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姑娘的故事

——徐秀娟烈士事迹追记

祖国大地到处在传唱着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走过那条小河

你可曾听说⋯⋯

徐秀娟,就是这真实故事的主人公。

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宋健高度赞扬了徐秀娟。他在《纪念仙鹤姑娘》一文中感叹着“春春盎盎,不足以比其心灵美,秋秋皎皎,不足以表其品格高。”

本文将把徐秀娟大姐姐的感人故事介绍给大家。

一、一个强音符

一个强音符正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回荡: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这是人类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迈向绿色文明的呐喊。这是人类追逐 21 世纪曙光的先声。

如果说现在上至总统主席,下至黎民百姓,都为这一音符深深撼动的话, 退回 10 年,听听黄海滩涂一个晚会上传出的阵阵歌声,我们心头也许会另有一番震颤。

二、别开生面的晚会

1986 年中秋晚上,黄河故道口的苏北盐城滩头,秋风阵阵,黄沙起伏, 沼泽、芦苇点缀其间。

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的养鹤场就建在这儿。现在,这里正在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晚会。

报幕员出场了。那是一位娟美俊秀的姑娘,名叫秀娟,姓徐。她是这儿鹤场的负责人兼技术员。一旁正在准备录音的姑娘叫陈兰——徐秀娟的亲密助手。

报幕员的声音:“亲爱的观众,你们好!”(陈兰的掌声夹着秀娟自己的笑声。)

报幕员继续说:“今天我能为你们演唱,心里特别的高兴!虽然我的观众只有陈兰和三只小鹤,但是我已经非常非常满足了!”

陈兰把小鹤拢在身边,抿着嘴笑:为三只小鹤开晚会,为三只小鹤演唱, 世界独一份,从没听说过,亏她想得出!

当然,陈兰知道,眼前的三只小鹤,四个月前还是三只鹤蛋——三只不平常的鹤蛋——三只就要破壳出雏的鹤蛋。

这三只鹤蛋,原来是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部队军马场极珍贵的礼物。

盐城自然保护区要用这三只鹤蛋进行一项重要的、难度极大的科学试验。他们想使这三只宝贝蛋儿在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破壳出生,育雏成活, 然后一边圈养,一边到野外放牧驯化,最后再使它们在这儿生儿育女,繁衍生息,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种群,为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北方扎龙、向海的栖息繁殖地,在南方盐城的越冬地,都能生存发展,扩展其生态领地。

这可是一项令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十分关注的开创性工作啊!

而这三只鹤蛋就是徐秀娟四个月前从齐齐哈尔辗转哈尔滨——南京—— 盐城,历经三天三夜,长途跋涉 5000 多里运抵保护区的。至于以后炕孵小雏、养育幼鹤、野外驯化付出的艰辛,陈兰知道,即使是一本几万字的故事书怕也写不完。难怪徐秀娟把眼前这三只幼鹤视作掌上明珠,百倍珍惜,今天还要为他们专门开个晚会哩。

不过,陈兰不知晓,当初三只鹤蛋能长途安全运抵保护区是多么的不易! 此事秀娟从没对陈兰说过,只在 7 月回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班参加毕业考试时,见到爸爸时当笑话说起过。秀娟的爸爸徐铁林,那时已经是扎龙自然保护区一位受人尊敬的鹤类保护专家了。

5 月 6 日离开齐齐哈尔那天,徐秀娟遵照爸爸的嘱托,把三只鹤蛋用脱脂棉里三层外三层裹起,再装进一个黑色的手提包,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上

了车。

在车上,这个提包从来没有离过她的怀抱,连上厕所也抱着。同车厢的人奇怪:莫非她那提包里放着金娃娃或者大把钞票。有人这么问她,她笑笑: “比那还金贵呢!”不是吗?车行中,怕风急、温度变化大,她恳请坐在窗户前那位青年人把车窗放下,不留一指缝。

夜深了,人们都睡了,她向列车员要来一暖瓶开水。列车员奇怪:要来开水不喝,而是拿出一个暖水袋,把水灌到里面,和提包一起抱在怀里。列车员以为她胃疼不舒服,问了一下,她连忙摇摇头,说:“我怕晚上天冷, 提包温度低了出问题。”至于提包里装的什么东西,她依然守口如瓶。但看着她的认真劲儿,大家也猜出那里面八九是活物,再看看她胸前挂着的林业大学校徽,人们认为她不会做什么犯法的事儿,所以一直帮着她,直到在南京下了车。

爸爸听后笑了:“到底是爸爸的好女儿,办事就得有这样的心劲!” 三、“谢谢您,先生!”

晚会还在进行。弹过吉它跳起舞,跳过舞又唱起歌,看着陈兰拢着鹤儿直笑,秀娟高兴地一个节目接一个,中问她还不时学着鹤儿叫,逗得鹤儿也“咕噜儿,咕噜儿⋯⋯”的唱叫起来。那只叫丹丹的鬼精灵更通人性,和着叫声扇动翅膀,两只脚儿一掂一掂地跳起舞来。这可把秀娟逗乐了,她禁不住对丹丹鞠了一个躬,用英语调皮地说:“Thank you,Sir!(谢谢您,先生!) Thank you!Thank you!(谢谢!谢谢!)”

欢乐的歌舞晚会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秀娟虽然有些累了,但还是又放声唱了一曲“飞来吧,丹顶鹤”。

保留下来的录音带可以听到她清脆嘹亮的歌喉: 北方飞来的丹顶鹤,

请到滩头来作客。 这里的鱼虾最肥美, 这里的湖水最清澈, 这里的乡亲最多情,

最爱看你们跳舞唱歌。飞来吧,飞来吧,

亲爱的丹顶鹤,

展开你洁白的羽翼, 轻轻地跳啰、跳啰。 亮起你美丽的歌喉, 欢乐地唱啰、唱啰⋯⋯

陈兰在倾听,鹤儿在倾听,风儿在倾听,月儿在倾听,秋虫在倾听,大地在倾听,自然和人竟然如此美好和谐地相处在这黄海滩涂⋯⋯

音乐是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时代人们沟通感情的桥梁。现在有人把鱼儿、鸟儿的叫声汇编成音乐,想使鱼儿、鸟儿跟人类沟通。黄海滩涂这个晚会该是秀娟跟鹤儿、鸟儿在沟通吧。

沟通是一种交流——一种心底平等的交流。

现在人们常爱用“以人为本”这个词儿。此词的本意,是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万事万物,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但是,如果诠释仅仅至此,就可能引发荒诞。

因为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与色彩斑斓的生物多样性世界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我们不仅需要花儿、草儿、虫儿、鸟儿,也需要青青的山, 绿绿的水,洁净的空气,灿烂的阳光。当然,也少不了秀娟珍爱的这些鹤儿和这些鹤儿将来养育的小鹤、小小鹤。

也正是为了这色彩斑斓的生物多样性世界,我们才需要从“天人合一” 的古老哲学中、从佛教“包容万物”的教义中汲取有益的教养,丰富我们共产主义大同世界的崇高理念和道德情操。

否则,“以人为本”会蜕变为“以人为尊”、“以人为霸”,会衍生出一伙滥伐者、偷猎者,一伙以生吃猴脑为至贵的两足兽人以及一些欺小凌弱的霸权主义、军国主义者。有了这些,哪里还有什么生物多样性世界!哪里还有秀娟眼前这几只可爱的鹤儿和外面的晴空明月!

这难道不是那天晚上秀娟心灵深处回响的奏鸣曲! 四、琴停了,歌罢了⋯⋯

琴停了,歌罢了,秀娟收住笑容,眼望远方,默然不语。陈兰知道,秀娟触景生情,思念起了故土。她的心儿又在呼唤,呼唤北方的扎龙,呼唤将要从那儿南归的鹤群。在那漫天飞舞的鹤群中,有她曾经亲手喂养过的鹤儿。在那鹤群起飞的地方,正是生她养她的故乡——那儿有她年过 80 的祖母,有她日夜思念的父亲、母亲、兄长、弟妹,有和她共事多年的张姐、许叔⋯⋯

1981 年 8 月,差不多也是这个季节,不满 17 岁的徐秀娟,随父亲走进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大门。

10 个月前,她还是边屯中学高一的学生。

上中学时,人懂事了。她为自己编织了一个五彩梦:不管生活多苦,学习多难,都要读好功课,争取考上大学,做个有出息的人,不做父亲鄙视的“废品堆里的人”。

听说扎龙中学不如边屯中学教学质量好,她就坚决要求转学到离家更远的边屯去。

离家远了,还要能早起晚睡多学点,她就和几个同学商量,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土房,当了校外寄宿生。

伙食嘛,一天三顿窝头、玉米碴子加土豆,就着锅底水往下咽。盐常常吃不到,油星子更是不着边。终于有一天,秀娟身体一软,人趴到桌上抬不起头来了。

后来,那间土房被主人收回,寄宿生也当不成了,秀娟就骑着家里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到处响的破旧自行车跑通勤。从扎龙到边屯,一天来回 50 多里,风里来雨里去,太阳老晒一边脸,人几乎成了“黑白两面人”——也没啥,咬咬牙,挺挺都过去了。

要紧的是,初中升高中,全市统考,市里规定,边屯中学 90 分就可录取,

徐秀娟考试成绩是 178 分。语文,常受老师表扬;化学,是课代表,老师、同学都很敬佩;体育滚杆跳高 1 米 30,全校第一,很有天分。

可惜,由于师资不足,市里不得不把边屯高中暂时停办。失学后的秀娟,常常从梦中哭醒。

走自学成才之路吧,穷乡僻壤,无人指点,谈何容易。

她终于下决心到保护区去上班,哪怕是临时工,也多少能摆脱心头阴影, 为父母减轻一点压力。

五、好家,好爸爸

听说秀娟要去保护区上班,奶奶、妈妈死活不肯。妈妈说:“保护区没轻活,修路、推苇子、养鹤、打杂工,我们大人都够受,一个女孩子家怎么吃得消!”

