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料的积累、整理及应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尺之台,起于累土”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最最通俗而又深刻的道理——知识在于积累。

“生命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尽的”,我们应该“处处留心皆学问”。从一点一滴中去汲取知识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让我们再看一下名人作积累的例子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颇有一席之地,它的作者曹雪芹就是一个善于积累的人,即使在外出时也纸笔不离身,每遇所闻所感,便立即记录下来。他的作品之所以“字字看来皆是血”,正是“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资料积累之结晶啊!

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在他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竟写作出一百多部科幻小说来,他如此巨大的创造能力来源于哪里?总不会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终于在他死后,人们从他书房里找出他亲手摘录的笔记这两万余本!“源”“本”在此,何愁不成就?

中外名家们那渊博的知识、高深的造诣、周密的论证常常为我们所倾倒; 他们何以能发掘这样深刻的思想,如何能找到如此浩瀚的材料?我们是不是有所领悟了呢?能取得如此的成就,是由于他们辛勤地劳动,积累并掌握了大量的资料,通过对已有的资料整理、分析、概括和总结,得出自己的成果。由此可见积累材料是何等重要。

积累的好处不止一点,我们不妨先看一篇打油诗:读书认真做笔记,便于理解和记忆。精神实质易掌握,备查备忘有工具。长期积累和练习,提高分析综合力。知识集中系统化,深入研究有根基。资料丰富视野宽,零件便可组机器。何愁小辈无大举,聚沙成塔显奇迹。

从这首打油诗,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积累资料的好处:

  1. 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心理学记忆部分告诉我们,同时开动多个器官手脑并用,比单用脑来记忆效果要好得多。这在后面的记忆部分将有详细论述。

  2. 所积累的各种资料可作为知识储备保存起来,成为以后写作或研究的得力工具,需要哪方面的材料,顺手拈来,比到时候东翻西翻,手忙脚乱要便利得多。

  3. 在长期积累和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因为在对材料的不断整理、翻新、调整过程中,我们除了知识不断丰富以外,

    对某一专题问题的理解日益完善、深入,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4. 由于我们把相关的、一类的和某一知识点有关的内容集中系统起来,

    这有利于我们知识的专题化和系统化,对于我们深入地研究某些问题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5. 资料在积累中不断丰富起来,又在我们不断地整理过程中被我们应用的游刃有余。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串成多条线,这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的多方面理解。

正如诗中所说“何愁小辈无大举,聚沙成塔出奇迹”呀!

资料的积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日记、摘要、笔记、感想、卡片、剪

辑等等,下面将分别叙述特点及收集方式。

写日记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它除了有每日练笔,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作用外,还为我们积累了资料,我们可以每天抽出半个——一个小时,把当天所见、所闻、所历的奇闻怪事、身边小事或触发的感想写下来,这些东西是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往往是我们最有深刻体会的经历,写起来很上手也很有兴趣。以后再看起来,一来可以回忆往事,体验生活,二来可以观察自己的成长历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也可在发展中研究个人性格形成的历程等, 意义非同小可。

