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师出友谊关

暮色苍茫静悄悄,援越健儿出征了; 将士满怀歼敌志,抗美援越试比高。

援越部队要出发了,时为公元 1965 年 6 月 9 日晚 8 时。当夜,暮色笼罩大地。中国西南边境凭祥市至友谊关的大路上,停着经过精心伪装的漫长车队和各种火炮。夜,静悄悄的。没有车灯,没有喧哗。车上端坐着一排排头戴钢盔,身穿绿色军装,脚登“抗战鞋”的士兵。这是一支庞大的援越抗美的队伍,他们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和越南人民的厚望,就要开拔了。

随着出发时间的到来,车上渐渐骚动起来,有的用刚学会的几句英语说: “缴枪不杀!”“我们优待俘虏!”随之是一阵轻轻的笑声。首长讲话了, 队伍顿时静下来。前来送行的老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说:“我代表军委、三总部来欢送你们!你们去执行光荣的国际主义任务

——援越抗美,希望你们为国争光!并预祝你们凯旋而归!”军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握住先遣军指挥员王辉将军的手说:“我老了,不能随你们一道分享这个光荣,我向你们保证,当好你们的后勤部长。只要你们为祖国争光, 所需要的物资,我们一定送到。祝你们光荣而去,胜利而归!”

公路上汽车、炮车马达轰鸣,震耳欲聋,无数车灯撕开夜幕,照向前方。这支部队越过友谊关,跨入越南国境,按指定路线向各自集结地开进。

友谊关,这座历经 600 多年的雄伟大关,几经变迁。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关楼为土木结构,曾名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明朝永乐年问更名为镇夷关,清初改为镇南关。中法战争时,关楼被法国侵略者炸毁,战后重建关楼两层。抗日战争时期又被日寇炸毁。1949 年 12 月 1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镇南关。1953 年,经中央政府批准,把镇南关改名为睦南关。

1957 年重建关楼 3 层,为花岗石、钢筋水泥结构。

1965 年改称友谊关。陈毅元帅手书的“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 用大理石精心雕刻,镶嵌在关楼拱式城门上。

友谊关地势险峻,饱经沧桑。

1885 年 2 月,法国侵略军侵犯我国边境,清爱国将领冯子材,在关前隘

口两山麓问筑 3 里长墙扼守。3 月 23 日,冯子材指挥官兵同法军激战两昼夜, 歼灭法军千余名,并乘胜追击,把法军赶出越南的文渊州和凉山等地,是为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关后有埋葬抗法烈士的“万人坟”。中法战争后,清将领苏元春和边疆军民,在边境上修建炮台、营垒、城堡 130 多座,安装大炮

和其他各种火炮,并修 3 关,设 58 卡、64 隘,筑路 1000 里,连成一个防御体系。

友谊关是中国通往越南交通要口之一。关楼城墙左连左辅山,右接金鸡山,峰峦峡谷,巍峨壮观。关楼四周的榕树、青松、翠竹,高大茂密,郁郁葱葱。白墙绿树烘托着巍巍关楼,使古老雄关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将士们就要出关了,他们要告别祖国,他们要奔向硝烟滚滚的战场。他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在默默地念说着:“再见,亲爱的祖国!再见,亲爱的父老乡亲!”出关时,与王辉将军同乘一辆指挥车的是越南人民军东北军区黎副政

委,他代表越南政府和军队先期到达南宁迎接中国援越部队。车队进入谅山, 越南军民在夜里列队欢迎中国援越部队。王辉和黎副政委下车走向人群。越南人民军作战局长、越东北军区段政委激动地上前与王辉拥抱。前来欢迎的

男女老少向战士们递香 蕉和菠萝。中国年轻的战士们,激动地用刚学会的越语说:“谢谢!谢谢越南人民!”

