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难产的协定

和平协定真难产,节外生枝出事端; 好事多磨希望在,谈来谈去终会签。

却说基辛格于 10 月 23 日当晚回到华盛顿后,即提请尼克松总统注意: 由于实施步骤的时间表一拖再拖,河内对协定的态度可能会变卦。不过他也指出,范文同和阮文绍两人都对协定提出了一些难题,必须加以澄清和解决才谈得上签字。他由此得出结论:大选前是无法签订协定了。

看来,尼克松并不担心这个问题。民意测验预示他将取得大胜。大多数美国人看到过去儿周外交活动极其频繁,都以为越南战争的结束指日可待了。基辛格明白,如果赶在大选前签订协定的代价是华盛顿与西贡公开破裂, 并可能因此带来严重后果,尼克松是说什么也不会同意的。

10 月 24 日,也就是基辛格返回华盛顿的第二天,阮文绍在西贡电视上发表讲话,透露了他同基辛格舌战的情况。在长达两小时的电视讲话中,阮文绍情绪激动,一会儿照念讲话稿,一会儿信口而谈。他说,美国人和北越人在巴黎草拟的方案是不能接受的。他一方面承认,可能很快要在南越就地停火;同时他又强调指出,他的政府决不接受什么“联合政府”,也不同意让“30 万”北越军队留在南方。他宣称:“如果搞了联合政府,不消 f 年工夫,遭到共产党 屠杀的人将不是 5000、也不是 5 万、50 万,而是 500 万。” 因此,“谁也不能代表我们行事,不能强迫我们服从他们的决定。”

在阮文绍讲话的第二天,在巴黎的北越发言人,立即发表声明,痛斥阮文绍讲话。该发言人指责阮文绍“顽固地反对和平和民族和解与和睦”;又指出:阮文绍决非单于,“美国政府无非是利用阮文绍那张嘴来推行其拖延战争和阻挠为迅速和平解决越南问题而进行严肃谈判的政策”。基辛格意识到,河内也许在策划一项惊人行动,可是猜不透是什么性质的——是军事行动,还是外交行动。

果然不出基辛格所料,10 月 26 日凌晨 1 点 46 分,河内电台广播了一项

2500 字的政府声明,公布了越南问题的 9 点协定以及秘密谈判细节。河内声

明透露:“越南民主共和国方面在 1972 年 10 月 8 日的私下会晤中有了一项极其重要的新倡议:提出《关于结束战争、恢复越南和平的协定草案》。” 美国方面自己承认“协定草案”是“为迅速导致一项解决办法开辟道路的一个重要和十分基本的文件”。在综述了协定的 9 点内容后,河内还透露说, “根据美国方面的建议”,双方商定了签订协定的时间表——美国方面后来两次推迟了时间表——规定在 10 月 31 日签订已谈妥的文件。

河内声明接着说:“美国方面无限期地拖延签字,借口在西贡遇到了困难,这种做法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情况。人们都知道,阮文绍是美国破坏一切关于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办法的工具。”声明指责尼克松政府缺乏诚意,并要求如期在 10 月 31 日签订协定。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声明,拉开了这场保密最彻底的谈判的帷幕,透露了基辛格在巴黎同黎德寿秘密会晤的情况,希望以此来打破僵局,逼尼克松签订基辛格和黎德寿两人在 10 月 12 日—致欢呼已经搞得“万事俱备”的那个文件。北越的一个发言人说:“大笔一挥,和平就实现了,一切就看美国拿不拿起这支笔了。”

面对河内的声明,基辛格、黑格和沙利文用电话同各方磋商了足足 3 个

钟头,研究对河内这个行动怎么办。这 3 个越南问题谈判老手,开头以为河

内想破坏谈判,但是很快就断定,河内无非是想压美国如期在 10 月 31 日签订协定。沙利文建议基辛格当天上午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主要是让北越放心,哪怕还需要推迟一些时间,美国仍然是信守 10 月 8 日那个和平方案的。

