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吴起变法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改革家。战国初期的楚国内忧外困,中原政治家吴起从魏国到楚国,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

吴起变法使楚国国力强盛,扩大了楚国势力范围,令中原诸国刮目相看。

吴起年轻时曾去鲁国求学,求官,一直得不到重用,后来听说魏文侯思贤若渴,就投奔到了魏国。

魏文侯听说吴起善于用兵,就起用吴起为大将。吴起不负君望,率兵攻打秦国,一气连拔5座城池,夺取了河西之地。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西河守将,担负着防御秦国,保卫魏国西部边陲的重任。

岁月如河水奔泻,滚滚而去,吴起在西河驻守了20多年。在任期间,他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军事实战经验,写成了《吴起兵法》,这部书在我国军事史上,和《孙子兵法》有同等重要地位。

吴起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他首倡父子兵,提出军队要患难与共,上下一心,这样才能一可击十,少可胜多。他的军队纪律严明,赏罚分明,是一支能征善战,所向无敌的军队。

吴起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将士们的爱戴和敬重。他爱兵如子的故事至今还为世人颂扬。

魏文侯在位50年,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励精图治,改革图强。在他的治理下,魏国逐渐成为一个强盛、富裕的大国,成为“七雄”中数一数二的强国。

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是个胸无大志,满足现状的平庸君主。

一天,他来到西河巡视,文武官员们随船相陪。

龙船在湍急的河水中行驶,避过一个又一个急浪,冲过一块又一块险滩,转过一个峡谷,来到了西河最险阻的地方。只见滚滚的河水一泻而下,两岸峭壁直插去天,抬头仰视,青天只露出一条窄长的细缝。

魏武侯兴奋地击掌而起,大声赞叹道:“真雄伟啊!有这样的高山大河作屏障,魏国还怕什么呢?这真是我国的一大宝啊!”

随船相陪的吴起听了这话,很不以为然,他列举了三苗、夏桀、商纣王被灭亡的教训,认为君主如果不推行德政,仅凭山河之险而为所欲为,恐怕身边的人都会变成敌人。魏武侯听后频频点头。

坐在船舷一边的相国公叔痤,阴沉着脸,用怨毒的眼光瞟了吴起一眼。公叔痤是魏国的贵族,又是魏武侯的女婿,凭着这种亲贵资格,他刚当上相国。公叔痤嫉妒吴起的卓著战功,显赫声名,认为吴起的存在是对自己珠严重威胁,便处心积虑想除掉吴起。

公叔痤三番五次地在魏武侯面前诋毁吴起,说他没有留之心,会去效奉强秦。久而久之,魏武侯果真不再信任吴起,吴起也觉察到了魏武侯的猜疑,心中很不安。这两人互相提防,越来越疏远。

不久,魏武侯免去了吴起的西河守将的职务。吴起唯恐哪天会降下杀身之祸,被迫悄悄逃到楚国去了。

战国初期的楚国,虽说地广人稀,特产丰富,但由于大权掌握在奴隶主贵族手里,政治腐败,经济贫困落后,国家一天天衰弱。中原各国都瞧不起楚国,称他为“荆蛮子”。

楚悼王即位前后,楚国先后两次受韩、赵、魏的进攻,都吃了败仗,丧失了很多土地,最后不得不用重礼请出秦王,请他出面调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楚悼王很想变法图新,吴起这时前来投靠,楚悼王很高兴,他亲自率领满朝文武百官,恭恭敬敬地出国都郢城迎接吴起。

楚悼王在宫中大摆宴席替吴起洗尘。酒席间,楚悼王迫不及待地问吴起:“我们楚国建国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论土地,有肥沃的江汉平原;论人口,有数百万之多,可为什么一直国贫兵弱呢?”

吴起沉吟了一下,一针见血地指出:“分封太多,王公贵族的势力太大。他们为了自己利益,上逼大王,下虐平民,削弱了中央集权,压制了平民的生产积极性,军事上赏罚不明,选将不择能而用,这就是国不富民不强的主要原因。”

听了吴起中肯的分析,楚悼王感触颇深,他想起楚国在160多年前楚康王时,曾实行新政,楚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顿时有了改善,但因为王公贵族的拼命反对和破坏,使改革措施没能实行多久。

想到这里,楚悼王着急地说:“寡人想仿效楚康王的办法,使楚国尽快富强起来,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

“推行新法,走改革的路子!”吴起坚定地回答。“现在楚国荒闲的土地很多,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人太多,要解决楚国的弊病,最要紧的是明审法令,奖励耕战。”吴起继续说道。

楚悼王听了连声叫好,很快任命吴起为楚国的令尹,主持变法。公元前382年,在楚悼王的全力支持下,吴起颁布了新法,通告贴遍了楚国大小邑镇。

吴起变法的段详细内容变法的内容散见于典籍中,归纳如下:

一是均爵平禄。楚国爵禄是世袭的,即先辈如有功受爵禄,后代子孙虽无功,也可承袭享有爵禄;而后来一些在战争中立大功者却无爵禄,极大地伤害了将士的积极性。

吴起免除贵族三代以上无功人员的官职,收回封地,取消俸禄,把住在国都周围的旧有显贵迁到地广人稀的地区。

二是拓土殖民。春秋至战国时期,楚国用武力灭掉许多国家,得到了广大领土,但都未及开发。吴起责令楚国一些与王室关系疏远的贵族到僻远的地方去开发。这是一种新的拓土殖民形式。