车队到达蒙阳,天下起雨来。夜沉沉,雨淋淋,部队分 3 路加速前进。中路从东兴进入越南芒街,汽车、炮车冒雨行驶,向菇苏岛进发。东路从北海港登舰向吉婆岛开进。大量的火炮、工程机械昂首屹立在甲板上。舰艇全副武装,随时准备迎击美国从空中、海上的突然袭击。中国海军的海运登陆艇也像离弦之箭,在茫茫夜色的隐护下,组成战斗序列,向越南北方的锦普、鸿基等港口劈波斩浪,疾速前进。

大海茫茫,方向难辨。大批登陆舰、登陆艇在大海中冒雨颠簸。有的艇长索性拿着手电趴在艇头上导航。舰艇一会被抛向浪尖,一会又跌人深谷,海水哗哗地扑向甲板,雨水倾盆而下。菇苏岛没登陆码头,登陆艇要在几十米、几百米外搁浅。有的登陆舰装有重型装备,在千米之外就不能前进了。 “部队下海,把装备卸下海,用人力拉!”团指挥员急得头上直冒汗,

“天亮前必须上岛就位,发信号!发信号!”

顷刻,甲板上的战士们跳入齐胸深的波涛。有的用粗绳系高射炮,有的拴空压机和拌合机,甲板上、海水中的人员相互配合,准备将舰艇上所有的武器装备、工程机械拉上岛去。

登岛的主要是工程部队,为了适应援越工作,这支部队实行了一种特殊编制,一个团下属三个工兵营,一个机械营,一个高炮营,还有 85 加农炮连,

  1. 迫击炮连,警通连,运输连,加工修理连。各个营除编有 4 个连外,还配

有高射机枪排,重机枪排,无后座力炮排和通信排。每团 4000 多人。这样的编制序列完全是为了适应越南沿海岛屿的作战要求,为了满足越南政府的请求。部队要一面施工,一面守岛。出国之前,工程兵领导曾向他们作过交待: “根据越方的要求,军委命令你们一方面援助越南尽快构筑沿海岛屿防护工程;一方面守备沿海岛屿,以防美军登陆。守岛是相对不运动不转移的战斗, 打起来不可能很快派别的部队直接支援,你们要准备打恶仗!”

大雨哗哗,雷电交加,波涛翻滚。战士们在海水中吃力地移动着数吨重的机械和大炮。看到这种情况,团长十分着急。因为机械和武器上不了岛,火炮不能就位,天一亮,雨一停,美国飞机就可能临头,美国军舰就可能露面,那可就糟了!形势严峻,时间紧迫!“同志们加油干呀!”团长高声喊起来。“嗨哟!嗨哟!”一个连 200 多人,排成 4 列,成人字型在海水中拖拉着空压机、拌台机和解放牌汽车。高炮分队,一个连一趟也只能推拉一门高炮。许多人脚掌被蚌蛎划出道道血口子,在海水中浸泡,痛得火辣辣的,但大家都顾不得这些了,经过奋力拼搏,终于在大亮之前,将上百部机械、几百问人炮、几百辆汽车和几十万吨物资全靠人力扛、拉、推,搬上了岛。战士们舒心地笑了。高炮昂首对着天空,其它火炮黑森森的炮口朝向各

个敌人可能登陆的海岸要地。

这个岛名为菇苏岛,是美军最有可能登陆的海岛之一。部队一上岛,一面准备战斗,一面紧张施工,构筑指挥所、炮工事、机枪工事和屯兵坑道。为了作好长期对付敌人的准备,按越南人的要求,大部构筑承备工事。施工用的水泥、钢材、木材全由汽车运输团和海运大队从中国口岸运送到各个岛上。许多岛上缺少砂石,有的没有淡水,得从陆地或其他海岛运来。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都得运送,这对海运大队是极大的压力。岛屿石质复杂,加之连绵暴雨,坑道坍方严重。部队常常为施工进度受阻和干部战士的死伤绞尽

脑汁。年仅 19 岁的测绘员李永祥就在坍方中牺牲了。部队从集结到开进,从登岛到施工作业,连续几个月没有休息一天,风餐露宿,英勇拼搏,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在越东北沿海岛屿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屏障。不久,西贡电台广播:“中国共产党的志愿军开进越南北方,进驻东北群岛,接管了北越各岛屿和沿海的防御。”这一消息使美军不敢轻易实施原定在越南北方沿海岛屿登陆的计划了。