  1. 月 26 日上午 7 点半,尼克松和基辛格边进早餐边商讨对策。总统同意用记者招待会的方式向北越方面打招呼,而且时间越早越好。两人商定, 基辛格应该强调一个主题,即美国对协定的基本内容将维持原议,但不愿被人逼着在 10 月 31 日之前签字。基辛格要指出,还存在若干问题,虽然不是什么大向题,但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可以在巴黎再举行一次谈判,有三四天大概就会得到解决。尼克松没有料到,基辛格后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了“和平在望”4 个字,取得了极为良好的“宣传效果”。这使整个美国为之振奋, 而且成了世界头条新闻。

当天上午 11 点 35 分,记者招待会就要开始了。基辛格走进了白宫新闻发布室,齐格勒、沙利文和黑格跟在后面。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大家都听到了两个越南的声音,很明显这场打了 10 年的战争快要结束了。”基幸格说,“我们相信和平在望了。我们相信,一项协定已经近在眼前。”

基辛格有时看一下那张提纲,但更多的时候是盯着拍摄他讲话实况的电视摄影机镜头,他看了看聚精会神记录他讲话的记者们,又说:“河内电台正确他讲了 10 月 8 日建议的主要内容,即构成协定的那几点。我们对他们概述的情况没有意见。但是,某些令入关注的问题和某些含糊不清之处,即华盛顿和河内之间在一个有争执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距离,即何时签订协定。” 基辛格指出,河内定的期限是 10 月 31 日,虽然这一天一度曾是个实际可行的期限,但是,美国现在需要推迟这个期限。

“留下的问题只需再同北越代表举行一次谈判就能解决;依我看,顶多三四夭就够了,所以我们不是说要拖很长的时间。”那些令人“关注”的问题和“含糊不清”之处,经基辛格一讲,多是一些非常 具体的问题。诸如: 防止北越人抢占地盘的问题;确定国际警察和监督委员会的职权问题;南越的停火如何同老挝和柬埔寨的停火联系起来的问题;北越总理同德博什格拉夫的谈话需要加以澄清的问题;与 1954 年日内瓦协定关于北越和南越之间的

非军事区有关的技术问题,以及协定是由美越两方签署还是由 4 方签署等等。

为了向河内、西贡和美国听众传达“必要的信息”,基辛格在结束讲话时强调了以下 3 个要点:“在得到合适的协定条款之前,我们决不让人家逼着签署协定。(这是说给河内听的)当条款合适的时候,别人也休想阻拦我们签署这个协定。(这是说给西贡听的)本着这种态度,只要对方给予一定的合作,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很快给美国重新带来和平和团结。(这是说给美国选民听的)”

“这样一个协定为什么早在 4 年前不能达成?”在基辛格讲完上述说明之后,记者们纷纷提出这个问题。

“不可能。”基辛格回答说,“因为当时对方一直拒绝讨论把政治和军事两方面分开处理的问题。美国一贯主张‘双轨方式’,即首先结束战争, 然后由南越的两方共同解决其国内问题。但是北越人 4 年前,3 年前,甚至 2

个月以前,都不肯接受这个主张⋯⋯只是到了 10 月 8 日那一天,他们才接受

了。他们一接受,双方 4 天内就大体搞出了一项协定草案。自那以后,我们就是根据这项协定草案办事的。”

基辛格重申,美国政府将信守 10 月 8 日协议,但要作某些修改。“我们一言为定,下次会谈时达成的文本将是最后定稿,今后将再不要求更动了。” 他还强调说,虽然在 10 月 31 日这个期限问题上可能有过“真诚的误会”, 但是哪一天签字倒不是最重要的。