何况那时候秀娟瘦骨零丁,身体很单薄。

秀娟不得不把希冀的眼光投向爸爸。爸爸虽然脾气大,好发火,但办事钉是钉铆是铆,说话入情入理,家里人都听他的。在秀娟眼里,爸爸是峻岭, 是大山。

爸爸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里,7 岁就没了父亲。直到 16 岁,全国解放以后才读书。16 岁,谁还去上小学?可爸爸去了,而且连续跳级,最后鲤鱼跳龙门,竟然跳进了齐齐哈尔市的第一中学。由于成绩好,中学毕业后本来可以留在市里工作,可他惦念着侍奉老人,回家乡种了地。因为他为人正直能干,很快被选为高级农业合作社团支部书记、大队长,成了村里老少敬重的人。

有一次,爸爸外出打渔,发现湖边芦苇丛中一只受伤的小鹤挺可怜,就把它带回家,放在暖烘烘的炕头上精心加以照料,给它治伤,喂它小鱼。还规定秀娟弟妹不许打逗小鹤。小鹤渐渐长大会飞了,爸爸带它到野外,想放它飞回大自然。谁知小鹤飞了几圈,又落到爸爸身边,亲昵地叼着爸爸的衣襟,不肯离去。后来,这只小鹤就成了秀娟家的一员。秀娟也是从那时爱上了鹤儿,学会了一些养鹤的活。

1979 年,国家决定在扎龙建立鹤类自然保护区,爸爸成了第一批受聘的工作人员,省里调来的人员没有办公室,没有住处,爸爸就把家里几间房子腾出来,在门口挂上保护区办公室的牌子。屋里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还要养护鹤儿,有时还把偶尔抓来的偷鹤贼也关在里面受教育。

以后爸爸更忙了,常常很晚才回家,有时走得远,干脆在芦苇荡里过夜。虽然常常见不到爸爸的面,但秀娟总觉得爸爸的身影就在易边,鼓励着她失学后不要灰心。

现在,要去保护区上班了,奶奶、妈妈不同意,秀娟只好求助于爸爸支持了。

六、傲气和傲骨

爸爸何尝不心疼女儿!但近处没有高级中学,去市里,自己没有后门—

—有后门,也不能走。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要正经八辈做人,不能低三下四求人。” 这是他时常对儿女们说的一句话。

这一次,他思虑再三,对娟子妈说:“孩子总窝在家里不是办法。天下道路千千万,到保护区上班,去养鹤,保护自然,也是国家倡导的事。娟儿小时吃得苦,挑水、打猪草、喂鹤、跑通勤,样样行。加上有高中一年的文化垫底,去保护区好好干,说不准能出息个人才呢。”

爸爸的话说服了奶奶、妈妈,也暖了秀娟的心。

去保护区的路上,秀娟问爸爸:“爸,你说养鹤能出息人才,是真的吗?”爸爸说:“那还有假。鹤儿有灵性,通人性,跟人类相处据历史记载已

好几千年了,世称仙鹤、神鸟。世界现有鹤类一万多只,生活在中国的占一半多。鹤类共有 15 种,中国有 9 种,而在咱扎龙就有 6 种。扎龙地处嫩江下游,水泡子多,环境好,中国的鹤儿,特别是丹顶鹤大多在这儿栖息、繁殖。天冷了,才飞越千山万水,去江苏盐城沿海一带过冬。环境科学上认为鹤儿

是一种生物指示鸟,鹤儿在那儿生活、繁殖,说明那里环境好,没受污染, 人也文明,不惊扰鹤儿。要不,那里环境就受到了污染和破坏,鹤儿就以不来那里落脚或者种群减少作为警告。鹤儿身上还有很多很多奥秘没有揭开呢!现在,改革开放刚起步,国家百业待兴,竟拿出这么多钱这么多人建立保护区,一面保护鹤儿,一面搞科研工作,不正说明这个事业的重要性吗? 一个人投到了这个事业中,好好干,能不出息人才!”

失学的阴影还没有摆脱、去保护区上班也有点茫然无绪的徐秀娟,听了爸爸一席话,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迈动的步子轻快多了。

看着秀娟打结的眉头有些舒展,爸爸说:“娟子,刚才在奶奶、妈妈面前,爸把话往好里说,是为安慰奶奶和妈妈。给你说保护鹤儿的重要性,是为了让你明了参加养鹤工作的意义。实际你走上工作岗位后,想不到的困难还多着哩,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长性子,才不会遇苦败下阵来。你还要明白,你那点文化也不够用,要继续好好学习,向书本学,向长辈学, 向来到保护区的专家学,向一切有能耐的人学,才能把工作做好。总之,你要一个脚步两个踪,扎扎实实做事做人,人家才不会背后骂娘、戳脊梁骨。”

秀娟沉思着连连点头,迈出的步子也多了一份坚实劲儿。

在人生道路上,毕竟家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懂事做人的最早教师啊。

七、“赖毛子”不“赖”了

进入腊月了,扎龙保护区饲养室工作人员听到一个消息:前几个月在食堂工作的徐秀娟主动要求来养鹤。大伙都奇怪了:食堂工作夏天晒不着,冬天冻不着,晚上不用加班,吃喝上还能近水楼台先得尝。这姑娘犯傻了,干嘛要过来挑这个担?

秀娟笑了,说:“这是我的心愿!”

人们看到,来的姑娘像个大小子,不管是挑水、收抬鹤粪、垫草、喂食、放鹤、圈鹤,样样活抢着干。到鹤场的第三天,她就能分出哪只鹤编号是几号,哪只鹤是哪年哪月生的,圈鹤时一个人分圈,竟然不会把号搞错。这又是粗心的小伙子十天半月做不到的。

饲养员许宽逢人就说:“到底是徐铁林的女儿,有干劲,有心劲,有文化,能把鹤儿侍弄好!”

这时,徐秀娟正在一边纳闷:<79>4 号(1979 年出生,编号 4)丹顶鹤“赖毛子”干嘛那么凶?——

头几天,它对秀娟还客气,像是知道秀娟是徐铁林的女儿一样。过了几天,它就耍起威风来了,见了秀娟就追着叼。秀娟跑不过了,只好站在那儿不动。这时,它就直眉瞪眼围着秀娟转,秀娟一动,他又逼上来。

晚上,秀娟睡不着,苦苦思索着:它为什么不叼爸爸专叼我?想起爸爸每次见到“赖毛子”时双方那个亲热劲,秀娟明白了,鹤对人是有感情的。爸爸从小喂养它、照料它、亲近它,它认爸爸,就像家里曾经养过的那只小鹤,你要放飞还不愿离开呢,怎么会叼你?

第二天,秀娟专门找着“赖毛子”,趁它正饿的时候喂它,待它吃饱了就帮它梳理羽毛。在理羽毛的时候,秀娟轻声说:“你就是铁石心肠我也要感化你!”

这是一段日记。1982 年 1 月 1 日,徐秀娟值班。“节日升旗,红旗飘飘。

4 号鹤‘赖毛子’没见过,惊得直往墙上爬,爪子抓坏,血流不止,我从没

有见过这样的情况,一时慌了手脚,赶忙替它包扎,血止不住,它还吓得往墙上爬,我怕它再受伤,心疼地把它紧紧抱在怀里,直到爸爸赶到。”

此后,为了看护好小鹤,秀娟干脆从家里住进了保护区。

每天,看着小鹤飞上天空练翅盘旋,秀娟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她担心小鹤不小心撞到电线上会受伤,心里祈祷着:小鹤呀小鹤,你们飞的时候千万千万要留神啊!

