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的造型艺术

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最多见的一种建筑。中国古代的亭子有多种用途: 如交通要道的路亭,城市街道上的街亭,城门楼上专门立旗杆用的旗亭,边界烽火台上供瞭望敌情有的警亭,水井上的井亭,专门为碑刻筑的碑亭,以及钟亭、鼓亭等等。亭子最早用于园林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隋朝。隋炀帝建筑西苑(在今洛阳),其中有逍遥亭。

亭子虽不大,但造型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多样、灵活的。亭子的造型主要取其平面形状、平面上的组合及屋顶形式等。过去的亭子大多采用易于加工和搬运的木材,构筑由木柱支撑屋顶。这种具有东方特色的木结构体系,为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中国亭子最早的形式是一种体积不大的四方亭,木构、草顶或瓦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以后逐渐发展成多角形、圆形、十字形等较复杂的形体, 屋顶形式也趋于多样,并由单体发展为与其他建筑相连的组合体,或由单层到两层。

现在常见的亭子造型有:三角攒尖顶亭,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单檐式或重檐攒尖顶亭,卷棚顶、歇山顶亭,组合式亭、半亭。

中国亭子的屋顶结构比较特殊。攒尖顶的各脊由各柱中间中心向上方逐渐集中成一尖顶,用顶饰“宝顶”、“宝瓶”来结束,成伞状。屋顶的檐角一般反翘,北方起翘比较轻微,显得平缓、持重;南方起翘得很高,显得轻巧雅逸。亭的屋面铺瓦作脊,北方宫廷园林一般用色彩艳丽、锃光闪亮的琉璃瓦,加上红色的柱身及梁枋上冷色调的彩画,洁白的汉白玉石栏、基座, 显得富丽堂皇。南方园林中亭的屋面一般铺小青瓦,梁枋柱刷深褐色油漆, 显得清素雅洁,另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