记者招待会在当天中午 12 点 35 分结束了。几秒钟之后,世界各大通讯社都发布了这一重要新闻。因之,“和平在望”迅速传遍全世界。美国全国上下松了一口气,战俘和军人家属欢欣鼓舞,国会一片叫好声,股票市场价格猛涨。纽约一家大报在评论中写道:“这时人们玩味着和平似到未到的又惊又喜的感受,一时忘却了这场似停未停战争的各种数字:仅在尼克松执政期间,美军 15000 多人阵亡,11 万多人负伤,美国共耗资 500 多亿美元,投

下了 360 多万吨炸弹,南越老百姓死伤达 60 多万,南越军、北越军和越共的伤亡,那就更大了。”

基辛格离开白宫新闻发布室后 6 小时,收到了河内发来的一份电报。黎德寿建议早日恢复巴黎谈判;不过,据基辛格说,黎德寿没有提出具体日期。就他个人来说,仍希望在选举日之前搞成一个最后的和平协定,并使事情按他的原计划进行。然而,尼克松却拒绝了黎德寿的建议。有些观察家认为, 基辛格发表了“和平在望”谈话之后,尼克松已经没有必要匆忙实现和平了, 另一些观察家则怀疑,尼克松不仅耍了北越入,而且也耍了基辛格,让他力争取在大选前完成这件大事而在世界各国首都之间跑断了腿。人们越是期待,对尼克松的竞选就越有利,因为尼克松始终很明白,答应实现和平要比仓促签订和平协定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1. 月 2 日晚上,尼克松要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观察家们评论“总统讲话的调子是谨慎的,与基辛格的有明显的不同”。尼克松虽然也讲取得了“重大突破”,很快就可宣布“体面的和平”等,但他所预计的时间显然大大超出基辛格所许下的“三四天”。尼克松的目标是要在整个印度支那停火,虽然他明明知道基辛格一黎德寿协定草案并未规定南越停火的同时在柬埔寨和老挝也要停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单纯是用词不同而已。虽说他们两人都力求结束美国卷入印度支那,可是到 11 月初已越来越明显,尼克松在解决越南问题上打算要的价,比基辛格认为可能同北越谈妥的要高。有些人说, 阮文绍天天在那里骂协定草案是“出卖”,这似乎重又激发了“总统冷战武士的本性”,心想河内那么迫切要求签订协定,这里一定有鬼。

在尼克松的亲信当中,不乏基辛格的对头,这些人热衷于夸大协定的缺点。由于种种原因,基辛格实在树敌过多。在这群官僚中间,有的嫉妒他的成就,有的不满他的飞扬跋扈,还有的干脆就瞧不起基辛格。他们不惜毁掉他“美国外交魔术师”的声誉,损害他同总统的工作关系。其中批评得最厉害的还是霍尔德曼和埃利希曼。他们两人散布流言说,基辛格在谈判中越出了他的授权范围,可以说是背着总统私自同黎德寿做了一笔秘密交易。假如停火垮台,阮文绍遭殃的话,基辛格显然就要成为替罪羊。

对于这种勾心斗角,这类华盛顿的“内幕珍闻”,河内是一无所知的。因此河内电台一味指责美国政府“在策划一个凶险、卑鄙的阴谋,妄图欺骗美国人民,破坏解决战争的努力”。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军方秉承尼克松的旨意,加紧为阮文绍输血。美国空军的巨型 C 一 5 运输机隆隆不息地飞往新

山一机场,美国军运船只让西贡的码头工人昼夜忙碌——美国组织这次规模空前的海空运输,为的是要在 1972 年 11 月份的头 3 个星期给南越运去整整

1 年所需的军事物资。

运交的军事物资当中,有坦克、装甲车、大炮、喷气引擎、弹药和零件等 1 万多吨。此外,还从美国、南朝鲜、台湾和伊朗等地抽调 120 架 F—5 喷气战斗机、90 架 A 一 27 轻型攻击轰炸机、30 架 A 一 1 螺旋桨轰炸机、30 架 C—130 赫克里士运输机、20 艘 AC—119 炮艇和 270 架直升飞机。一夜之间,西贡简直就有了一支占世界第 4 位的空军力量,拥有 2000 架飞机。美国在千方百计地加强西贡的实力地位,基辛格也希望阮文绍得到足够的装备之后,对停火协定的态度能放灵活些。

