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记忆力
记忆是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再现。它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对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给以持续的保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前提。
当记忆概念中的过去经验是指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时,记忆就成为我们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我们知道,无论哪一门学科,其深入地学习都要以记忆积累和相对基础的知识为依据,而文科的一些内容更是以记忆为相当重要的途径来掌握的。记忆在学习中意义重大,在自学中更是不可忽视,如果说我们课上的任务是听懂老师讲的内容,重点理解的话,那么在课下的自学中要有相当比例的时间安排在记忆上。那么怎样记忆更有效?在记忆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想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谈谈心理学界对记忆研究的有关理论。记忆的种类:
一、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是指没有目的不需经过预先努力而进行的记忆。在无意识记忆中,信息似乎是“自然而然”地被记住了,我们没有通过意志努力。而且往往这样记忆的效果还意外得好,而有意识记忆则是指预先有目的的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的记忆,显然这种记忆是我们在学习中较多使用的。两种记忆在实际应用中分别有哪些意义呢?我们不妨先研究一下无意识记忆。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哪一年的夏天突然下起了雪或有一个人和你长得非常象,那么即使你没有告诉自己,要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和这个和你长得酷似的人,但事实上它已作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息进入了你的大脑,这就是无意识记忆的实例。在学习中具体怎么应用呢?我们知道我们在学母语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很困难,但一学起外语来就很有难度了,难道是英语真的比汉语难吗?当然不是,因为英国人会说“汉语才难学,我看倒是英语好学”,看来关键不在于哪个语好学,而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如果都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每日耳闻目睹,无意识记忆就会在相当程度上使我们的中文水平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同样是语言,我们何愁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外语呢?一个语言学教授也正是使用这种方法辅以其它有效手段,使一批智力水平一般的孩子达到了每天学会一千个单词的水平。无意识记忆创造了奇迹!我们强调在学外语时注意日常的听说读写也是这个道理。有的外语老师在课堂中用外语讲解,并要求同学们用外语讨论, 回答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教法。有的同学把 desk 写在桌子上,把 mat 写在小垫上来记单词的方法也可为我们所用,相信会取得非凡的效果。话虽如此, 但我们仍应用一分为二的态度来分析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无意识记忆法在学外语上效果好而用它来记忆任何东西,因为确定记忆任务对记忆效果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整天漫不经心地记住所有要记忆的信息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充分注意有意识记忆。
二、根据记忆的材料有无意义或记忆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机械记忆的特点是:不去理解记忆材料的意义,单纯依靠对材料的反复进行记忆,不用或很少利用自己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不注意用多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而理解记忆则与之完全相反,它要求我们更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开动脑筋,而
且要辅以写、画、整理等笔头工作和各种记忆方法。如果说哪个效果更好, 我想答案一定是不言而喻的,后者显然要好得多。比如我们在记单词birthday(生日)时,如果采用无意义记忆法,就只能靠 b-i-r-t-h-d
-a-y,b-i-r-⋯⋯”不断地重复,使它在头脑中生硬地留下烙印,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而且容易遗忘,而我们如果先读出音来,然后根据读音试着把它的音标再写出来[′b ∂ :θdi],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字母和音标,看得出: [b]由字母 b 发出而 er 合读[: ∂ ] th 读[θ]d 发[d] ay 发[i],我们只需这样对照两遍“生日”这个单词从拼写到音标到发音都能准确无误地掌握,会读就会写音标,又知道哪个音由哪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发出,记住单词当然不是件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而且显然这样记住的 birthday 是不会轻易忘记或拼错的。那么既然理解记忆的效果这么好,我们是不是可以完全否定机械记忆了呢?事实上,机械记忆作为一种记忆方式而存在也是有其不可低估的意义的。我们知道在初学数字时,我们是一定要死记住 1、2、3、4 是怎么写出来的,我们也一定要通过死记来掌握“鸟”字的写法,一般说来,机械记忆在初涉某学科领域时用得多一些,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运用。
