指反辐射导弹。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击毁敌方电磁辐射源的导弹。

我们知道,通信、雷达等电子设备作为保障作战指挥的电磁辐射体,一旦开机工作,就形成了一个很容易被敌方侦察定位的辐射源。这就给反辐射导弹以可击之隙。

反辐射导弹属于精确制导武器,通常由导引头、战斗部、发动机和控制系统等组成。这种导弹主要用来对付雷达,并利用雷达射出的波束进行自动制导的。一旦当飞机被雷达的波束“跟踪盯梢”,飞机就会立即采取“以攻

对攻”的方法,放出反辐射导弹,迅速、自动顺着雷达的波束直奔雷达打来, 令雷达防不胜防。图 4-52 表达的是反雷达辐射导弹攻击雷达设备的示意。用反雷达辐射导弹对付雷达,犹如朝在黑暗中打着手电筒的哨兵射击那样, 命中率极高,几乎是弹无虚发。

新型的反辐射导弹上都安装有记忆储存装置,即使雷达在被发现后关机,也不能幸免于难。这就告诉我们,谁向外辐射电磁波,谁就会被反辐射导弹“咬住”并随之跟踪,从而“引弹入室”遭到灭顶之灾。

反辐射导弹最早应用于战争,是 1965 年在越南战场上,使越南北方的雷达损失率激增。1986 年,美国空袭利比亚时,使用了

图 4-52 反雷达辐射导弹攻

反辐射导弹这把“手术刀”,一举摧毁了利的雷达防空体系,为美军攻击机群开辟了安全的空中走廊,打了一场有史以来罕见的“外科手术式”的战争。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标准轰炸机上都普遍装备有反辐射导弹,对摧毁伊拉克的雷达系统发挥了很大作用。

反辐射导弹问世以来,经历了三代产品。第一代以美国的专打炮瞄雷达的空地导弹——“百舌鸟”为代表。由于它频率覆盖面窄、精度差、威力小, 到 70 年代初期即被第二代所替代。这代产品对雷达频率覆盖面加宽了,并加装了记忆电路,可赁预先输入的记忆信息攻击关机后的雷达。但设备体积大, 不便于机动。

第三代产品采用了最新的微波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集成电路宽频带导引头,可采用陆地、海上和空中三类载体进行发射,可捕捉、跟踪和攻击地面的、舰载的和机载的各种雷达。这种新型的反辐射雷达导弹,在 1986 年至

1987 年的乍得和利比亚冲突中首次用于战场。乍得军队使用这种导弹有效地

压制了利比亚的防空雷达系统和防空导弹系统。在 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它又显神通。

兵由于降 反辐射武器是一种进攻性的“硬杀伤”武器,除了反辐射导弹外,还有反辐射无人机。它们都是利用雷达的电磁辐射对雷达进行寻的、跟踪,直至摧毁。

反辐射无人机,是在无人驾驶飞机上装配被动雷达导引头和战斗部。它的运用方式通常是在战场上空巡航。比反辐射导弹造价低、使用灵活,具有很强的摧毁力。

执行任务时,反辐射无人机先飞临敌方上空,居高临下地鸟瞰敌地域内的雷达设施,搜索和识别其电磁辐射信号,然后,按优先等级对敌方雷达实施攻击和摧毁。反辐射无人机上天后,若未发现攻击目标,就在敌方上空盘旋飞行。只要目标一出现,便“兵由天降”对其实施攻击。

反辐射无人机自本世纪 70 年代未开始起步研制,目前已在军旅中服役, 并已被派往海湾战场上。预计,90 年代反辐射无人机将陆续装备部队。据报道,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取名为“默红”的反辐射无人机,其频率覆盖面达 35 千兆赫以上,不久即可投入使用。

反辐射无人机和反辐射导弹,从诞生至今时间并不长,但己发挥重要作用。今后,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运用,发展融电子侦享、电子干扰和反辐射武器为一体的软硬结合的杀伤手段,对敌方指挥控制系统和雷达系统进行压制和摧毁,将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发射隐弹 为了一次性的摧毁敌方的 C3I 系统,现己出现了一种隐形、高速、超远程和智能化综合一体的导弹。其效果比用隐形飞机搭载精确制导武器更好。能自动搜索、识别和攻击目标、装有微型雷达和高速电脑的隐形智能巡航导弹也将问世。

病“毒”武器 由于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于作战指挥系统和其他军事领域,并成为指挥、控制的神经中枢,因而破坏电子计算机的正常工作,已成为电子战的新目标。国外有些军事部门正大力研制一种旨在破坏电子计算机正常工作的新式武器——计算机战武器。它是把电子计算机病毒注入对方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中的计算机,隐藏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也可潜伏在数据文件中,利用系统的数据资源进行繁殖,并通过系统数据共亨的途径进行传染,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计算机病毒武器的具体情况,详见本书“电子战族绽新蕾”一节中的“毁脑幽灵”。

微“波”武器 指的是以微波为武器,对点状的电子目标实施杀伤。微波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等特点。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微波技术已由通信、探测、跟踪、制导等方面的应用扩展到杀伤武器领域。“微波”武器就是利用强微波束能量杀伤目标的一种武器。它的工作原理和微波雷达相似,但其能量要大于微波雷达上千倍乃至万倍以上。微波武器系统由超高功率微波发射机、大型发射天线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超高功率微波经过天线聚集成一束很窄的电波,像一把锋利的尖刀,以极高的强度“刺”向对方的电子设备。并以高能量辐射场覆盖被攻击的点状目标。在目标内部的电气元件和电子线路中产生致命的电压和电流,击穿或烧毁电路系统中的敏感元件;使电脑存贮器丧失所存贮的信息, 软件毁损。据测计,每平方厘米 0.01~1 微瓦的微波能量,可以有效地干扰相应频段的雷达和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每平方厘米 0.01~ 1 瓦的微波能量辐射,足可使通信、雷达、导航等系统的电子设备失效或烧毁。每平方厘米10~100 瓦的微波辐射所形成的瞬变电磁场可使卫星和导弹等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施受到破坏,不管这些设备是不是工作在微波频段。

本世纪,80 年代以来,特别是海湾战争以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军队正在加紧研制开发微波炸弹的技术,一种“按需要释放能量”的微波炸弹即将步入战争舞台。

此外,国外近几年出现了一种电磁波脉冲产生器,其效应与高空核爆炸的作用类似。只是作用的范围局限于一个有限的区域。这样,即使在不发生核战争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系统)也会受到电磁波脉冲袭击的危险。

武力摧毁 在电子侦察的基础上,运用兵力与火力相结合,摧毁敌通信、雷达和电子对抗设备,这是一项重要的制敌方法。

运用武力摧毁敌电子系统可利用深入敌纵深的侦察和穿插渗透分队,以及地方武装进行捣毁,也可利用各方面的电子情报,及时判明敌方电子设备数量、功能和配置地点,引导我炮兵、航空兵火力予以摧毁。这方面的战例几乎顺手可拾。

1082 年,英阿马岛战争初期,阿军对英军的无线电通信施加了强大的电子干扰,破坏了英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取得了胜利。战争末期,英军“以牙还牙”,使用了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测定阿军的电台方位,并用强大炮火进行摧毁,使阿军指挥失灵,终于战而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