小鹤大些了,秀娟就领着“赖毛子”它们跟着饲养员的叫声练习和唱。“赖毛子”听话,带头一鸣叫,4 号小丹顶、7 号小白枕也学着叫起来,叫声嘹亮,引人注目。秀娟听了,心里蜜样甜。

这一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来扎龙拍摄影片《飞来的仙鹤》,徐秀娟和饲养员许宽领着<79>4 号丹顶鹤“赖毛子”,到很远的吐木克协助拍摄。

回来的路上,许宽高兴地说:“‘赖毛子’真好,肯配合,圆满完成了任务!”他又回身关切地问秀娟:“小娟,你也累了吧?”

秀娟说:“人累些倒没什么,鹤儿走这一个来回,太难为它们了!” 八、小白枕死里逃生

工作虽不是轰轰烈烈,但徐秀娟一直认真对待。

1982 年,春天来了。省里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到保护区搞丹顶鹤的孵化试验。保护区领导见秀娟工作细心,就要她跟着一边配合工作,一边学习。秀娟知道这是一门科学,自己一点基础没有,一报到就耐心听专家指教,并借助他们的帮助,把各种孵化要领、注意事项等牢牢记在心里。

在六只幼鹤快要出壳的几天里,她废寝忘食日夜守护在孵化箱旁,边观察边记录,留下厚厚一本工作日记。在 A82—2 号小丹顶出壳那天的日记里, 从凌晨 4 点到夜里 23 点,她详细记下了 19 个时辰幼雏叼壳、脱壳的具体情

景,工工整整绘下了 15 幅幼雏叼壳、出壳时的各种图形,记录了幼雏出壳时环境的温度、各部位的颜色、身上的特殊标记、睁眼挣扎站起来的情况,甚至连小雏哪只眼角有点眼屎也记了下来。后来,这些记录被多位科研人员当作珍贵资料借去在论文中引用发表。

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夸奖秀娟工作好,秀娟说:“老师们说的对,实践也是一本书。经过这几天工作,我深深觉得,一个新生命降临世间真不容易, 以后我要加倍爱护幼鹤。”

幼鹤出生后即进入危险期。工作中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会使鹤雏夭亡。这时期,秀娟连吃饭都守在鹤舍,不离开鹤儿。

5 号白枕鹤出世半个多月开始便血块,病情严重,体重由 3 斤多一下子

降到 9 两,服药无效,人们都说把它扔掉算了,秀娟不忍。她把小鹤隔离起来,到处求医,给小鹤边喂药,边喂鱼肝油等营养物,还向同房间的张姐讨来“柏子养心丸”喂给小鹤吃。一连十多天,她比医院的医生、护士照看病人都要专心致志地照看小白枕,终于奇迹般地使小白枕死里逃生。以后,这只小白枕长得很健壮,被选送到安徽合肥国家珍禽繁殖基地当了种鹤。

看着眼前欢快鸣叫的小丹顶,想想远去的小白枕,秀娟在无限慰藉中, 写了她的第一首散文诗:《仙鹤,你早!》

黑夜刚刚过去,

你——可爱的丹顶鹤, 从白雪般的羽毛中, 伸出你的腿,你的头,

天真地眨眨大眼睛, 像是对我说:

主人,你早!

你走近大食槽—— 嗅,你饿了。

那你就快点吃吧,

我已为你准备好了早点。我走近你的身边,

抚摸着你洁白的羽毛, 深情地说一声:

鹤儿,你早! 你笑了—— 扬扬头,

头上的丹顶,

像是春天初放的花朵。你欢快地扬起脖子

亮开歌喉,

把动听的晨曲唱给我听。啊,丹顶鹤,

你这纯洁、优美的精灵, 幸福长寿的象征,

我要高声地赞美你, 默默地为你祈祷!

在这首小诗前面,徐秀娟写了一段话:“虽然我不会写诗,但它毕竟是我生活的真实记录。记下它,会鞭策我沿着诗的小巷,通向做人的大路。”

九、小巷通向大路大路连着小巷。 小巷通向大路。

虽然在以后的岁月里,秀娟曾为野狗闯进鹤舍咬死 14 号小鹤痛哭过,曾和打逗小鹤的香港游人吵过架,曾跟不及时买进鹤儿的饲料、不修复鹤舍的保护区领导翻过脸,也曾为该转正了不能转正、工作多年还是临时工伤过心, 但是一走进鹤舍,一走近鹤儿,一切痛苦烦恼都丢在了身后。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热爱我的事业,热爱同我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鹤儿们,是鹤儿使我忘掉痛苦和劳累,是鹤儿给了我希望,我将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我热爱的事业!”

1983 年,分工她一个人饲养小鹤,许叔他们白天帮助干点重活,其他秀娟一个人包了。这一年,保护区小鹤成活率 100%。

1984 年,保护区出了一件大喜事:饲养多年的家鹤自然繁殖成功,两只小幼鹤顺利出生了。徐秀娟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一工作。她披着雨衣,冒着被鹤叼的危险看望在野外筑巢的鹤儿,给他们投食,防他们被扰,及时观察、拍照、量卵。整整 31 天,直到小鹤雏破壳出生。

这以后,她又接受了饲养幼鹤的任务。她给两只毛茸茸的小家伙分别编号:<84> 自繁 1 号,<84> 自繁 2 号。意犹未尽,她还给这两只可爱的小宝贝分别取名丹丹和佳佳。

从此,丹丹、佳佳成了秀娟的影子,她带它们到野外练翅,帮着它们到湖边捉蚂蚱吃,小鹤雏们个个每天增重 1 两。

许叔笑了,苍叔笑了,经常数落秀娟这不行那不好的爸爸也笑了。

夜深了,徐秀娟坐在灯下,挥笔写了一首《湖边行》的诗,唱起了她心中的歌:

当你漫步湖沼身旁, 当你遥望无边的苇荡, 你的心可曾和我一样,

随着湖水的涟漪而荡漾? 芦苇这绿色的屏障,

把湖水深深藏在中央。湖中亭亭玉立的藕叶,

平铺在闪着银光的湖面上。鸥群在湖中尽情地嬉戏, 不住地扑打翅膀。

噢,

我若是画家, 画下这幅画,

管保人人看后神往。我若是诗人,

写出的诗句,

管保人人看后赞赏。人人都说太湖美, 可太湖远在南方; 人人都说颐和园美,

它毕竟是园中的画廊。那一切怎比扎龙湖美,

怎能比上这儿的自然风光! 啊,朋友,

你可知道: 那边原野上,

还有无数的野花野草, 还有无数的鸟儿在飞翔。鸟的世界,

花的海洋,

在我心中泛起多少联想; 我心中的忧愁悲伤,

伴随着水波慢慢消失; 我心中美好的理想, 追随鸟儿、鹤儿——

在天空中飞翔,飞翔⋯⋯

父母的女儿正在成长为自然的女儿。自然的女儿不就是人民的女儿吗? 小小年纪,徐秀娟已在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披荆开路!

十、迈进科学的殿堂

东北林业大学的杭馥兰老师,从保护区鹤类事业发展中,看到青年人是自然保护事业的希望,她认为,青年人有志就应该帮助他们插上知识的翅膀。一天,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徐铁林。

由于是临时工,得不到领导的同意,徐铁林希望暂借 500 元,自己送孩子去进修。这个要求后来也没有得到支持。

徐铁林冷了心,也铁了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娟子去上学!”

上大学,这是徐秀娟日盼夜想的事。现在,她又不忍离开那些相处多年的鹤儿,不忍丢下丹丹、佳佳。直到杭老师讲了学好知识是为了更好养好鹤儿的道理,她才点了头。

杭老师的话,使她想起一件曾使她撕心裂肺般痛苦的事。

那年 1 月,外面北风狂吠,4 号小鹤雏的伤口治了几天,血仍止不住。人们都不愿插手,怕担责任。秀娟想,我虽然不是医生,但我是一个饲养员, 担负着护鹤养鹤的使命,如果撒手不管,我会内疚一辈子的。她跑了很远的路赶到村卫生所去找医生求药。医生给她想了两个办法,她连忙赶回来给小鹤治病。由于紧张、心疼,秀娟有些站不住了,小鹤也无力地依偎在秀娟身上。见小鹤流血过多,秀娟遵医嘱烧开水加白糖一勺一勺给小鹤喂下去。忙到晚上 9 点多,小鹤还是站不住,卧下了。同宿舍的大姐劝秀娟回去休息, 秀娟说:“再尽尽心,也许能救过来。”

在一段留有斑斑泪痕的日记里,秀娟这样写道:“午夜 12 点 10 分,它又一次挣扎着站起,接着就蹬着两条腿死去了。我抱起死去的小雏鹤,流着泪,拿起它的双腿来回运动,希望把它抢救过来,但已无济于事了。小雏鹤死前几分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我的心都要碎了,我痛哭着掰开它的嘴, 见里面有血,我试图吸出来,但吸不出。我抚摸着小雏鹤的尸体,帮它理好羽毛,把它放在阴凉处,但愿小雏鹤在九泉之下能够安息。”

流泪、痛哭、心碎都没有救小雏鹤于危亡。秀娟知道,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疾病防治知识,才能使鹤儿们逢凶化吉。

往事回忆,坚定了秀娟去林大进修的决心。她要用学好动物保护知识的行动告慰九泉之下的 4 号小雏鹤,也为了丹丹、佳佳们能更健壮地成长。

怀揣着爸爸向亲友借来的钱,自己从每月 30 多元工资中省下的钱,还有饲养室同事捐助的钱,徐秀娟登上了开往哈尔滨的火车。

十一、“6 角钱,贵极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

秀娟走后,妈妈一直惦念着:“高一的文化,丢了快 5 年,功课能跟得上吗?身体那么瘦弱,学习紧张,能吃得消吗?带的那一点钱,够用吗?”

