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不回家的孩子们

一、雪夜不回家的孩子们

1990 年春节大年初二深夜,北京的马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天太冷了,一

场大雪使气温下降到零下 14 度。可是几名联防队员发现在府右街北口有一群男孩子一会儿到马路上蹦蹦跳跳,一会儿站在路口摆弄着什么,联防队员感到奇怪,赶紧走过去说:“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回不了家?我们可以送你们回家。”几个孩子听了哈哈大笑,连声说:“不,我们是特地在这里采样的!”

“采样?”联防队员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走近一看,只见三名个头不高的男同学身穿大衣,头戴毛线帽,手里拿着采样器,怀里揣着玻璃吸收管在认真工作着。

原来他们是北京 13 中高中环境保护小组的同学,他们在开展一项科学研究——了解一天中大气污染情况和雪对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影响,他们共有十几个同学在府右街路口坚持 24 小时采样,每小时采样一次,一次 20 分钟, 此时正是组长黄岩和另外两个同学值夜班。由于天气太冷,他们就站一会儿, 再蹦一会儿活动活动,他们身上虽冷心里却火热,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他们利用寒假,放弃了休息,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为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他们选择了吃苦

环保小组的同学都来自高中一年级,在这里他们学习了很多以前没学过的环境保护知识,像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森林覆盖面锐减等。孩子们发现,原来身边还有这样多的环境问题。在西城青少年科技馆的实验室里,他们又系统地学习了环境中有害物的分析方法,其中包括: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二氧化硫的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水质分析,噪声测定等。他们还参加了各种环境保护教育活动,环保讲座,环保夏令营,环保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希望能更多的参加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于是他们在老师的指点下,设计了一套环境保护宣传材料,其中包括环保演讲,保护环境的演示试验,利用课外休息日对附近的小学生进行宣传。

黄岩同学是环保小组的积极分子,他不善言谈,但做什么事情都有一股子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冬天的北京,由于取暖锅炉一齐开动,煤尘排放增加,加上汽车尾气的影响,大气污染问题严重。黄岩想知道北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在一天的 24 小时中有什么变化,北京冬季的雪在大气自净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黄岩将自己的想法交给同学讨论,有的说:我爷爷喜欢每天早晨六点多在马路上锻炼身体,不知道那时马路上的大气状况如何?有的说:我们家喜欢在傍晚时遛弯,我们感到傍晚空气还可以。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利用寒假,对大气污染问题开展一次调查,特别要了解雪对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的影响。他们选择了离黄岩家比较近的府右街北口作为采样点,将采样所用的玻

璃吸收管、玻璃瓶、化学药品、采样器等都搬到黄岩家,由黄岩任课题组组长,女同学白天值班采样,男同学则在夜晚进行工作,辅导教师在实验室和几个同学负责测定和后勤工作。到了半夜,同学们发现由于天气寒冷,仪器

全被冻住了,无法使用,不免有些灰心。老师鼓励他们说:“搞任何研究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次失败了咱们下次再来。”老天似乎非常理解这些同学们的心情,过了几天下了场大雪,这次他们抓住机会,按照事前的计划,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采样测定。最后终于完成任务。这时候,他们脸上显出胜利的笑容。

三、苦尽甘来,喜获丰收

在采样测定任务完成后,同学们又查找资料,访问居民,忙个不停。最后撰写了两篇论文:一篇题目是“雪对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的影响”,另一篇题目是“对府右街北口大气中氮氧化物昼夜测定”。

经过研究,他们发现:一天当中,早晨的空气,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好,傍晚也不是最好的,而是白天的下午一段时间空气好,适宜人们锻炼,那时氮氧化物浓度较低;降雪对大气中氮氧化物能起到净化作用,不过, 持续时间只有一周,过后又恢复了原状。

两篇论文受到国家环保局专家们的好评,后来分别获得市级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周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