中国援越工程部队,施工进展神速。美国飞机不分昼夜地从第七舰队上起飞,轰炸扫射在各个岛屿上施工、守备的中国军队。然而,守卫在岛上的高炮分队和高射机枪分队,对美机的行动规律早就摸透了,一支队就击落美机 114 架,击伤 124 架。两名飞行员被俘。他们从怀里掏出早就用 13 种文字印好的请救书,其中中文写道:

“我是美国人,我不会说中国话,我不幸要请你帮助我找到粮食、住所和保护,请你同我到能使我安全和想法让我回到美国的人那里,美国政府一定多多给钱,谢谢你们。”

中国军队在各岛屿上的防御工程基本完成后,将一部分部队撤至沿海, 构筑海岸工程。工程兵二支队第一二八团从杜拉岛来到下龙湾海岸。

下龙湾属广宁省,位于鸿基以南和海防市吉婆岛以东。面积 1500 多平方

公里,分为 3 个小湾:东湾邻葫芦岛和翁门煤港;西湾界巡珠岛和吉婆岛; 南湾包括明珠、云海、中门诸岛。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石灰岩岛屿若繁星密布,尖峰耸峙,形状奇突:或似千仞围屏,巍峨宫殿;或像窈窕美女,垂钓渔翁;也有像昂首的雄狮和卧伏的海象。黎朝皇帝黎圣宗《安邦风土》一诗誉之为“海上万峰群玉立,星罗棋布翠峥峰”。山多岩洞,洞内钟乳石组成各种景物,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有岩洞奇观之称的木头洞在崖壁半腰, 洞口不大,洞内宽广,分为多层。外洞可容数千人,洞壁上的钟乳石形成各种动物形象,耐人观赏。诗山为下龙湾名山之一,1468 年黎圣宗出巡至此, 看到风景如画,曾赋有汉文诗一首,命勒诸山腰,诗山之名由此而得。拜斋为著名避暑区。

下龙湾古时名称很多,在 10 世纪越南独立之前名安邦、绿洲、绿海,独立后名玉山、玉水。传说,从前上天遣神龙降临北部湾头,吐出颗颗龙珠, 落进海里,化为岩石,耸立成山。据地质学家考察,这里若干万年前是高山地区,由于地壳变动,形成目前状况。

下龙湾又是军事要地,是海防、鸿基等重要城市、港口的海上门户。自北部湾事件后,美国飞机不断轰炸和扫射各个重要目标。夜间,照明弹布满天空,从天黑到黎明,很少间断,一旦发现可疑目标,就狂轰滥炸。援越工程兵第一二八团第八连就驻扎在下龙湾畔的一片树林里,他们担负全团施工的采石任务。

美国飞机的骚扰,严重地威胁着八连采石的安全。连队干部与战士们寻找对策。他们对采石场进行了伪装,山头上安装了高炮、高射机枪,时刻监视着蓝天。美机临空,必遭火炮、机枪的扫射。但夜间作业,灯火辉煌,敌机很易发现,为此遭受了几次损失。

吃一堑长一智,干部战士商量,为了欺骗敌人,制造一个假工地。说来也巧,当天夜里美国飞机就临空侦察。八连即刻关闭工地灯火,假工地却一片通明。美机接踵而来对假工地轮番轰炸。“炸得好!再来几颗!”八连的干部战士在一旁风趣地点数美国飞机投下来的炸弹。八连就是这样在美国飞

机的眼皮底下采石作业两个多月,胜利完成了供应石料的任务。然而,令人痛心的不幸灾难终于发生了。

1966 年 5 月 22 日,越南北方天气晴朗,碧空万里。八连战士们工作了

一个通宵和一个大清早,回到帐篷休息。突然警报长呜。这时正是上午 11 时。八连战士们从睡梦中惊起,提起枪冲出帐篷。几乎就在同一时刻,从海面上超低空飞来的 12 架美机,逃过雷达的监视,突然出现在八连驻地上空, 进行疯狂轰炸。顷刻之间,750 磅以上的重型炸弹接二连三地落在八连的帐篷中间。罪恶的炸弹夺走了正做午饭的炊事班的全体战士的生命。

八连的指战员们在敌机轰炸中临危不惧,连长很快组织部队占领有利地形,对空射击。两架敌机中弹起火,冒着浓烟,坠向远处山林。美机被击退了,连长带领大家马上清理现场,抢救伤员。万万没有料到,狡猾的 3 架敌机再度俯冲八连驻地。爆炸声惊天动地,连长身负重伤,指导员牺牲了,不少战士倒在血泊里。这时,已负伤的二排长马上挑起了指挥全连的担子。