爸爸也放心不下,只过了两个星期,就赶到哈尔滨去看望爱女。 见到秀娟,还没坐下,爸爸就问:“学习怎么样?身体怎么样?”

秀娟笑着说:“头几天简直受不了,一坐就是 100 分钟。耳朵支得老高, 生怕漏了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幸亏我记笔记快,不然真不知怎么好了。每天上课,我总是精神高度集中,一声不响,同学们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一段时间里,人几乎变呆了,说话颠三倒四的,睡梦中常常惊醒。”

“那还行?”爸爸急了。 “不要紧,爸,你看,我现在不是挺好嘛。慢慢会适应的。”秀娟安慰

着。

“功课能跟上吗?”

“笨鸟先飞呗!这方面我得比别人多下功夫。”秀娟胸有成竹地说:“现在我每天早上 4 点钟起床,晚上 11 点就寝。除了上课、吃饭,就抓紧时间复习、预习、学英语。”

“你还学英语?” “这是学校特批的。一般规定进修生不学外语。我看这里有老师,有图

书馆,条件好,跟老师一说,老师见我发音素质好,积极性高,就特批了。” “生活怎么样?”

“食堂用餐,一天至少得 6 角钱,贵极了,我哪里吃得起。只好买些咸菜就馒头凑合过,也能多争取点时间看书。遇上星期天,我跟同学也多少改善改善。反正,你也别操心,这儿比在边屯读书时好多了。”

“身体行吗?” “不瞒你说,离家时妈妈帮助收拾的那些东西可发挥作用了。现在,去

火药是我的‘先锋队’,消炎药是我的‘战斗队’,营养药是我的‘后备队’, 日记本是我的好朋友,有了这些,再困难,我能挺过去的。只是老记挂着鹤儿们。我不在了,你和大伙受累了。”

爸爸说:“佳佳很好,丹丹有时闹点小毛病,但问题不大。”

秀娟说:“有时候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一想到门门功课都和鹤儿的健康成长有关,我想,困难再多,我也要把它拿下来。”

爸爸心里踏实多了。

秀娟也没有辜负亲人的期望,这一学期艰苦奋斗下来,四门功课,动物学:优;解剖组织胚胎学:优;疾病防治: 93 分;饲养原理: 4 分(5 分制)。

7 月 15 日。凭窗遥望扎龙,秀娟写了一篇抒发胸怀的日记。她已好长时间没有这么长篇的写日记了: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我的各科成绩都很好,准备洗一洗被褥回家。也许是生平第一次离家这么久、这么远的缘故,对家乡的一切是那么思念,真恨不能插上翅膀立即飞回故乡。

记得临行时,我收拾行李,奶奶听说我要离家,哭了。妈妈不愿让我去学习,她对我说:“咱家没钱,别去了。”听了妈妈那近乎乞求的声音,我的心在颤抖。但爸爸主意已定,看着爸爸紧锁的双眉,我拿起行李,看了一眼午睡的奶奶,先到了单位。

我来到鹤舍,默默地与鹤儿告别。丹丹亲昵地叼着我的衣襟,不肯放开, 佳佳调皮地看着我,不解其意。我真不愿意离开它们。我爱它们,是它们陪伴着我,使我得到安慰,给我消忧解愁。我们一起走向原野散步、捉虫、奔跑,他们小时候是那么可爱,我带他们去洗澡、晒太阳、练翅。累了,我坐在草地上,他们就围在我的周围。我喜欢丹丹、佳佳,不只是因为他们是第一代家鹤的孩子,还特别因为丹丹那忸忸怩怩的样子。有时我在想,丹丹、佳佳他们还记得我吗?我还能带他们去玩、去奔跑吗?也许他们早把我忘记了。但我忘不了啊!忘不了与小鹤相处的日子,忘不了故乡的日出、日落。早上迎着日出,我领着小鹤在满是露水的草丛中穿过,捉蝴蝶、抓蚂蚱给小鹤吃。最好是早上太阳还没出来,露水大的时候,一颗颗蒿子上落满了蜻蜓。这时我一个一个捉在手上,喂给鹤儿们吃。那只不会捉虫的小鹤,跟在我的身边,唧唧叫个不停。

若是天空晴朗,我就尽情欣赏着大自然的美,叹息大自然的神奇。看日

出真是一种享受,它能引起我无限的遐想。在我看来,日落更有魅力。红红的落日,挂在远处的树梢上,再配上天边一片片富有线条美的彩云,会使人感到十分快慰。

有时,我划着小船进入苇荡,周围静极了,就连河那边说话,河这边都能听见。有时传出水禽飞起拍打水面的声音,显得那么动听。这时,我总抑制不住大声喊道:“看,太美了,那西下的残阳!”真可谓“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时,你若跳到水里去游泳,人也会融化到那美好的景色中去。

故乡的水是美的。清清的涟漪,水草丛生,似海底森林露出水面,一片一片的。我常一个人在水中游玩,不顾大人劝阻练“扎猛子”,现在想起来, 那时真像个假小子。

现在,我生活在生疏的哈尔滨市,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会使我忘掉一切烦恼。虽然生活艰苦,但我能坚持住的。只是思乡之情一直缠绕着我,使我一时不能从中解脱出来。

故乡啊,我何时才能再站在荒野中听鸣儿歌唱,看残阳西下,跟鹤儿嬉戏,再欣赏一下大自然神奇的美啊!

故乡啊,恩赐给我一块土地,让我独自去耕耘吧! 十二、热的心,冷的心美在自然,贵在发现。

唯有热爱自然的人才能发现。 唯有掌握了知识的人更能发现。

进入林大学习,掌握了更多知识的徐秀娟,在倾注她心血的日记里,把最真挚的爱给了故土,给了亲人,给了鹤儿,给了大地,给了太阳,给了近处的万顷芦苇,给了天边的五彩云霞⋯⋯

学好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的每一门课程,更加成了她矢志不渝的追求。

然而,第二个学期踏入林大校门时,徐秀娟只带了 400 元钱。

离家时,爸爸为难地说:“先带这些吧,随后家里再想办法。”爸爸的声音颤抖了,秀娟的眼里湿润了。

尽管经省林业厅李处长和林大马老师的帮助,林大已为徐秀娟减免学费一半,但还有一半学费要交,要买学习用品,要买馒头咸菜⋯⋯

强烈追求知识的心是热的,付不出各种费用那种尴尬、忧伤的心是冷的。徐秀娟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学生宿舍。同学们迎上去,发现这个“乐天

派”有点强作欢颜,问她:“怎么了?”