尼克松在加紧为阮文绍运送军火的同时,也在长时间地与基辛格商讨, 制定谈判“最后”阶段的政策。他们把有争议的问题分成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主要问题包括:

——力求承认非军事区为分隔北越、南越的不可侵犯的边界,非军事区据 1954 年日内瓦协议的规定是“在举行统一越南的普选”前的“临时性的界线”;

——要求北越象征性地撤出若干军队(早先的一个方案是要求北越从南越最北部的两个省撤出 35000 人以换取南越军队做“相应的裁减”);

——力争停火适用于整个印度支那,而不仅限于南越;

一一要求有一支国际维持和平部队,在停火时在场,并须有足够的数量以阻止和监督任何大规模违反协定的事件。

次要问题包括:

——澄清“文字问题”——指越南文和英文两种文本应完全一致,以免有丝毫“联合政府”的涵义;

——安排所有 4 方出席签字仪式和签署最后文件。

基辛格把谈判项目的先后次序考虑好后,就与河内进行了一阵函电往返,结果在 11 月 4 日,即美国大选前 3 天,达成了秘密协议,决定在 11 月

20 日恢复巴黎谈判。越南问题的和谈,特别是基辛格打出“和平在望”的王牌之后,的确为尼克松帮了大忙。11 月 7 日大选结果,不出民意测验专家所料,尼克松大获全胜。这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胜利。他赢得了 49 个州,60

%以上的选票。比之 4 年前是大不相同了,那时他只凭 7‰的微弱多数而勉强入主白宫。两天后,尼克松单独会见《华盛顿明星新闻报》记者加尼特·霍纳的谈话发表了。他在这次谈话中说:“有完全的把握,我们即将解决越南问题,你们放心好了。”

就在这个时候,新闻媒介报道了一些地方出现的和谈即将恢复的迹象。11 月 10 日,春水对法新社记者说,黎德寿即将前来法国首都;他表示,

如果美国不打算对 9 点协议草案做“根本的”修改,那么再同基辛格举行一次会谈是可以的。法新社从河内报道说,那里正在为释放美国战俘做准备。在马尼拉,美国正在调集一批扫雷艇,准备为北越港口扫雷。在万象,梭发那·富马首相会见了老挝爱国阵线党总书记富米·冯维希。这是双方为解决老挝连绵战祸所做的首次重大努力。来自西贡的消息说,黑格将军带着尼克松的一封陈述美国新谈判立场的信件到达西贡。此行结果,将决定基辛格同黎德寿谈判时有多大的回旋余地。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阮文绍仍坚持其顽固立场,拒绝就谈判立场作出妥

协。他坚持北越军队必须从南方全部撤出而不是象征性撤出,他还反对任何想以秘密谅解代替书面保证的主张。关于要求河内承认非军事区为南北越之间明确的分界线这点,他也毫不让步。他还排除了西贡在南越任何部分放弃主权的可能性。黑格再次强调,尼克松总统决心在对得起南越和美国双方所做的巨大牺牲的情况下才接受那个协定;接着又婉转表示,假如同河内谈成了这样的协定,美国觉得自己就可以签字了,不管西贡同意不同意。美国大使馆的官员后来说道:“冰山正沿着自己的流向前进,在西贡不管怎么谈, 都改变不了这一切。”

  1. 月 11 日黑格离开了西贡。随后,美国大使馆宣布,他同“南越总统” 的会谈是“友好的和建设性的”——言下之意还存在着问题。南越外长陈文林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与西贡的立场已“接近了一些”——言下之意是双方仍然有很大的距离。尼克松对阮文绍的态度并不感到惊讶,他重申应该把阮文绍的要求向黎德寿提出,但不要让这些要求阻碍达成协议。