影响记忆的因素
一、记忆的目的,对学习者提出的目的会影响记忆的效果。由于目的不同,学习者在记忆材料时的组织方式也不同,如果要求记住某单词,我们会默默地读、拼,如果要求记住某数学题的思路我们则最好拿起笔来写写划划, 找出推导思路的内在逻辑。
二、学习态度,我们知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只要我们想干,没有干不了的事,同样,只要我们想记,没有记不住的信息, 但如果对所要记忆的内容不感兴趣或主观认为没有记忆的必要,那么记忆效果就一定不会是优秀的。所以,当我们明白不得不记某一信息时,我们最好能从内心主动地把态度和兴趣调到兴奋点,最少这是有利于记忆的。
三、材料的数量和性质。材料的数量对记忆的效果一般是成反比的,数量越大,所用的平均时间越多,效果就越相对差些,我们也许会有所感受, 背一段文章比背一篇文章要容易的多,而事实上实验证明,把一篇文章分为几个时间段背,加起来所用的时间比一次背完全篇的时间要少,而且记忆的牢固性、准确性、持久性都比较好,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分段记忆的方法,对此我们高中英语老师的论述也很精辟,她说: “你如果能够每周拿出 35 分钟来背单词,那么你最好还是每天都背 5 分钟吧!”材料的难度与记忆效果的关系则被心理学家们用两条曲线一目了然地表示了出来,说明简单材料往往在开始时进展较快,但一旦到了一定阶段, 逐渐减慢;而难度较大的材料则是刚开始效果很不明显,然而有一天一旦有所领悟,会直线型地使效果上升。所以记忆材料如果相对简单就要提醒自己到了后期仍要有恒心地坚持背下去,而如果所要记忆的是难一些的内容则不妨在记忆初期效果不明显时告诉自己积累能量,等待突破,以后会势如破竹。另外,如果要让儿童记忆某些内容不妨把材料搞得直观一些,生动一些,模型图片、实物的展示都是好方法,而稍大些的孩子或成人则更倾向于对文字材料的记忆。我们中小学生属于哪种呢?自己可以分析一下,思考思考。
四、对材料的理解程度,理解是记忆的必要前提,理解了的东西记忆起来效果要好的多,理解后可以避免机械记忆。理解记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步走:1.把材料分成各个组成部分;2.为每个部分提取中心思想,往往用一
句话或一至几个关键词;3.找出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把它们有机地串成一个圆圈,这个工作完成以后再来记忆,原来一片的东西成了顺手拈来的一串环节,这时再用联想的方法填补相应内容充实提纲,整个内容就会被有机地记忆下来。
五、记忆方法。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效果也不尽相同,整体记忆法,部分记忆法各有优缺,前者由于内容多,不利于准确快速地背诵,而后者虽然较易于记忆,但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材料的衔接部分,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缓合二者矛盾的最好方法是把二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为综合记忆法, 譬如背诵一篇文章,我们先通读全文,然后读两段,背第一段,然后读前三段,背第二段,总之在以某段为中心内容来记忆时,同时给其上下的段落以一定的注意,每段都背完后再通背两遍全文,这应是扬长避短,找到了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记忆术是记忆的窍门和方法,一般都是生活、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它们灵活、适用、实用。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目前最流行又取得公认的 PQ4R 记忆术。 PQ4R 以记忆的六个步骤名的第一个字母的联结而得名的。
(1)预习(Prepare):涉及全章学习材料,以确定要学习的一些总课题,确定作为单元来阅读的各分段。通俗地说就是通读材料,做到心中有数。
( 2)提问(Question):通过预习的初步阅读,必然有一些不懂的地方,可将其挑出质疑,“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什么是这样?”“从中能给出什么结论”等等。
-
阅读(Read):仔细阅读各分段的内容,边读边思考,试图去理解材料,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
思考(Raflecion):在阅读时思考前面的存疑,在分析的过程中考虑怎样来解决问题,思考时要注意把材料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 5)复述(Repeat):学完一个分段后,尝试回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 力图回答自己在预习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充分回忆,就重新阅读记忆困难的部分。
(6)复习(Review):学完全部材料后,默默回忆其中的要点,再次尝试去回答自己所提出过的各个问题。
对那些无意义联系的材料赋予某种逻辑的意义或人为的联想结构,也能提高记忆的效果。目前较通行的方法有:
-
定位记忆法:将记忆项目与熟悉的地点位置相匹配,使地点位置作为恢复各个项目的线索。
-
数字发音法:从0 到9 的每个自然数都用一个辅音字母来表示:0=s.c.z 1=t
或 d,2=n,3=m,4=r,5= l,6=j g,7=k g ch g gu,8=f v 或 ph, 9=p 或 b,这样就可以把数字拼成字母,拼成单词,记住了单词就容易记住数字。例如 454 可译为 r—l—r→relire; 307 可译成 m—S—k→mask。 3.串通法:把单词或名称的第一个音节或字母串起来组成一个单词。如