徐秀娟不正面回答,只说:“一切都会过去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

有什么?上月,爸爸给她留下 10 元钱,让她回家时给奶奶买根拐杖。结果,她把钱还人了,也不愿再向爸爸要,再向好友借。放假回家,她亲手给奶奶做了一根结实好用的拐棍,还了爸爸的心愿。

女友们也知道:从来到林大,还没有见过徐秀娟买过、穿过一件像样的衣裙。每次在校园或是出去逛公园照相,她照的像总是笑得那么开心,姿势又是那么优美,唯有她穿的衣裙,十有八九不是借古丽的,就是借秀梅她们的。

秀娟在扎龙因工作劳累过度得过胸膜炎,到林大学习一紧张,常常胸口疼。秀梅几次陪她到林大医院看病,医生开了拍片、拿药的单子,划价后一看要几元、十几元。她摇摇头说:“太贵,不用了。”秀梅劝她,她总说:

“我这是老毛病,注意休息一下会好的。”

手边明明没钱了,连买馒头的钱都是同学暂借给她的,她却给爸爸写信说:带来的钱,省着用,现在还有。

实际上,1985 年 9 月 9 日,她走进了医院。这回不是去看病,而是去献血。确切地说,不是献血,而是卖血!她要用鲜血换来的一点钱,支撑她以后的学习生活。

“爸爸几十元工资要养一家人,奶奶年纪大了,妹妹还在齐齐哈尔上学, 比我更需要照顾。”秀娟决计不向家里告急求援。

这次去医院,她也没有要好友秀梅陪着,她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仅这年这月不知道,而且以后哪年哪月也不让人知道——不能让爸爸妈妈知道,不能让弟弟妹妹知道,也不能让同事同学知道,即使对那默然无语的好友——日记,她也换了交流的方式,不用中文,改用英文记了三天的日记:

9 月 9 日:今天下午,我去医院问医生:我想献血,可以吗?医生说: 你后天来检查一下身体。

9 月 11 日:今天,我早早就到医院去检查身体,一切正常。血型: B 型;血压:70/100。当医生把针头插进我的手臂时,我很害怕。

9 月 12 日:今天,我去医院献了 300CC 的血。医生看我是学生,对我很照顾。献血后,感觉很好,就是头有些晕。后来坐车去秋林,给弟弟买了些东西。回来的路上,不知怎么,心里仿佛失落了什么。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对,但也只能这样,我不愿向家里伸手要钱。接到弟弟寄来的 10 元钱,我心里在流泪,我当姐姐的不能帮助弟弟,还要弟弟寄钱帮助我,这也增加了我献血的决心。漫长而又短暂的两年学习生活啊,爬,我也要爬过去的!

徐秀娟牺牲后,记者在她的日记里看到好几页英文记录,不知什么内容, 请专家翻译出来。知道了事情原委,专家的手颤抖了,记者流下了热泪,徐铁林痛哭失声:“娟啊,爸没有照顾好你!爸对不起你!”

据了解,徐秀娟以后还这样献过三次血。

人们常说:科学的殿堂是美好的。然而,在通向科学殿堂的道路上,徐秀娟不仅付出了拼搏奋斗的汗水,还付出了殷红的鲜血!

对一些海吃海花的人来说,金钱犹如粪土。

对于此时此刻的徐秀娟来说,金钱是一条无形的绳索,这绳索在束缚她前进的手脚,在磨损她学习的意志。

在这学期结束的时候,徐秀娟曾感叹生活对她的吝啬,曾有过不想继续学习的念头。但是生活的强者,愈是遇到艰难困苦,愈能砥砺奋发向上的斗志。

徐秀娟自我斗争的结论是:“一个人活着没有寄托,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没有事业,怎么能够活下去呢!来林大进修以后,我才懂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才更加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我要努力多学习一些知识回去!”

如果囿于金钱,两年学习生活坚持不了呢?徐秀娟经过痛苦思索,给自己定了一个令亲人、同学震惊的决定:把两年课程压缩在一年半完成!

她要用缩短时间的办法战胜金钱的束缚,打开知识的宝库,完成既定的目标。

元旦那天,面对众学友,徐秀娟挥手高声说到:“进修生们,让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挺起我们的胸,昂起我们的头,向生活宣言,向命运挑战,

让希望之路在我们脚下延伸!”虽然她的内心是苦涩的,但她永远牢记自己定下的誓言:

“不管生活多么困难,都要努力奋斗!” 十三、善的美的丑的恶的

珍惜每一分钟! 珍惜每一分钱! 珍惜每一份友情!

攀登知识的阶梯,迈向科学的殿堂,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在林大的课本之中,但在徐秀娟的实践之中。

在林大,徐秀娟倍感缺乏的,到底是金钱还是时间,她一时也说不清。她只知道,这两者对她都极需要,极珍贵。

有个例外,一旦女友们需要,一旦有比她更需要的人需要,不论是时间还是金钱,她都愿意让给别人。

她在林大的女友迟艳说:“我们从不相识到难舍难分,结下了孩子般纯真的友谊。她最大的优点就是给予人家的多,而不愿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正是在徐秀娟以献血的方式筹集生活费和下年度学费的时候,听说家乡

的一位邻居患了肌肉萎缩症,很痛苦,她赶快从哈尔滨买药寄了回去。

河南省鹿邑县有位小姑娘因母亲去世,父亲患精神病一出不归,只好投奔舅舅家生活,想上学却没钱买课本。徐秀娟在火车上听说此事,毫不犹豫地上街买了课本和练习本寄往千里之外。

秀娟的同班同学李秀梅患了妇科病,附近的医院诊断为肌瘤,秀梅非常痛苦伤心。虽然秀娟比秀梅小,可这时候她丢下学习,一连几天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秀梅,陪着秀梅到省肿瘤医院去复诊。经诊断为附件炎后,秀梅放心了,但秀娟仍然陪秀梅到医院去打针,帮秀梅打饭、端水,关心备至。秀梅病好后,两人立下“军令状”,三年内要在各自的岗位上互相鼓励,互通信息,干出一番成绩,然后相聚庆祝。谁知哈尔滨一别竟成了永诀。

对处在困境中的人们,她总是见义勇为,竭力相助。1985 年 6 月 24 日早晨,秀娟起得很早,在校园的小路上背习题,忽然,远处传来一个女子接连的呼救声,又听到有人大喊“抓住他”。秀娟知道出事了,丢下书本,奋身迎上,终于和另一位男同学一起截住了跑过来的流氓。当时有两个男同学在路上看书,一个听到喊声跑了,另一个和秀娟一起冲了上去。徐秀娟是个姑娘家,当时也害怕,但她没有跑,而是挺身而出。事后,她在日记里写道: “那个追赶罪犯的老师和上去堵截罪犯的同学是高尚的,那个逃跑的同学呢?多么渺小!”

大自然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大自然需要友谊。

不论是有花无花的植物,还是会飞会跑的动物,不论是大海、雨点,还是厚土、块石,不论是人、是虫、是藻、是菌,都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相生相克,互为依存。

哲人、诗人喜欢借助大自然呼唤人们的良知。徐秀娟在大自然熏陶下, 一直鄙视假、恶、丑,呼唤真、善、美,也实践着真、善、美。她不愧是东北林业大学培育的一代莘莘学子——尽管是扎龙保护区个别领导人瞧不起的进修生。

这时,南方一个遥远的地方——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向徐秀娟发

出了召唤。

十四、是草还是宝世界上有些事就是那么怪: 同是一个地球,这边是黑夜,那边是白昼。

同一个人,这位领导人看他是草,那位领导人看他是宝;在这里用着是草,到那里用着就成了宝。

1986 年上半年,徐秀娟面临新的困难和烦恼。这倒不是由于她预定一年半拿下两年课程的目标不能实现,而是进修生的学历在扎龙不被承认:学习结业后,不仅技术人员的行列进不了,连转正式工,那时的领导都没有个准信。

徐秀娟憧憬着做一棵小草,为扎龙增添一片绿的生机。可是那里的门并不为她洞开。

这时,刚成立不久的盐城自然保护区,正在开展科研事业,急需人才。听说扎龙有个养鹤姑娘,实践经验丰富,又去林大进修,学了 10 多门专业知识。这些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于是派人不远千里找上门来,恳请徐秀娟南下指导工作,并答应去后立即转为城镇户口、正式职工,作技术人员录用, 还为她继续学完林大课程提供一切方便。

徐秀娟面临抉择。

抉择意味着矛盾苦恼:一个女孩家,离开父母,离开共事多年的大姐、大叔,到人生地不熟的远方创业:苦,吃得了;业,能创开来吗?

但是保护鹤类,扎龙——盐城息息相通,去那里开展鹤类保护工作创一番事业的前景太诱人了:

在林大学习开阔了眼界,知道世界珍稀、濒危的丹顶鹤野生种群只剩下三个了:一个在日本,350 多只;一个在朝鲜,70 多只;还有一个在中国, 主要在扎龙,600 多只。在中国的这一群,夏季在扎龙繁殖,产卵、孵育小鹤,深秋南下迁徙到苏北黄河故道口的盐城滩涂越冬。这期间,盐城聚居的丹顶鹤占世界野生种群的 60%多,一时蔚为壮观。

更令徐秀娟心动的是那里正在开展的科学试验。刚成立两年,盐城保护区就雄心勃勃,要在丹顶鹤的越冬地搞人工繁殖和半散牧放养试验,一旦成功,就可以在南方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养殖基地,为珍稀濒危的丹顶鹤提供新的生存空间。

中国需要,世界关注。

个人命运是草是宝已经无足轻重。

徐秀娟征求爸爸的意见。徐铁林半天没有吭声。爱女从扎龙去哈尔滨不过几百里地,都令一家人那样牵肠挂肚,现在要去的地方离家有几千里之遥啊⋯⋯

但是,最后他还是说了话:“娟啊,从来都是人就事业,不能让事业就人。你去那里不是去谋生,而是去创业,去搞科研,去为国家的自然保护事业作贡献。贡献就要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只要你认准了,去远些,爸妈不阻拦,不过要把困难想得多一些,准备好多吃苦、多受累,脚跟才能立得牢。你也不小了,必要时,就在那里解决个人问题,把根扎在盐城。”

