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目

F.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7 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59。

杨真:《基督教史纲》(上册),三联书店,北京,1979。

(孔祥民)

Zongjiao Qishituan

宗教骑士团(religiouschivalry)第一次十字军东侵后,西欧天主教会与封建主为保卫其在东方侵占的领地而组织的宗教性封建军事团体。或称僧侣骑士团。直属教皇,不受各级教会机构、世俗政权的管辖和干预。骑士团成员为修道士,须遵守一般修道士的守贫、守贞、服从三大誓约,同时又须接受军事训练,具有作为骑士的攻城掠地、据守城池的能力。骑士团内部分作三个等级,即骑士、随军神父和侍从。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与条顿骑士团是当时的三大骑士团。稍后,还有几个较小的宗教骑士团在同异教徒斗争的名义下先后出现。主要在西班牙、葡萄牙和东欧等地活动。

医院骑士团,因奉施洗者约翰为守护神,亦称圣约翰骑士团(参见彩图插页第 38 页)。原为 11 世纪受意大利商人资助由本笃派修道士经营、设立于耶路撒冷的医院或慈善团体,以医治、照料贫病的朝圣者为任务。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后,为十字军服务,逐渐参加军事活动。12 世纪初叶,仿效圣殿骑士团建立宗教骑士团,但继续从事医护工作。圣殿骑士团约于 1119 年由几个法国破落骑士以武装保卫圣地与朝圣者为宗旨发起组成。会址设于耶路撒冷传说中的所罗门圣殿旧址,故名。亦称基督贫穷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在 12 世纪中叶以后,已成为十字军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重要的常备军事力量。它们在东方设立总部,掠夺财富土地,占据城堡;在西欧各国没有分支机构,收受封建主和教会的捐赠,拥有大量地产、房宅和财物,享受教皇所赐特权,财势显赫。圣殿骑士团在西欧利用其经济力量与超国家的特权地位,经商谋利,尤以经营金融事业著称。1291 年, 十字军在东方的占领地全部丧失,但圣殿骑士团在西欧,尤其在法国仍有巨大势力,法国的圣殿骑士团在政治上是不受政府控制 的国中之国,在经济上是国王腓力四世(1285~1314 在位)的债主,在法王与教皇的冲突中支持后者。腓力四世为加强王权,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于 1307 年 12 月以举行秘密仪式、具有异端行为的罪名,会同宗教裁判所,在全国范围内逮捕圣殿骑士。大批骑士经严刑审讯,或被处火刑,或受长期监禁。1312 年,教皇克雷芒五世(1305~1314 在位)正式解散圣殿骑士团,其财产由国王与教会瓜分。

医院骑士团存在时间较长。1291 年以后,曾同圣殿骑士团短期退居塞浦路斯岛。1310~1522 年于罗得岛设总部,故又名罗得骑士团。罗得岛被奥斯

曼帝国攻占后。医院骑士团一度立足于克里特岛,旋又在马耳他岛设总部

(1530),故又称马耳他骑士团。1798 年拿破仑一世占领马耳他,医院骑士团解散。

条顿骑士团,全称圣玛丽医院的条顿骑士团。1198 年在耶路撒冷王国首脑支持下成立,其成员皆为德意志骑士。1291 年以前,总部设于阿克。但从1211 年起,在大团长 H.von 萨尔扎领导下已将活动中心自中东移往东欧。1226 年应波兰马佐维亚公爵康拉德之召请,进攻普鲁士人。1230 年以后,在教皇支持下,同德意志封建主和城市富商势力配合,逐步征服维斯杜拉河和尼门河之间的普鲁士人定居地区。1237 年,条顿骑士团与侵入波罗的海的立窝尼亚宝剑骑士团(1202 年成立)合并,势力扩大。14 世纪初已成为控制普鲁士以及东波罗的海南岸广大地区的大封建领主,压榨、奴役当地居民,威胁邻近地区。1410 年,条顿骑士团被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联军在坦能堡(亦称格伦瓦德)击败。1466 年又败于波兰,西普鲁上土地归属波兰,东普鲁士仍为该骑士团领地,但臣服于波兰。1525 年,条顿骑士团大团长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改宗路德教,并宣布普鲁土成为世俗的世袭公国,自任公爵。条顿骑士团组织最后于 1809 年被拿破仑一世解散。16 世纪中叶,立窝尼亚主剑骑士团尚保留领地与独立地位,但在 1561 年立窝尼亚战争(1558~1583)中被迫解散。

