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与灵感约会——灵感思维

在创新思维的世界里,有一种“来无影、去无踪”、神奇而又神秘的东西,它就是灵感。在所有创新思维中,灵感思维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思维。让我们与灵感约会,及时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火花吧,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火星儿,也可能变成足以燎原的智慧之火!

灵感无价:生命力的深度探讨

大家有没有过突发灵感的经历呢?例如有一道题百思不得其解,但在吃饭的时候,忽然之间就有了思路——这颇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意境。

可以说灵感与创新是休戚相关的。灵感不是神秘莫测的,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人在思维过程中带有突发性的思维形式长期积累、艰苦探索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实际上,灵感的思维机制一般是这样的:问题→思考想象→思考想象中断→触媒诱发→灵感→思想闪光或思想跃进。

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几何图形是形象的,代数方程是抽象的,能不能将这两门学科统一起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用代数方程来解决几何问题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日思夜想,但一直都找不到突破方向。

有一天,笛卡儿躺在床上,发现一只苍蝇正在天花板上爬动,他耐心地看着,忽然头脑中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这只来回爬动的苍蝇不正是一个移动的“点”吗?这墙和天花板不就是“面”吗?墙和天花板相连的角不就是“线”吗?苍蝇这个“点”与“线”和“面”之间的距离显然是可以计算的。

想到这里,笛卡儿一跃而起,找来纸和笔,迅速画出三条相互垂直的线,用它表示两堵墙和天花板相连接的角,又画了一个点表示来回移动的苍蝇,然后,用“x”和“y”分别代表苍蝇到两堵墙的距离,用“z”来代表苍蝇到天花板的距离。

后来,笛卡儿对自己设计的这张形象直观的图进行反复思考研究,终于形成这样的认识:只要在图上找到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表示它与另外那三条数轴的数量关系。同时,只要有了任何一组像以上这样的数据,也都可以在空间上找到一个点。这样,数和形之间便稳定地建立了联系。

于是,数学领域中出现了一个新分支——解析几何学。笛卡儿的这套数学理论体系,引起了数学界的一场深刻革命,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和科学上的许多难题,并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灵感的珍贵之处突出地表现在高能高效、创新性和创造性上。就像笛卡尔对那个问题长期百思不得其解,而当他灵感突然爆发的瞬间,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那些苦苦思索、求之不得的答案瞬间展现在他的面前,使人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这就是灵感思维的魅力所在!

灵感的到来能够极大地调动和激励创造者的智力——头脑就像接通电流的灯泡一样,瞬间放射出璀璨的思维智慧之光,能使创造者感到情绪亢奋,思维异常敏捷,创造力量倍增。很多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创造往往就是靠这种灵感的顿悟,才奇迹般解决的。

任何能正常思维的人都可能随时产生各种各样的灵感。大家常听人说的“我一下子突然想到了……”还有所谓“灵机一动”、“急中生智”,其实都与灵感思维相关。

据调查,承认自己曾获得过灵感的青少年比例为60%左右,这主要表现在解决各种难题、处理日常事务及发明创造活动的过程中。这足以说明,灵感思维绝不是某些天才、科学家、发明家所独有的专利。

所以,请大家注意保护自己大脑中随时产生的灵感,它会为大家的学习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知识爆炸:灵感不是一天产生的

曾有一个记者问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您是怎么发现元素周期律的?”

门捷列夫回答道:“这个问题我考虑了近20年,而很多人却认为,坐着不动,突然成功了!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可见,灵感虽然是在一瞬间迸发出来的,但从灵感产生的过程来看,其实它是以长期的艰苦探索和思考酝酿为基础的。有些时候,表面上人们并没有思考,但潜意识思维仍然在悄悄地工作,这种以潜意识思维孕育灵感的时间段可以是数天、数月,也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就如门捷列夫,一个问题想了近20年,才有了灵感。

