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经稀释后排放反而有害

众所周知,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江河期海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但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把污水进行稀释后排放,危害可能就小些。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经稀释后低浓度排放的污水或一些含量极微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造成更大甚至更长久的危害。这其中有何道理呢?

在生态环境中,污染物质是沿食物链转移的。各种生物对环境毒物都具有高度的浓缩能力,这种浓缩能力会随着毒物的浓度下降而急剧增加。如在含DDT(滴滴涕)浓度为10ppm的海水中,浮游生物体内DDT浓度可达20ppm,浓缩力是2000倍;当海水中DDT浓度下降为0.01ppm时,浮游生物体内DDT浓度可达10ppm,浓缩力高达100万倍。另外,这种浓缩在时间上还具有持续性,能通过食物链逐级增高,并最终危害人类。以鱼类为例:当鱼类鳃进行呼吸,在1周的时间,鱼的肝脏就能够将吸人的微量有毒物质浓缩5000倍以上;经过一个冬季以后,在脂肪内可浓缩10万倍。这样海鸥或人类吃了这些鱼,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进一步浓缩到17万倍。人们如果长期饮食这些含毒量较高的鱼,就会在人体内不断累积毒质,最后将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由此可见,要想从根本上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有毒污水应严格处理,努力做到“零浓度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