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三皇后

真宗的第一任真正皇后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第二个女儿。淳化四年,真宗在襄王府邸,太宗为他聘娶,封鲁国夫人,进封秦国夫人。真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十年后,于景德四年以32岁病逝。史称郭皇后谦恭俭约,厌恶奢靡。她的族属入谒禁中,只要衣饰华丽,她便加以斥责;有的想借助她的地位,相求于真宗,她总是坚决不许。真宗对她因而又敬又爱。郭皇后死,真宗突破七日释服的礼制,特诏十三日释服。灵驾发引后,又特命翰林学士杨仪撰写哀册。

皇后一位空缺,宫中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宰相沈义伦的孙女儿沈才人,其父是光禄少卿沈继宗。沈才人是以将相家子入选后宫的,因而起点高,能以千金之身引起皇上的注意。沈氏没有官宦小姐常有的骄纵,而是文静贤淑,俭约朴素,她在宫中历才人、美人、婕妤、充媛,至于德妃,很得真宗的宠爱。另一个是刘美人,虽出身寒微,襁褓而孤,却是美丽动人,真宗为她着迷,进而立为皇后。

比起刘美人来,出身高贵的沈才人确实是黯然失色。刘美人不仅秀美,还擅长播鼗。她由蜀人龚美带到京师,15岁送进时为真宗即位前的襄王王府邸,真宗神魂颠倒,大加宠爱。乳母泰国夫人认为刘妖媚,偷偷向太宗奏报,太宗命襄王逐出刘氏。襄王舍不下,将她寄放在王宫指使张耆家。太宗死后,真宗即位,这才将刘召回后宫,授美人,旋进修仪,再进位德妃,宠冠后宫。

皇后位缺,沈才人立后的呼声最高,几乎众口一词,尤其是朝中大臣、皇亲国戚,因为沈才人出于相门。但真宗迷恋的是刘美人,要立刘氏为皇后,大臣们激烈反对。翰林学士李迪甚至公开进谏,“妃起于微寒,不可以母天下”。真宗不听,执意立刘氏为皇后。

刘皇后天性敏悟,通晓书史,对朝廷一应大事小事,都能熟记本末。真宗退朝以后,批阅天下章奏,直至深夜,总是刘皇后陪同,而且一同理政。宫中有什么事,她都能援引以往故实妥帖解决。真宗对她敬、爱并重。宋代后宫干预朝政便自此开始。

天禧四年二月,真宗执政22年以后突然得风疾,不能理事,政务多交刘皇后裁决。宰相寇准、李边以皇后干政,国之大忌,便谋太子监。所谋事泄,罢去宰相,贬知相州。其实,太子赵受益是刘皇后的侍女李氏生的。李氏是杭州人,为刘皇后心腹,成为真宗司寝,受孕后生下受益,李氏也进而为才人、婉仪、顺容,刘皇后养受益于宫中,收为自己的儿子,旋被立为太子。这样的太子又如何会背叛皇后?

继寇准以后,宦官周怀政以身试法,又谋立太子受益即帝位,奉真宗为太上皇,罢刘皇后干政。谋事又泄,周怀政被杀。阴谋中想杀权臣丁谓而复寇准相职,失败后寇准再次被贬,任道州司马。不久,刘皇后诏太子参议朝政。开资善堂,太子裁理政务,皇后则决于内。朝局正所谓“太子幼,非中宫不能立;中宫非倚太子,则人心亦不附”。一年以后,真宗死去,太子即位,为宋仁宗。遗诏刘皇后尊为皇太后,权取处分军国大事。

权臣丁谓以新皇即位,奏请太后御别殿,由仁宗理政。仁宗这年才13岁,亲政后大权自然会由权臣包揽。刘太后遣张景宗、雷允恭宣谕丁谓,质问他:“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太后便和仁宗同御大殿,垂帘听政。刘太后恨寇准、李边,再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李边再贬为衡州团训使。随后杀不忠的雷允恭,罢丁谓相职,任吕夷简、鲁宗道参知政事、王曾同平章事。刘太后完全统揽了朝中、宫中的一应大事,她也由坐镇后宫而临御前朝。

有一天,刘太后问参知政事鲁宗道:“唐武后何如主?”鲁宗道回答:“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刘太后没再言语。刘太后显然是仰慕武则天,想走武则天临御天下的女皇之路。可惜刘太后自己倚重的大臣们却不这样想,也不愿这样做。

明道元年二月,仁宗的生母李宸妃死。李氏是刘太后的侍女。刘太后收仁宗为自己的儿子,李氏一直沉默,直到她死去,仁宗还不知道她就是生母,而不是刘太后。仁宗虽然不知道,但精明能干的朝廷大臣却明白,因而在李宸妃入葬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刘太后不想声张此事。她觉得,身为自己的侍女,李氏能享受圣恩,并顺利地怀孕、生子,已经是足够幸运的了,还想要什么?由侍女而列身嫔御之列,成为宫中的主子之一,还有什么不满足?因此,李氏死了,刘太后觉得没有什么,按她的宸妃身份下葬就行了。

大臣却不同意,尤其是宰相,既然知道了李宸妃是仁宗的生母,这个时候不能不说话。否则,一旦太后驾崩,皇上亲政,身为辅政的宰臣该如何交待?该如何面对皇上?因此,宰相吕夷简在上朝奏事完了以后,就开口说话了。吕夷简垂手侍立,恭敬地问:“闻有宫嫔亡者?”刘太后一听就恼火:“宰相亦预宫中事耶?”说着,刘太后拉起仁宗就走,宣布退朝。

过了几天,刘太后独坐帘下,再召吕夷简问话:“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也?”可见刘太后对此耿耿于怀,想问个究竟。吕夷简从容地回答:“臣待罪宰相,内外事无不当御。”吕夷简的口气真是不小。果然犯了忌讳,刘太后大怒:“相公欲离间吾母子邪?”吕夷简镇静地回答:“太后不以李氏为念,臣不敢言。若念李氏,则丧礼宜从厚。”刘太后恍然大悟,明白了过来,忙问:“李,宸妃也,且奈何?”吕夷简请治丧皇仪殿,用一品礼,殡洪福寺,以皇后服入殓,用水银实棺。

刘太后虽知道吕夷简的意思,但还是小觑这位死去的侍女,不想给她服皇后服,按一品礼下葬,而是吩咐不许出正门,以凿宫城城垣出丧。吕夷简请求面见太后。太后不见,派内侍罗崇勋前去。吕夷简说,凿垣出丧不合于礼,应从西华门出丧。罗崇勋回禀,太后派罗再去质问:“难道卿意非此不可?”吕断然回答:“臣位宰相,理当廷争。太后不许,臣终不退。”罗崇勋来回跑了三次,太后依旧我行我素。吕夷简最后正色说:“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谓夷简今日不言也!”罗崇勋惧,驰告太后,太后也有些怕,便同意了。

刘太后一死,果然有人告发。荆王赵元俨告诉仁宗,说李宸妃是他的生母,宸妃死于非命,而且丧不成礼。仁宗嚎啕大哭,不视朝累日,下诏自责,亲自到洪福寺祭告,并吩咐更易梓宫,重新下葬。宸妃弟李用和奉命开棺验视,由于棺实水银,宸妃玉色如生,身穿皇后服。仁宗心中大安,感叹说人言岂可全信!便对刘太后家族更厚。

刘氏出身寒微,自美人而皇后而太后,临朝几十余年。史家评述她,“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与有节”。小臣方仲云止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三司使程琳献《武后临朝图》。刘氏将奏书和献图扔在地上,不屑地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