美国五大湖泊 Huron OntarioMichipean Erie Superion 的字头可连成 homes 记住后者就容易记住前者。
-
形象控制法:身心轻松舒适,头脑中出现过去或未来的良好形象或整体形象,以增强记忆。
-
联想法:利用观念与形象的联想。将无意义的材料构成有意义联系的内容。例如马克思生于
1818 年 5 月 5 日,我们可以用“一巴掌一巴掌五个指
头印儿,又是 5 个指头印来记。
这些记忆术带有一定的强化性质,因此还需要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才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记忆内容在质与量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遗忘,通俗地说,遗忘是记忆的大敌。造成遗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美国学者华尔特的研究指出,造成遗忘的原因是由于干扰,是先前的学习与后来的学习相互干扰的结果。这种于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内容的影响,被称为倒摄干扰,比如,今天所学的概念、原理、定论等会影响昨天、上周或以前所学的内容,或抹灭、或混淆、或巩固或加深理解。另一种叫前摄制干扰,主要指前面所学的东西对后来学习的干扰,这是由知识的前后连贯性所决定的。我们需以前面的知识为基础来学习后面的内容,而如果你前面的知识记忆得不牢固不准确,就势必会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第二、失真也是造成遗忘的原因之一。失真有分解和同化两类,分解是指遗忘了所学的某些细节,而同化则是指有选择的保持了所学的某些方面, 消除了某些细节,或许还会增添原来情景中所没有的另外一些细节,同化和分解往往一起发生,使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张冠李戴这就是失真,我们常常遇到的凡同自己既定观点不相符,口味不投,或不为己所重视的观点的材料, 往往记忆不牢,时间也保持得不会长久,就是这个现象。许多同学反应在读鲁迅的文章时非常拗口,背起来也很困难,常常不是多字就是少字,原因也在于此。我们常常倾向于用自己读来流利的句子取代原文,对于这种困难, 我们不得不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逐字解决,否则就会抹煞作品的独特风格。
遗忘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记忆痕迹衰退而造成的。“痕迹”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不能把它理解得像轨迹、踪迹那样形象化,而只能把它理解为心理活动对机体本身的影响的遗留,记忆痕迹衰退的程度是以时间的长短为依据的,心理学家认为遗忘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是长期不使用某材料以致大脑内部的神经联系分解,使记忆痕迹出现衰退。
另外,学习程度对遗忘也有一定的影响。学习程度指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反应所能达到的程度。一般在学习时,最初达到的完全正确反应为 100%, 即学习达到了 100%程度表示自己已经学会,但此时仍较容易遗忘。为了避免学后遗忘,常在学到 100%后再多加几次练习予以巩固,这种多加的学习称为过度学习,实验证明,33%的学习,遗忘为 57.3%,100%的学习,遗忘为 35.2%,150%的学习,遗忘为 18.1%,超过 150%时记忆效果并不继续上升。
知道了以上关于遗忘的有关知识,我们应该怎样防止遗忘以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呢?
首先,要防止干扰,比如我们在上生物课学习人体细胞结构时,老师用图片对照法来进行形象地讲解,这里的图片制作就要有所讲究,我们尽量选用线条清晰,部位明确并在各部位上标有对应的名称的白描图片,而不用类似于真正的细胞的照片甚至有一部分外环境的细胞的图片,因为后者很容易使初学者抓不住重点,五颜六色的各个与所学细胞结构无关的结构在图中起
了干扰的作用。再比如我们每个人也许都会有深刻体会,白天记忆的效果没有睡前半小时记忆的效果好,原因就在于白天当时所记住的内容会被其后各种各样繁杂的学习材料和生活琐事所干扰,影响记忆效果,而睡前半小时记下一些材料躺下后很快进入梦乡,很少再有什么东西能干扰这些记忆内容, 安安静静的一夜过后,效果当然非常好。所以我们在安排时间学习时,最好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安排在一天的早晚两头,这样可以减少两种的干扰,而且我们最好保持一个午休的好习惯,那怕是半小时、十分钟,这不仅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减少前后干扰的需要,对记忆及学习有益无害。
第二、要在学习时下功夫,这为下一步的记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时学得准,学得牢,又有了一定的形象性和一定深度的对材料的理解, 记忆起来自然功夫不大效果不小。而如果学时就没学精,没吃透,甚至有的地方都理解错了,再学时稀里湖涂地过去,只得死记硬背。效果显然难以提高。
第三、我们要重视复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到要“学而时习之”。复习和记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学习过程,二者联系相当之紧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应该多复习,随着信息巩固程度的提高,逐渐减少复习次数,加长间隔时间,来保持巩固记忆信息。