因此,可以说,灵感不是凭空而生,它是在人们具有一定的知识、经历的基础上产生的,或许有些人在某段时间会突发奇想,但这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只能在一定的情境下,灵感才会像流水一样喷涌而出。正如一位著名科学家所说:“灵感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这里所说的“有准备”,还有一个含义就是积累知识和技能。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某一难题进行长期紧张的思考,所想的问题大部分内容已经得到了澄清和解决,但在关键环节上却卡住了,这时大脑会呈现出高度的受激状态,很容易受到启示而获得灵感。这就好像由许多电子元件组成的电子设备,一旦接通电路就可以开始工作、产生效应。所以灵感的产生要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方法等实践经验的积累,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曹雪芹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他的名著《红楼梦》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宗教以及音韵学、中医学、民俗学、园林建筑学、烹饪学等许多领域,被人们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还有清代作家蒲松龄,每当金鸡唱晓、炊烟四起之时,就坐在一棵大树下,热情地邀请过路人闲坐谈天,不时献茶敬酒,听四方来客讲述天南地北的见闻。

他就是这样长期地收集神仙鬼怪的动人故事,然后精心编写成妇孺皆知的《聊斋志异》。

可见,知识是灵感的根基。如果没有长期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灵感的。

对此,我国著名诗人刘湛秋做出了解释。

他说:“灵感是一个引爆进程中的绝妙指挥,它有不可言传之处,但它终究是一种依靠功夫和本领的超越神奇力。离开功夫本身,那种超越的神奇力将无所依靠。”

“一天,我在海边别墅度过大雷雨的夜晚。天上浓云密布,整个天空墨黑如锅。闪电开始时如瀑布泻下,霎时撕碎乌云,天空显得更为可怕,而雷的炸裂声简直就像宇宙要破裂一样,海在雷雨中狂暴不已,使整个空间更显得恐怖。”

“这时,我站在走廊上,注视这一切。我想写诗,但是我始终觉得没有灵感,进入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因为我缺乏这种类似生活的储蓄,只有瞬间的浮动,而无连锁反应。如果一个饱经战场的军人,肯定会由此契机诞生出壮丽的诗篇。”

可见,如果想激发自己的灵感思维,就要必须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大量的信息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势能,一经触发便会转化为思维突变的动力,在顷刻之间爆发灵感。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请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吧!这样,灵感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会在大家有着丰富能量积累的知识库里产生熊熊的创新火焰。

梦幻西游:神奇的梦中灵感

在人们睡觉做梦的时候,也常常会有灵感出现呢!很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就是从梦中情景获得了有益的“答案”的。大家还记得有个关于“江郎”的故事吗?故事是这样的:

古代有一个读书人,名叫江郎。他少年时苦读诗书。一天夜里,他梦到一位仙人对他说:“江郎,你如此用功,我送你一只毛笔吧!”

说着,仙人就拿出了一支光彩夺目的毛笔。江郎得到笔后,十分兴奋。他诗兴大发,提笔就要写诗,却发现自己没有纸。就这样,他一着急就从梦中醒了过来。自此以后,江郎的文章越做越好,受到人们的传诵。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暗含了梦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的意思。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大家知道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是怎么来的吗?据记载,《霓裳羽衣曲》也是唐明皇根据自己的一个梦谱成的。

有一年中秋之夜,唐明皇做梦游月宫,看见桂树下很多仙女身着孔雀翠衣和月白色的长裙,翩翩起舞。他的耳边传来的是仙乐《紫云曲》,他如醉如痴地听着,并以双手击拍,暗记音律。

梦醒后,他以梦中的“仙曲”为基础,又参照印度传来的《天竺乐曲》,谱成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还为此编排舞蹈传给了杨贵妃。

直到现在,《霓裳羽衣曲》仍然是音乐舞蹈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国外从梦中获得灵感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有许多科学家回忆自己的创造与发明时,都谈到梦对他们的启迪。

德国一位药理学教授也曾记载了他在睡眠中获得灵感的一个例子:一天夜里,他看着小说睡着了。在半夜里他被梦中的情景所惊醒,于是他匆忙地记下了梦中出现的一个非常宝贵的想法。