当晚,中国援越工程部队第二支队指挥部的领导,第一二八团的团长和政委,参加了这些为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事业而英勇牺牲的中国死难烈士的葬礼。这 27 位烈士安葬在这青山环抱的树林之中。那些刚刚还在共同作战、施工、生活的战友,就这样突然地离去了,永远地离去了。八连的战士们泣不成声⋯⋯

工程二支队入越以来,这是最惨重的一次损失,死亡 27 人,伤 39 人。但是,这支英雄的部队,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他们在越南东北群岛、沿海要地苦战了 485 个日日夜夜,出色地完成了工程任务。

1966 年 10 月 2 日,工程移交书在河内签字。越方对中国军队完成的工程给予高度评价。他们在移交书上写道:

“中国工程部队辉助越南东北地区建设的国防工事、水底电缆、通信线路等 3 项工程,工程量大,条件十分困难,但中国工程部队以快速的施工, 超额和提前完成了计划任务。所有工程均按照越方提出的设计进行施工,所有工程都符合战术技术要求。工程质量高,工程抗力超过要求标准。整个工程坚固、适用,而且伪装好。”

1965 年 8 月,中国援越高炮六三支队奉命入越,担负克夫至友谊关铁路

线的防空作战任务。几乎与此同时,高炮六一支队,1965 年 7 月 20 日接到

援越作战命令,8 月 1 日至 8 月 8 日全部到达老街、安沛地区,担任老街至仙建的铁路线防空作战任务。

  1. 月 30 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指示:“要求高炮部队坚决做到不打则已,一打就力争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一定要以胜利的战斗,表达中国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英雄气概,体现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的战斗威力。”

  2. 月的越南,天气炎热,中午的气温常常高达 40℃,而敌机中午活动又很频繁,战士们常备不懈。10 月 5 日中午,美机又一次袭击宋化桥。第一批F-4 飞机从西南方向低空临近,战士们抓紧时机,集中火力射击。这时 4 架F-105 又狡猾地从东北方向转入攻击。指挥员立即命令部队转移火力,集中打第一架、第三架,又击落一架。整个战斗集中人力射击 8 次,6 次取得战果,击落美机 5 架,击伤 1 架,活捉 1 名美军飞行员,宋化铁路桥安然无恙。但是,团长程玉山却不幸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生命。

程玉山所在的这个团,受命在谅山至北宁沿线机动作战,数月内先后转移 13 次,行程 31000 多公里,作战 9 次,取得了击落美机 17 架,击伤 4 架,

俘 1 名美国飞行员的辉煌战果。

在半年的对空作战中,六三支队共击落敌机 54 架,击伤 22 架。六一支

队半年内先后对 77 批、222 架次美机作战 49 次,击落击伤美机各 30 架。

1966 年 2 月 18 日,中国援越高炮六七支队接替六一支队,担负起安沛一老街的防空作战、掩护交通的任务。安沛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西北重镇, 省政府所在地,是滇越铁路一个重要的物资转运站。

1965 年 1 月,越南政府要求中国在安沛援建一个空军机场。新建机场位

于安沛市西北 4 公里处,濒临红河,群山环抱,场地原有 50 多条山沟,地势起伏坎坷。担负施工任务的三支队到达时,安沛这座省城己被美机炸得到处瓦砾,弹坑遍地。支队领导提出“血染红河畔,铺出通天道”的战斗口号, 激励部队一边修建机场,一边与美机作战,在敌机的轰炸袭扰下抢时间,争速度。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们顶着连绵阴雨,冒着烈日酷暑,很快削平了 59 座山包,一片开阔的机场雏形展现在群山脚下,红河之滨。

在安沛建设空军机场,对美国侵略者是个巨大的威胁。美机在轰炸安沛市的同时,对机场工地也进行了不停的扫射和轰炸。5 月 6 日,美国空军又出动各类飞机 50 架,对安沛进行残酷的袭击。六七支队驻安沛高炮部队当即