黎德寿在 11 月 17 日抵达巴黎。他接见记者时,指责美国违反了在 10

月 31 日签署协定草案的诺言;要求美国在协定上签字,并遵守已经达成的条款,否则美国就要面临外交惨败、战火复燃的局面。

基辛格在 11 月 19 日晚回到了巴黎。他在机场对记者们说:“总统派我来进行谈判,他希望这是结束印度支那战争的最后阶段的谈判。给我的指示是本着和解、克制、善意的精神进行会谈,需要在这里呆多久就呆多久。” 有个记者问他:“明天上午的会谈在什么地方举行?”基辛格笑了笑说:“我已经做了布置,决不让人盯我的梢。我决不让闹得像演马戏似的。”

第一次谈判在 11 月 20 日上午 10 点开始。双方先说了一番客套话后,基辛格把阮文绍的最低要求摆到了桌面上,并且没有等黎德寿来得及加以拒绝就指出,这是阮文绍的要求。接着他又提出了尼克松的要求,指出这是总统的最低要求。基辛格肯定是想要让河内的代表看到,两者是不同的。接着基辛格提出了一件他当时认为“主要是技术性的事情”。他向黎德寿提出了一张各种各样“议定书”的长单子,其中包括如何安排和保证就地停火,如何建立一支“有足够力量的国际监察部队”及时开赴现场,以尽可能减少任何违反协定的行为。黎德寿对基辛格所提的议定书清单未作具体回答。前两次的会谈未取得任何进展。

到了 11 月 23 日,双方又举行会谈,气氛相当紧张。按一位美国外交官的说法,“这次谈得糟糕透了”!鉴于美方“步步进逼”,黎德寿也提出了他原己放弃的要求,定要阮文绍政权下台。基辛格大惊。黎德寿接着痛斥西贡的各项具体要求。他指责阮文绍所坚持的南、北“两个越南”的主张,而提出搞“3 个越南国家”——除北方外,把南方分为阮文绍控制区和共和临时政府控制区两部分。同时,他强调“越南人民是一个整体”——这一声明排除了把非军事区作为边界的可能性,而使河内有自由通过的权利。最后, 黎德寿收回了他早先作的一个让步。他说,象征性地撤出北越军队(原来是为促进达成协议的一个善意表示)现在“谈不上了”。

这样一来,好像 10 月的突破是一场空了。从此,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基辛格警告说:“尼克松总统停止对北越 20 度线以北的轰炸,是希望谈判能认真地进行!”言下之意是轰炸随时可以恢复。黎德寿拍着桌子厉声反驳说: “10 月 31 日的期限过去了,你们的选举也举行了。依我们看,战争是可以继续打下去了!”

基辛格问黎德寿:“你们为什么要改变立场?”

黎德寿怒气冲冲他说:“这要问你们自己!我们方面是认真谈判的,是美国方面出尔反尔,节外生枝,提出了一大套新的要求。越南人民渴望和平, 如果美国坚持战争,我们决心奉陪到底!”

基辛格不敢把黎德寿的反警告看作是空洞恐吓而等闲视之。这种警告立即使人联想起那惊心动魄的景象:共军发动新攻势,美国恢复轰炸,西贡又要大闹一场,国会再次开动起来,要求用立法手段制止战争,而不让基辛格继续争取用“外交手段”结束战争。

谈判看来一时陷入“绝境”。基辛格原以为到周未,即一二天内,就可以把最后文件谈妥。现在看来,迅速达成协议是不行了。他生怕这样一来有人会指责他 10 月 26 日那个“和平在望”的诺言完全是临近大选时搞的一个大骗局。很明显,基辛格需要得到新的指示,黎德寿也需要向河内请示。于是,这天两人唯一的一致意见是宣布休会,第二天的继续会谈已经毫无意义了。

第二天,11 月 25 日,河内《人民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对基辛格在巴黎谈判中所持的态度从根本上提出了质问:“难道要来一个 180 度的大转弯吗?难道要求对整个问题从头再谈一遍吗?难道想玩弄拖延谈判的花招,以掩盖强化和延长战争、继续追求变相的军事胜利吗?”