(胡玉堂)

ZuguoGuangfuhui

祖国光复会(RecoverOne’sCountrySociety)朝鲜抗日武装斗争时期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1936 年 5 月 5 日在中国东北成立。会长为金日成。以推翻日木殖民统治,争取祖国独立为宗旨。在启发人民觉悟、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支持抗日武装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起,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即在中国东北地区,与中国人民一起进行抗日武装斗争。为团结中国东北地区朝侨和朝鲜国内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主日成等组织祖国光复会。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章程,发表成立宣言,并创办机关刊物《三一月刊》。十大纲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有:实现广泛的统一战线,推翻日本殖民统治;建立革命军队: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及卖国亲日分子的一切土地、企业财产;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平等对待朝鲜民族的国家实现亲密联合等。

祖国光复会成立后,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咸镜南北道、平安南北道、京畿道等地城乡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基层组织。拥有会员 20 余万人。成员绝大多数是工农群众,也有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等其他阶层人士。这一组织对促进朝鲜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黄龙国)

Zunwang-RangyiYundong

尊 王 攘 夷 运 动 ( Sonn ō -j ō imovement , respecttotheemperorandoutwiththebarbarians)日本江户时代( 1603 ~ 1867)末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幕府的政治运动。江户时代初期即有尊王论,其理论根源是儒家思想,主张尊王敬幕。江户末期,幕藩体制危机严重,同时面临外来侵略,要求改革幕政的尊王论和主张排斥外夷的攘夷论相结合,形成尊王攘夷运动。

1858 年(安政 5 年)7 月,幕府大老(位居“老中”之上,辅佐将军政务的最高官职)井伊直弼(1815~1860)迫于外国压力,不待天皇敕许,迳自签订《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修好通商条约》(见《安政条约》)。主张” 攘夷”的某些藩主和志士通过与幕府有矛盾的公卿策动天皇下诏,拒不批准签约,鼓吹“尊王攘夷”。1858 年 10 月至 1859 年,幕府在京都、江户等地大肆逮捕尊王攘夷派志士,杀害其领袖吉田松阴、桥本左内、赖三树三郎等人,造成“安政大狱”。尊王攘夷运动乃走向激化。1860 年 3 月 24 日,攘夷派的水户、萨摩两藩的 18 名“浪士”(脱离藩的武士)为安政大狱的被害者复仇,刺杀大老井伊直弼于江户,史称“樱田门外之变”。

“禁门之变”

尊王攘夷运动的中心在长州藩,其领袖有吉田松阴及其门生高杉晋作

(1839~1867)、久坂玄瑞(1840~1864)等。尊王攘夷派的成员有各地的下级武士、乡士(在乡武士)、豪衣豪商、村吏、神官、国学者以及公卿中要求改革幕政或与幕府有矛盾的人物。1862 年底至 1863 年初,尊王攘夷派策动天皇下诏,令幕府定期宣布“攘夷”(废约、闭港、驱逐外国人)。1863 年 1 月 31 日,高杉晋作等火烧英国公使馆。6 月 6 日,幕府被迫答应天皇,

定于 6 月 25 日开始实行“攘夷”,并将此意布告全国。6 月 24 日幕府通告各国公使将关闭港口,于是,尊王攘夷运动向反侵略战争和武装倒幕方向发展。

1863 年 6 月 25 日及 7 月 8 日、11 日,长州藩炮台先后炮击通过下关海峡的美国、法国、荷兰船只(“下关事件”)。7 月 16 日、20 日美法军舰先后攻打下关,进行报复。此时,高杉晋作打破身份限制,组织了称为”奇兵队”的新式军队,防守下关。8 月 15 日,英国军舰 7 艘进攻萨摩藩(“英萨战争”),萨摩藩主屈服,转向“公武合体”(皇室公卿与幕府及各藩的联合)。1863 年 9 月 30 日(文久 3 年 8 月 18 日),幕府势力操纵公武合体派在京都发动政变,赶走三条实美等“倒幕七卿”,迫害尊王攘夷派,史称“八月十八日政变”。不久,土佐藩志士吉村寅太郎等人组成“天诛组”,在大和举兵讨幕攘夷,筑前志士平野国臣拥戴倒幕派公卿泽宣嘉,在生野召募农兵起义,均迅即失败。