迎头痛击,击落 3 架,击伤 1 架,活捉美国空军联队参谋长罗伯逊·诺曼尔中校。

在这之后,5 月 31 日下午 3 时 13 分,侦察哨报告,安沛西南方向 110

公里处,发现一批 6 架美机向安沛一侧飞来。3 时 24 分,西南方向相继捕捉到另一批 4 架 F—105 美国飞机的行踪。不到两分钟,敌机临近高炮阵地。一阵猛烈的炮击,头一架美机就翻滚着一头栽在阵地前,轰隆一声爆炸了。后几批敌机疯狂地向我高炮阵地袭来,数不清的炸弹在阵地爆炸,顿时安沛弥漫在一片火海之中。许多战士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

时至下午 4 时 7 分,已经击退敌机 9 批 22 架的轮番进攻。此时,指挥员进一步意识到,战斗规模比预想的可能还要大,再次告诫部队:“节省弹药, 打近战!”战斗打到 4 时 32 分,美机还在疯狂攻击。许多连阵地上弹药紧张, 炮管、枪管超过发射极限。40°C 的高温下连续作战,许多人中暑倒下,伤亡人数在不断增加。

中国炮兵越战越勇,美机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战至 4 时 47 分后,狡猾的三批美机又利用云块掩护偷袭中国的高炮阵地,妄图攻我措手不及。中国高炮部队早已料到这一手。部队又是连续地回击。虽然回击的炮弹不像对付前十几批那样猛烈稠密,然而命中率却很高,一架架美机被击落在阵地前。英勇的中国高炮战士以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安沛,保卫了越南的神圣国土。战后, 高炮六七支队受到中共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由龙桂林率领的中国援越铁道兵部队,自 1965 年 6 月底进入越南后,在完成抢修、抢建铁路任务方面作出了惊人的成绩。当时,越南北方的铁路是以河内为中心的 5 条辐射状干线,即河内通往友谊关的北线、通往老街的西

线、通往太原的中线、通往海防的东线和通往荣市的南线。各条都是轨距 1 米的窄轨铁路。这几条米轨线,路基、桥梁、涵洞标准低,质量差;主要桥梁又多是铁路、公路两用桥,桥面低,受洪水威胁大;又由于大桥、大站集中,目标暴露,容易遭到轰炸;加之缺乏迂回线,铁路联不成网,所以很难

保证战时运输的需要。

1964 年“北部湾事件”后,美机不断轰炸各铁路干线,企图切断中国大量援越物资的南运。由于美机轰炸的升级,越南北方的铁路运输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

根据中越两国政府签订的协议,中国帮助越南在河内以北地区修建的铁路项目有 100 个。主要是改建北线和中线,新建克夫至太原的准轨铁路,修

建铁路战备工程。此外还要为 11 座大小铁路桥梁进行防洪加固。根据这一庞大而又复杂的计划,196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同铁道部先行派团、组入越勘察,同年 7 月和 1972 年 7 月,又两次派出铁路专家组到越南协助组织铁路保障工作。

越南的铁路多是法国人修建的。法国殖民者侵占越南后,于 1889 年开始

筹建河内至同登的铁路线,到 1908 年才建成。在胡志明领导的抗法斗争中, 法帝国主义者在北方节节败退。退出越南前,对这条铁路线进行了野蛮的破坏,炸桥梁,毁车站,起道轨,整个铁路破烂不堪。

1954 年 8 月,越南恢复和平,越南政府积极筹备修复这条铁路,胡志明主席要求中国帮助。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这种米轨,毛泽东立即决定拆卸中国山西同蒲铁路上的米轨运到越南,并配备了相应的机车和车厢。在修路过程中,中国政府派出了许多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同越南人民并肩战斗,加速了工程进度。仅 4 个月,就完成了河内一同登——睦南关的铁路修复任务。

胡志明向参加铁路修复工作的工人、干部和战士写了热情洋溢的祝贺信。他在信中说:“同是这条铁路,过去法国人要 10 年才筑成;今天在人民

政权领导下,我们在 4 个月中就修复了⋯⋯取得这一成绩,首先是由于中国的慷慨帮助。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工作很多。然而, 毛主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还派出专家和工人同志来帮助我们。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中国人民对越南人民的亲密情谊,使我们非常感激。”

