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及后世的发展和改造

唐宋时期,大明湖的水域不断扩大,湖的东、西、北三面可至州城墙基,南面包括百花州并和濯缨湖相连。据考证,当时的濯缨湖水面相当宽阔,几乎覆盖了当时济南的北部大部分地区。

李白曾游历济南,泛舟鹊山湖,并写下了《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描绘鹊山湖“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

当时大明湖的东部还没有形成宽阔的水面,水域和陆地相间,到处是被杂草遮蔽的荒凉的地方。由于济南地势南高北低,来自于南部山区的雨水和城内泉群的水流,常常毫无节制地宣泄城北,形成水患。

至北宋时期,大明湖开始整治,特别是曾巩知齐州期间,为防水患,进行了筑堤、疏水和挖渠等水利工程,大明湖基本成形。

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任齐州知州两年,在任期间,对济南的地理状况进行考查,对大明湖水域进行了系统的治理。

首先修筑了北水门。为了调节大明湖水,在其北部修建了北水门,因众泉汇流,从北水门泄出,故名“汇波门”。门上可供行人往来,所以也叫“汇波桥”。

城门的规模和样式和一般的古城门差不多,所不同的是门洞下面不是大路而是水路。门洞的偏北设有水闸,以便宣泄城内积水,保持水位的平衡,并防止城外积水倒灌入城,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北的水患问题。

大明湖之所以淫雨不涨,就与北水门调节水量有关。

紧接着,在水门上建“汇波楼”,面阔7间两层,翼角悬山,吻兽栩栩如生,风铃铿锵扬韵。四周白杨簇拥,如众星捧月。

楼建成后,元代的散曲大家张养浩为之作记写道“盖济南形胜,惟登兹楼,可得其全焉”,并咏《登汇波楼》诗,赞美这里的景色:

何处登临思不穷,城楼高倚半天风。

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

景物相夸春亘野,古人皆梦水连空。

浓妆淡抹坡仙句,独许西湖恐未公!

清代乾隆皇帝也亲临并留下《登汇波楼》诗篇。汇波楼上悬“汇波楼”,汇波楼巍峨高耸,于上南可瞻历山、玉函等山,北可观华山、鹊山诸峰,湖内波浪碧绿,画舫争渡,涵光倒影,清澈映物,故昔有颜额“河山一览”。

若傍晚登至楼上,可看到另一派奇丽景色,向南俯瞰,南丰祠内,晏公台上,钟亭飞架,古柏杈桠,满院杨柳垂荫,修竹郁森。

院南一片荷红,远处波光粼粼,斜阳返照,晚霞尽染,万丈光辉,世称“汇波晚照”,为古时济南八景之一。

其次是筑百花堤。据考,曾巩在大明湖的东部修建了贯穿南北的百花堤,把湖分成东西两部分,是后来人们从南岸陆地登北岸诸亭之捷径,古之“历水陂”在曾巩的诗文中才有了“西湖”的称谓,而百花堤以东湖面则被称作“东湖”。

另外,曾巩还修筑了北渚亭、环波亭、百花台、水香亭和芙蓉台等亭台,围绕着大明湖建起了泺源、芙蓉、百花、水西、湖西、汇波和北池等7座桥梁,这是历史上对大明湖最大一次开发。

由于为政有方,使齐州“市粟易求仓廪实,邑娏无警里闾安”,曾巩深受济南百姓的爱戴。当他调离济南时,百姓不愿他走,“既罢,州人绝桥闭门遮留,夜乘间乃去。”

后人为了怀念他,曾在千佛山半崖建了曾公祠。也就是后来大明湖东北部的南丰祠,原名“晏公祠”,祠中有台,名“晏公台”,是纪念水神晏戊子的,建于明代。

清代道光年间,历城知县捐资在晏公台东建曾公祠,立曾巩牌位供奉。清代光绪年间,山东巡抚又在晏公台西建张公祠,作为山东巡抚张曜的祠堂。

后来,根据百姓的意愿,将曾公祠、晏公祠和张公祠划为一体,改为专门纪念曾巩的南丰祠。

南丰祠在大明湖东北岸,北临汇波楼。南丰祠为清静幽雅的古典式庭园,总占地面积2535平方米,由大殿、戏厅、水榭和游廊等建筑构成。

北边为大殿,南出厦,半壁花扇,抱柱悬楹联:

北宋一灯传作者

南丰两字属先生

大殿南面西侧戏楼高耸,楼内四周两层,南为戏台,其他隙地为坐席。昔日设茶座,可品茗看戏。与殿堂相对,靠近湖岸有水榭3间,四周环廊,东西北三面环水,内植荷莲,是赏景佳处。

殿堂东侧为后来在明朝末期建的晏公台,上有“明昌钟亭”,四面八柱,宝顶双檐。亭中悬挂原在湖南岸钟楼寺的金代明昌年间所铸8000千克古钟。东为小溪,近溪修竹郁森,成篱成林。院内花木扶疏,绿柳翠柏笼荫。

