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基本内容?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为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全书共分 13 篇,即“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约 6000 字。

1972 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是迄今最早的传世本, 但由于年久损残,内容不完整。现在我们看到的足本,都是南宋以后所刻印或文印的。

《孙子》揭示了一般的战争规律,提出了战略上许多卓越的命题,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作战指导原则,历来为兵家所推崇,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兵法内容极其丰富,现简介其中几个方面。

(一)注重进步战争,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孙子》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必须认真进行研究。他主张对战争有备无患,提出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是“五事”和“七计”。“五事”、“七计”包括了“民”对战争的态度、天时地利、将须的指挥能力、军队的组织编制制度、训练程度、战斗力强弱,以及赏罚纪律等问题。孙武把“令民与上同意”的“道”(“道”,指政治)放在“五事”、“七计”的首位, 表明他朴素地认识到了民心的向背、军心的稳乱这一政治因素与战争的关系。这种思想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二)重视军队建设,提出了文武兼施、刑赏并重的治中原则和选将标准。孙武认为,要使军队“上下同欲”,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必须“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其“文”就是怀柔和重赏,使士卒亲附;其“武” 就是强迫和严刑,使士卒畏服。他非常重视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把“智、信、仁、勇、严”作为选拔将帅的标准,要求将帅具有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严明军纪的良好素养,有“知天知地”的广博知识和高人一等的指挥才能,并且要有“知诸侯之谋”的政治头脑。

(三)揭示了“知彼刊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规律和其他一些有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孙武认为,敌情是“三军之所恃而动”的依据,战前必须认真地了解和掌握。在作战中,从进军、接敌到对峙、交战,都要十分重视“相敌”,注意观察各种征候,准确判断敌情,在知己方面,孙武提出了“识众寡之用”,“以虞待不虞”,“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的制胜之道。为了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武提出了一系列作战指导原则。如充分作好战争准备,了解敌我军力对比,兵力部署要从实际出发。进攻行动要突然迅速,将帅指挥要机动灵活,等等。

(四)反映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孙子》反映出来的军事哲学思想,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顶峰。例如,他在论述制胜条件时,把“五事” 和“七计”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认为预测战争胜负“不可取于鬼神”而“必取于人”,表现了鲜明的无神论和反无命的态度。他注意到了时间和空间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兵贵胜,不贵久”、“兵之情主速”, 认为时间因素在战争中十分重要。在论述战争指导规律时,提倡从战场实际

情况出发,并重视军心士气的影响,贯穿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表现和作用。

《孙子》是我国一份极珍贵的军事遗产,具有根高的科学价值,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糟粕,如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 不可能揭示战争的阶级本质等。《孙子》间世后,已广为流传二千多年,并早在唐代就被介绍到了日本,后来先后传到了法、英、德、俄等国,所到之处,誉者无数,被誉为”世界第一兵家名书”。因此,它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各国的军事学术思想,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