根扎盐城!字字千钧。

徐秀娟带着父亲的嘱托,老师的期望,同事、同学的祝福,于 1986 年 5

月 6 日南下。

她怀中紧抱着的人造革包里装着的三只丹顶鹤蛋,不仅是来自哈拉海军

马场的珍贵礼物,也是盐城保护区对徐秀娟南下创业的一番期望。十五、83 天,飞上蓝天站在黄海滩头,徐秀娟思绪万千。

创业难,她知道,但现实比她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万顷荒滩,没有人烟,没有房舍,没有电,没有甜水,只有多年前空军打靶时留下的一座快要倒塌的小小观察楼,上下两层,每层只有 6 平方米, 还有那随风摇曳的芦苇、盐蒿、大米草⋯⋯

晚上,在如豆的灯光下,徐秀娟摊开日记写道:情况比预想的要恶劣得多。但是为了在这里建成初具规模的鹤类保护基地,我愿舍弃常人应得的家庭温暖和个人幸福。

第二天,她和陈兰还有另外两个青年一起,开始铲草筑路、扎篱笆、搭火炕、建育雏室,里里外外消毒,整理环境。几个人整天忙碌着,像迎接尊贵的客人一样迎接小鹤雏的到来。

在徐秀娟的精心照料下,三只雏鹤终于叼开蛋壳,顺利出生。看着三只绒毛团团、叫声唧唧的幼鹤,大伙儿心花怒放。秀绢给它们起了三个好听的名字:龙龙,丹丹,莎莎。

刚出壳的幼鹤随即进入育雏期。这期间,每小时要喂食一次。徐秀娟示范,要大伙把鱼儿剪成一小条一小条的,轻轻填到雏鹤嘴里。一天 24 小时, 不能稍有疏忽。特别是温度,要严格控制:高了,生长慢;低了,要感冒。偏偏搭火炕的同志没有经验,搭得不对头,生了火,倒烟,炕不热。没有其他取暖设备,徐秀娟干脆把几只幼鹤捧在手里,放进怀里,用身体温暖着它们。等到太阳升高了,她把小鹤捧到外面晒太阳。晚上,把小鹤放在床上, 给小鹤一点温暖。腥臭的鹤屎拉在手上、身上、被子上,她一点不在乎。12 天的育雏期就这样熬过来了。

南方的夏天很难过,滩涂上更是如此。那里湿度大、温度高、雨水多, 又没有树木遮挡,蚊子、海狗子一抓一大把。当初从东北来时白白净净的徐秀娟,这时被咬得脸上、手上没一处好的,不少地方都化了脓,人也变了样。就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是想方设法不让幼鹤挨咬受热。她和同志们一起为小鹤擦蚊油,点蚊香,打扇子,在地上洒水散热。有时天气特别热,她就和陈兰一天三四次带小鹤到复堆河里游泳降温,回来又用木盆盛上水,让鹤在里面得到一点凉意。

一天上午,接到强台风的预告,秀娟叫陈兰去管理处开会,自己留下来值班。强台风袭来时,树摇屋动,大雨倾盆,陈兰心里十分着急,但是顶风回不去。后来,风雨小点儿了,赶回鹤场,只见秀娟浑身上下淋得透湿,正在忙里忙外。陈兰问:“这么大的台风,你怕不怕?”秀娟笑了,连说:“怎么不怕!这楼好像要被连根拔起来一样直摇晃,躲也没处躲。可是一看三只小鹤在身边,要人保护,我什么也不顾了,我用身体为它们遮挡风雨,心想万一楼板、砖块落下来,身体还可以支撑一下,保护小鹤不受伤害。”陈兰看见脸盆、水桶、水缸统统都被搬到屋外,问道:“怕屋倒了把盆砸坏?” 秀娟说:“那是为了接雨水,雨水甜,人喜欢吃,小鹤也喜欢吃呀!”陈兰嗔怪地说:“你心里只有小鹤,就不顾你自己。”秀娟说:“事业比命贵, 现在是养鹤的关键时刻,我们都得豁出去。”

难熬的夏天终于过去了,三只刚出壳的雏鹤没有一只生过大病,全都健康地长大了。

到了第 83 日龄这天早上,像往常一样,徐秀娟带着幼鹤出去散步、觅食。

忽然,随着秀娟单腿提起,双手一张,小鹤们竟迎着朝阳,扇动翅膀,在引颈欢鸣中收起双腿,直冲蓝天——小鹤们飞起来了!

丹顶鹤在低纬度地区孵化、饲养、驯化成功了! 事情轰动了我国野生动物界。

盐城保护区上下一片欢腾。

这年 7 月,徐秀娟参加东北林大进修班的毕业考试,11 门功课除了选修课合格外,其余 10 门功课,两门优秀, 8 门 85 分以上。

12 月 7 日,全国鹤类保护专家云集南昌,举行第三次全国鹤类保护会议。

22 岁的徐秀娟在会上宣读了她用辛勤汗水撰写的论文《越冬地丹顶鹤的半散放饲养》,台上台下的专家们听后,惊异地笑了:“新的创举,难得难得!”

十六、是诗,是画,是⋯⋯

苍穹下,滩涂上,三个鹤蛋化成三只小鹤,飞得更远,更高了。它们风姿绰约,声冲九霄。浓黑的翼尖映衬着雪白的身躯,头上鲜红的顶冠如镶嵌在王冠上光芒四射的红宝石。蓝天、绿苇、白羽、红冠,好一幅飘动着的画!

徐秀娟心醉了,但头脑很清醒。她知道,前面的道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三只小鹤的出生、成长,只是迈出了艰巨征途的一小步。

为鹤儿举行的晚会落幕那天晚上,她兀立滩头,遥望远方,既有对故乡、对亲人、对往事的怀念,也有对以后、对未来的思虑、打算。

国庆那天,人们欢天喜地,共度佳节。徐秀娟总结了四个多月的工作实践,写完《越冬地丹顶鹤的半散放饲养》和《高气温对丹顶鹤雏鸟的影响》两篇论文后,又详细拟订了一个新的工作计划,要深入鹤场周围,进行生态考察。

原来,在地球上曾经生存过的 160 万种鸟类中,鹤类只有 15 种,其中有

7 种已濒临灭绝。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这些鹤儿面临生存危机的重要原因。要在盐城建立不迁徙的丹顶鹤种群,就要好好了解这儿的生态环境,运用和改进这儿的生态环境,使之更加适应鹤儿和其他珍禽的生存发展。

徐秀娟没有忘记,除了丹顶鹤,盐城保护区还生活着国家 39 种一类保护

珍禽中的 11 种。丹顶鹤个体庞大,食性狭窄,繁殖期需要广大领地,领地的水域要清洁,空气要清新,作为自然环境保护的指示鸟,更要给予特别关照。

考察计划被批准了,大家忙,徐秀娟借了一辆旧自行车,于 10 月 8 日早上,一人奔向放眼不见尽头的苇地滩涂。接连几天,她南北奔波,了解各地的地形、地貌、植被,一个个作了记录,还收集了不少植物标本。从白晨湖到游泉岗,往前车不能骑了,只好步行。泥泞的碱滩被海水冲刷成纵横交错的小沟,脚陷到里边,要费好大劲才能拨出来。人累了、饿了还能挺一挺, 四处无人影,只有鸟儿啾啾叫,倒是有点怕人。但是,发现滩头资源丰富, 徐秀娟越看越高兴,把什么是怕也忘了。

坐在滩头休息的时候,整理着采集到的贝类,徐秀娟想起前些日子跟科研所同志出海考察的情景。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际,浪花飞舞,银光闪闪,波光荡漾,用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采海螺的人群云中行雾里穿。天边的云长长的,金黄金黄,犹如一条金龙横卧水中。她忽然想到杨朔散文《海市》中描述的奇景⋯⋯

“扎龙自有扎龙美,仙鹤南归有仙境。”秀娟自言自语着。

三天观察,两万多顷滩涂,南边竟跑到了另一个县境——大丰县,那里据说是在我国已消失的“四不像”——麋鹿的古老家园。

观察增添了徐秀娟通过科研试验在盐城建立丹顶鹤不迁徙种群基地的信心。

10 月 12 日,她又为自己拟订了几个科研课题:《丹顶鹤在盐城的繁殖》、

《丹顶鹤食性的研究》、《丹顶鹤羽毛的研究》、《丹顶鹤的越冬生态》。这以后,听说海堤西边的大片竹海中,有成千上万只灰椋鸟早出晚归活

动着。秀娟想,这种生态一定和海滩生态环境有关,就约了一位同事跑了很远的路前去观察。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鸟儿,铺天盖地的,使她又惊又喜。除了日记,她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灰椋鸟》。她逝世后,人们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这篇文章,《齐齐哈尔日报》把它发表了,科学家看后高兴地说:“这是一篇十分生动的科学考察报告!”作家说:“这是一篇极好的散文诗!”美术工作者说:“这像是一长卷色彩斑斓流动着的油画!”

