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泉水湖——大明湖

大明湖是山东省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的风景名胜,早在唐宋时期,大明湖就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而闻名四海。“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为大明湖的四大怪,被称为“中国第一泉水湖”。

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

大明湖的开始和形成

大明湖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据了当时整个城区的1/4,流经这片区域的诸泉在此汇聚后,经北水门流入小清河。

大明湖湖面46公顷,公园面积86公顷,湖面约占53%,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约4米。“蛇不见,蛙不鸣”和“淫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的四大独特之处。

我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济水》卷中写道大明湖:

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其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极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

寥寥数语把大明湖的幽静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趵突泉水北流入大明湖,大明湖上建有客亭,客亭左右植有楸树、梧桐树,树冠可以背遮阳光。人们在此俯身可见池中的游鱼,举头可观树上的鸟雀,人和环境交融在一起。唐代诗人杜甫青年时期,曾两度东游齐鲁。

745年,诗人杜甫游历济南,适逢北海太守李邕至济,李邕在古历下亭设宴款待杜甫和济南名士,杜甫遂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其中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两句,传诵千古。

李邕作《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诗写道:“负郭喜粳稻,安时歌吉祥。”

据考证,古历下亭,就是上文《水经注》中提到的客亭。不过郦道元所记述的大明湖,而是以五龙潭为中心的一片水域,称之为“古大明湖”。

北魏至唐代的几百年间,老城西北一隅也有一片水域,在《水经注》中称其为“历水陂”,这就是北魏至唐的大明湖。陂者,池塘也,可见当时的大明湖水域并不大。

历下亭在大明湖中小岛上,因南临历山而得名。历下亭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位置多有变迁。

北魏时在五龙潭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将之称为“客亭”,是官家为迎宾接使所建,唐代初期更名为“历下亭”。

据《旧唐书》记载,天宝初年,齐州曾改为临淄郡,故此亭当时也称“临淄亭”。杜甫在《八海右古亭历下亭哀诗》中有“伊昔临淄亭”的诗句。

唐朝末期,历下亭渐废。北宋曾巩在齐州任职时,将亭重建于州宅后。之后,屡有兴废。

至后来的清朝初期,山东盐运使李兴祖购买乡绅艾氏的地产在大明湖重建。其规模比以前宏大,坐北朝南,颜额为“古历亭”。竣工后,又在亭西偏南,筑土垒石,建轩宇3间,轩西为宽阔的水域,晴空下,天光水色,一片蔚蓝,故题额“蔚蓝轩”。

此后,历下亭的规模和型制又有变异。亭矗立在岛的中央,八角重檐,攒尖宝顶,红柱青瓦,斗拱承托,饰以吻兽,蔚为大观。

亭身空透,檐悬清代乾隆皇帝书写的“历下亭”匾额,内设石雕莲花桌凳。

亭北为“名士轩”,是历代文人雅士宴集之地。该轩坐北朝南,面阔5间,匾额“名士轩”。

轩内西壁,嵌唐天宝年间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和大诗人杜甫的线描石刻画像。东壁嵌有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题写的《历下亭》诗碑。

历下亭西侧的蔚蓝轩,面阔3间,飞檐翘角,绕以回廊。亭南偏西,与长廊相连处,为御碑亭,内立1748年乾隆皇帝《大明湖题》诗碑。

整个岛上,亭台轩廊,高低错落,花木扶疏。

春天,修竹婆娑,翠柳笼烟;秋日,湖水荡漾,荷花溢香,凉风徐徐,令人心爽,被称作“历下秋风”,为古时济南的八景之一。

据史书记载,在820年,济南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沿护城河到大明湖北岸一带修筑了高大的城墙,因当时城西有古大明湖,城北有鹊山湖,筑城用土只能在城墙内挖掘。

城墙筑好后,形成了城内北部和西部地区大片低洼地,加之湖底由不透水黏土和火成岩构成,于是城中诸泉水在此汇集潴积,形成大片水域,大明湖开始形成。

【旁注】

郦道元(约470年~527年),北朝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收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40卷,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杜甫(712年~770年),世称“杜工部”、“杜老”、“杜陵”和“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历山 即“千佛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称舜耕山。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的三大景观。

乡绅 我国封建社会中一种特有的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他们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

吻兽 龙生九子中的儿子之一,平生好吞,也就是殿脊的兽头之形。这个装饰一直沿用下来。在古建中,“五脊六兽”只有官家才能拥有。这种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兽,被请到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俯视人间,真有点“平步青云”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味。

【阅读链接】

古时候,在济南的北郊有个大明国寺。寺内殿宇雄峙,亭阁林立,每天经声佛号,响遏行云,看上去极为庄重、排场。然而寺内的和尚却不守教规,勾结官府,欺压百姓。

传说有一个官人的母亲病了,官人的妹妹至爱至孝,便要去大明国寺为母亲烧香许愿,官人说什么也不同意。妹妹为治好母亲的病,每天晚上都偷偷地朝大明国寺的方向烧香祈祷,一月之后,母亲的病果然好了。

妹妹决心到大明国寺还愿,几个小和尚见这女子长得年轻漂亮,随起歹心。

官人得知后,抄起大刀,奋力向大明国寺追去,刚到大明寺附近,突然天空乌云滚滚,狂风大作,一声霹雳,顿时天塌地陷,大明国寺就这样沉入了地下。接着从地下冒出一片水,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就是大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