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解力
前面我们讲了记忆力,我们知道记忆是学习活动中的必要环节。那么我要告诉你,这里我们要讲的理解力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是学习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拥有了敏捷正确的理解力,才有利于学习中高效率地接受新知识。
当今社会,我们常听人说“21 世纪需要开创性人才,创造力将成为 21 世纪人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素质。”当时代发展到需要我们把创造力提上一个引起大家注意的日程上时,我们是不是应该研究我们思维中的开创性?以使我们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新时代。
这一切,就让我们先从思维谈起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的主要特征。前者是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它媒介来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以推测事物过去的进程,认识事物的本质,推知事物未来的发展。后者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如“家具”是“桌”、“椅”、“柜”、“床”等的总称,第二,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论。
思维可以从多个难度来进行分类,了解这些分类对我们有针对性地培养理解力将大有裨益。
一、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作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前者指以实际行动为支柱的思维,这与我们所要谈的自学联系不算紧密,就不详作论述。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学龄前儿童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随年龄增长抽象思维的比例逐渐增大,但绝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象思维,特别是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或表象很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我们知道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老师每讲一个新知识,总爱用非常生动的形容词或比喻句把它描述出来, 有时候他们采取谜语或举例子的形式来讲解,甚至有时候拿模型或实物给我们看,这都是他们在调动我们的形象思维来理解事物。而上了初中及至高中, 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我们会发现老师更多地用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的语句给我们阐述事物的本质,在讲解思路时也是非常抽象,这正反映了我们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不言何是何非,只是各有优缺点,我们应扬长避短, 合理利用。如我们学一首诗或作一幅画时就应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而学数理化等理解知识则要抓准要害,理清思路。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的不同,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说到本质上就是求同,即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知识、有条理的思维活动。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其特点主要是求异与创新,我们常作的归纳总结就是这种思维形式的实际应用,这种思维没有确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陈规,不囿于传统方法,由已知探求未知的思维,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灵活,能随机应变)、流畅性(思
维敏捷,反应迅速)和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是发散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可以看的出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具备的, 是思维培养的方向。
三、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指按现成的方法和步骤、规则,用人们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创造性思维则指以新奇的方法,从独特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它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也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统一,它不仅包括理论思维,也离不开丰富的创造性的想象。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时代的车轮高速运转,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新的理论都层出不穷,更新换代是普遍现象,这些都正是开创性思维之花结出的硕果,相比较而言,更有新颖性和独创性。
四、根据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清晰的意识,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前者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它也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思维。我们都知道大陆飘移说,但魏格纳提出这个说法的故事也许你们并不知道,魏格纳得病住院,整日呆在病房里不能继续自己的事业,他很苦闷,虽然人在病房,但大脑一直在考虑着地球上陆地与大海形成的原因。有一天,他又半躺在床上呆呆地、有意无意地盯着床对面的地图,突然,他看见几大洲的边缘相磕,合到一起几乎不留缝隙。思考与灵感突然结合,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著名的“大陆飘移说”问世了。在一定程度上,直觉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凝聚或简缩,它具有敏捷性、直接性、简缩性、突然性等特点。分析思维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逻辑思维,它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指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如我们数学中的各种题目都是需以这些严密的逻辑思维为指导而得出正确答案的。
无需多说,根据上面这些关于思维的基本知识,让我们来进入“问题解决”这道程序。
