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对昆明湖清淤的调查与评价

  1. 调查目的

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颐和园,是一座美丽的皇家园林,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它主要包括万寿山和占公园面积 3/4(约 165 公顷)的昆明湖。

长久以来,昆明湖内的泥沙杂物逐年淤积,使湖面缩小,蓄水量减少, 湖水混浊,水质下降,以致游人的船桨会荡起湖底的泥浆,船艇的螺旋桨也

常与湖底相撞。这种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重视。北京市政府于 1990

年 11 月 23 日作出对昆明湖全面清淤的重要决策。

我们作为北京市的中学生,很想了解清淤的情况,特别是清淤后昆明湖水质的变化,为此,在北京市西城区科技馆老师的帮助下,对清淤进行了调查。

  1. 调查方法

    1. 到颐和园实地考察和拍摄照片。

    2. 走访颐和园公园管理处并与有关负责人座谈。

    3. 查阅有关资料,包括报纸和有关书籍,其中有些资料和图纸由颐和园清淤工程指挥部提供。

    4. 在昆明湖沿岸分点采集水样。我们选择了 5

      个有代表性的著名景点即:知春亭(A)、十七孔桥(B)、石舫(C)、后湖(D)、苏州街(E), 并分别于 1991 年、1992 年、1993 年、1994 年的 4 月和 7 月采样 8 次。

    5. 将水样于采样当天带回实验室进行测定。因为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是地表水水质的两项主要指标,因此测定了历年的

      DO 和 COD 指标;又因为昆明湖为游览水域,所以又测定了湖水的色度。测定方法采用“国家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2. 调查结果

    1. 经过准备,1991 年 1 月 6 日清淤工程开始,历时近 4

      个月。工程动用各种车辆 500 多台,10 余万市民参加了义务劳动。清挖面积 104 万平方米, 清理土方 51 万立方米。

    2. 昆明湖的主要进水渠道是“京密引水渠”,过去护堤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泥沙流失,现在

      100 多公里的渠道两岸都铺上了水泥板,大大减少了泥沙带入量。

    3. 在与公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清淤过程中公园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园林的配套措施,包括:①加固堤岸

      5700 米;②在湖岸上大量种植草皮,做到黄土不露天;③进行了山形整治,砍掉了一些杂树,同时对全园的 105 种约几十万棵树木进行了保护;④实行招鸟工程,在树干上悬挂人工鸟巢,放置食盘;⑤每天投入数百人维护园林清洁等。

    4. 水质分析结果

表 1 历年溶解氧( DO )检测数据

1986

1987

1991

1992

1993

1994

DO ( mg/L )

7.43

11.01

10.11

9.00

8.67

表 2 清淤后溶解氧( DO )、化学需氧量( COD )和色度检测数据

DO ( mg / L )

COD

( mg/L )

色度

A

B

C

D

E

1991 年 4 月 7 日

10.89

12.40

11.20

12.75

12.00

4.78

11 °

1991 年 7 月 15 日

10.32

10.47

9.65

10.37

10.00

5.23

16 °

  1.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1.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DO 值≥5 的水体为清洁水体; 在 DO

      值高于 6 时,鱼类便可成活。由表 1 可看出,昆明湖水属清洁水体,符

合旅游观光的要求,也适合鱼类的生长。

  1. 从公园管理处实施的措施可以看出,清淤工程带动了对颐和园的综合治理。大量的草皮既加固了湖堤,又防止了泥沙被冲入湖内。对山形的整治使环境更美观。招鸟工程既保护了多种鸟类资源,又可供游人观赏。大量的保洁人员有效地保护了园内的清洁。

  2. 从实地考察中,我们认为,昆明湖淤泥的成因主要是:①园内万寿山及湖岸周围的绿化不够,夏季有很多泥沙随雨水流入湖中;②主要进水渠道携带泥沙随水流进入湖中;③水中动植物生长、死亡、腐烂;④自然降尘;

⑤游人丢弃的废物。

  1. 由表 2 可知:同一时间,五个采样点的 DO 值并不相同,B、D 较高而

    A、C、E 较低。经调查,A、C、E 点的游人多于 B、D 点。可见,游人向湖中乱丢废弃物对水质有直接影响。

  2. 从表 2 中可看出,4 月和 7 月的三项指标均有差异,4 月的水质要好于 7

    月。其原因主要是:4 月是清淤工程完成后向湖中注水的第一个月, 泥沙很少且游人也不多,显示了清淤的良好效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的升高和旅游旺季的到来,水中的废弃物开始增加,加之水中动植物的生长、有机质的腐烂,水中溶解氧被消耗,化学需氧量指标升高,水的色度也加深了。

  3. 从表 1

    可以看出,清淤后的水质明显好于清淤前的水质,可见清淤工程是及时的和有成效的。但清淤后水质状况又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上游泥沙带入湖中不断沉积,水中植物生长和有机物腐烂,游人乱丢废弃物等。可见,一次清淤不能一劳永逸。

  4. 总之,清淤工程使昆明湖乃至颐和园得到了综合的、有效的治理,

    有效地保护了颐和园这一古老的皇家园林,保护了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建议

    1. 在湖中可适量放养一些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这样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供市民食用。

    2. 进一步搞好园内尤其是万寿山的绿化,保持水土,减 少泥沙流入量。

    3. 在进水口建沉淀池,使水源经过滤后再进入昆明湖。

    4. 园内添设清淤船,经常性地分区清淤,清出的淤泥可用作农田肥料。

    5. 加强对游人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并采取防止游人向湖中丢弃废物的措施,如:在门票背面加印“注意事项”,在湖岸景点和大游船上增设垃圾箱,对不听劝阻的游人处以罚款等。

  2. 结束语

这次调查活动使我们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丰富了环境科学知识,初步掌握了水质监测分析方法。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在这次调查中,得到了辅导老师和北京市海淀区环保局的帮助,仅表谢意。

北京 4 中 白昀辅导老师 周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