  1. 年过去了,铁路严重失修;加上敌人的疯狂轰炸,铁路又遭到严重破坏。要使其重新运行,得需要动大手术;但是天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中国援越的铁路战士。他们发扬了不怕疲劳、不伯牺牲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一支队抢修了宋化桥后,在河友线又接连抢修了 北江大桥、安员大桥、市求第一便桥、圻罗大桥,还抢修了西线外合桥、中线的多福大桥。在 1967 年 1—8 月间, 美机大规模轰炸同模车站、克夫车站、安员车站,铁路战士奋力抢修。克夫车站先后遭美机轰炸 48 次,其中 41 次受到严重破坏,指战员随炸随修,保证了铁路的正常运行。

1967 年 8 月 11 日下午 4 时,美机出动了 45 架,多批、多方向地攻击了

越南首都河内的龙边大桥,龙边大桥正桥长 1681 米,高约 20 米,共 19 空, 中间铁路,两侧公路。它横跨红河,南连河内市,是通往河内的交通咽喉, 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重要的地位。这次轰炸,龙边大桥遭受严重破坏。一支队立即命令十团开通修建不久的轮渡码头,保证铁路运输,同时积极准备抢修正桥。

当时,正值洪水季节,红河急浪涛涛。深水特大桥的抢修,对于入越一支队也是头一次。战士们趴在离桥面 17 米高的梁顶作业。高空作业,上下困难,往往防空警报响后,还来不及下来,敌机已经临空。然而,整个抢修工作有条不紊。突然,一架绞车失控,工字钢缓缓滑落,载着 8 名战士的运料

驳船正从桥下驶过。桥上桥下的人们惊呆了,一场船毁人亡的事故就要发生!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张天尧挺身而出,一把抓住制动杆,可是就在这一瞬间,他的一条大腿被下滑的钢丝绳绞断了。他咬着牙死死地把着制动杆, 8 名战友得救了,运料驳船得救了,可是张天尧昏倒了!为了表彰他的英雄业绩,中国援越部队给他荣记二等功,号召全体指战员向张天尧学习。就这样,经过 18 个昼夜的奋战,于 9 月 30 日提前开通铁路、公路,24 小时内,

顺利通过 27 列火车,5 小时通过 400 多辆汽车和 6 万余群众。

在抢修被美机炸断的铁路的同时,一支队将主要兵力、物力集中在抢建新的铁路线和改建旧的铁路线上。他们克服了美机轰炸、酷热多雨、洪水泛滥以及不易就地取材等重重困难,于 1970 年 6 月 5 日提前完成了各项工程。

据统计,一支队共新建铁路正线 117 公里,改造铁路正线 362 公里,抢建铁

路战备工程正线 98 公里,新 建铁路桥梁 30 座,隧道 14 条,新建和扩建各

种铁路站、段 20 个,架设通讯线路 1023 对公里,敷设水底通讯电缆近 8 公

里。以上工程总共开挖土石方和采砂石 958 万立方米。所有工程经双方检查验收,质量全部优良。

专家们认为,中国援越部队各项援建工程圆满完成,不但使越南河内以北地区的铁路干线的正线长度由 508 公里增加到 554 公里,而且由于整个线路系统得到改善,主要路段联络成网,因而运输能力成倍提高。仅河友一线的年运能力即由原来的 146 万吨提高到 280 万吨,几乎提高 1 倍,有力地保障了越南抗美战争的运输需要。

在帮助越南修建铁路、公路的同时,中国的海军在帮助越南开拓“胡志明小道”方面,也取得令人赞叹的成就。

1965 年前援助南方的物资有 70%左右靠海上运输。对此,侵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坐卧不安,他决心下力气封锁海面。

1966 年开始,美军派出近百艘铝制快艇在南方沿海巡逻,这些船只,在美国航空母舰和支援舰的火力掩护下,由南越伪军的帆船协助,每天搜查400O 只左右的帆船、舢板和渔船。这样,中国和越南北方支援南方的武器装备、军需物资通过海上偷运就极其困难了。

