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代建筑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可追溯到六七千年以前的上古时期。我国传统的木构架形式在那时就已经初步形成。
秦汉时期,我国修建了诸如阿房宫之类的规模很大的宫殿。那时,已有了完整的廊院和楼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为传播。这时期寺庙、塔和石窟建筑得到很大发展,产生了灿烂的佛教建筑和艺术。唐代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时期。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便是在那时建造的,是我国保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木构架建筑之一。明清时期的建筑,又一次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高潮。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明陵等,都是我国古代匠师们智慧和技巧的结晶。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墙较薄屋面较轻,木材用料也比较细,建筑外形相应轻巧玲珑;北方寒冷地区的墙较厚,用料比例相应粗壮,建筑外形也就显得浑厚稳重。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建筑也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故宫三大殿坐落在约 2.5 万多平方米的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仅雕龙望柱就有
1460 个,室内外金碧辉煌,反映出封建帝王的生活,同普通的民房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