在西贡方面,见巴黎会谈出现裂缝则暗自高兴。南越代表阮富德奉阮文绍之命,直飞华盛顿要求与尼克松总统举行最高级会谈。这一建议被拒绝了。尼克松郑重地向阮文绍的使者解释说,一旦他认为协定是合适的,美国就打算签字,“不管你们参加与否”。美国总统警告阮富德说,如果阮文绍决定要单独打下去,他就“要冒失去美国援助的危险”,或者是由总统作出决定, 或者是由国会通过法案。尼克松说,美国的援助对南越的生存是“必不可少” 的;正如基辛格所说的“你们如果不签字,就要自取灭亡”。尼克松重复了黑格曾对阮文绍提出的警告:只要基辛格能在 12 月 15 日前结束谈判,美国将签署协定。

阮文绍在尼克松那里碰壁后,仍不死心,11 月 30 日,他指使自己的心腹黄德雅出面“建议南北越直接谈判,继续对美国施加压力。黄德雅控制的

《最新消息报》的社论说:“中间人只是在和谈的初期才是重要的。现在中间人插进来只会浪费时间,并且有引起误解的弊病。共产党方面想保留这种中间人;这是因为,如果达成一项含糊不清的协议,他们就可以大加利用。共产党人必须明白,没有西贡越南共和国的同意,他们休想达成任何停火协议。”社论转弯抹角地指的是,阮文绍可以用以下办法牵制住尼克松:南越可以始终不理停火呼吁,继续打下去,使停火不可能实现。

在越南问题上,基辛格受到了两面夹攻,左翼指责他“欺骗”,右翼攻击他“出卖”,这使基宰格感到筋疲力尽,难以应付。

  1. 月 2 臼,基辛格对美国著名专栏作家詹姆斯·赖斯顿透露说:“我曾抱有这样的幻想,也许我们能够完成这次和平谈判,而不至于心力交瘁,但这可能只是奢望。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心力交瘁的事啊。”

12 月 4 日,越美代表继续在巴黎会晤。在一幢有百叶窗的石砌两层搂房里,河内代表一上来就重申他在上次会晤结束时所持的强硬立场。黎德寿要求阮文绍必须下台,河内没有义务撤出任何部队,更谈不上撤出所有的部队。黎德寿还强调必须立即释放南方的政治犯,否则将影响到整个协定。这是再

次含蓄地威胁要扣住美国战俘不放。总之双方顶了牛,弄得基辛格一筹莫展。此时此刻,战争在越南仍在激烈地进行。北越部队用火箭对新山一机场进行了 4 年来最猛烈的一次袭击。美国飞机继续大肆轰炸共产党的供应线和阵地。

就在那天下午,12 月 5 日,基辛格和黎德寿继续举行秘密会谈。这次会谈稍有进展,气氛也有所缓和。黎德寿放弃了他以前时而提出时而放下的要阮文绍下台的要求。关于全国委员会的“文字问题”也再次得到了澄清,排除了作“联合政府”解释的可能性。再次肯定了北越军队可能象征性地撤出。在若干问题上恢复了黎德寿原先在 10 月 8 日协议中所作的保证。当晚基辛格打电报给尼克松说,星期六前也许能达成协议,如果要由罗杰斯国务卿在最后文字上签字——罗杰斯当时正在布鲁塞尔参加北约组织外长会议——就应该通知他在 12 月 8 日晚前赶到巴黎。此时,指定双方专家就协议文槁做进一步的核对。

