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时的求同存异

与父母产生隔阂时怎么办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便强烈渴望摆脱父母的监护,成为在人格上与父母完全平等的独立人,这种心理断乳是第二次诞生,是比前一次更为彻底的解放。在这个特殊时期产生隔阂是难免的。

  1. 产生隔阂的原因

父母形成人生观的历史时代与今天的中学生不同,而做父母的总喜欢用自己成长的经验教育要求孩子,做子女的则认为父母的经验过时了,更希望他们跟上时代的潮流。

父母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兴越爱好与我们中学生有很大差距,而他们又处处想以自己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要求自己的子女,子女则更喜欢按时代的要求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经常是恨铁不成钢,子女则觉得父母的要求过高, 有些要求并非合理,如晚上不许看电视,不让看小说⋯⋯

出于对家庭、儿女安全幸福的考虑,父母大都安于现状,希望家庭稳定少变。处理问题喜欢思前想后,不愿冒风险;子女则初生牛犊不怕虎,对现状不满足,力求改变现状,富有创新精神。

父母即使在子女长大成人后,还把他们当作小孩子,事事不放心,处处要干涉。子女则觉得自己长大了,能独立处理各种问题,不需长辈一一指点干涉。

以上分析说明家庭中客观存在的矛盾,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当然并不意味着父母与中学生难以和谐相处,难以找到共同语言。如果你希望父母更多地尊重自己,那作为子女也要同样理解、体谅父母,从而在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奏出协调悦耳的和弦。

  1. 中学生应如何处理

一是接纳他们的意见:认真考虑他人的意见、想法是否有道理,是否比我们的高明。如果造成隔阂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对问题考虑不周,就应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见解,接受父母的意见,即对他们的合理想法给予肯定。

二是融合两种意见:有时父母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出现分歧、并不都表现为一方的绝对正确或错误,而是各有所长,要父母全部放弃自己的主张不合理,让你完全接纳父母的意见不妥当。于是可以采取融合的方法来解决, 共取其长,共舍之短。最终组合成一个更为合理、更为完美的意见。

三是并存两种意见:当一方自以为是,一方不以为非,一方固执已见, 一方不肯相让,真的出现双方意见难以融合时,就不妨采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办法。关键是不要强行干涉父母的意志,只要我们能与父母长期共处在一种互相尊重、谅解的友好气氛中,最终是不难建立起感情交融的桥梁的,这座桥梁的基石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