后来,在北厅内设“剑门书画馆”,陈列孙墨佛先生的书法珍品26件,手札12件。孙墨佛,号“眉园”,又称“剑门老人”,原籍山东莱阳,终年104岁,一生心胸豁达,修身清节,淡于名利。

注豪情于笔端,以书法陶冶情操,形成质朴洗练的艺术风格。

南宋时期建炎年间,降金的伪齐王刘豫在济南城北开凿小清河,鹊山湖水被源源不断的导入渤海,湖面面积逐渐缩小,城西古大明湖水位也不断下降,鹊山湖、古大明湖的地位渐渐被西湖所取代,“大明湖”之名因久已不用而以西湖袭之。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称:“历下亭之下,湖曰大明,其大占城1/3。”

城北部的大明湖成为人们泛舟游憩的胜地。

13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行记中赞誉大明湖“园林美丽,堪悦心目,山色湖光,应接不暇。”

清代嘉庆年间的山东学政刘凤诰撰有一副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把大明湖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木刻的楹联一直悬挂在大明湖北岸的小沧浪亭上。

历经元明清代的修建和重建,大明湖杨柳垂岸,画舫游艇穿行其上,楼台亭阁点缀其间,祠堂庙宇林立,大明湖成为济南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元、明、清代有“济南八景”之说,而大明湖的历下秋风、鹊华烟雨、汇波晚照、明湖泛舟独占其半。

在大明湖的南门,旧时有连接大明湖和百花洲的鹊华桥。据考证此桥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重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人们可以坐船从珍珠泉、百花洲经此桥直接进入大明湖。

桥高4米,宽6.5米,站在桥上,近可观明湖泛舟,远可望鹊华二山,特别是夏季的雨天,近水远山都沉浸在一片苍茫烟雨之中,是为济南八景之一的“鹊华烟雨”。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就是描绘了站在鹊华桥上北望鹊华二山所看到的景象,成为传世佳作,被画界誉为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

鹊华桥附近可是当时济南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一百多年前的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曾这样描绘:

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的,也有坐二人抬小蓝呢轿子的……街上五六岁的孩子不知避人,被那轿夫无意踢倒一个,他便哇哇地哭起。

从南门进入大明湖,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湖中岛,岛上矗立着一个高大的八角亭,亭子的南面悬挂着清代乾隆皇帝书写的“历下亭”匾额,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历下亭”。历下古亭历经变迁,但始终和大明湖联系在一起,北魏至唐代,历下亭在城西古大明湖上,称为“客亭”,是官府为迎接宾客而建的亭阁。

唐代古历下亭倾圮。元代以北宋人的西湖作为大明湖,历下亭仍在大明湖上,但那时的历下亭并不在湖心岛,而是建在大明湖的南岸上。

清代扩建贡院,古历下亭被拆除。清代康熙年间,山东盐运使李光祖在大明湖湖心岛重建历下亭。

从历下亭乘船,几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湖北岸的北极阁。北极阁又称“北极庙”、“北极台”,是元代在北宋北渚亭的遗址上兴建的,庙里供奉的真武大帝是道教信奉的神仙。

庙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背城面湖,门前有30多级台阶,登台远眺,远可望群山葱郁苍碧,近可俯视大明湖全貌,是大明湖游览的胜地。

【旁注】

太守 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南北朝时期,新增州渐多。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为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时期则专称“知府”。

知州 我国古代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时期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翼角 我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部分,因向上翘起,舒展如鸟翼而得名,主要用在屋顶相邻两坡屋檐之间。清代官式建筑翼角起翘一般为自正身椽上皮到最末一根角椽上皮升高四椽径,出翘为角梁外端的正投影长出正身椽三椽径,工匠术语称之为“冲三翘四”。

画舫 装饰华丽的游船。舫是船的意思,指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做法与真正的画舫较为相似,但是下部船体采用石料,所以像船而不能动,一般固定在比较开阔的岸边,也称“不系舟”。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人,后居临川。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巡抚 官名,又称“抚台”。明清时期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元好问 元好问7岁能诗,14岁从学郝天挺,善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30首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学政 为古代学官名。管教育科举,简称“学台”,与巡抚、巡按属同级别正三品,是“提督学政”的简称,由朝廷委派到各地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主管行政。

刘鹗(1857年~1909年)清末小说家,署名“鸿都百炼生”。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李光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

【阅读链接】

据野史记载,李清照的爱情就发生在大明湖。800年前的一个秋天,李清照在丫环的陪同下,到大明湖荡舟。暮秋的大明湖,别是一番景致。

雪松杨柳,断荷残藕,引得清照心绪清悠,诗兴大发。随即吟词一首:湖上波来风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莛草。眼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不料,这首好词正巧被岸上一个书生听到。那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金石学家赵明诚。于是,他们之间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