为了保证对南方的支援,这时,经毛泽东批准,中国使用大量外汇开辟了一条通过柬埔寨境内的西哈努克港(即磅逊港)的秘密运输线。物资运到束埔寨的鹦鹉嘴地区,再转运到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部队的各个根据地和游击区。由于侵越美军剧增,战争规模不断扩大;越南南方的游击队扩大力正规军,部队扩充急需许多重型装备;加之整团整营的运动战得以发展,消耗很大。这一切单靠西哈努克港的转运,已无法满足斗争形势日益增长着的要求。这时,一条通过老挝狭长地区的崇山峻岭,抵达越南南方各根据地和柬埔寨鹦鹉嘴的羊肠小道——“胡志明小道”就开辟出来了。

开始,在这条小道上只能人背、肩扛,后来逐步拓宽到能行自 行车、牛车、板车和大象运输队。

1965 年,10 万多中国援越部队抵达越南北方,使北方能抽调大批部队和青壮年有组织地开赴老挝和越南南方拓宽胡志明小道。大批中国援助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大卡车,奔驰在“胡志明小道”上。有力地支持了南方的解放战争。

1966 年夏,黎笋率代表团访华,主要成员有阮志清、阮文灵、武志公等。周恩来在人大会堂亲切会见了他们。周恩来在会谈中向越南领导人重申了毛

泽东主席的话:“凡是越南南方需要的,我们就优先供应。”因此,越南南方部队身上穿的衣服,手中拿的武器,基本上都是由中国提供的。周恩来曾多次强调:“要把援助越南南方的问题,看作我国援外工作中头等重要的事情。”他对运往越南南方战场的武器装备的包装,具体要求有关部门:“要便于运输,便于携带,便于使用,便于隐蔽。”针对越南人的身材和体力, 提出:弹药包装每箱最大重量也不能超过 25 公斤,大米包装每袋 50 公斤。毛泽东还嘱咐有关部门“一定要为越南战士配备蚊帐;给他们制做的压缩干粮要分量轻,营养好”。

当时,为了满足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急需,中国军工部门还专门研究生产了专打直升飞机的 20 毫米的高射炮,为汽车通过弹坑而铺设的轻便桥,以及排除磁性炸弹装置等。这些在南方战场上均发挥了很好的效用。

在援越抗美期间,中国向越南提供了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的武器装备,除数以几十万支(挺)的轻武器外,仅在 1970 年至 1972 年间,中国向越南提供坦克 300 多辆,3000 公里的输油管全套设备,8 万件避弹衣。这些都是在中国国内紧急动员下加班加点赶制出来的。这一批批援越物资,大都是通过“胡志明小道”,通过穆嘉山口运到了越南南方。

历史公正无私地记载了这样一段史实:

在越南劳动党、越南人民“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祖国”斗争的危难之时,中国政府应越方政府的请求,毅然派遣自己的优秀 儿女,由炮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海军、空军、后勤运输等军兵种组成的 30 余万志愿部队,援助越南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帮助越南人民赢得了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

但是,这段历史至今还是鲜为人知的,中国军队是秘密进入越南的,但所起的作用却是巨大的。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中国高炮部队和各工程支队的防空部队,在越 3 年零 9 个月中,共对敌作战 2153 次,击落美国飞机 1707

架,击伤 1608 架,俘虏美国飞行员 42 名。

中国工程部队援助越南构筑了北方岛屿、海防、鸿基等沿海城市和红河三角洲的防御工事,抢建抢修了横贯北越的 7 条公路干线和安沛机场,抢修抢建越南北方东西铁路干线和迂回连结的铁路线,从而构成了越南北方整体战略防御体系,保证了中国援越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越南北方、南方,粉碎了美国侵略军妄图登陆北越占领河内的罪恶阴谋。

中国所以能作出这一巨大奉献,完全靠的是国际主义精神。谁都知道, 当时中国的国力并不强盛,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尤其是在 3 年经济困难和“10 年动乱”期间,中国人民依然节衣缩食,不惜作出民族牺牲,从道义上、物资上、人力上全力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和经济建设。

中国军民援助越南抗美救国的英雄业绩将永载史册,中越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将万古流芳!

就这样,在中国和全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援下,越南的抗美救国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美国连连失利,约翰逊政府在 1965 年春天被迫宣布“停止对北方轰炸”,并寻求与越方举行“和平谈判”。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