1864 年 8 月 19 日,久权玄瑞等率长州藩兵入京都,与幕府操纵的京都守护军激战(“禁门之变”),久坂玄瑞等战败自杀。8 月 24 日,幕府策动天皇下诏,以追究“禁门之变”为由发动第一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英、美、法、荷四国联合舰队也于 9 月 5 日再次进攻下关,长州藩在内外夹攻下失败, 对幕府屈服,保守势力重新掌握藩政,高杉晋作等被迫逃亡。斗争的失利使尊王攘夷派重新考虑战略。1865 年春,高杉晋作再度举兵,主张“开港讨幕”, 不再提“攘夷”。至此,尊王攘夷运动向武装倒幕转化,并成为日后明治维新的动力。

(林鼎钦)

Zuo’erge

左尔格,F.A.(FriedrichAdolphSorge,1828~1906)美国和国际工人 运动活动家,第一国际领导人之一。1828 年 11 月 9 日生于德国东部萨克森的托尔高城。其父是具有自由思想的基督教新教牧师。1848 年德国革命爆发后,左尔格加入卡尔斯鲁艾自愿军团参加巴登起义,失败后退入瑞士,被托

尔高法院缺席判处死刑。1849 年 7 月参加日内瓦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1852 年 3 月流亡伦敦。后去美国纽约。1857 年 10 月,和 J.魏德迈等人建立纽约共产主义俱乐部。1858 年 4 月被选为俱乐部主席。美国内战期间,多数成员参加反对奴隶制的战争,俱乐部暂停活动。1865 年内战结束,俱乐部恢复活动,左尔格重新当选主席。1867 年 3 月,共产主义俱乐部同美国拉萨尔分子建立的德国工人联合总会建立联系。7 月,共产主义俱乐部加入第一国际。11 月 25 日,俱乐部和德国工人联合总会合并成立纽约社会党。左尔格当选

党委会委员。1868 年 7 月 4 日,K.马克思以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名义委托左尔格为第一国际在美国的代表。由于拉萨尔分子和魏特林分子作梗,社会党于 1868 年 9 月解散。1869 年,左尔格加入新改组的德国工人联合总会,被

选为主席。1870 年 1 月当选在美国的第一国际德国人支部通讯书记。同年 12

月 1 日,任第一国际工人协会北美临时中央委员会通讯书记。左尔格积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共产党宣言》,坚决揭露混入第一国际美国组织的资产阶级分子,捍卫了第一国际的原则。积极支持爱尔兰芬尼亚社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组织美国工人声援巴黎公社,1872 年 7 月代表北美联合会出席第一国际海牙代表大会。会上,坚决拥护马克思和 F.恩格斯的路线,反对 M.A.巴枯宁的分裂主义。海牙代表大会决定将国际总委员会迁往纽约。1872 年 10 月 11 日,左尔格被选为总委员会委员和总书记。后由于总委员会

内部意见分歧严重,拉萨尔分子日益占上风,左尔格于 1874 年初辞去总书记职务,9 月退出总委员会。1876 年参加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创建工作。著有《美国工人运动(1830~1892)》等书。1901 年,编辑《J.P.贝克尔、J. 狄慈根、F.思格斯、K.马克思致 F.A.左尔格等书信集》。1906 年 10 月 26 日在纽约霍布根逝世。

(张文焕)

ZuopaiGongchanzhuyizhe

左派共产主义者(Лeвыe koMMyhиcTы)1918 年初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内在缔结《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问题的争论中出现的以 H.и.布哈林为首的持有“左倾”观点的共产党人。1918 年 1 月 21 日,B.и.列宁在有