三是裁撤冗员,整理财政。吴起废除楚国无用和无能的官职,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吴起还主张节省费用,奖励耕战,加强国防,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真正为国贡献的将士。同时建设国都,把城墙加高,增强首都的防卫能力。

吴起在变法中身体力行,亲自抓军队的训练和整顿。每天清晨,在国都郢城外的练兵场上,鼓声、号声,喊杀声融成一片。吴起指挥军队列阵布兵,攻夺战守,严格训练,很快将军队训练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楚国变法后,扩大了耕地面积,生产发展了,一年就获得了好收成。国家强盛了起来,重新恢复了对中原地区的攻势。

吴起的军事才能这时又充分地展示出来,他率兵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南收百越,北并陈蔡,反击了魏、赵、韩的进攻,一直打到了黄河岸边,使楚国在军事上成为仅次于魏、秦的强国。

魏国与楚国交战吃亏,魏武侯这时才明白,自己没有重用吴起等于把手中的剑柄送给敌人,他后悔极了,但为时已晚。

吴起是一个无畏的改革家。他为楚悼王立法,削减威臣特权,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可谓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但他的变法却引起了楚国旧贵族的极大恐慌和仇恨,他们预感到末日的来临,拼命要作最后的挣扎。

当时楚国有个叫屈宜臼的大贵族当面辱骂吴起是“祸人”,他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依照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办事,如今你违背祖宗成法,废除世袭制度,取消亲贵们的各种特权,这是大逆不道的,如果不赶快改弦更张,祸到临头,悔之晚矣!”

吴起毫不客气地反驳道:“真是一派胡言,日月运行,朝代更替,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仍用古代的陈规陋习贻误国家,这才是大逆不道。我奉大王之命,变法改革图强,为的是富国强兵。上合天意,下得民心,你想停止变法,那是痴心妄想,不信,你站出来试试,还是考虑自己的下场吧!”

吴起义正言辞的一通话,驳斥得屈宜臼狼狈不堪,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旧贵族们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就在暗中造谣破坏。吴起把这些情况报告了楚悼王。楚悼王十分恼怒,指令吴起在新法中加上一条,不许对新法妄加评论,凡妖言惑众反对变法者一律从严处治。

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对变法内容又进行了充实,使之更加完善。同时,那些反对新法的旧贵族们,再不敢公开出来进行对抗了。

公元前381年,正当吴起大力推行新法,楚国逐步走向强盛的时候,全力支持变法的楚悼王突然去世了。对楚悼王突然去世毫无思想准备的吴起手足无措,但他不忘令尹的职责,强忍悲痛,料理国丧。

旧贵族们乘此机会死灰复燃,他们秘密串联、谋划,迅速组织起一支叛军包围了王宫。守护王宫的卫队人很少,很快就顶不住了。大门很快被攻破了,旧贵族们一拥而上,朝着吴起乱箭齐射。

身中数箭的吴起眼看就不行了,他不甘心自己这样无代价地死去,心生一计,踉踉跄跄地跑到停放着楚王尸体的大殿里,一下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

按照楚国法律规定:有谁伤了王尸,要灭杀三族。丧心病狂的旧贵族们全然不顾了,他们号叫着,朝着吴起射出一阵箭雨。一代英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被活活射死在楚悼王的尸体上。

后来,楚悼王之子楚肃王继位后,按律法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了。

吴起变法虽然失败,但这些变法措施,一方面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发展了生产;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了国家统治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吴起变法在楚国贵族政治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楚国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旁注]

河西之地 战国时期魏国的河西之地,指的是今陕西省关中东部黄河洛河之间的地区,大致包括今大荔县,合阳县,韩城市。

七雄 战国时期7个强大的诸侯国。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在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的范围内,先后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7个大国。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一面变法图强,一面相互混战。史称“战国七雄”。

三苗 我国上古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梁启超认为,三苗的苗就是蛮,系一音之转,尧舜时称三苗,春秋时称蛮。

令尹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也有少数外姓之人如吴起来担任,但实不多见。

商纣王(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即帝辛,名受,后世人称殷商纣王。为帝乙少子,其母为正后。后世对他评价褒贬不一,更多的人称他为“暴君”,“炮烙”之刑就是一个例证。因其荒淫无道,听信谗言,后被姬昌所灭。

公叔痤(?~公元前361年),战国时期魏国大臣。他排挤吴起,是出于保全相位的需要,并不是不知道吴起对魏国的重要性。荐举公孙鞅,直至病重才提出。若过早地推荐公孙鞅,可能会取代他的职位,而在临终时郑重托付,博得荐贤之名,对自身利益也没有什么影响了。

楚悼王(?~公元前381年),芈姓,熊氏,名疑(一作类),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期间,曾先后伐周、韩等国,又任用吴起为令尹,变法图强,北胜魏国,南收扬越,取得苍梧,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开拓了楚国疆土。

[阅读链接]

据《史记》记载:吴起身为大将,与士卒同食。有个士卒身上长了脓疮,吴起为之吸吮。士卒的母亲闻知后掩面而其。

有人问她为何哭泣,士卒的母亲说:“以前吴起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疮脓,孩子的父亲深受感动,在战场上拼命厮杀,结果不久就战死了。如今大将军又为儿子吸脓,看来这孩子也要在战场上拼命了。”

一位将帅去吮吸一个士兵的疮口,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理解,然而受此恩惠的士兵却会因此效命疆场。这就是人心为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