12 月 11 日,开始了极度紧张的一周。基辛格在塞纳河畔纳伊会晤黎德

寿时,立刻提出 17 处新的“文字改动”问题。黎德寿拒绝了,而是再次提出他以前曾经提过的那个问题,即要求释放在南方的全部政治犯。他再次含蓄地威胁说,释放政治犯的问题与释放美国战俘的问题可能要联系在一起。双方都认识到,这事关系重大,这样联系起来可能会葬送谈判。

基辛格避开这一爆炸性问题,而端出了星期六仍未解决的非军事区问题。黎德寿根本就不愿谈非军事区问题。为了使谈判不致告吹,基辛格又使出了一招。他抛出了阮文绍最近提出的一个建议——交战 4 方,包括临时革命政府和西贡,全部在停火协定上签字。黎德寿愤怒地拒绝了这个主张,不承认这位“总统”有任何合法地位。河内以嘲笑的口吻把他斥之为美国的傀儡。这就使谈判又回到了这场战争的实质这一基本问题;争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

基辛格无法说服黎德寿接受固定的非军事区。他无法劝阮文绍在主权问题上对临时革命政府作丝毫让步,甚至在签字仪式问题上都无法说服越南敌对双方达成妥协,最后,他在“议定书”问题上陷入了“十足的僵局”。

12 月 14 日上午,基辛格交给尼克松总统一份关于巴黎谈判的第一手报

告。在以后的两天中,他们两人几乎商量了 8 个小时。为了通过外交行动结束战争,基辛格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得到总统的全力支持。那天中午, 两人作出了第一项重大决定。尼克松向河内发了一个措词强硬的电报,警告说,72 小时内必须恢复“认真谈判”,否则就⋯⋯尼克松在“盛怒之下”, 随时准备恢复轰炸,在对河内进行威胁的同时,决定警告阮文绍,白宫的忍耐不是没有限度的,如他再反对,“总统而不是国会就要断绝援助”。

在作出上述两项决定后,尼克松又派基辛格去向政府高级官员吹风。在48 小时之内,基辛格分别同国务卿罗杰斯、国防部长莱尔德、中央情报局长赫尔姆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勒海军上将、副总统阿格纽以及白宫直接有关人员介绍了他对巴黎谈判的看法,并传达了“总统关于恢复轰炸的考虑”。

第三天,12 月 16 日,基辛格奉总统指示,举行记者招待会,向公众说明巴黎会谈出现的波折。他向记者们解释了为什么和平还是著明若暗。他提到“总统”不下 14 次,暗示今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尼克松。基辛格强调说: “我们没有能达成一项总统认为是公平合理的协议。”既然他与黎德寿相约

要保密,为什么又把谈判情况公开出来呢?对此,他解释说:“总统决定, 我们不能使美国人民蒙在鼓里。”

12 月 17 日,下午三四点钟,这时尼克松限河内 72 小时开始“认真谈判” 的最后时限已过。于是尼克松动用 B—52,下令对北越恢复大规模密集轰炸, 包括在河内和海防地区首次使用这种巨型轰炸机。尼克松不仅想摧毁北越人继续进行战争的能力,而且想把他们炸回到谈判桌上来,按照尼克松的逻辑, 他是“以炸求和”。

轰炸一开始,黑格就带着尼克松总统的最后通碟来到西贡。如果阮文绍坚持阻挠签订协定,美国就单独同北越靖和,同时断绝对南越的一切军援和经援。黑格是 12 月 18 日到达西贡的,呆了不到 48 小时就离开南越。这时, 北越很大一部分中心地带遭到破坏。阮文绍虽然对恢复轰炸喜出望外,可是他自己在接到尼克松的勒令后,也觉得事情不好办了。有人说:“阮文绍不想当吴庭艳第二,他想保命啊!”他在给尼克松的一封长信中,对若干关键问题作了让步。他说,他准备同意北越部队留在南方,同意让出一点主权给临时革命政府;他将接受基辛格的保证,即全国委员会不会成为联合政府。