63 人参加的中央委员会和党的干部会议上宣读了《关于立即缔结单独的割地

和约问题的提纲》。由于苏俄同德奥集团于 1917 年 12 月 3 日在布列斯特- 立托夫斯克进行的和平谈判拖延日久,德国大军压境,苏维埃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遇到极大困难,而原来期望很快爆发的德国革命并未成为现实,列宁放弃先前确定的坚持不割地、不赔款和承认民族自决权的和谈原则,主张接受德方苛刻的和平条件,立刻单独缔结屈辱的和约,以便赢得喘息时机,保存和巩固苏维埃政权。讨论时,会上分成 3 派:赞成列宁提

纲者 15 人;赞成Л.Д.托洛茨基的“宣布结束战争状态,让士兵复员回家,

但不签订和约”(“不战不和”)策略者 16 人,主张继续进行所谓革命战争的“左派共产主义者”32 人。这个集团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哈林、K.B.拉狄克和Г.Л.皮达可夫,还包括一些党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人民委员以及地方党政负责人 A.C.布勃诺夫、A.洛莫夫、З.奥辛斯基、E.A.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и.H.斯图柯夫等。左派共产主义者认为:俄国革命如果得不到国际革命的拯救就会毁灭;必须“结束同帝国主义德国的和平谈判,并且同世界各国所有持合法执照的强盗断绝一切外交关系”,“立即建立革命的志愿军,为国际社会主义的思想同全世界的资产阶级进行无情的战争”,一举实

现世界革命;签订和约虽然能保持住自己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却会放弃国际运动的良机,为了国际革命的利益,即使丧失目前完全流于形式的苏维埃政权也是适当的。左派共产主义者以当时领导 14 个省党组织的党的莫斯科区域局为中心,得到彼得格勒、乌拉尔等党组织领导人的支持,先后出版了《共产主义者报》(彼得格勒,1918 年 3 月 5~19 日,共出 11 号)和《共产主义者》杂志(莫斯科,1918 年 4 月 20 日至 6 月,共出 4 期)。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让争论各方都在报刊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且多次在党的会议上反复进行讨论,通过投票解决问题。结果,列宁派由少数变成多数, 左派共产主义者由多数变成少数。1918 年 2 月 23 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讨论德国提出的新的最后通碟时,列宁的主张为党中央所通过。3 月 3 日签订布列斯特和约。3 月 6~8 日举行的党的第 7 次代表大会和 3 月 14 日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 9 次非常代表大会认可和通过法律手续批准了布列斯特和约。

此后,左派共产主义者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国内政策问题上,发表了《目前形势的提纲》等文件。他们否定过渡时期的必要性,主张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立即对全部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立即实行农业集体化,反对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取消银行,废除货币,并且反对利用资产阶级专家。左派共产主义者犯了政治上、策略上的冒险主义错误,其原因来自他们错误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性。从 1918 年末起, 左派共产主义者相继承认错误,积极参加了党和国家的工作。

(杨彦君)

ZuoyiLianmeng

左翼联盟(CarteldesGauches)1924 年 5 月法国议会选举时由激进社会党、社会党等左翼各党组成的竞选联盟,主要为对抗从 1919 年当权的右翼各

党组成的国民集团政府。在众议院 582 席中获得 327 席。1924 年 6 月 11 日, 左翼联盟迫使公开支持国民集团的总统 A.米勒兰辞职;14 日,激进社会克主席 E.赫里欧组阁,社会党支持新政府而不人阁。赫里欧首届内阁对内展开反教权运动,主张将 1905 年的《政教分离法》推行到大战后收复的阿尔萨斯省, 对外则改变对德强硬政策,接受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道威斯计划;提出“仲裁、安全、裁军”的外交纲领,依靠国际联盟,承认苏联,接近英国。1925 年 2 月,赫里欧主张征收资本税,大垄断资本家遂制造经济混乱,使政府财政陷于困境,迫使赫里欧在 4 月 25 日辞职。继起组阁的 P.潘勒韦和 A.白里安均无法解决财政困难。1926 年 7 月 19 日,赫里欧再度组阁,维持不到两天即垮台,此后左翼联盟逐步解体。