大家一致的结论:没有热爱生物、热爱自然的激情,没有很好的写作水平和科学知识,不深入实际仔细观察、品味,是绝然写不出这样好作品的。

十七、走出哈哈镜

大自然本来是无忧无虑的。可是有了人,有了刀斧,就有了砍伐;有了火药,有了枪,就有了猎杀。

人和人本来应该和平相处,互助互爱。但人一有了私欲,有了歧见,就有了争斗,有了谗言。

徐秀娟本来想埋头工作,也在埋头工作,可是忽然间冒出一些流言蜚语。有人说她“目无领导”,原来她批评了保护区管理制度不严,科研、饲养投入不够;有人反映她“狂妄自大”,原来是一些人参观时,不注意消毒就进鹤场,有的人随便打逗鹤儿,被她狠狠数落了一番;还有人说她“说话伤人”, 那是因为有人瞎编乱造,为个人摆好,她实在看不过,说明了真相;还有人说她“傲气”,原来是有人要给她介绍对象,她回说:“工作忙,暂不考虑。”⋯⋯就这类,就这些,哈哈镜一照,歪了。个别人听了也就信了。这使徐秀娟很苦恼。

1987 年 1 月 1 日,她写了如下的日记:

1986 年的最后一页日历翻过去了,我也该回忆一下上一年走过的路。来盐城后,新的生活,新的工作,给了我不少收获,也使我失去了父母的爱, 家庭的温暖。从业务上讲,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虽然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 但没有领导的支持,同志们的帮助,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枉然。从修复小楼到建育雏室,从开始育雏到建设鹤场,这一粒粒种子的丰收都是同志们劳动汗水的结晶。如果说鹤场给保护区增添了一片绿洲的话,我只不过是绿洲中的一棵草。我工作中有很多缺点,个性强,性情急躁等等。衷心希望送岁的钟声能帮我克服困难、缺点,使 1987 年的钟声更悦耳动听。

过了几天,她又补记了自己的思绪:

我得罪了很多人,我的脾气太坏。我曾下决心改,但难啊!有些事我适应不了,但为什么要去适应呢?有人说我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不了解我。我是个普通公民,有血有肉,与同龄人一样,有火一样的热情和一颗纯正的心。我曾说过,我永远是我自己。爸爸说:“人活着要一步两个脚踪。”人应该堂堂正正地活着。只要自己立得直,走得正,何怕别人冷嘲热讽,恶语伤害。正直终要战胜邪恶。我真高兴, 上帝给了我这样大一个心胸,不然我如何吃得消啊!鲁迅曾说过:“不能只

为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意义全盘疏忽了。”(2 月 10 日)

一个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是为了事业,为了生存,还是为了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当然,爱情是人生旅途的第二站。一个好的工作能使人一生走运,一个美满的家庭能给人无穷的乐趣。但人活着就是为了这些吗?为了爱情,有人宁愿抛弃他所爱的工作;为了爱情,有人宁愿抛弃自己的父母, 难道这就是爱情?我想不通,甚至认为有点荒唐。追求一时的安逸,一时的欢乐,那是聪明人中的傻子,我想规劝人们几句,但又想人家会怎样理解呢? 何况人们现在常说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更何况还是 80 年代的青年!我认为, 对爱情不忠,那是最大的欺骗,对事业不爱,那是最大的愚蠢。记得马卡连柯说过:“爱情不能单纯地从动物的吸引中培养出来,爱情的爱只能在人类非性欲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一个青年人如果不爱他的父母、同志、朋友, 他就永远不会爱他所从事的工作和他的妻子。哪个男人(女人)的非性欲的爱情范围越广,他的性爱也就越高尚。现在有些青年朋友追求的只是实惠些, 也许这是对的。但愿人们永远不要后悔。(3 月 2 日)

这就是从哈哈镜里走出来的徐秀娟:自然的徐秀娟,朴素的徐秀娟,父母的女儿,同志的朋友,鹤儿们的人类姐姐。

尽管上一年保护区评她先进工作者,市环保局颁给她科技奖金,省动物学会吸收她为会员,可是,1 月 25 日保护区开职工大会表扬先进发奖金时, 秀娟硬是不去。她说:“我是 5 月份才到这里,对保护区贡献不大,先进、奖金应该让给别人。”她是认真的。她把自己的心声记入日记。她的先进工作者奖状,是她去世后,由保护区转给她父母的。奖金,她用来订了《野生动物》、《动物疾病防治》等杂志,并买了专业书籍,和大家一起学习用。

十八、一百零一次站起来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通向凯旋门的路是由失败的砖石筑成的。没有被失败的苦恼折磨过的人,享受不到成功的欢乐。

先哲们这么说。但事情为什么偏要在徐秀娟身上应验呢?

1 月份,白枕鹤“南新”死亡的影子还没有从徐秀娟的脑海中消失,3 月份,她去溧阳探望重病中的姥姥回来,刚踏进保护区的门,管理处郁文芳副主任难过地告诉她:“丹丹死了!”

徐秀娟听后顿时说不出话来。她的心在颤抖,想放声大哭,又哭不出来。回到宿舍,心里翻江倒海,不能平静。很晚了,她含着泪在日记中写道:

最聪明、最可爱、最知人意的丹丹,你也触网死了,真比揪我的心还痛啊!丹丹,丹丹,你为什么要离去?丹丹,丹丹,你难道就不留恋人世?你是我从小用手捧大的,是我一口一口喂大的啊!你那可爱的样子在我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记得你小时候,是小鹤中最顽皮、最可爱的一只。你走路与众不同,不知怎的老像是在跳着走。对人特别亲近,表现出很懂事的样子。你胆子小,常受欺侮,当别的小鹤咬你的时候,你就跑到人身边来,当它们玩得高兴的时候,你又凑过去和它们玩在一起。你那两只有神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当我们领你到野外觅食的时候,你总是紧跟在我们左右,等我们给你到处捉虫子吃。听到我们一声呼唤,你总是第一个跑到我们身边。我带你们奔跑、练翅、玩耍、觅食,那情景能使我忘记一切忧愁。就在上一个月,你已能在人们的启发下翩翩起舞。有一次,你叼住一个外国妇女的头巾欢快地又蹦又跳,逗得人们捧腹大笑。你对生人警惕性很高,不许他们摸抱, 谁摸抱就叼谁,但你从没叼过哺育你的饲养员。现在你死了,我却连最后一

面都没见到,连句永别的话都没赶上说。丹丹,丹丹,你能理解我对你的心吗?我还有很多很多话要对你说,你知道吗?

还有什么话要说呢?

扎龙的丹丹,在她去林大学习后,死了;盐城的丹丹,又在她去溧阳时, 死了。

都死了,走了,又都留在秀娟心头。它们的姿态,它们的淘气,它们带给人们的欢乐,它们教给人们的知识——繁育的知识、饲养的知识、护理的知识、驯化的知识,这一切都还在。小鹤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教员, 秀娟忘不了。

以后,在一系列事故面前,徐秀娟虽然每每都伤心,都落泪,在小丹顶鹤龙龙误食寄生虫不治,大口吐血死后,她也曾生平未有的嚎啕痛哭过,但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她都告诫自己,要挺住,要总结经验,团结同志,把事业继续下去。

饭吃不下,把饭当药,强迫自己吞下去,支撑身体不软不倒。

在已故龙龙的照片后面,她奋笔写道:“已故的龙龙再也得不到我对它的爱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转折。我选择了一条更崎岖的路。也许青春的热血将洒在这条路上,我将一生为此而奋斗!”

徐秀娟知道,对一个人来说,最苦的莫过于战胜自己。跌倒了一百次, 能够一百零一次站起来,才是真正的强者。

她把这张照片送给了一位已从东北落户盐城的老乡。她要借此表明,她的事业从此坚定不移就在盐城。

这是 8 月 20 日的事。

8 月 22 日,她和陈兰一道去盐城看病,同时买回一台录音机。她要下鹤场长期住下来,不再回保护区宿舍。她要一边养护鹤儿,一边学习外语。这时候,她的外语水平已达到能和外宾对话、翻译有关资料的水平。

  1. 月 23 日,她收拾行李,带着柴、米、油、盐下了鹤场。面对广阔的滩涂,面对连连出事的鹤场,她又一次立下誓言:“10 年、20 年,我要把这辈子献给鹤场。我可以不要舒适,不要家庭,不要金钱,不要我应得的一切, 甚至命也不要了。我就不相信,女子不能干一番事业!”

