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奇葩——十笏园

十笏园是我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始建于明代,原是明代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后于清代光绪年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被称作“丁家花园”。

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的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十笏园是一处著名的古代园林,她吸纳了南北园林建筑的精髓,又在此基础上有独到的发展,为这座名园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重金购置的私家府邸

十笏园原是明代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的陈兆鸾和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的郭熊飞曾先后在此住过。

后于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作为私邸,修葺了北部3栋旧楼,题名“砚香楼”,开挖水池,堆叠假山,始成私人花园。

由于潍坊处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故园林的风格也显出南方和北方两种风格。这里的商人和文人,既可以南下苏杭,也可以北上京都。两处各具的优点长处在这个宅园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园中不仅松萝荫深,而且池清亭秀。高朋满座,文士竞骚,给这个私家园林更增添了文人气氛。

十笏园园主名丁善宝,字黻臣,号六斋。他作为潍坊的四大豪绅之一,能诗能文,还著有《耕云囊霞》等文集。他游历了大江南北,购得这所宅子后,在改建的时候辟一区宅园,这个小如笏板的园林,按园主说园太小只“十个笏板”大。

“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

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面积很小的建筑物。

此园面积仅2000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丁善宝处事谨慎,恐怕树大招风,故命名是小园而已。

当时,丁善宝请了他的文友蒯菊畦、刘子秀和于敬斋共同设计,造园只有8个月就竣工。一时名家汇集,歌咏觞事不断,王端麟有《沁园春》一词写道:

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费剪裁。有方塘半亩,镜湖潋滟,奇峰十笏,灵璧崔嵬,曲榭留云,清泉戛至,野草闲花自栽。萧闲甚,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

平度的白永修有《十笏园题句》写道:“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飏钓丝。荷叶染衣花照眼,令人错认铁公祠。”

十笏园是整个丁善宝宅建筑群落的一部分,该建筑群落建筑面积为10400平方米,古建筑房屋200余间,其中仅十笏园中的大小建筑就多达34处。

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西、东3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

进大门东行为前院,正厅即十笏草堂。结构为3开间7檩,无廊硬山顶,明间雕花门,上悬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手书“无数青山拜草庐”匾额。堂前山石花木散点,池中荷香四溢,碧波涟漪。

四照亭取其四面阳光普照之义,亭较大,呈方形,为6檩卷棚式歇山顶,四周有坐凳栏杆。该亭水环四面,荷风水月,颇富诗意,西有曲桥同回廊相连。

亭中有清代状元曹鸿勋所题“四照亭”横匾,亭外悬有“涛音”,是清代书法家桂馥手迹。亭柱上对联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亭前悬对联:“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顺回廊曲桥步入池心,四面环视,荷花满池,景色宜人。亭内石桌凳,是当年园主举觞流连,咏诗之处,四面桥栏可坐,可观赏池水荷花和假山全景。曲桥与回廊相接的地方,还有一副对联为:“于心有不厌,即事多所欣。”

亭北面的六角门上有“鸢飞鱼跃”4字石刻,原为唐代韩愈于贞观年被贬为阳山令所书的自勉之作。

字体飞动婉转,气贯长虹,有草篆隶笔意,安排得有正有欹,冶草篆隶于一炉,寓情于书,表现出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凌云壮志,有形神兼备、意到笔随之妙,为稀世珍品。

园内的石刻,为清中期书画家翟云升临摹,惟妙惟肖。

亭东北角筑有船形建筑,名称“稳如舟”,亭临水池如舟形,故名。此亭建筑巧妙,为6檩卷棚式顶,外形如船,恰似抛锚水中,随时可以起锚解缆,引人遐思。

稳如舟小亭的北门,有对联为:“山亭柳月多诗兴,水阁荷风入画图。”

水池东临半壁假山,山高10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是依东轴线上院落的房屋山墙以太湖石而建。

拾级登山,山径崎岖,怪石嶙峋,路随峰转,其势巍峨。间有水池、山洞、瀑布、山门之设,山间杂植松柏草木,四时常青,经冬不凋。

蔚秀亭建于假山之巅,取自宋朝欧阳修《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中“蔚”、“秀”两字而名。

亭内有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白描罗汉石刻一块,姿态妩媚,造诣新奇。旁有孤松一棵,直插霄汉,有对联为:“小亭山绝顶,独得夕阳多。”