但复习决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实验证明,只靠机械的重复不能加强记忆。复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印留,而是主动的编码,在加强记忆的过程中,要边背边思考,识记需要复习,但是复习并不是单纯为了加深印象, 更重要的是为信息加工提供机会,是在加深记忆材料的理解。实际上,复习就是对所背知识不断地进行编码,不断地提高编码适宜性的过程,使其更好地纳入个人的心理组织格局。
复习中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复习可以连续地进行,即集中复习;也可以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即分配复习。如果计算一定时间内的成绩,则集中复习由于复习次数多,效果较好;而如果计算一定计数后的复习效果,则分配复习的效果较好。一般来说,分配复习优于集中复习,但优异程度则取决于诸多因素,主要包括:在识记意义大的材料时两种复习的差别不像在识记意义小的材料时显著,在识记难度大的材料时分配复习更优于集中复习;在识记的不同阶段,分配复习都优于集中复习,但初期的差异比后期的更为显著, 在分配复习时,每次复习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时间间隔过长,就会导致遗忘,而间隔时间过短,又近似于集中复习,这样就会使记忆效果降低,一般来说,最初识记时,复习次数可以稍密些,以后材料熟悉时,各次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步加长,分配复习之所以比集中复习优越,从生理机制看集中复习时神经过程中容易出现抑制的积累,而分配复习可以使抑制得以消除, 同时由于分配复习有较多的时间间隔可以使联系得以巩固而集中复习的这种机会相对少些。
要把识记和尝试回忆结合起来。心理学实验证明,如果把全部复习时间都用于反复诵读,其回忆的百分数为 35%,而如果用五分之四的复习时间进行尝试回忆,回忆不出时再诵读,再看材料,对无意义音节的回忆的百分数高达 74%,对传记文的回忆的百分数为 42%。由此可见,相同时间内,尝试回忆的复习方法记忆效果更佳,我们不妨也把这种方法用在记忆和复习功课当中来,相信也会收到非凡的效果,因为尝试回忆极大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另外,在回忆时遇到的困难之处自然为难点所
在,可加大注意力并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而且尝试过这种方法的同学还会有两个特别的感受:一、复习过程中不会再瞌睡难忍了,二是复习的过程中思路逐步很清晰了。是啊,沿着思路一步步地走,走不下去时需要冥思苦想, 要展开联想找出与之有相似之处的内容来促进思路的前进,这还会困,还会半天盯着一页书不动,逻辑困难水平还能不得到提高吗?当然这种方法应用起来是要比单纯地一遍遍诵读地背要艰苦,但哪有不干还出活的道理呢?
要使复习的形式更加多样、更加丰富起来,那种翻来覆去的抄写背诵, 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不利于联系的巩固。采用多种多样的复习方法进行复习,能维持并提高学习者的兴趣,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联系的巩固。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尽量多种感官同时运用,看、听、说、做一起进行,还要采用多种方法如材料对照、比较说明、系统分析、书写提纲、自我提问等。这不仅能够避免单调复习所引起的不良后果,而且能从多方面建立神经联系,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反复感知,从而加深巩固记忆。
复习效率的提高,还要依赖于不同内容的交替进行。复习内容的性质不同,大脑皮层的活动区域也不同。交替复习可以使大脑各神经得到轮换的休息,难前易后又可防止抑制的积累,若复习时死啃一个内容,时间久了再遇上难点,很容易心灰意懒,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可短暂的休息一下,穿插一些文体活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得以恢复,这时提高复习的效果也是十分有益的。其实这个内容与时间的合理利用是相通的。在前面计划制定的一章里有详细讲述,可参照一下。
本章之所以花大篇幅来讲有关记忆的内容,是因为它在学习中的比重及意义是相当大的。那么记忆力是否可以通过锻炼得以提高呢,如何来进行这项工作呢?
从生理机能的锻炼来看,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是良好记忆的前提与基础, 疲劳会导致接受力、理解力、记忆力的迟钝,我们也难以想象一个满腹愁肠或悲痛欲绝的人怎样去有效地记忆。所以,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是保持大脑清醒状态的关键。当然,锻炼好身体是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了,我们还听说过“脑子越用越灵”这样的谚语,其实它不无道理,我们知道记忆就是把脑中的信息建立成树枝或网状,只有我们常用脑,常往脑内知识网中输入更多更新的信息才利于网的丰富发达,而其体系越发达,越有利于新知识的入网与网内知识迅速建立联系,英国教育家认为:手的发展与记忆是紧密相联的。脑发展研究者也得出结论说,左、右两只手的使用可以改善记忆并使之加强。所以产生了一种“锻炼记忆力的单侧体操”,据说对增强记忆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从心理机能的锻炼而言,首先,记忆时心中要有一个明确的意图和信念, 我们前面讲过记忆目的的不同对记忆效果有不同的影响,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你抱着“一定要记住”的想法来记忆,你就真的会很快记下来了, 所以,记忆时不要边背边想:“哎,这么多,什么时候才能背完啊!”这种无用的话只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其二,还要充分深刻地理解材料,这一点在意义前面有详述,这里不再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