对心理学而言,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活动之一。我们在学校学习期间,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以有固定答案的形式出现的,如数学题的求解,物理实验的结果等,我们在未解决以前尚不知答案,但结果又是客观存在的。另一种是答案未定的一类,我们偶尔在文科的论述或讨论题中遇见。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在解决以前往往深入广泛地展开思路来思考,而对于第一种情况则常以一种定势的思路来看待,这里我要提倡的是,无论哪种问题都要展开思考,这是培养开创性思维的好方法,也是我们真正全面地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主观的、客观的、环境的、人为的等等。其中问题环境是指问题内容所包含或体现的各种条件,是我们的条件与问题,它与排列顺序、空间集合方式和所包含的已知事实的多少都有关系, 这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条件的多少条件的隐含度、条件间的关系的复杂程度等。当然是条件给的越多,越清晰明了,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一旦遇到不大容易的问题,就要求我们从已知中去找条件、求条件,这就进一步要我们思考各个条件的联系以及由其可能得出的间接条件。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
也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我们拥有的知识是基础,现有的思维能力是活的基础,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我们自身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博学各方面的知识,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完善自己的思维水平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意义的。思维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比如做一道很常规的题,利用我们的思维定势,只须几乎是套入数据的几步便可得出答案,而做一些有创意的题目或要求用创造性的思维以多种方法来解决时,定势是起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局促思维的因素,知其利弊,我们也应该知道怎样利用它了。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我们极力提倡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能力因素。它有新颖性,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 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和灵感状态的渗入四个特点。心理学家以为,思维的创造性发展,大体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 准备期指在创造性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为创造作准备。我们知道,任何创造都是在一定的基础上展开的,很难想象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去创造新物品或开创新思路,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材料的积累,以免使我们的创造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酝酿期就是我们所说的整理材料、学习材料的阶段,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这是开创性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最艰苦的时期。(3)豁朗期顾名思义就是思维有了结果,为问题找出了答案,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胜利果实。(4)验证期我们做题或研究问题,常常在完成后要检验或再重新过一遍,验证期就是要对思维完成这样的任务,它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之趋于完善,达到完美的地步。
创造性思维怎样培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在影响学习的诸因素中的作用之大在前面各章中都有体现,同样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不作细论。
-
改变传统的对思考答案的评定方法,自立地去鼓励自己。目前。无论是在课堂、做作业或课外练习中,唯一答案还基本上占统治地位,这自有其利处,但弊处也防不胜防,它会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教育界,更多的教育者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但仍有一些老师爱一棒子打死人——凡是和标准答案不一致的都为错。而我们作为学生对这一点要有所认识,有自己的分析,在与老师答案或标准答案有不同时要敢于提出异议。记得初中时一次物理考试中有一道判断题说:凡可以自己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如果外力将其按入水底后仍能自发浮出,许多同学都答对,老师也为认为正确的同学打了对号,但一位女同学说不对,老师置之不理,同学也没人注意。课后,这位女同学找到老师只说了一句,“船会浮在水面,但一入水底就再难上来。”老师这才意识到自己以一种常规的思维来看问题有失之偏颇的一面。只要认为自己的做法有道理就要勇敢地提出。
-
通过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来发展创造力。我们无论拿到一道什么样的题,在做之前都先要暗暗地告诉自己:它会有不只一个的思路或答案。要常常作一题多解、一事多看的练习,从某个角度来看,多思路哪怕其中有不当之处也比单一的正确答案有意义,至少你思考了,而在这过程中,
更多的知识被你获取或再次认知,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巩固与练习。而聚合思
维的培养则应从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几方面着手进行。
了解了思维活动的相关知识后,让我们来看看提高理解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
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自我提问,凡事只要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与验证就不能以之为当然,伽里略正是抱着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凭着勤于思考的精神,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几个二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公认的理论,为人类科学史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
独立思考。我们提倡勤学好问,孔子也提出“不耻下问”,而我们这里又提出独立思考,二者不相悖吗?这就要我们有分析地来思考、对待。对于从未接触、尚未涉足的领域,如果不问师长、不借鉴前人的经验,靠自己去单枪匹马地闯路子,未免显得愚笨。牛顿也曾颇有感慨地说:“我之所以取得成就,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但是我们也要提倡独立思考。我高中的数学老师谈起他学习中的实际经验时说道:“我遇到难题从不问别人,就自己想,想不出来我就查资料,找与之有关的内容。从中探索思路,
寻找启发点,很多情况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有百思仍然不得其解的情况,我就先放一放,但在心中仍然时时留心思考,或许有那么一天,我就突然有所领悟,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老师说:“我在独立思考、自己查阅资料、寻求思路的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专题材料,解题的思路与答案由于是经自己努力而得出的,所以记忆也相当深刻。”
另外还要多实践,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感觉,尤其是数、理、化方面的东西,题做多了,自然会掌握得深刻,而且在解题过程中,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又通过努力不断解决,这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