此后多日,她一面上书领导,建议举办学习班,提高饲养人员的文化、科学素质;一面不顾病痛,组织同志们对鹤场里外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休息时,她常常面对滩涂反复弹琴吟唱,呼唤着就要南来的鹤群。

看着这一切,同伴们都暗暗高兴:像这样,娟子经过一段时间调整,精神、体力都能恢复过来。那时候,她又能像过去那样带领大家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秀娟写过一首《秋天,你为什么来》的诗,特别赞美了柳: 柳枝摇曳,

似撩起的少女秀发, 如醉如痴,

晃动不已——

以此显示它的生命力,

显示它依然有着勃勃生机。可是周围其他树木翘起首, 对着苍天发出怨气:

秋天,你为什么来? 你为什么去?

你为什么这么无情无义, 把我的衣裳抖落大地? 秋天平心静气:

可怜的树儿, 请不要生气。你们想想,

如果人间总是春天, 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那样,

世界将变得多么单调, 多么无趣!

也许正因为这样, 上帝才创造了四季。秋将去,

却没有为我留下一字半句, 只有树上的鸟儿,

热情告诉我要展开双翼。可是,

我依旧留在原地不能起飞—— 因为我还没有生出双翼⋯⋯

赞美、幽默、哲理兼而有之。自然与人,本来就是文学、哲学叙事状物的对象。

徐秀娟特别赞美柳,大概是想到了故去的伟人毛泽东有一篇柳和松的文章。那文章赞美了柳的灵活,松的坚定。

柳,南方北方,岸边水中,到处都能扎根落户,给人间带来绿,带来春, 带来红红的火苗。

秋来了,有什么关系?此时柳仍可以似少女在秋风中撩动秀发,显示生机、显示生命力。明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柳又是引人的报春枝。

十九、她走了,走了⋯⋯

可惜,过了 22 天,一件意外的事故发生了。徐秀娟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 月 15 日中午,白天鹅“牧人”、“黎明”在笼里鸣叫不已,秀娟以为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进去把它们抱出来放进水塘里。不想牧人、黎明玩得性起,先后挣脱绳子飞走。到晚上牧人被找回来,黎明还是不见踪影。夜深了,领导让大家回去休息,明天再找。可是徐秀娟放心不下,等大家走了,她一个人摸黑钻入密密的芦苇中,不断呼唤着“黎明”。这天晚饭她吃不下,第二天一早没顾上吃饭又出去了。中午回来喝了半碗稀饭,牵挂着黎明又出了门,直到下午 5 点才心力交瘁地回到鹤场。人还没坐定,忽听李老爹远远一声呼唤,说西边听到天鹅叫声,秀娟和小王、小殷一下就冲出了门。到了复堆河边,小王、小殷游过了河,徐秀娟快游到河心时,忽然喊了一声“我不行了”,停住了身。对岸的小王、小殷见她脸色苍白,大声喝她退回岸上,然后两人回身继续前去寻找。

秀娟回到鹤场,心急火燎呆不住,又推了一辆自行车,沿河堤绕道北行, 想和小王、小殷汇合,把黎明尽快找回。不知是由于顶风人累踏不动,还是骑车跌了跤(后来发现车子铃铛掉下来了),她又推车来到刚才下水的地方, 把车子放倒,连鞋子衣服都没有来得及脱又下了河⋯⋯

小王、小殷以为她退到岸上回了鹤场,陈兰以为她推车子绕道去了西岸, 谁也没有想到,人民的好女儿徐秀娟已深深沉入复堆河底,再也回不到他们中间,回不到她热爱的鹤儿身边了!

时间过去了四个小时,黎明被找回来了,欢天喜地中人们遍找秀娟,不见;呼唤秀娟,不应。焦急的人群又冲向原野。

夜沉沉,路漫漫,遍野是人群,到处唤秀娟。当强烈的汽车灯光直照水面,人们把娟子从水底托起时,平时待娟子如亲生女儿般的郁文芳副主任一下子昏了过去。抢救的人群开始是忙乱、慌乱,后来想到时间过去太久,已经决然没有希望了,一片呼唤娟子的哭声,这才忽地震动苍穹,掠过草滩。 1987 年 9 月 23 日,在保护区管理处所在地新洋港镇,举行了徐秀娟的

追悼会。

这天上午,太阳也为环境保护战线上失去这样一位好女儿而收起光辉, 苏北上空出现了日全食。

新洋港镇居民不到两千人,有近千人从四面八方聚来参加追悼会,为秀娟送葬。

父母的女儿,人民的女儿,太阳的女儿,大地的女儿——大自然的骄女, 就这么走了!

太阳哭了,草儿哭了,鹤儿哭了,人们哭了!

多少亿万年前有了太阳,太阳把光和热洒向了宇宙。

46 亿年前,地球诞生了。有了这排行第三的儿子,太阳好高兴。她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地球。于是,地球上有了水,有了空气,有了植物,有了动物,很晚很晚,又有了人。

人只不过是亿万种生物中的一种。太阳不嫌其幼稚,用森林编织的摇篮哺育了他,让会飞的、会跑的、会游的、会爬的万千生物陪伴着他。

可是人慢慢长大了,竟翻脸无情踢碎了摇篮,拳打脚踢以至杀戮那些曾经陪伴他的生物界朋友⋯⋯

徐秀娟来了,小小女孩,小小年纪,一片苦心,一片善心,一番追求, 一番拼搏,壮志凌云,南北奔波。她要把从太阳、连同爸爸妈妈老师那儿获得的光和热,无怨无悔地奉献给大地,奉献给山川,奉献给河流,奉献给今人,奉献给后人,奉献给只有我们这个星球才有的生机勃勃的生物多样性世界——这是用无论多少金子也换不来的色彩斑斓的世界!

可是,壮志未酬身先故。事业刚起步,她却那样过早的匆匆离开了我们! 太阳能不哭?!

草儿能不哭?! 鹤儿能不哭?! 人们能不哭?!

已出世的、将出世的娃娃,晓得了都会哭的、会哭的⋯⋯ 二十、一个枝芽一片新绿

毕竟,徐秀娟赞美过的柳的生命力是顽强的。风在这边吹折了它一个枝芽,另一边,它会生出一片新绿的。

电波里、报纸上传出娟子远去的消息,黑龙江绥化市一位鸟类保护工作者柳影,含泪给徐铁林写信:短短数年中,秀娟姑娘在鹤形目、鹳形目等珍禽的保护方面,做出了卓越非凡的成就,她的努力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升华到国际领先的水平。她英年早逝,实是我国自然保护工作的一大损失。她和刘胡兰一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江苏盐城一位叫唐成玉的姑娘,看了徐秀娟的事迹受到鼓励,来信说: “秀娟和我是同龄人。她的死,改变了我的人生。”从此她不仅奋发工作, 坚强地面对人生,而且努力学习,成为一位积极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她的孩子也在她影响、帮助下,5 岁就学完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

青年歌手朱哲琴,看到描写徐秀娟事迹的电视剧,心中产生巨大的共鸣, 高唱剧中的主题歌《一个真实的故事》,参加第三届百名歌星演唱会,红遍大江南北。她专门撰文说:我曾把电视剧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不能自已。徐秀娟使我懂得做事做人如何注重事情本身,而不在乎喧嚣的世俗,并且学会如何坚持。

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波尔德博士,得知徐秀娟逝世的消息, 立即从大洋彼岸给徐秀娟的父亲写信说:“我将永远忘不了你那心爱的女儿所做的出色的工作。现在,每当我望着天空的飞鹤,总要想到她那已获得自由的灵魂。我想,随信寄去的两张照片,会带去我对这位不寻常女性的美好回忆。”

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职工,更是追随烈士的足迹,奋勇前进,短短几年时间里,使保护区珍禽保护和科研、经营、管理事业生机勃勃,一片兴旺景象。现在,保护区不仅升格为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全球生物圈保护网络的成员。他们还在按照规划艰苦奋斗,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保护区建成华东地区的天然植物园、苏北地区的观光旅游胜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样板和科研、教学中心。

琴音曾停,琴弦未断。

由娟子在黄海滩涂拨动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奏鸣曲,而今已响彻云天,响彻大地,越过海洋,越过高山。

《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旋律又在响起——这一次,是徐怡珊站在复堆河边,对着远去的姐姐,发出心灵的呼唤:

走过那条小河, 你可曾听说? 有一个女孩, 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 你可曾听说?

有一个女孩, 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 为何阵阵风儿轻轻诉说? 啊,

还有一群丹顶鹤,

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王子强 李清治

1996 年 12 月 10 日一稿

1997 年 3 月 2 日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