感想是我们由看某客观材料而自发产生的主观体验或自觉思考所得出的结论,有观后感、听后感、读后感等各种形式。我记得在上小学时每次出外郊游、参观或看电影之后,老师都要求写观后感,当时心里还不大耐烦,但现在再翻看那时的文章,能从中读出许多新的东西。我可以从中看出自己当时思想发展的程度,看出现在自己的思想与当时不同之处和进步之处,在后来那些原始材料的基础上,我还得到了一些理论性的东西,没想到当时那些信手写来的东西会对今天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有所裨益。我曾翻看到以前写的一篇《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有感》的小随笔,雄壮激昂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外星球传入耳朵、传入心灵,我突然震动起来,仿佛看见贝多芬伏案奋笔疾书的情景。“他耳朵聋了,但是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低头!” 每当看到自己这两句简简单单却体验深刻的话,我就仿佛又听到了《命运交响曲》,就又有了生命的斗志。我还常常翻看自己写的读后感,并相信:这些东西都是人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摘要是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把相应的内容摘录下来,其形式有内容提要式、片断字词摘录式。一篇论文或一部著作前常有《内容摘要》,主要介绍该文章或著作的主要内容、大概轮廓等,我们所要做的内容提要式摘要也是如此,可以把所读东西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重要或新颖的观点用文中原句或自己的话记下来,这和我们语文学习中的分析文章段落大意及主题思想其实是一致的。而片断字词摘录式则是指见到原文中有意义的、有必要摘录的字词或片断摘录下来,什么叫有意义,哪些有必要摘录,这就主要由我们自己根据需要、根据所研究的专题、根据兴趣爱好来选择。如果你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丰富词汇量,那么你可以把优美的词语片断抄下来;如果你要收集当前学术界对某个专题研究的不同观点,则需要把观点摘下来,必要的话,可辅以关键的词句加以解释说明。我在上小学时有这么两个摘抄本: 一个是有关生字词、多音字、一词多义的集锦本,除了课上所学的字词外, 在课下作业或课外读物中凡是遇见不懂的字词都查字典并记在本上,事实证明,我从中受益匪浅,这些工作为我的语文基础知识方面打了坚实的底子, 使我的语文学习一直成为强项。我的另一个摘抄本是专门抄录优美词语及片段的,我把它们归类抄在本子上,越积越多,到小学毕业时已有满满几本, 里面有写人的、写物的、写事的、风情的等等,各项里面还有细细分类。我每次写作文时都翻看它,就像走入了一个充满宝石的殿堂,从中选走所需要的词语片断借为己用,这样写起文章来总是得心应手。当时班里许多同学一到写作文就皱眉头,干着急写不出东西来,便求救于我的摘抄本,虽然他们没有亲手做这些工作,没有我体会得深,用得熟,但也的确帮了他们不少的忙。

笔记是指在读书的过程中在需要处所作的记录。有批注式,索引式和心

得式几种。

批注式是指用圈、点、叉、杠等表示不同意义的符号来标明书中各处的含义,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又明了清晰。比如可以用“·”表示重点字词,用 “。。。。”表示优秀句段,用“!”表示深刻的观点,用“△”表示中心以及关键观点,用“?”表示质疑之处等等,每个人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符号语言,以便于以后的读书中能够一目了然抓住重点,找出难点。列宁就很喜欢这种方法,常在书上标注“注意”“对”“辩证的精华”之类的语句。索引式则是指收集文章标题,抄录有关书目,我们每打开一本书,正文

前面都有详细明了的目录,为的是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了解书在内容上的结构安排,并有利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要读的部分。我们的索引式笔记其实也是在做类似的工作,每一本书都有其缜密的结构,每一位作者在书中都会有清晰的思路体现在纲目上,我们读书作笔记,只有抓住了这些东西,才能提纲挈领,一拉一串的来接受知识,所以采用这种笔记方式的意义应该不言而喻了。索引式笔记还可以这样以在我们读和某一专题内容相关的几本书时,除了有取舍有安排地摘录外还把与此有关内容的页数写在笔记本上。比如有关英语中一般将来时的结构分别在课本第三册的第一课begoing to 句型中和第三册第九课 will do 句型中,又有某语法书上记录了 be about 也是表示将来时,而老师曾讲过 be to 也可表将来的时态,我们记笔记时除了把这四种结构记下来,还要写上分别出于何处,一旦以后要具体的应用时可再翻相应的书。