在以后的 12 天里,美国飞机在尼克松的命令下对北越的轰炸越来越凶。

B—52 机群 3 架一组,同时投弹。每架飞机可携带 500 磅的炸弹 20 多枚,750

磅的炸弹 40 多枚。约有 100 架这种巨型战略轰炸机和 500 架小一点的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战斗轰炸机,不分昼夜对五角大楼称之为“世界上最严密的防空地区”进行了轰炸。到 12 月 30 日,美国承认损失了 15 架 B—52

以及 11 架战斗轰炸机。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字,在整个 12 天的轰炸期间,

有 93 名美国飞行员失踪。

美国对北越的狂轰滥炸,引起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震惊和反对。瑞典首相奥洛夫·帕尔梅强烈谴责说:“这是一种酷刑,是暴行,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如出一辙。”勃列日涅夫警告说,美国政府要对这些野蛮行径负严重责任,并推迟对美国的访问。中国总理周恩来警告说,美国的轰炸严重损害美中关系,中国人民坚决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教皇保罗六世说:“局势的逆转增加了世界舆论的不满和焦虑。”曼彻斯特

《卫报》发表评论说:“于这种事的人准是在狂怒之下不顾一切,或者根本不懂得自己的行动会产生什么后果。”美国国内也是一片反对声。詹姆斯·赖斯顿评论说:“这是意气用事的战争。”参议员迈克·曼斯菲尔德说:“这是使对方沦为石器时代的战略。”《华盛顿邮报》的标题是“假和平之名, 搞恐怖轰炸”。

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的 12 天中,尼克松始终未向美国人民解释过为何要使用 B—52 轰炸机的战略,事实上,他命令所有政府机构对轰炸保持沉默。据说,基辛格曾不止一次劝总统发表广播讲话,说明轰炸的理由,但尼克松未予接受。基辛格后来在一次电视谈话中解释说:“总统当时决定,如果这次行动得手,导致达成协议,那就无需多说了;要是达不成协议,他才有必要向美国人民说明⋯⋯导致僵局继续存在的全部行动。”

为了打破僵局,基辛格和黎德寿分别于 1973 年 1 月 7 日和 1 月 6 日回到巴黎。谈判一开始,黎德寿就痛斥了美国的轰炸,不过也没有关上“认真” 谈判的大门。第二天,1 月 9 日,这两位外交家着手完成协定草案的工作。本来已经解决后来又重新提出的那些问题再次解决了。临到周未,他们已经完成了基本文件。1 月 23 日,基辛格和黎德寿在最后一次长达 4 小时的会谈

中解决了最后几个具体问题。接着他们在中午 12 点半,草签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国历时最长、引起最严重的国内分裂的这场战争总算非正式地结束了。基辛格和黎德寿面带笑容从美琪饭店走出来。两人一次再一次地热烈握手。

1973 年 1 月 27 日,美国国务卿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在巴黎正式

签署了越南和平协定。人们要问:战争多打了 3 个月,包括 1972 年 12 月里对北越的大规模轰炸,究竟有什么效果呢?许多参加巴黎谈判的美国官员认为,河内方面恢复巴黎谈判并不是由于美国的轰炸,而是由于美国后来同意在基本上已于 10 月份拟定的协定上签字。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回顾那个关键阶段时说:“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当时的处境很尴尬,我们怎么能忽然说,10 月份我们不愿签的东西,到了 1 月份我们就愿意签了?总得找个台阶嘛!于是就搞轰炸,以便制造一种假象,好像是敌人遭到了失败,只好爬回到和谈桌旁接受美国提出的条件。多么滑稽!”

作为美国巴黎谈判的首席代表和知情人,基辛格当然不愿、也不好透露真情,每逢谈起这一问题他总是不堪回首地对人说:“那是个非常时期,真是非常时期啊!”

协定签订了,战火停止了。欲知如何贯彻和落实协定的规定,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