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取火

煮烤食物需要火,宿营取暖需要火,发求救信号也需要火。因而,所谓野外生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取火的能力。

火柴在野外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当一个人迷失了方向,或来不及在天黑之前到达宿营地时,一盒火柴往往可以帮助人摆脱困境,甚至挽救生命。

倘若火柴受潮,或没有火柴、打火机,仍然有很多办法取火,但没有一个办法是容易的。无论是用何种方法取火,首先要准备引火物。森林中的杂草、落叶、鸟巢、鼠窝、针叶松的干果、松树的树脂、羽毛、干了的动物粪和苔藓,以及布头,棉花等等(这些引火物应随时拾取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有条件可以用枪弹射击取火。方法是,先将子弹的弹丸拔出来,倒出三分之二的发射药,掺在干燥易燃的引火物上,然后捆包,系在枪口上,击发后的底火即可引燃引火物取火。用信号枪在一定距离直接对准易燃物射击,可以引起燃烧。

用放大镜(凸透镜)透过阳光聚焦照射易燃的引火物(腐木、布中抽出的纱线、撕成薄片的干树皮、干木屑等)取火,为人所熟知。利用放大镜取

火最为迅速的是照射汽油、酒精和枪弹的发射药或导火索,可在 1~2 秒内点燃引火物。此外,放大镜透过阳光聚焦照射,还可将受潮或被水浸湿后晒干的火柴点燃。放大镜是一种重要的引火工具,日本自卫队突击队供单兵使用的生存装备中就有放大镜。

如果没有现成的放大镜,可从望远镜或瞄准镜、照相机上取下一块凸透镜来代替。曾有这样的事例:100 多年前,一支外国的探险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突然发生了火种断绝的意外事故。有一位探险队员把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加工成中间厚、周边薄的一个圆形特大凸透镜,再将这冰制的凸透镜立起来使其在阳光下聚焦,最后燃着了引火物获得了火种。在手电筒反光碗的焦点上放引火物,向着太阳也能取火。

手电筒的电池和电珠也可以做引火的工具。把电珠在细沙石上小心磨破,注意不能伤及钨丝,然后再把火药填入电珠内,通电后即能发火。我军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曾用这种土办法代替雷管起爆炸药,打击敌人。若有电量较大的电池(如手摇电话机和电台照明用的一号“甲电”),将正负两极接在削了木皮的铅笔芯的两端,顷刻间,铅笔芯就会烧得像电炉丝一样通红。用这种方法引火既方便又保险。此外,还可用 6 节串联的一号电池(或摩托车、汽车的电瓶),将两根导线分别接在正负极上,通过正负极相碰短路的方法,点燃掺有子弹发射药的引火物来取火。

击石取火,是人类最早的取火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可能是受到制作石器时迸发出火花的现象的启发。我们可以找一块坚硬的石头,作“火石”, 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钢铁向下敲击“火石”,使火花落到引火物上。当引火物开始冒烟时,缓缓地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如果“火石”打不出火来,可另外寻找一块石头再试。当然并不是任何一块石头都能点燃引火物,石头击出的火花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和持续时间才能点燃引火物。根据考古资料发现,用黄铁矿打击火燧石而产生的火花可以取火。

我们的祖先曾钻木取火,我国古代就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直到现在,一些隐居在太平洋岛屿上热带丛林中的原始部族人仍沿用这一方法取火。如 1971 年 6 月,在距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500 英里的柯达贝托省的热带丛

林中,发现了塔沙代人,他们还生活在原始的石器时代。塔沙代人只需 5 分钟的时间,就能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干燥的棕榈树皮或苔藓,再朝着这些冒烟的引火物吹风,火苗很快就会冒了出来。然而这种钻木取火的方法,对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只能作为最后手段试而为之。其方法如下:

弓钻取火:用强韧的树枝或竹片绑上鞋带、绳子或皮带,做成一个弓子。在弓上缠一根干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块硬木上迅速地旋转。这样会钻出黑粉末,最后这些黑粉末冒烟而生出火花,点燃引火物。

在平坦的木板上摩擦玻璃片,也能生热发火。待剧烈摩擦发烫时,将引火物吹燃。

藤条取火:找一根干的树干,一头劈开,并用东西将裂缝撑开,塞上引火物,用一根长约两尺的藤条穿在引火物后面,双脚踩紧树干,迅速地左右抽动藤条,使之摩擦发热而将引火物点燃。还可用两块软质的木头或竹片用力相互摩擦取火,下面垫以棕榈树皮或椰子叶底部的干燥物作引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