卡片积累是从积累知识的载体的角度而言的,它不是书也不是本而是零散的卡片,为什么要采用卡片,它有何优势呢?写日记我们固然最好是写在本子上,因为它是以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进行的摘录,从源泉到内容到方式都有一定的定式。但试想我们走在马路上看见一则广告新颖逗人或坐在汽车上听见身后两人在谈论一件新闻,想把它收入百宝囊(知识的宝库),如果顺手抽出一张卡片,简单明了地写上应该并不为难,这是卡片的优势之一。携带方便,利于随时记录。再试想如果打算写一篇关于某专题的小论文,在收集观点及材料时,是不是那种可以翻来覆去并列起来观察研究的方法更有效?如果写在本上,难免由于本子本身的结构而不易统观全局,卡片灵活的特点更适用一些。另外,卡片还可以避免本上的删改添补等导致材料混乱的状况,我们可以随时抽出一张来添补,然后就放在相应位置,证明为错误或没有意义的卡片可以随时丢弃,这也是书、本所无法比拟的。其实卡片积累的工作也正体现在它的这些优势上,不再一一赘述。

剪辑是指从报纸、杂志、期刊上把有用的东西剪下来整理贴在适当的地方。我们知道,各类报纸、杂志是及时反映学术动态和最新成果的阵地,应当有目的地经常阅读,这样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把握发展的动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留心把与学习有关的或有意义的内容剪下来,贴在相关的地方,注明出处、日期,这种方法适于报纸期刊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尤其适于连载、追踪报道的内容的收集、整理,如果粘贴制成卡片形式更好, 便于保存,但有的文章过长,篇幅过大则不适宜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复印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复印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避免长时间的手抄,不愧为一种作积累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但要说明的是:复印毕竟只是机器一闪之间完成了的过程,并没有经过大脑。所以一定

要避免因为复印了而不过目,不再思考的现象,反而得不偿失。

前面说的是材料的积累的问题,然而如果只把各种各样繁杂的材料堆积在一起,就只是把珍珠美玉堆积起来,而不是串成美丽的项链,所以材料攒来以后,还要进行加工整理以便据为己用,那么怎样加工整理呢?

首先,要分清类别。在收集材料时,心中就要有一个明确的提纲,大致而言,收集哪个方面,重点收集哪类,做到心中有数,隔一段时间要整理一回,整理时依据不同的类别分开。还拿收集优美词语而言吧,可分为描写人的、描写物的、写事的、写景的等等,下一步工作还要再具体一下,如写人的又可分为描写儿童的,描写成人的,描写老人的,描写妇女的。描写儿童的,还可横向分为描写人的外貌的、语言的、行动的、心理的角度来分类, 这样纵横交错,条目清晰,非常有利于查找和记忆。同样在收集学术内容时, 也要进行条理的分类,每个专题是由哪些观点和材料来论述的,可把相应的卡片放在一起,如果是用笔记本的形式进行摘抄,则要有预见性地留出空白地区以利后来添补。

其次,要不断推陈出新,总结归纳。同一专题的内容和题常常要加以丰富和升华,这就需要不断地研究材料,吸取新观点,完善并形成新系统。要常常注意观察新动态,充实更新自己的材料,我们也正是在积累、整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这又对应了前面讲的几点好处。

在积累材料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我们的摘抄要保证准确无误,最好要拿第一手材料,要注明出处。作学问决不是一件可以马虎的事情,绝对要一是一、二是二,如果我们摘抄的材料不准确,会导致我们本身记忆的正确率,又会影响分析、综合观点的效率,而且作为以后的运用工具,可能会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产生错误,其过失就难以挽回了。同时我们所做的摘录后也要附上所摘自的刊物名、日期及具体的哪一版、哪一页等,这便于日后应用时对具体内容的查询或核实。

  2. 我们要说说我们的摘录卡片,现在这样的卡片在文化用品商店常有出售,一旦买不着,也可以自制,所制卡片应列的项目依具体情况而定。总而言之,无论什么样的卡片,都要有编号、类别、题目、出处、作者及摘录日期几项,我们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制一些方便实用而又有艺术性的卡片,相信它将成为我们自学中的一道别致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