第二天早上起来,他无论如何也解释不了自己在匆忙之间所记下的东西,夜里的梦境他一点也回忆不起来了。当天夜里,他再睡时,又出现了同样的梦境。这次他吸取了教训,非常细心地在笔记本上作了注释。后来,通过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证实了他梦中的发现。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从青年时代起就经常借助于梦中灵感解决问题。他说:“长期以来,我靠无意识的作用过程帮助自己已成习惯。例如,当我准备演讲的时候,我就先想好讲哪几点,写一个粗略的提纲。在这以后的几夜里,我经常会骤然醒来,涌入脑海的就是与提纲有关的鲜明的例子、恰当的词句和新鲜的思想。我把纸墨放在手边,便于捕捉这些倏忽即逝的思想,以免被淡忘。”

像上述那样从梦里得到灵感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有人曾风趣地说:“让我们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做梦吧!”是的,梦幻思维可以启迪人的灵感,激发人们创造新想法、新东西。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浓重的夜色中闭目而思,几乎完全避免了来自视觉的信息对大脑思维活动的干扰刺激,静卧于床上又能将触觉的信息对思维的干扰降到最低程度。这十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脑思维潜力,使人对问题的思考易于突破。如果再加上偶然和特殊因素激发,还有可能使大脑潜力超常发挥,即可产生“灵感”了。

另外,人在躺着的时候,由于大脑供血状况明显地得到了改善,这为大脑活动提供了最佳的营养保证。一觉醒来,由于大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又进入了精力充沛的状态,这也为灵感火花在夜间爆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有研究者认为梦中灵感是由于大脑的左半球长期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白天辛苦的思索问题,智慧的火花也不会在夜间出现在梦的世界中。

也有研究者认为,夜间大脑的左半球处于休息状态,而大脑的右半球却处于工作状态。所以他们认为梦中的灵感来自右半球视觉、听觉控制中心发出的各种信号。

不论是哪一种原因,如果没有平时的认真思考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即使梦中有了某种启示,人们也不一定能捕捉得到,或者根本没有机会获得这种来自内心的“感悟”。

瞬间迸发:抓住头脑一闪念

灵感就像一个小精灵,奇特有活力而又神秘莫测,常常以出其不意“一闪念”的形式出现,抓住它,就可能有所创新;稍不留神,它就会调皮地偷偷溜之大吉。灵感是思维宇宙中的闪电迅雷,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能捕捉到灵感并迅速记录下来是幸运的。倘若毫无准备,灵感闪电一经消失就会无影无踪,而且往往是一去无回。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就是一位抓住“一闪念”灵感的高手。

多瑙河是流经奥地利的著名河流,也是约翰·施特劳斯从小亲密接触、敬重有加的“母亲河”。那湛蓝的河水、旖旎的风光及围绕它的美丽传说和诗文,都令施特劳斯梦绕情牵。施特劳斯一直想为多瑙河谱写一首歌曲,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好友——诗人格涅尔,格涅尔很快完成了一首名为《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的诗。

有一天,施特劳斯站在河边,望着碧波拍岸、浪花盛开的优美景象,又想到了朋友的诗,顿时心潮澎湃、灵感喷涌,产生了一个妙不可言的音乐旋律。由于当时没有带谱纸,他便挥笔在衣袖上谱成一曲,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

有研究表明,只要人的智力和思维正常,随时随地都会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遗憾的是,由于主人预先没有做好捕捉的准备,大量的灵感、创意、妙策、奇想、思想火花甚至惊人的发现,就在人们漫不经心、来不及捕捉的情况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数学发展史上著名的费尔马大定理的证明就是典型的例子。

有一天,大数学家费马突然萌发灵感,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新奇的数学定理:当整数n>2时,方程式“xn+yn=zn”没有正整数解。

就是说,没有一组正整数x、y、z能满足上面的方程式。费马在一本书的页边上写下了这个定理,并且自豪地说:“我得到了这个断语的惊人的证明,但这页边太窄,不容我把证明写出来。”于是,费马把这事放下了。

但自那以后,费马自己再也没有重新想起这一难得的灵感,结果害得300多年来许多人为它绞尽了脑汁,直到1995年,费马逝世300多年后,英国数学家怀尔斯和他的学生泰勒才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可见,及时抓住“一闪念”是多么的重要。正因为灵感思维的突发性、瞬时性和高速性,灵感才变得更为可贵。从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来看,善于抓住一闪念的灵感是学会创新思维的一项基本素质。