山南端建有落霞亭,为4檩卷棚式结构。亭内装嵌有郑板桥手迹刻石“笔墨三则”、“田游岩”和“题画竹”各一,所悬“聊避风雨”为郑板桥的手笔。

顺山径而下,卵石铺路,位于荷池东南假山角下,有一六角攒尖顶小亭建筑,名称“漪岚亭”。此亭小巧别致,坐于亭槛,平视喷泉,银珠万点,边起边落。俯视游鱼,飘忽不定。

池水的波纹即“漪”,山中之云气即“岚”,故名。宋代名臣富弼的园亭就曾用此名。漪岚亭与山上的蔚秀亭相呼应。

小沧浪亭与漪岚亭相对,是一座四角攒尖顶,覆以茅草之亭,其4柱为原始松木建筑,越见其淡雅古朴,富有野趣。沧浪,取意于《孟子》的《离娄》: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亭下池边有大石一块,正可濯缨濯足。

宋代诗人苏舜钦曾筑沧浪亭于苏州,为著名园林。小沧浪正是园主借苏州拙政园沧浪亭而命名的,又因此亭较小,故名“小沧浪”。亭内有石桌和石凳,可在此饮茶乘凉,又可以濯洗。

在水池的西侧有回廊,它把西轴线与中轴线景观巧妙而有机地隔开,起到了既合理分布景观,又增加观赏性建筑的作用。廊上雕花牙,柱间设栏杆,在长廊的墙上嵌郑板桥竹兰图石刻5通。

最南端为丁善宝撰、翰林丁良干书写的《十笏园》,记述了建园的情况及其意图,是十笏园最好的史料。最北端有张昭潜撰、曹鸿勋书写的《十笏园记》。

出回廊而北,院西二层小楼即春雨楼。此楼为3开间7檩庑殿式建筑,楼门抱厦出廊,辅以坐凳栏杆,取名“春雨楼”。是借宋代诗人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为。

它虽建于清代,但又取宋代建筑特点,雨天登楼,窗外一望别有雅趣。

院中的北楼为十笏园的主体建筑,为明代所建,名为“砚香楼”。其结构为两层,两开间5檩,硬山顶。楼前有月台,圆窗方台,古色古香。楼上门窗外有前廊,设栏杆护之。

砚香楼是原园主人藏书和读书之所,其名借唐诗人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重”之句,就是说,白昼书房温暖如春,研墨起花纹,墨汁发出阵阵松麝香味,故取此意而名。

站在楼上向前望去,“崖壁假山,飞瀑流泉,藕塘蓬蒲,莲叶田田”,十笏园全貌尽收眼底。正如诗写道:

欲醉春雨楼,砚香十笏堂。

桥通四照亭,漪岚小沧浪。

西轴线上一排西厢房共8开间,其院称作“园中园”。自南至北,第一为静如山房,取其安静闲雅、洁净之意,是比较高级的厢房。

秋声馆取欧阳修《秋声赋》而名,为客人的下榻之处,前出抱厦并有坐凳栏杆。

在园西院的北过厅有一个书堂,名叫“深柳读书堂”。唐诗人刘慎虚诗的《阙题》写道:“闭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因而借用为书塾名称,表示自己志趣在于读书,不好交往,深深柳荫中的堂屋里正好读书。清代贺国嶙、何日浩和钱向杲等,都曾用此作书斋名称。

过深柳读书堂,入小院,北厅即颂芬书屋,为园内的主体书房。厅内雕梁画栋,熠熠生辉。此厅后院,西为厢房,北厅名雪庵,康有为游十笏园后改题为“小书巢”。

【旁注】

布政使 承宣布政使司的长官为布政使,官品为从二品,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赋和户籍。后为加强统治,设置总督、巡抚等官、布政使权位乃轻。清代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司一省财赋及人事,与专司刑名的按察司并称两司。

桂馥(1736年~1805年),古代书法家,文字训诂学家,精于考证碑版,以分隶篆刻擅名,曾为“阅微草堂”题写匾额。著有《说文义证》、《缪篆分韵》和《晚学集》等。

卷棚式 屋顶也成为元宝脊,其屋顶前后相连处不做成屋面脊而做成弧线形的曲面,也就是说卷棚式屋顶的“正脊”是弧形的,与普通人字形屋顶不一样,没有屋顶的正脊。譬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式屋顶。

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也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

郑板桥(1693年~1765年)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孟子》 是我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陆游(1125年~1210年),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创作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

李贺(790年~816年),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阅读链接】

碧云斋位于东轴线上,有碧云斋等院。碧云斋为园主人之家居,取碧色天空,晴穹万里之意。

东西有小廊,东廊内装有冯起震画竹刻石10块,分别由董其昌、邢侗、李晔题跋,西廊内嵌有招子庸画竹刻石。

画上招子庸自题诗写道:“写竹当师竹,何须法古人,了然心眼手,下笔自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