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的变迁
1911 年,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根据当时颁布的“清
室优待条件”,皇室依然以“小朝廷”的形式居住在紫禁城内。1924 年 10
月 23 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了当时的总统曹锟,由黄郛组织摄政内阁,代行大总统职务,废除了皇帝的“尊号”。11 月 4 日召开摄政内阁会议, 作出决定,次日迫令溥仪迁出紫禁城。随之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宫内财物。此举不仅受到逊清皇室遗老遗少的反对,也遭到军阀段祺瑞、张作霖的责难,向委员会施加压力。为了稳定动荡变化的局面,善后委员会根据《善后委员会条例》规定内容,决定成立故宫博物院。于 1925 年 10 月 10 日召开大会,会后并通电全国,宣布故宫博物院成立。
故宫博物院创建初期,处于复辟势力、战乱影响的纷扰之中。至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接收故宫博物院后,工作方得以稳定发展。但时隔不久,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 年,时局动乱,北平告急。为了保护故宫博物院大批珍贵文物分五批运到上海,俟南京文物库房竣工,又分批运至南京,并设立了故宫博物院分院。1937 年“芦沟桥事变”后, 8
月 13 日日本在上海的军事行动,直接威胁南京的安全。再次拟定文物西迁的计划,分水、陆三条路线西进,几经辗转,分别运抵四川峨眉、乐山、巴县。这就是闻名一时的“古物南迁”经过。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批文物于1947 年 11 月才运返南京,可是大部分珍品未能再迁返本院。1948 年年底南
京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从中挑选 2972 箱精品,运往台湾,以后又在台北建立新址。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接管了故宫博物院。朱总司令、周总理、毛主席先后莅院视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博物馆事业,建国初期,即大量拨款给故宫博物院,从经费上给予保证。1954 年我党又委派热爱文博事业的革命前辈吴仲超同志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任用了著名学者。聘请了知名教授,开展了业务工作。从解放初期的清理整顿开始,到 1959 年建国
10 周年,故宫在古代建筑的保养和重点修缮、文物清理保管、开辟馆室陈列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显著发展。
十年动乱期间,故宫博物院的工作被迫停滞。为了保护故宫及其珍藏, 经周总理批准,派军队实行军事保护,才使故宫幸免于难。故宫大门紧闭达五年之久,直至 1971 年,周总理指示,故宫重新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故宫博物院正在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截至目前,故宫博物院在陈列展出方面,除开放历代艺术馆、绘画馆、铭刻馆、文房四宝馆、青铜器馆、陶瓷馆、明清工艺美术馆、珍宝馆、钟表馆、清宫玩具陈列室、清代典章文物展览,以及三大殿、后三宫、西六辽的原状陈列等之外,还举办数十次临时展览,并多次要国外举办展览,增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在文物保管、征集、修复,古建筑修缮、维护,科学研究及群工、出版等各项工作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
故宫博物院是国内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它以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宫殿建筑群,以历经 500 余年历史的明、清皇宫与宫廷文物,闻名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