在大家日常学习生活中也会常常出现一闪念的灵感,例如等车的时候,穿衣服的时候,与人交谈的时候,阅读的时候,看电影的时候,散步的时候……遗憾的是,往往由于大家的漫不经心,当灵感到来之际听之任之,或者总想着等忙完事情再说。结果事后,头脑却一片空白,这是很令人惋惜的。这种现象在学习中最常见,为此,大家必须学会抓住“一闪念”的灵感,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将灵感随时记录下来。

很多科学家、发明家、作家都是这样做的。有位科学家认为随手携带纸笔是“捕捉灵感的一个普遍使用的好方法”。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说:“我把纸笔放在手边,便于捕捉这些倏忽即逝的思想,以免被淡忘。”

一种突然闪现的联想、一个奇妙的句子、一个新的观点……只要在头脑中掠过,请即刻记录下来。当然,有些时候,身边可能没有笔和纸,那就尽量找一些可借用的手段,例如借助手机、录音笔等,形成印象,过后再用文字整理。

记录灵感的时候,可能时间和条件不允许详细进行,或者不能立即证明出来。此时,只要能将要点记录清楚,抓住有价值的点就足够了,但要注意不能太潦草,否则,当回头再想整理时,就可能因为找不到头绪,而功亏一篑了。

总之,灵感出现的机会对每个人是公平的,灵感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希望大家学会及时准确地捕捉住转瞬即逝的灵感火花,不放弃任何有用的、可取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也要牢牢地抓住,这颗小小的“火星”很可能就是足以燎原的智慧之火。

自由时刻:灵感来自于放松

综观很多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可以发现他们的灵感几乎都是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在放松的状态下,确实有助于灵感的产生。曾有人对821名发明家作过调查,发现他们在比较放松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休闲场合,产生灵感的比例非常高。其实,许多创造者正是有意或无意地利用了这一点,才有所创新的。

例如,一位苏格兰诗人曾说:“我的一生证明,睡醒和起床之间半小时非常有助于发挥我创造性的任何工作。奇特的想法,总是在我一睁眼的时候大量涌现。”

德国一位科学家曾表示,在对问题作了各方面的研究以后,“巧妙的设想不费吹灰之力就意外地到来,犹如灵感”。他发现这些思想,就不是在精神疲惫或是伏案工作的时候,而往往就是在一夜酣睡之后的早上,或是当天气晴朗缓步攀登树木葱茏的小山之时。

有科学家曾说过灵感“往往在早晨当我醒来时就有了”。英国著名进化论学者华莱士在发疟疾时想到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观点。爱因斯坦有关时间空间的深奥概括也是在病床上想到的。凯库勒是在半眠半梦状态中想出苯环的结构的……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放松是指暂时搁置问题的清闲状态,它是以解决思考某一个问题为基础的。看看下面的故事,或许大家将会有所感悟。

几个武器制造商在一起研究空军的新式武器,他们已经再也想不出任何新办法。于是,有一个人提议休息一下,做个游戏换换脑筋,他说:“想象一下假如现在你在沙漠中,你能看到什么东西呢?”

有一个人说:“我看见了仙人掌。”

另一个人说:“我看见了绿洲。”

第三个人说:“我看见了响尾蛇。”

响尾蛇是靠探测猎物体温进行捕食的一种蛇。这时候,一个工程师突然获得了灵感:“我们是否能发明一种能探测到敌方发动机温度的新式武器呢?”在这个灵感的基础上,他们研发出了一种非常成功的热力搜索导弹——响尾蛇导弹。

暂时放松是创新者转移注意力、摆脱困境、产生灵感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散步、沐浴、听音乐、运动、钓鱼、书法、绘画、跳舞、旅游、阅读一些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无关的书刊、与专业以外的人闲谈、入睡前或刚醒时的休息、冥想等都属于放松。

当然,每个人放松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这就要看自己的情况。例如法国物理学家皮埃皮·属里经常到森林中寻找灵感;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喜欢躺在寂静的草地上想问题;法国数学家阿马达则常在喧哗中产生灵感;剧作家贝克则是躺在澡盆中;而赫尔姆霍茨是一大早或天气晴朗登山时,最有感觉。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有白天坐在椅子上打盹的习惯,据说许多好的念头就是这样产生的。

因此,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诱发灵感的最佳方式与最好时机,从而更好地进行创造。当然,上述情况只是灵感产生的一般情况,具体灵感产生的过程中往往因人而异,并非是千篇一律的。

总之,灵感多来自于那些拥有健康生活和乐观情绪的人。懂得“乐活”,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能让自己在学习和生活发挥出更多的灵感来!

