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祖国夺得金银铜奖

1995 年 6 月,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阳光明媚,位于市中心的青少年奥林匹克中心大厅里人头攒动,第三届国际中学生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人们注视着主持人,企盼着竞赛结果的颁布。在一群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少年中,三名中国少年白昀、徐周亚、杨晓莉比其他人更显得激动。

国际上这种竞赛已举行过三次了,而中国却是第一次参加。代表中国几千万少年第一次参赛的正是他们三人。他们肩上的担子重,又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主管部门和辅导老师心里也都没有底,只有为了祖国拼一下的意念。学习课程紧张,一切准备工作全靠课余时间来做。已有的论文要补充, 为此常常撰写到深夜。根据要求,参赛时要事先制作一块 1.8 米见方的展板。展板虽小,但上面的每一张照片,每一张图表,每一句话都要向国际上展示中国少年关心环境、热爱环境的成果,代表着全国中学生的环境科学水平。更为困难的是,论文要用英文宣读和答辩。三位中学生那敢懈怠,下课找老师练口语,回家路上反复朗诵,甚至说梦话也喊出了英文词语。认真准备了几个月,结果怎么样呢?三少年紧张地等待着。

热闹的大厅变得鸦雀无声。只听到主持人宣布:“金奖,白昀,中国”; “银奖,徐周亚,中国”;“铜奖,杨晓莉,中国”⋯⋯掌声响起来了,三位中国少年的小手握在了一起,他们的眼眶噙满泪水,望着会场中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闭幕式上,竞赛组织者还特请中国代表团代表全体参赛者即席发言。

一、金奖获得者白昀

4 年前,北京西城区科技馆的老师到北京市 35 中为馆内的环保班招生, 全年级只有白昀和王纲报了名。在环保班,老师常常是先讲了一些化学启蒙知识后,再做一些化学试验,白昀非常入迷,做了一次再做一次,天黑了还不想走。当时,北京颐和园这座有 200 年历史的皇家园林的昆明湖将要开始第一次清淤。辅导老师在指导高中班同学收集资料作调查时,也让白昀和王纲参加了。白昀常常利用休息时间骑车 30 多里到颐和园管理处与工作人员座谈,收集有关资料,又徒步围湖绕一大圈进行考察,挑选采样点。在清淤后刚放水的 4 月就开始采样测定,直到 7 月才结束。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在老

师指导下他们撰写了“昆明湖清淤后的调查与评价”的论文。这篇论文在 1992 年北京市举行的初中环境调查报告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论文虽然得了奖,但他们的调查并没有结束。后来白昀考上高中,功课更紧张,学习压力更重。但他仍然利用课余时间搞调查,为论文补充资料, 要使调查报告科学价值更高,为国家环保事业尽自己一份力量。补充修改后的“昆明湖清淤后的调查与评价”就这样入选了第三届国际中学生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并把白昀送上了金牌领奖台。

二、银奖获得者徐周亚

1991 年,徐周亚参加北京市西城区科技馆和北京市 13 中共同辅导的学校环保小组。一天老师召集几个小组的同学一起宣布了四个调查项目:“四合院与小区气候”、“后海早市的污染”、“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北京市固体废弃物的调查”。老师强调说:“最后一个项目是一个又脏又臭又累的工作,要与垃圾打交道,做这项工作要不怕苦、不怕脏才能干好。”徐周亚和同组的同学挑选了这个调查项目。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小钩子、塑料袋、铁锹、弹簧秤,找到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把垃圾堆中的玻璃、金

属、纸张等分类称重,进行统计。春节里的一天还赶到城近郊的农村,分拣那里的垃圾。农村的垃圾比城里的脏多了,不光有猪粪还有人粪。可是徐周亚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一天下来他们翻腾了好几吨垃圾,做了认真的分类统计,直到夕阳西下才离开那里。

他们用辛苦和汗水撰写的论文“对北京固体废弃物的调查”,在 1992 年北京中学生环境调查报告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受到专家们的称赞,为徐周亚踏上这次领奖台奠定了基础。

三、铜奖获得者杨晓莉

晓莉是三名中国少年中最小的一位。她是初中二年级的小姑娘。1994 年9 月,刚上初二的杨晓莉参加了北京市西城区科技馆周老师的“环保班”。学习不久,她和同组的纪蕴宜同学主动找到老师,希望辅导她们对纪蕴宜同学姥姥家门前的污水河开展调查。老师希望他们先踏勘一遍。她们来到了朝阳区东南郊的污灌渠。这里原来是一条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泄渠道,后来两岸盖起了上百座楼房,生活污水、垃圾大量排入渠道,渠道水面上还漂浮着农贸市场小贩们扔弃的各种垃圾,发出阵阵恶臭,令人恶心。她们用照相机把这些拍摄下来给老师看。老师感到这种状况实在是个问题,应该调查,写出报告,建议政府部门给予解决。

她们的第一次实地考察就经受了考验。深秋的天气变化多端,原来是晴日当空,可是一阵狂风过后,竟然纷纷扬扬下起了雪。参加考察的师生只穿了一件毛衣,冻得直打哆嗦。但她们没有退却,坚持前进。河岸边到处是粪便,使人难以插脚。到了水边,望着恶臭扑鼻的河水,平素喜爱干净的姑娘们简直要吐。但是为了准确地掌握情况,她们还是勇敢地拿着采样瓶开始采集水样。

经过几次这样的采样、测定活动,论文的素材齐全了,她们就抓紧时间撰写出了“流过家门的污水河”这样一篇有价值的环保科研论文,在这次国际竞赛中获得铜奖。

四、不是尾声是开始

三位少年回国了。为了表彰他们为国争光取得的荣誉,北京市政府授予白昀同学“金帆奖”、徐周亚同学“银帆奖”,白昀还获得北京市十佳中学生称号,北京市西城区政府还授予白昀、徐周亚、杨晓莉三位同学“少年科学金奖”。

荣誉和鲜花激励他们更好地成长。今天白昀考入了清华大学,徐周亚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学习,杨晓莉担任了“学通社”西城区分社的社长并在 1996 年被派往韩国参加了世界青年学生科技夏令营。

(周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