秀出天性:好奇心让你走好运

喜欢猫的朋友肯定都知道,猫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在西方还有一句谚语说“好奇害死猫”,原因是一只猫四处觅食,由于好奇心太强了,结果吃了有毒的东西而丧命。这个谚语常被用来打击富有创造力和好奇心的人。

其实,这个故事应该改写为正因为猫有好奇心,最终才获得了食物,吃到了很多东西——也就是说好奇心会让人获得好运。为什么这么说呢?读了下面这个故事,大家就会明白了。

有一天,美国总统林肯在华盛顿大街散步。他看到一大伙人围在一家杂志社门前,便好奇地凑上去。结果发现:在华丽的墙壁上竟钻了一个小洞,洞旁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向里看!”但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向里看,原来里面是用霓虹灯组成的《智慧》杂志的广告。

林肯觉得这个杂志的广告很有创意,就吩咐秘书为自己订了一份。果然,《智慧》杂志不论内容、版式装帧、封面设计,还是印刷质量,都称得上一流。

这一天,林肯处理完当天的公务,拿起一份新到的《智慧》杂志翻阅起来。翻着翻着,他突然发现这份杂志中间有几页未裁开,林肯感觉很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到了一边。

晚上,林肯躺在床上,又想起这本杂志的事:这既然是一本很有名气的杂志,在管理方面应该是十分严格的,按常理来讲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连页现象的。然后,他突然想到杂志社在墙壁上钻洞做广告的事:“难道这里面又有什么新花样?”

于是,林肯翻身下床,找到这本杂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了它的连页,又发现连页中的一节内容竟被纸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错了。但印错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好奇心又驱使他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着的纸,最后发现下面写着这样几行字:

“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一万美元的奖金,请将本刊退还杂志社,我们将负责调换并给您寄去奖金。”

在上面的故事中,杂志社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取得了巨大的收益;林肯由于自己的好奇心,意外地获得了一笔奖金。更重要的是大家从中看到了林肯身上的不凡智慧与接受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强烈美妙的好奇心是诱人探秘、引人入胜的不竭动力,是驱动发明创造的智慧之门。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人们之所以有好奇心,是因为人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人们成长为创造型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好奇心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新事物的关注,以及为弄清这些纷繁复杂的事物内在关系而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它会促使大家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大家孜孜不倦地对自己觉得奇怪的事情认真思考。如果没有好奇心,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那就可能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许多遗憾。

如果大家真诚渴望走进一个充满奇思妙想、色彩斑斓的世界,体验到发明与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那就请保持好奇心吧!

智力体操:诱发灵感的方法

在创造性活动中,捕捉住灵感,往往是成功的先兆,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而灵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开发,灵感产生得就越多。那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家要如何诱发自己产生更多的灵感、培养自己的灵感思维呢?下面的方法对大家会有一些帮助。

1.做个有心人

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平日阅读或交谈中,偶然就得到他人思想启示而出现了灵感。

一位火箭专家为解决火箭上天的推力问题而苦恼万分,食不甘味。

他的妻子问明原因后,说:“这有什么难的呢,就像吃面包一样,一个不够再加一个,还不够,继续增加。”

火箭专家一听,茅塞顿开,于是采用三节火箭捆绑在一起进行接力的办法,终于解决了火箭上天的推力难题。

在生活中,像这样受到启示诱发产生灵感的情况太多了,这就要求大家要做有心人,多留心身边的事情,多听、多想、多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个想法来。

2.自己编故事

有思维训练学者指出,编写故事可以用于激发新的灵感,特别是编写与问题多多少少有点关联的简洁故事时,往往就能激发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具体的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以要解决的问题为根据编一个简短的故事。编撰故事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直接把问题编入故事,而应使故事尽可能充满想象的色彩。

第二,细致地考察故事情节,并把主要的原则、行动、性格、事件、主题等列出来。

第三,以这些材料为基础,想象解决问题的办法。注意,不要去想合不合理,也不要去想有无关系,这样最易激发出独特的想法,否则,就可能陷入思维迟钝。

3.挑战高难度

不妨试试向似乎办不到的事情挑战。有时,灵感就是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产生的,简直是绝路逢生,不要惧怕艰难的问题,要勇敢地去挑战。

4.善于调节自己

善于调节自己的活动,往往能把自己从思维的死胡同中解放出来,从而有助于激发和捕捉灵感。一位著名数学家曾说,他常把某个复杂的问题搁置几天而不去理它,当他捡起问题重新考虑时,往往发现它变得极为容易。

5.头脑风暴

相信大家肯定知道这个道理:如果自己有两个苹果,分给别人一个,就会每人拥有一个苹果,实际上两个人品尝了苹果的香甜;自己有一个思想,别人有一个思想,彼此相互交流分享,就会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事实上,还可能产生更多的思想。

人在受到某种刺激后,往往能直接迸发出灵感。因此,平时多与别人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往往可以产生一系列灵感。例如爱因斯坦曾组织了一个活动,就是几个人共进晚餐,边吃边讨论问题,这些讨论对爱因斯坦的创造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大家不妨经常进行一下“头脑风暴”。例如遇到功课难题的时候,提出来,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这样做往往能启发自己独立思考,使头脑一新,从而捕捉到灵感。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自己有了灵感的时候,不但要抓住它,更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有些时候,人们的一些新想法、创意一时很难被别人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的坚持。

有一位广告经理曾这样描述还未被大众认可的灵感:“灵感是脆弱的,一个蔑视的微笑或一通无聊的哈欠就能将它扼杀;一句嘲讽的话就可以让它发愁,冷漠的眼神也会让它心悸。”

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教授曾经愤慨地表示:“人类历史上很多文化都排斥具有创造性的人,人们会忽视他们甚至杀了他们。这些都极大地阻止了创造力的发展。”

新生事物要被大众接受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要想成为具备创造力的人才,需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在陈述自己的灵感却遭到反对时,千万不要让自己消沉下去。

思维测试:测测你的灵感指数

日常生活中,几乎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人们都需要有足够的灵感支撑——灵感往往会使人们对一件平凡无奇的事情产生不同的兴趣。大家想知道自己是否拥有无尽的灵感源泉吗?那就做做下面的测试吧!

当提到绿色时,你首先会想到以下哪种事物呢?不要过多思考,凭自己的自觉来选择,看你的灵感将会闪现出什么?

A.花花草草等绿色植物

B.绿色环保,低碳生活

C.生机勃勃的春天

D.雪碧

E.生活周遭的绿色物件

解析:

A——灵感指数:76%。

你对生活的态度就犹如植物般清新纯粹,总是以温和的方式去面对问题。在提出好点子的时候,也会顾及所有人情绪。你的灵感源泉就如破土而出的嫩芽,需要你的精心呵护。

B——灵感指数:67%。

你的思维似乎有点OUT(落伍)了,因为“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这个观念如今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所以不要再让自己的思想举步不前了,赶紧鞭策下吧!

C——灵感指数:83%。

选择春天的你,身上隐藏着一股自然而然的艺术家浪漫气质,你的灵感源泉始终生生不息,每当遇到难题时,你总是能够想出令人惊喜的idea(创意)。多多发挥你的灵感之源吧!

D——灵感指数:98%。

你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总是能够通过一些细微的线索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你不仅细心,也拥有大胆的创意,一件并不新鲜的常事在你的妙手生花后总会带给人们另一番感受。你的灵感源泉就好像雪碧冰爽刺激的气泡,永远都会带给人们无限的活力和灵感。

E——灵感指数:90%。

你是个非常在乎生活细节的人,拥有非常不错的微观眼光,总是会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找到灵感。你的灵感之源充沛,是个喜爱创意的灵感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